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课程类别的整合能力
新课程在设置上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分科实施”的做法,从课程的类别上进行了同类合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艺术课程”等。从课程的形态上增设了“研究型课程”,从课程结构上强调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这些都要求教师学会统筹运作,有机整合。
一、对综合性课程的整合
综合性课程是多学科知识内容、方法、过程、组织形态等多元多维的呈现。综合性课程的相关知识,如艺术课《庆丰收》涉及语文知识、音乐知识、美术知识、体育知识,要求教师将这些知识都能准确地展现给学生,并要使这些知识为一个主题服务,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它超出了教师现有的知识储备,超越了教师现有的教学技能。因而,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学习新课程,精研细读,领其要旨,抓住实质。另外要向学生学习,开发利用好学生这一资源,做到各科内容之间的整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整合、知识与方法的整合。
二、对课程结构的整合
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它们各自都有相对独立的运作体系。国家级课程表达的是整体的要求,是三级课程中的主课程;地方课程代表的是这个地区的教育特色,它反映的是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回应的是这个地区人才发展建设的要求,是三级课程中的特色课程;校本课程体现的是学校办学特点,着眼于人才特长,是三级课程中最具典型的课程。如何将三级课程协调一致,有序进行,这又是新课程观念下教师急需提高的一种能力——整合能力,即根据三级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和校本课程为两翼,组织实施,进行整合。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
新课程观念下的课程资源可分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从表现形式上可视为隐性资源和显性资源。教师应把握其特征,以便于开发和利用。
一、素材资源
素材资源包括知识的、技能的、经验的、活动的、方式方法的、情感态度的等,它们各自都构成了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二、条件资源
条件资源可概括为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施和环境等,这也是课程的重要资源。
三、隐性资源
这类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人际关系、集体活动、班级氛围等。它通过隐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体现的。
四、显性资源
这类课程是学校正规的学术性课程和计划内的活动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主要是以知识获得、技能形成为主进行的。
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力
我们在继续发扬传统的教学技能的同时,应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教学发展客观规律的需要,更是广大学生的一种渴望。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技能
传统的教学技能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承、保持和发扬。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怎样将传统的教学技能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是当前众多教师直面的问题。教师既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技能守缺抱残,又不可以用所谓的现代教学技术画蛇添足,而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最佳的结合点,使两者协同互补。
二、掌握现代教学技术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具备现代教育技能。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是现代教师的标志,也是教育的一次重大“革新运动”,它将深化教育改革。现代教学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新课改下的教师应像纲要所指的那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新课程在设置上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分科实施”的做法,从课程的类别上进行了同类合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艺术课程”等。从课程的形态上增设了“研究型课程”,从课程结构上强调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这些都要求教师学会统筹运作,有机整合。
一、对综合性课程的整合
综合性课程是多学科知识内容、方法、过程、组织形态等多元多维的呈现。综合性课程的相关知识,如艺术课《庆丰收》涉及语文知识、音乐知识、美术知识、体育知识,要求教师将这些知识都能准确地展现给学生,并要使这些知识为一个主题服务,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它超出了教师现有的知识储备,超越了教师现有的教学技能。因而,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学习新课程,精研细读,领其要旨,抓住实质。另外要向学生学习,开发利用好学生这一资源,做到各科内容之间的整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整合、知识与方法的整合。
二、对课程结构的整合
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它们各自都有相对独立的运作体系。国家级课程表达的是整体的要求,是三级课程中的主课程;地方课程代表的是这个地区的教育特色,它反映的是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回应的是这个地区人才发展建设的要求,是三级课程中的特色课程;校本课程体现的是学校办学特点,着眼于人才特长,是三级课程中最具典型的课程。如何将三级课程协调一致,有序进行,这又是新课程观念下教师急需提高的一种能力——整合能力,即根据三级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和校本课程为两翼,组织实施,进行整合。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
新课程观念下的课程资源可分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从表现形式上可视为隐性资源和显性资源。教师应把握其特征,以便于开发和利用。
一、素材资源
素材资源包括知识的、技能的、经验的、活动的、方式方法的、情感态度的等,它们各自都构成了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二、条件资源
条件资源可概括为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施和环境等,这也是课程的重要资源。
三、隐性资源
这类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人际关系、集体活动、班级氛围等。它通过隐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体现的。
四、显性资源
这类课程是学校正规的学术性课程和计划内的活动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主要是以知识获得、技能形成为主进行的。
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力
我们在继续发扬传统的教学技能的同时,应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教学发展客观规律的需要,更是广大学生的一种渴望。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技能
传统的教学技能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承、保持和发扬。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怎样将传统的教学技能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是当前众多教师直面的问题。教师既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技能守缺抱残,又不可以用所谓的现代教学技术画蛇添足,而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最佳的结合点,使两者协同互补。
二、掌握现代教学技术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具备现代教育技能。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是现代教师的标志,也是教育的一次重大“革新运动”,它将深化教育改革。现代教学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新课改下的教师应像纲要所指的那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