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有效行为:为学生创造可控制有指导的网络环境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sha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作为一个独特信息工具和高度商业化的信息来源,给孩子学习、交往、娱乐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但学生在接触和使用过程中,很难避免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偏差,甚至沉迷网络,诱发犯罪,这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延续多年的强烈反响和突出的问题。课题研究曾做过五省市的调研访谈,每到一处,由实验校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详细了解学生上网的状况,在这过程中,笔者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深有感触的现象,即那些本是不同地区的家长,却同样地表达着他们为孩子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的忧虑和无助。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7年9月所做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目前有将近400万网瘾少年,面对网瘾少年这样庞大的数字,会有多少家长处于高度焦虑状态是可想而知的。《人民日报》2006年07月20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家长含泪呼吁:管管网络游戏吧!的文章,家长的心声令人震撼。
  我国学者高文斌曾指出,“网瘾问题在中国是一个畸形的问题,它是中国很多问题的一个综合反映。”①,笔者高度认同。当今时代,我们应如何直面这样一个畸形的问题?如何把握孩子不同网络生活样态的健康发展,是今天学校家庭无法回避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开展了网吧专项整治,坚决取缔黑网吧;开展净化网络游戏、净化手机短信行动,有效遏制有害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扩散。全国中小学校周边网吧及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得以清理,校园及周边环境明显改善。但仍还有各类无证的地下黑网吧隐藏在城乡结合部的村房民居中,引诱孩子私自离家或晚上悄悄溜出家门到外面上网的情况。有些学校附近虽无网吧了,有学生居然把床单撕开凝成绳索,从三楼爬下再翻墙乘出租车到黑网吧上网。有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观察发现,每到周五,学生都早早到网吧占好座位,一放学,学生不是急着往家奔,而是往网吧里钻,彻夜不归。一位先后送过六届毕业班的班主任说,他们班里一位被公认的好学生,竟然撒谎请假去网吧旷课两天,让他十分困惑不解。
  本课题在上网地点一项调研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在学校上网的不足10%,其余90%以上的孩子只要是不在家上网,便肯定是在学校、家长视线之外展开他们的网络生活的,在成人失控状态下,不经意地成为沉迷网络的羔羊。而大多数家长都曾采取种种措施,试图禁止孩子接触网络,即使家里有上网条件也不让孩子上网,其实这正是孩子滑向网络成瘾深渊的一大症结所在。
  因此,学校要引领家长创造可控制有指导的家庭网络环境。特别是家里遇上了对网络着迷的孩子,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家长启动或完善家庭计算网络硬件建设,把孩子从校园外的一些营利性网吧,甚至是非法性黑网吧中拉回到自己身边。正如李开复的建议所言:“提供免费和迅速的网络服务,远比建大楼重要得多。”②应该说,家庭给孩子创造上网条件,要比买其它大件家具更具有教育价值。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家庭在良好网络环境下,科学引领学生的网络生活,有效防止学生上网过程中的行为偏差;二是体现出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极大尊重,而不是阻挠、拒斥和远离。当然,学校的校园网德育平台和班级主页的建设,也在科学引领学生全新的网络生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陶宏开曾挽救了数百名沉溺于网络的青少年,通过信件、网络和热线电话帮助孩子健全人格,帮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③。河南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贾容韬,数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恋网”少年的教育,使500余名“网瘾少年”走出虚拟世界,200余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400多名“恋网”孩子远离网吧,回归正常学习生活,④他们的壮举令世人敬仰。
  但这几年来涌现出来人数有限的志愿者,相对数以万计的学生网民来说,显得势单力薄,我们需要每一个家庭成为“科学引领学生网络生活”的阵地。只有全国千百万家庭都发动起来,肩负科学引领学生网络生活的责任,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网络生活的偏差和防患各种极端问题的出现。孩子能够在家庭温馨的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自然削弱了网吧对学生的诱惑力。有家长甚至说:即使孩子在家上网没学习,看了一晚上的电视剧,也比在失控情形下结交不良网友,沉迷网络游戏,浏览黄色信息要减少更多的危害性。
  当然,即使电脑的价格越来越低廉化,但对于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仍会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此种情况,可建议家长和周边几个家庭联手或几个亲戚朋友联合起来,共同创造一个孩子上网的好去处,把时间排开,由家长陪同上网。
  家庭创造可控制的上网条件,学校要引导家庭解决好如下几个实际问题。
  (一)摆放问题。是否一定要将电脑摆在客厅,不要放在孩子的卧室?应该说,电脑最好在客厅,方便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使用,更防止孩子把卧室门一关,躲开家长的视线上网失控。
  (二)环境布置问题。电脑的摆放和周围环境的布置也很重要。笔者经常发现,有条件的家庭在非常显著的位置摆放一架价值不菲的钢琴,上方垂下低微适度光线的吊灯,神圣而高雅,但还没有见到为电脑装备到这种水平。其实,家庭电脑的配置不亚于一架钢琴的重要性,也应由有相应高雅的配置,体现出对孩子网络生活的极大尊重,另外,就像在一个干净整洁的场所,随地吐痰行为大大减少一样,在一个神圣而高雅的环境下上网,一切不雅行为自然不易发生。
  (三)遇到“网络毒品”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毒品一样,网络上大量存在的垃圾、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所导致的灰色污染、黑色污染和黄色污染,同样为孩子带来毁灭性的伤害。一方面,长期沉迷电脑和游戏的孩子会像吸毒一样,对电脑和游戏产生强烈的依赖,一旦在经济上满足不了要求,就会产生偷和抢的动机!另一方面,因为网络有很好的隐蔽性,而且上网的很多都是未成年人,不法之徒易于利用网络进行诱骗。此外,国内很多不良网站利用网络进行不良信息的发布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因此我们称之为“电子毒品”。
  根据有关文献,世界各国为应对“网络毒品”对学生的侵害,一般都采用技术手段。如法国教育部,运用了技术手段,屏蔽掉“黑名单”上所有的网站,以确保青少年儿童免受其毒害。芬兰教育部采取措施,在学校和图书馆的电脑上安装具有拦截作用的软件,鼓励媒体广为宣传,向学生和家长推荐,将这种拦截软件安装在家庭电脑上。新加坡鼓励服务供应商开发推广“家庭上网系统”,协助用户过滤掉不适宜看到的内容。⑤世界各国应对“网络毒品”经验表明,在家庭电脑上安装反“网络毒品” 软件,可以成为学生在家里安全上网的有效机制。特别是本课题研究成果《电子家长》以其独特的时间控制及内容过滤功能,为青少年孩子网上休闲娱乐,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因为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教师不再担心孩子沉迷游戏和上网,让网络犯罪案件远离青少年孩子。《电子家长》所具有的时间管理功能、特殊时间段内限制使用电脑的功能以及记录查询的功能,有力地帮助家长客观收集孩子孩子聊天、游戏等过程中的问题信息、及时了解、掌握最及时最全面的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为家长分析了解学生网络行为偏差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
  (四)父母该做点什么的问题。孩子在家里上网,是家长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培养孩子具有优秀品质、健全人格的广阔天地⑥。
  1、陪同孩子上网。德育生活化理论启示我们,脱离学生的网络生活去引领学生健康上网,必将使这种引领因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于虚空,形成无效。只有通过融入孩子的网络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以忙于工作忙于生意为由,远离孩子的网络生活,给孩子染上网瘾,荒废学业留下隐患。
  网络就像一辆刚刚上市的跑车,孩子在好奇心驱使下,迫不及待地驾驶它在高速公路上奔跑,这时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家长,怎能够对其中的危险性置若罔闻?家长要培养信息时代的成功的一代人,不得不迫使自己与时俱进,去亲近学生这一新的生活样态,从影响生活入手,达到教育的目的。较实际的办法是做一段孩子的陪练,直至孩子能平稳地坐在司机位置上,驾驶着自己的生命之车在网络中自由穿行,自如地决定自己何时常速、停车、倒车、转向、加速、刹车、甚至于可预见到一些危险点为止。
  家长融于孩子的网络生活,要能够表现出对孩子上网要求的赞许态度,进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诚心诚意地拜孩子为师,与孩子一同上网,一同选择网站、网页,现场指导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了解孩子网络聊天生活、网游戏生活、网上娱乐生活、网络学习生活和不经意遇到的各种不良信息的多种复杂情况,在与孩子互动交往过程中,教育孩子遵守与信息行为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建立一些有关上网时间、上网内容方面的规约,在“学生的灵魂与网络相接触的地方⑦”正确引领学生,实践体验网络道德,建构生成“自律和慎独” 意识。孩子什么时候觉得家长是自己上网的良师益友,是最好的网络生活同伴,也就真正达到了科学引领孩子网络生活的境界了。
  2、培养孩子良好网络生活习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培养成良好的习惯。”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再想改正就难多了。
  学生在接触网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会形成一些新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网络生活习惯首要的是解决上网的目的性问题。如:“上网到底是为了玩还是为了用”。调研发现,在学生网络行为习惯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上网缺少明确的目的性,不少学生玩了几年游戏,对计算机网络诸多有价值的用途却很茫然,只知道玩网络游戏或漫无目的的聊天。有的是一开始时是有明确的目的,进网之后,便失控地偏离最初的目的性,完成作业时常常偏离当前的学习目标,在网上无目的地游荡,时间一点点消失在网上多种无益信息的浏览之中不能自拔,这成为很多学生不能够有效利用网络学习的基本原因。因此,科学引领小学生的网络生活,重要的是培养有目的、带任务上网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自如的控制上网的时间,利用网络来辅助学习,开发智力,有效地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培养他们善于分析和鉴别有益与有害信息的习惯;合理分配好上网、学习、生活时间的习惯;自我保护的习惯;选择优秀网站,设置主页收藏的习惯;掌握网络搜索,充实学习生活的习惯;参与网络交流与社会互动的习惯以及及时整理好自己的信息文档的习惯等。
  3、构筑家庭网络文化。纵观人类教育史,最早形成的便是家庭教育。人类几乎所有的文化积累都得益于家庭的传承,网络文化也不例外。而目前,家庭、学校与社会对于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年健康成长的冲击,显得过于无力,孩子在网络信息汪洋大海中游泳,往往在迷茫中失去方向感,是学生大量网络行为偏差产生的重要原因。作为“道德文化植入者” 的家庭,家长应有意识地将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子女的新阵地、新工具,运用计算机、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现代数字技术,以文字、声音、影像、图画、动漫、视频、音频、论坛、在线调查等计算机可识别代码的形式,建立起代表家庭主流意识的网上精神家园,唱响家庭网络文化的主旋律,是科学引领学生网络生活的最有效契机。
  家庭网上精神家园建设,是通过合理组织的信息流来实现它的效能的⑧。一般我们可以从建立一个家庭主页开始。比较容易做的是将伴随孩子成长的,不断延展的家庭生活精彩瞬间搬到网上,可分栏目建立,如缤纷家园(家庭相册)、家庭经典书屋、家庭理财、家庭友邻、先辈园地、旅行风光、艺术欣赏、家风家规、家庭箴言录、家庭大事记、父母职业风采、家庭成员闪光录等。特别是以孩子成长记录作为承载和印证的网页建设,把孩子成长中哪怕一点点的发光发亮的成分,都一一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多媒体表达方式记录下来,这种以积极评价为导向的家庭网络文化,对于还未定型的孩子积极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这种承载一个家庭特有的传统、精神、心理、情感、习惯和凝聚一个家庭的传统美德、审美趣味、创造才能和理想追求的家庭网络文化,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巨大精神力量。
  互联网是21世纪最先进的工具,是一个能够在上面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特别是互联网络的传媒特性,是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外界之间通信交流的极好工具。家庭网络文化建设要凸显互联网的这些特性,不断将强大的信息技术渗透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通过网络,不断加强和亲戚邻友的沟通交流,逢年过节,有走动不到的亲朋好友,通过在Flicker.com上共享照片,或是通过QQ聊天、发送邮件、视频录像等增进亲情友情的联络;给国外和外地的亲人通过MSN进行视频交流;逢清明时节,在网上开展祭扫活动,写纪念文章,寄托生者的哀思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深入持久地渗透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科学精神、法律法规、诚信意识和正确的网络生活规范,传承家庭美德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之魂,塑造中国人自身特有的心灵与理智完美谐和的民族气质、民族性格⑨”,尽管网上信息庞杂,让孩子有足够的理智和智慧将其用于有用之用途,摆脱网络的消极影响,在不断体验世界日益“一体化”的同时,也不至于民族身份模糊、种族意识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为自身的健康发展服务。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家庭主页的建设会更鲜活生动起来,在这里,凝聚精神,汇聚情感,亲子之间毫无障碍地互动交流;孩子在虚拟的家庭网络生活中享受家庭生活的快乐,享受到亲情的温暖,网络生活变得比以往跑出去上网更温馨而快乐,成为亲子情感交流、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注意家庭生活内容丰富化,网上与网下相得益彰,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4、引领孩子做信息时代成功的学习者⑩。毫无疑问,当今网络已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学习工具,并成为青少儿童课堂,书本之外第三大知识来源渠道。在孩子学习阶段,教孩子学会利用网络成功地学习是最大的智慧。而在本课题研究19个省市学生网络生活样态考察发现,我国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学习只是有待进一步激活的生活样态;学生热衷追求的、普遍而凸显的网络生活样态是聊天和游戏,更不容忽视的是,一定数量的学生在盲目寻求网络色情信息11 12。可见,我们应竭力将孩子引领到利用互联网高效率地学习上。
  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与不利用互联网学习者之间,在学习质量上会有很大差异,如在课题实验校的一节展示课上,一个同学在家长的辅助下做了一个有关一位历史人物生平、历史贡献以及个人轶事等内容丰富的网页,这样一个学习过程相当于一个研究生在研究一个专题,课堂上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而在没有任何借助网络学习迹象的课堂上,学生所获得知识视野是非常有限的。当时笔者在想,过去,一个偏远农村孩子经过自己超人的努力,完全可以达到与城里学习条件好的孩子的学业水平,而现在,由于互联网络使用上的鸿沟所导致的学业水平和多方面素质上的差异将是很难弥补的,这是需要家长及早意识的大问题。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孩子似乎只有“头悬梁,锥刺股”埋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才可能学得好,事实上,信息时代的来临已经不允许学生仅仅满足于这种方式学习了,而是要突出主动地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团队合作性地分析资料等学习方式的作用⒀。任何有条件的家庭、学校,都绝不可忽视电脑和网络辅助青少年孩子成功学习的重要性。家长应着力引领学生将网络最大限度地利用于学习过程,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环境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成为信息时代成功的学习者。应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大多数孩子长大后都能回忆说,在信息时代,家长没有阻止我接触网络,而是正确引领了我成功的利用网络学习。
  (作者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注释:
  ①中国青年报,网瘾只是表象? 400万网瘾少年背后隐藏教育之痛,2008年09月12日
  ②李开复,给中国高校的6条建议,中国教育报,2006-11-09日.
  ③陶宏开 李卫华, 《解救网瘾孩子》北京出版社 2005. 3
  ④贾容韬《真的不是孩子的错:一个“戒除网瘾”专家的家教体悟》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2.17
  ⑤李忠东,规范网络世界让学生们健康成长,《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11期
  ⑥李书华等 ,《面对网络,父母该做点什么?》学苑出版社,2004.05
  ⑦杨崇俊,数字地球是什么,http://159.226.117.
  45/Digitalearth/,1999
  ⑧李书华,区域性德育网站和校园网德育平台建设的效能思考,《中国德育》2007年第03期
  ⑨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32-35页
  ⑩李书华,培养信息时代成功的学习者,德育报,2008年9月1日;
  11李书华,网络德育——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人民教育》,2000.5
  12苏婷,社会网络化趋势,挑战学校德育,中国教育报,2007,09,20;
  13李书华 程正彪,《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论纲》,学苑出版社,2005.9
其他文献
目前农村家长对子女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对孩子关照呵护有佳,一心想让孩子出类拔萃,走出农村走进大都市,因此在教育时时有偏差,往往事不如愿。笔者最近做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的形式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谈话了解相结合的方法。被调查对象为县城以下农村家庭,子女为上初中和小学的父母。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是:1.你认为家庭教育的首要内容是(①关注、辅导孩子的学习;②关注孩
期刊
家庭教育深化实施在我校已进行了五年,可以说,我们一直坚持家庭教育首席地位,树立“和谐育人为本”的思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有作用,提高了家长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提升,走出了一条优质高效的办学之路。    一、整体规划,完善机制,使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化    2005年,我校依据《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制定了《家庭教育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然而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以及与其相联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的限制,加之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些农村移民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却难以解决孩子进城就学将要面临的诸多困难。因而,他们大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管。目前,由于家庭缺失和家庭环
期刊
随着2004年3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深入贯彻,随着我国2007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了极大地改善,在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提高了我国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
期刊
随着人口流动大规模地进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成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中,早期教育问题又无疑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却又不能被忽视的问题。农村留守幼儿,即流动人口子女,指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随祖辈或其他监护人一起在农村生活的0~6岁的学龄前儿童。    1. 农村留守幼儿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家园合作狭义的解释就是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即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
期刊
五月,歌声飞扬;五月,鲜花灿烂。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2010年5月11日上午,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人民剧场里,暖意融融、充满亲情。台下,座无虚席;台上,灯火辉煌。  幕启:放映专题片《承载希望,放飞梦想》——七个优秀家庭纷纷登场,感人的事迹、动人的歌声、绚丽的舞台,扣人心弦,感人至深。主题曲《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家/两个大人一个娃/温暖的一个家/让我心里乐开了
期刊
独生子女是我国自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以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现今独生子女人数已超过1亿多,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已经越来越多。由于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的过度关爱使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吹袭。错误的教育方法更是使很多独生子女养成各种不良习惯,如责任感差、自私、学习动力不足、意志薄弱、耐挫力差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这对家庭的稳定对孩子和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我
期刊
一、前言    笔者一直热衷于家庭教育研究,但在过去的研究中却极少涉及领导干部的家庭教育。近来,笔者有机会接触到了不少领导干部,于是领导干部作风对家庭教育的影响问题也就进入了笔者的研究范畴。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  作风是一个人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作风是无形的力量,能够发挥出难以估量的作用。领导干部的
期刊
语言倭化是一个社会学术语,社会学家高夫曼(E.Goffman)指出当我们将自己看作“正常人”,而把他人看作“不是真正的人”时就是在倭化他人。倭化他人的特点在于,一旦我们将他人视为另类,我们就无礼遇、信任他们的责任,就可随心所欲的、甚至粗暴的对待他们而不受良心的自责。通俗地说就是以他人是另类为由,肆无忌惮的向其泼脏水或者进行歧视。语言倭化在家庭中由来已久且表现日趋尤为突,但是却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期刊
伴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向城市,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近年来,流动人口逐渐由原来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由个体辐射到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化,即流动家庭的出现已经成为了城市家庭中的一种新现象。近一段时间,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有关文章、书籍层出不穷,但大多数有关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宏观调查和论述,对于流动人口子女专门的家庭道德教育的研究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