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列举了目前生物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改革办法,实现综合性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生物技术 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4-0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其中生物技术作为科学界最前沿的学科,逐渐成为了各国战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加快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步伐,另一方面由此延伸出的生物技术相关产业还解决了人类面临的诸多严峻问题、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随着生物技术的继续发展,人类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然而与此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首先,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常年位于较低水平,最难就业专业中榜上有名,毕业生就业压力极大,其次培养出的学生既缺乏创新性、自主探索性,无法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学生们又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位置尴尬,最后通过对集宁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调查还发现学生对该专业兴趣不浓,对未来的发展规划非常的迷茫。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生物技术高等教育需要进行改革,需要我们跟据社会需求改革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具体解决办法如下:
一、优化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理科专业,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技术,改造物种,利用生物体或其某些特殊机能(如酶的催化功能、抗体的免疫功能)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技术体系。生物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在本科教育期间不可能培养出行行精通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因此,生物技术专业本科阶段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通过宽口径的课程设置、全面性的教育教学、注重强化学科基础与素质教育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通用型人才[2]。与此同时还可以综合学校自身情况及兄弟院校联系情况并结合导师制有目的培养少部分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最后再结合地方生物技术相关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定点定向的培养部分专业应用型人才。所以要求培养目标要兼顾通用性人才和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协调好二者的矛盾,一方面做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对各类型人才的宏观调节,准确的契合社会中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我校的生物技术专业是在生物科学专业基础上创立的, 具有很强的生命科学学科优势,学科基础知识把握准确,生物技术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下一步应该结合地方企业特点注重专项的实验素质培养,让学生能胜任当地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的应用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成立时间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专业学生人数较少,因此可以将培养计划细化到单个学生,利用此优势培养出有鲜明特色、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
要想完成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素质。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改革要遵循生命科学基础学科理论、生物工程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其中生物工程应用理论研究就是生物技术研究, 是该专业的知识核心,主要包含四大工程即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明确各工程体系的能力目标,可以准确的指导课程教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手段。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工程的课程特点,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地方企业的要求来确定所需的课程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不再是简单的去堆砌全部的课程内容。总体来说在完善课程内容方面,高校要依据学科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发展趋势,把握好社会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国际化的需求,在课程教育中将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比例调整到最佳水平,力求培养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3]。
三、构建全面细致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改革的重点之一。在生物技术专业中实验课程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我校实验课程的开设还是以实验课程依附于相应的理论课程的传统模式进行,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由教师根据教材自行制定,各课程彼此独立,自成一套,导致了各实验课程之间存在着许多的重复实验而且整体水平偏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所以要将生物技术专业的各项实验进行整合,从整体上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既保留基础实验技能的验证型项目,又要整合出代表生物技术前沿领域的实验项目。例如以分子生物学实验为基础,整合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实验课程中均有的表达质粒构建、DNA提取、蛋白质表达实验,设计“生化与分子大实验”增加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综合分析能力。
此外校外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但是由于我国现代的企业制度发展还不完善,只追求短期效应,校企合作的力度逐年减小而且乌兰察布及周边地区还较为落后,相关企业很少,实习机会较少,加之当代90后学生吃苦能力差,追求安逸,不愿进行校外实习导致校外实践教学进展缓慢。所以要真正落实校外实践教学最好在政府决策的指导下,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让校企之间进行全面的合作。同时学校要应地制宜,结合当地企业情况,尽早利用企业特点开展一些兴趣培养,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接受校外实习。
随着学校生物技术专业的逐渐发展以及教改的深入,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会更加完善,会培养出越来越多合格的生物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闫中良.关于“生物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15:535.
[2]李瑞芳.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应以课程体系优化为核心[J].教育探索,2007,11:63-64.
[3]王会岩.生物技术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8:164.
【关键词】生物技术 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4-0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其中生物技术作为科学界最前沿的学科,逐渐成为了各国战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加快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步伐,另一方面由此延伸出的生物技术相关产业还解决了人类面临的诸多严峻问题、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随着生物技术的继续发展,人类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然而与此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首先,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常年位于较低水平,最难就业专业中榜上有名,毕业生就业压力极大,其次培养出的学生既缺乏创新性、自主探索性,无法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学生们又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位置尴尬,最后通过对集宁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调查还发现学生对该专业兴趣不浓,对未来的发展规划非常的迷茫。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生物技术高等教育需要进行改革,需要我们跟据社会需求改革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具体解决办法如下:
一、优化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理科专业,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技术,改造物种,利用生物体或其某些特殊机能(如酶的催化功能、抗体的免疫功能)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技术体系。生物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在本科教育期间不可能培养出行行精通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因此,生物技术专业本科阶段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通过宽口径的课程设置、全面性的教育教学、注重强化学科基础与素质教育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通用型人才[2]。与此同时还可以综合学校自身情况及兄弟院校联系情况并结合导师制有目的培养少部分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最后再结合地方生物技术相关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定点定向的培养部分专业应用型人才。所以要求培养目标要兼顾通用性人才和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协调好二者的矛盾,一方面做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对各类型人才的宏观调节,准确的契合社会中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我校的生物技术专业是在生物科学专业基础上创立的, 具有很强的生命科学学科优势,学科基础知识把握准确,生物技术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下一步应该结合地方企业特点注重专项的实验素质培养,让学生能胜任当地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的应用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成立时间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专业学生人数较少,因此可以将培养计划细化到单个学生,利用此优势培养出有鲜明特色、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
要想完成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素质。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改革要遵循生命科学基础学科理论、生物工程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其中生物工程应用理论研究就是生物技术研究, 是该专业的知识核心,主要包含四大工程即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明确各工程体系的能力目标,可以准确的指导课程教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手段。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工程的课程特点,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地方企业的要求来确定所需的课程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不再是简单的去堆砌全部的课程内容。总体来说在完善课程内容方面,高校要依据学科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发展趋势,把握好社会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国际化的需求,在课程教育中将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比例调整到最佳水平,力求培养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3]。
三、构建全面细致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改革的重点之一。在生物技术专业中实验课程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目前我校实验课程的开设还是以实验课程依附于相应的理论课程的传统模式进行,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由教师根据教材自行制定,各课程彼此独立,自成一套,导致了各实验课程之间存在着许多的重复实验而且整体水平偏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所以要将生物技术专业的各项实验进行整合,从整体上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既保留基础实验技能的验证型项目,又要整合出代表生物技术前沿领域的实验项目。例如以分子生物学实验为基础,整合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实验课程中均有的表达质粒构建、DNA提取、蛋白质表达实验,设计“生化与分子大实验”增加实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综合分析能力。
此外校外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但是由于我国现代的企业制度发展还不完善,只追求短期效应,校企合作的力度逐年减小而且乌兰察布及周边地区还较为落后,相关企业很少,实习机会较少,加之当代90后学生吃苦能力差,追求安逸,不愿进行校外实习导致校外实践教学进展缓慢。所以要真正落实校外实践教学最好在政府决策的指导下,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让校企之间进行全面的合作。同时学校要应地制宜,结合当地企业情况,尽早利用企业特点开展一些兴趣培养,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接受校外实习。
随着学校生物技术专业的逐渐发展以及教改的深入,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会更加完善,会培养出越来越多合格的生物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闫中良.关于“生物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15:535.
[2]李瑞芳.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应以课程体系优化为核心[J].教育探索,2007,11:63-64.
[3]王会岩.生物技术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