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适当的教学媒体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教学信息的传递、交流、沟通、反馈。实验教学中多媒体系统设计,充分利用教学媒体能显著地优化实验课堂教学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 多媒体 教学效果 选择与设计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教学内容不再以单一的语言和板书来呈现,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开展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作出的一个重要决定,是应当采用什么样的媒体来传递教学信息和提供刺激。如果媒体选择与运用得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反而会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严重的甚至会干扰、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媒体选择的策略。
一、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选择不同的媒体
在教学中使用媒体,是为了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运用何种媒体更为合理,选择何种媒体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恰到好处地化解难点、疑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这些,都必须从教材出发,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对各种媒体进行比较、筛选,选择出最佳的媒体。脱离教学目标,一味追求现代化,一味追求新颖、多样,反而会喧宾夺主,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当教学内容呈静态的时候,可选用投影机;当教学内容连续性较强的时候,可选用视频;当教学内容需展示复杂、抽象、变化及相互联系的过程时,可选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下面举几个例子:
其一,在电学演示实验中,经常要对电流表、电压表进行读数,虽然演示用的电流表、电压表较大,但教室中后排同学仍难以看清,这时教师可用摄像头对准电表,通过现场播放的方式,让学生在投影屏幕上进行读数,这样不但每位同学都能看清读数,还能避免学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而造成的读数误差。
其二,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是教学难点,对此我们可选择多媒课件,通过三维动画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动画中,交流电的大小与方向的变化通过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来表现,振片的磁极变化通过相应的颜色变化来反映,打点周期通过周期0.02S的一个小时钟来表达。由于动画生动形象,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其三,通常情况下的奥斯特实验小磁针较小、可视性差,较好的解决方案是用视频展台通过投影机投影放大。有的教师用三维动画制作了通电后直导线下方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动画来模拟实验,真实的实验却不屑一做。这种用模拟实验来替代真实实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尽管动画模拟可以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细腻的过程展现,但它毕竟不是真实的实验,缺少实验的真实感,可信度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能够提供足够刺激强度的媒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长时间地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往往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情绪。这时如能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以其调动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紧张的大脑得到了休息,注意力很快又会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例如:在教学《平抛运动》规律时,速度、位移公式既抽象又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这时用计算机模拟“猎人射击松鼠”、“飞机投弹”过程,可爱的小松鼠与空中飞行的飞机及逼真的轰鸣声、炸弹的落地开花会立即吸引住学生,使他们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中。
实验教学的干扰因素很多,如学习环境由教室变成了实验室,实验桌上有许多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仪器等等,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由于信息相互干扰,当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时,学生由于看不清教师手上的器材、往往会只专注自己桌上的器材,这样,学生接受的视觉信息来自实验桌上,而听觉信息来自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能力就大大下降。为了在讲解器材作用与介绍实验原理时让学生的头抬起来(提供足够刺激强度的媒体),可以选用视频展示台或多媒体课件将实验器材放大,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清晰的仪器,又可以听教师讲解。
三、选择示范与及时反馈的媒体进行实验技能学习
在进行动作技能学习时均十分重视教师的示范,用于示范的媒体通常为视频与视频展示台。教师通过视频展示台或播放CAI课件演示每一个操作步骤。这两种媒体各有特点。视频需要提前制作,但通过编辑变得简练,并可以重复多次使用;视频展台使用灵活,具有实时性,但不能与课件组合。
例如:针对学生实验中易出现的错误,可以将精心设计的各种典型操作错误摄录下来,剪辑成录像片,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逐一找出错误之处,学生每发现一处错误都会增强一些自信,而且记忆深刻。再如: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或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的实时反馈时,可以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进行操作,也可以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打出的纸带或实验册中的图表。
四、选择让学生交互的媒体
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例如:由于实验仪器比较小,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教学中,可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加以放大,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模拟与交互功能的作用,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读数练习,加深对两种测量仪器原理的理解。
五、注意媒体选用时的获得性问题和成本效益
在现实条件下,学校能否提供这种媒体,学生能否接触到及使用媒体所取得的效益与制作和使用媒体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的比值,直接影响着媒体的选用。谁都不愿意选择比较难以获得的媒体,更不愿意使用效价比低的媒体,即使这种媒体的效果比其它媒体好一些,也会用其它媒体代替它。但如果因为这种媒体容易得到,就不顾一切地经常使用它,也难以达到相应效果。
六、媒体选用和使用时的“五适”
媒体好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控制学原理,要使所选择的媒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在“适量”、“适序”、“适度”、“适势”、“适时”上下功夫。
适量——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频率、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单一媒体还是多种媒体组合使用,均恰如其分。
适序——指对教学过程中何时使用媒体(即媒体的切入点),媒体使用的先后顺序,媒体与媒体如何衔接、组合等应作整体考虑,要突出中心,合理安排。
适度——指教学过程中媒体的使用方法、方法应考虑学生的文化程度,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征。
适势——指运用媒体一定要构成一种情势、一种氛围。
适时——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效果与媒体的使用时机有关。例如:在教学“磁感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想象各种典型磁场在空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然后再给学生看用三维动画制作的各种典型磁场在空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如果媒体介入过早,学生就少了一次思维训练的机会,这不仅违反了认知规律,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七、避开媒体使用的误区
一是避免唤起学生过多的无意注意。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在媒体设计和使用时,教师如果过多地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往往会忽略心理学上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使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画面、声音和图像上,而无法专注于这些画面、声音和图像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就会削弱教学效果。
二是避免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尤其是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室内的光线较暗,教师专注于在计算机前操作,和学生的交流较少,忽略了学生的感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于是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笔者特别提醒的是,教师应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要张弛有度,必要时适当把节奏放慢一点,要多关注学生感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适时地肯定和鼓励他们,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三是避免不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媒体的使用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但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很容易造成对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的不足,如果不妥善运用媒体,学生很容易处在一个缺乏抽象思维的教学空间。
四是在选择媒体时还要注意技术性、艺术性、科学性、教育性的有机统一。
总之,选用适当的教学媒体可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教学信息的传递、交流、沟通、反馈。媒体的恰当选择、使用,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情境,学生便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 多媒体 教学效果 选择与设计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教学内容不再以单一的语言和板书来呈现,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开展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作出的一个重要决定,是应当采用什么样的媒体来传递教学信息和提供刺激。如果媒体选择与运用得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反而会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严重的甚至会干扰、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媒体选择的策略。
一、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选择不同的媒体
在教学中使用媒体,是为了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运用何种媒体更为合理,选择何种媒体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恰到好处地化解难点、疑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这些,都必须从教材出发,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对各种媒体进行比较、筛选,选择出最佳的媒体。脱离教学目标,一味追求现代化,一味追求新颖、多样,反而会喧宾夺主,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当教学内容呈静态的时候,可选用投影机;当教学内容连续性较强的时候,可选用视频;当教学内容需展示复杂、抽象、变化及相互联系的过程时,可选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下面举几个例子:
其一,在电学演示实验中,经常要对电流表、电压表进行读数,虽然演示用的电流表、电压表较大,但教室中后排同学仍难以看清,这时教师可用摄像头对准电表,通过现场播放的方式,让学生在投影屏幕上进行读数,这样不但每位同学都能看清读数,还能避免学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而造成的读数误差。
其二,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是教学难点,对此我们可选择多媒课件,通过三维动画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动画中,交流电的大小与方向的变化通过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来表现,振片的磁极变化通过相应的颜色变化来反映,打点周期通过周期0.02S的一个小时钟来表达。由于动画生动形象,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其三,通常情况下的奥斯特实验小磁针较小、可视性差,较好的解决方案是用视频展台通过投影机投影放大。有的教师用三维动画制作了通电后直导线下方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动画来模拟实验,真实的实验却不屑一做。这种用模拟实验来替代真实实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尽管动画模拟可以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细腻的过程展现,但它毕竟不是真实的实验,缺少实验的真实感,可信度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能够提供足够刺激强度的媒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长时间地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往往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情绪。这时如能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以其调动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紧张的大脑得到了休息,注意力很快又会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例如:在教学《平抛运动》规律时,速度、位移公式既抽象又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这时用计算机模拟“猎人射击松鼠”、“飞机投弹”过程,可爱的小松鼠与空中飞行的飞机及逼真的轰鸣声、炸弹的落地开花会立即吸引住学生,使他们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中。
实验教学的干扰因素很多,如学习环境由教室变成了实验室,实验桌上有许多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仪器等等,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由于信息相互干扰,当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时,学生由于看不清教师手上的器材、往往会只专注自己桌上的器材,这样,学生接受的视觉信息来自实验桌上,而听觉信息来自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能力就大大下降。为了在讲解器材作用与介绍实验原理时让学生的头抬起来(提供足够刺激强度的媒体),可以选用视频展示台或多媒体课件将实验器材放大,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清晰的仪器,又可以听教师讲解。
三、选择示范与及时反馈的媒体进行实验技能学习
在进行动作技能学习时均十分重视教师的示范,用于示范的媒体通常为视频与视频展示台。教师通过视频展示台或播放CAI课件演示每一个操作步骤。这两种媒体各有特点。视频需要提前制作,但通过编辑变得简练,并可以重复多次使用;视频展台使用灵活,具有实时性,但不能与课件组合。
例如:针对学生实验中易出现的错误,可以将精心设计的各种典型操作错误摄录下来,剪辑成录像片,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逐一找出错误之处,学生每发现一处错误都会增强一些自信,而且记忆深刻。再如: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或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的实时反馈时,可以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进行操作,也可以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打出的纸带或实验册中的图表。
四、选择让学生交互的媒体
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例如:由于实验仪器比较小,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教学中,可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加以放大,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模拟与交互功能的作用,让学生得到足够的读数练习,加深对两种测量仪器原理的理解。
五、注意媒体选用时的获得性问题和成本效益
在现实条件下,学校能否提供这种媒体,学生能否接触到及使用媒体所取得的效益与制作和使用媒体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的比值,直接影响着媒体的选用。谁都不愿意选择比较难以获得的媒体,更不愿意使用效价比低的媒体,即使这种媒体的效果比其它媒体好一些,也会用其它媒体代替它。但如果因为这种媒体容易得到,就不顾一切地经常使用它,也难以达到相应效果。
六、媒体选用和使用时的“五适”
媒体好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控制学原理,要使所选择的媒体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在“适量”、“适序”、“适度”、“适势”、“适时”上下功夫。
适量——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频率、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单一媒体还是多种媒体组合使用,均恰如其分。
适序——指对教学过程中何时使用媒体(即媒体的切入点),媒体使用的先后顺序,媒体与媒体如何衔接、组合等应作整体考虑,要突出中心,合理安排。
适度——指教学过程中媒体的使用方法、方法应考虑学生的文化程度,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征。
适势——指运用媒体一定要构成一种情势、一种氛围。
适时——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效果与媒体的使用时机有关。例如:在教学“磁感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想象各种典型磁场在空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然后再给学生看用三维动画制作的各种典型磁场在空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如果媒体介入过早,学生就少了一次思维训练的机会,这不仅违反了认知规律,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七、避开媒体使用的误区
一是避免唤起学生过多的无意注意。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在媒体设计和使用时,教师如果过多地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往往会忽略心理学上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使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画面、声音和图像上,而无法专注于这些画面、声音和图像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就会削弱教学效果。
二是避免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尤其是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室内的光线较暗,教师专注于在计算机前操作,和学生的交流较少,忽略了学生的感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于是媒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笔者特别提醒的是,教师应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要张弛有度,必要时适当把节奏放慢一点,要多关注学生感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适时地肯定和鼓励他们,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三是避免不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媒体的使用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但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很容易造成对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的不足,如果不妥善运用媒体,学生很容易处在一个缺乏抽象思维的教学空间。
四是在选择媒体时还要注意技术性、艺术性、科学性、教育性的有机统一。
总之,选用适当的教学媒体可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教学信息的传递、交流、沟通、反馈。媒体的恰当选择、使用,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情境,学生便有了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