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与探究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0年全国新课改全面铺开之时,信息技术课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的选修课程调整到必修课程,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新课改,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程。
  1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双重背景
  背景一:现代信息技术掀起了学习的革命,人们开始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学已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它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有明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老一套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绊脚石”。
  背景二: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驱动下,像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既不参加会考更不列入高考科目,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引起重视,尤其是在我们省区尤为突出。
  在以上两种大的环境下,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以学生为主体,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激发学生兴趣,自主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呢?怎样才能上好高中的信息技术课,这是同行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2 课堂教学问题
  2.1 基础参差不齐。按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和操作能力来分,大致有三种:①完全没有基础。对我校来讲,这部分学生的比例大约占3~5%,他们都是来自各县的边远乡镇,在小学和初中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②有一定基础。这部分学生占的比例最大,约为80%,他们在此之前就学习过计算机,而且大部分家中都有电脑,平时上机操作的时间较多。③操作很熟悉,基础较好。这部分学生虽然对计算机理论知识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们的操作动手能力很强,大约占15%,他们都是来自条件好的城区,对计算机很感兴趣。
  2.2 课堂内容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我做了初步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在信息技术课上有收获的占40%,认为没有收获占了36%。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这对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3 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老师减少讲解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这说明学生不满意教师的“满堂灌”,喜欢凭着兴趣去学习。当然,不能因此说教师的指导不重要,而是说明教师的指导、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学观念落后是这门学科教学效益低的主要原因。
  3 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以上问题,不得不引起同行教师的思考,在“大气候”的作用下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到更多更广的计算机知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采用“任务驱动”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一节课的内容分成几个任务来进行教学,即在上课开始,教师给出几个不同任务,然后教师以任务为中心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提出的任务。“分层教学”即是结合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按学生的基础分别给出不同层次的任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一般的学生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学困生完成较为简单的任务,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学,各有提高,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拓展教学内容。目前许多计算机教材都讲得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展部分教学内容和提高难度,主要倾向实用、打基础。比如:在讲PPT制作时,增加在PPT中怎样插入剪切的VCD片段、文件的分割与合并、音视频格式的转换以及Flash动画制作等等。这些都很实用而且学生也感兴趣,因为他们可以即学即用,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3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与其他各课一样,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启发性教学。如:讲一个软件的使用操作,要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使用其他同类软件,能做到融会贯通。
  3.4 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的设计上下工夫,引人入胜的开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教学是视听合一、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悦耳美妙的音乐、妙趣益智的游戏,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
  3.5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辅导学生。在上课时,一个老师要辅导一个班的所有学生,的确是手忙脚乱还无法应付,可让“小专家”来充当教师的角色,辅导其他学生,既解决了老师忙不过来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探索性、多样性等特点,能打破沿袭多年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同时担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及组织者的角色,不断尝试、坚持创新,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协作学习,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和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年级段关于习作有这样一段话:“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但同小学生谈起作文,十有七八不是喜欢,有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有的是为了获取考试中的分数,有的是为了得到家长、教师等人的表扬。真正喜爱习作的学生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清末著名思想家黄遵宪提出:我手写吾口,学生习作应该是自身思维的表述,写自己想说的话。而如今学生作文能真实表达小学生的内心吗?这其实已由不得
期刊
历史课是新课程规定的必修课,是重要的人文课程,内容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与规律为线索,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中学历史学科便以它固有的特点,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同时,要善于挖掘教材思想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求知,更学会做人。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通过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对于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
期刊
【摘 要】 初中化学的教学应该首先明确,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因此,在对化学学习的认识上就应该有着正确的引导。化学属于自然科学,是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而自然科学就更有很强的创新性。关于创新一直是困扰老师以及学生们的疑难问题,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确定怎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就成为了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中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地提
期刊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核心,那么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尤为重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造性 思维能力 流畅性 灵活性 独特性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入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来谈:  1鼓励学生多思快想,提高思
期刊
1注重于课堂趣味导入  一节优质的历史课,首先必然导入注目的趣味导言,准确规范的教学述语,明晰而又条理清楚的背景结构。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往往有一个令人愉快的序曲。同样的道理,设计新鲜而有感染力的导言,不仅能使学生很快消除杂念,镇静情绪,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还可以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契机有利瞬间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历史意境。俗语说:良好的开端使成功的一半。但是现代中学生思想活跃,刚刚
期刊
【摘 要】 高中教学要求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比较重要的数学学科来讲,考察的能力更加多样。但是对于普遍意义上的能力来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最终还是要归结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尤其是自学能力,学习的最好形式就是能够做到自我学习。一个高中生应该拥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发展。本文就以高中数学的教学为基础,讨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期刊
1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我国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成本管理的观念落后。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即以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成本效益观念是指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
期刊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巧妙导入的方法。  1 借用故事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
期刊
阅读作为重要的能力,既是人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因为现实社会中的人,要从生存的社会中获取信息,适应环境,应付挑战,最方便、最迅捷、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阅读;而阅读又不仅仅是从阅读对象中捕捉生存所急需的信息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构成人的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人在阅读对象的潜移默化之下逐渐形成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和意志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阅读、书写、计算、观察和表达形象地称为学习技能的五把刀子。
期刊
我园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环境优越,师资队伍优良,我们通过几年时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了几点农村散居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做法与体会,相信对促进农村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家长工作方面  3~6岁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瑞典的贝肯罗斯博士认为:“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