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鸟鸣的幸福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3396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这缘于她们质朴的乡土味。鸟们是乡村的大使,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它们总会在某个淅淅沥沥的早晨抑或夜晚,站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一粒粒细小的鸟鸣,像赤脚农夫在软软的耕地上撒种时脱手而出的种籽,唤醒牛马,唤醒村庄,唤醒道路,唤醒树林,唤醒房屋。我知道好多人不知道应该把自己归到城市一族还是乡村一族,既渴望乡村的自然,也期盼城市的奢华,就是这样矛盾的统一体。在接近最乡村的人物或者物什时,我们会习惯地用城市的口吻说:那些乡村老大。
  春天来了,仿佛空气在燃烧。记得这是一部电影里的对白,这句话让我感动。我想到的不是春天,而是与乡村春天有关联的事物:鸟鸣。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路口抵达另一个路口,从一家的房顶抵达另一家的房顶,从一方树丛到另一方树丛,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我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我想象那么好听的声音是由树上的叶子发出的。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诗:鸟声是树的花朵。多好,这样,满树叶子便变成了满树的鸟。这样想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牵挂,隔着暮霭,似乎感觉那鸟鸣在夜风中微微摇动。
  依然回到乡村的视角上来。鸟声,这是个有着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充分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略带暖意的鸟声很快就雾一样地在乡村里弥漫开来,词语里暗含了一个多么生动的过程。对于村庄,我向来怀有这样一种诗意的构图:树荫丛中,国画简墨般的村庄在熹微的白光中显现出模糊的轮廓,四周雾霭萦绕,看不出一切具体的具象。一个农家小院木门轻掩,屋檐下半圆碗状的鸟窝里燕子在呢喃,院子里的树枝叶间,成群的麻雀跳跃啁啾,细碎的鸣叫声催醒了昨晚贪玩迟睡的顽皮儿郎……
  之所以是燕子和麻雀在村庄的清晨歌吟,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典乡间最常见的两种凡鸟。勤劳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凛然、高贵,令不少孩子敬而远之。而体形更纤小、毛色更灰土、鸣声也更短促琐碎的麻雀,则极像一位调皮、可爱的灰姑娘,成了跟鸡、狗一样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动物。一位作家这样说,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我深以为然。平常日子,麻雀在瓦楞、林间,或搭在墙洞里的草窝里,叽叽喳喳地像马路歌手一样地歌唱,单一的音调不停歇地平衡着乡村生活的动与静,它们是最能够与人一起和谐相处及至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这些对音乐充满好感的小生灵总能在起飞的瞬间听到树枝“嗡”地一声弹响。假若它们能有机会落在盛中国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划拉一下,我相信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说的。
  这些可爱的小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被人为地列为“四个坏蛋”之一,几乎被人们赶尽杀绝。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最亲密的联盟。”
  兔子也好,鹧鸪也罢,它们是自然的亲近者。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幽梦影》言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此种情境,今天的我们已只可在诗中画中略见一二,又哪里还有心静听?因此,对于我来说,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
  [感悟]我们已经失去了白天,如果我们再失去静听鸟鸣的黑夜,灵魂何处栖依?“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假如只能用电子宠物的叫声代替自然的鸟鸣,只能靠想象体会一下聆听鸟鸣的幸福,那是怎样的凄凉和悲哀啊!
  [作者单位:山东莱阳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小小说《一条忧心忡忡的蛇》以一种波澜不惊的叙述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未经戏剧化的日常生活状态。读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这篇小小说并没有出现一个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性的结尾,其实小说里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但细心的读者、善于思考的读者能够从作者平静的叙述中发现小说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现实问题。  小说真正震撼人心的力量潜伏于不断展开的细密叙述中。开头两段不啻一幅极简练的静物写生,“墙角有青苔层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漂亮的女子、优美的景色总是让人乐于多看两眼的。我们的作文,尤其是长于说理的议论文,怎样才能让人多看几眼,看了又看,看而难忘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使用修辞格,增强说理的形象性  有人曾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在议论文中恰当地运用排比、比喻、设问、反问、引用等修辞格,既能为议论文语言的形象性增添色彩,也有助于阐明道理,增加文章的说服力,读来上口,品来有味。如巴甫洛夫
期刊
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要求完美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如此复杂,以致无人能始终都不出错。  好几次,当我必须告诉我的孩子们我在某件事上做错了时,我多害怕他们不再爱戴我。但我非常惊奇地发现,他们因为我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更爱我。比较起来,他们更需要我诚实、正直。  然而,有时人们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也许我们的父母期望我们完美无瑕;也许我们的朋友常念叨我们的缺点,因为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改正
期刊
在短短一年间,内地读者对港台作家从陌生到如数家珍。张大春、齐邦媛、西西、蒋勋等港台作家在内地图书出版界的“全面开花”,成为现在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本文特遴选推荐其中部分作家及他们的新书,以飨读者。  张大春:台湾资深的“文学顽童”  张大春被誉为“文学顽童”,是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之一,他曾经横扫台湾文坛所有奖项。内地读者了解张大春,始于《聆听父亲》和《认得几个字》,他文风戏谑、思维天马行空,
期刊
三、成功要素之三:最大的亮点在构思  大凡真正意义上的佳作,均有“机智”的构思。何谓“机智”?著名作家王蒙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高考作文要想出彩,非得有个性、有创造性不可。阅卷专家在“好”中选“好”时,常常着眼于该文有没有一点其他考生没有涉及的东西,有没有一点独具匠心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一定很大、很重,很可能是轻轻一瞥,即如电击石开,迅速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深层意蕴。  【例文】  与你为邻 
期刊
当塞尚把苹果画成蓝色以后,大家对颜色突然开始有了奇异的视野,更不要说马蒂斯蓝色的向日葵,毕加索鲜红色的人体,夏卡尔绿色的脸了。  艺术家们都在追求绝对的真实,其实这种绝对往往不是一种常态。  我是真正见过蓝色苹果的人。有一次去参加朋友的舞会,舞会不免有些水果点心,我发现就在我坐的位子旁边一个摆设得精美的果盘中间有几只梨山的青苹果,苹果之上有一个色纸包扎的蓝灯,一束光正好打在苹果上,那苹果的蓝色正是
期刊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文言实词数量多,大多数文言实词具有多义性,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每年高考必考。  文言实词的考查,命题十分灵活,一般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方式主要有:(1)判定所选的几个词语的解释哪一个错误或正确;(2)题干举例提出某种实词现象(如偏义复词、古今异同词等),要求从选项中找出与这一现象符合的项;(3)与现
期刊
“愁”是一种内心的悸动,它夹杂着淡淡的悲哀和愁情。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份难以言说的“愁”,它会从你的心底莫名其妙地升起,说不清也拂不去。多愁善感的词人们总是敏锐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通过对风雨花草的吟咏,或寄家国之愁,或抒身世之感,或言儿女之情,或叹春归之忧,无不写尽一生的哀怨情愁。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词人将飞花比作梦,将丝雨比作愁,多么细微,多么幽渺
期刊
在胡杨的生长地,有人称胡杨是“会流泪的树”。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胡杨为什么会流泪,没有人知道它们生命里深藏的秘密。  其实,胡杨本来并不是为荒漠而生,更不是为了抵制荒漠而生,而是为爱而生,为水而生。胡杨一生追逐水的足迹,水走到哪里,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它们如一对形影不离的恋人。但是后来,总是那些沙漠河流首先变迁、改道,总是那些不稳定的水流先遗弃了胡杨。在这个世界上,对水一往情深的不仅
期刊
“小小说是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文学样式,它是以高度浓缩的方式来处理思想智慧,是一种凝练的艺术表达。”(贺绍俊语)尹全生的《海葬》正是这样的一篇小小说:借并不新奇甚至有点老套的故事叙述,只为给读者展示大爱无疆的生命原色。  与其他的小小说不同,《海葬》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一波三折、完整而又壮美的“海葬”故事:鸽子爷为了阻止自己用“多咸味儿的血汗养育”成人的鸽子与阿根相处,竟与自己的两位兄弟捧着酒碗策划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