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规律和人的选择的完善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ong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考察人的主体活动,离不开对历史规律的认识。本文通过批判马克思之前的各种历史观,引出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的阐述,指出在符合历史规律的前提下,人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但始终受到历史规律的制约。之后通过列举几种现象,强调在认识到历史规律和人的选择的辩证关系同时,更应该关注对待历史规律的态度问题,引用了孔子的“知天--畏天"的生态伦理观念,以便来更好的调节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
  关键词: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人的自觉能动性; “知天命” ;“畏天命”
  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021-02
  
  在考察社会历史过程时,离不开以一定的历史观为指导。因此我们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入手来探讨历史规律和人的选择。
  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马克思唯物史观以前历史观的不足。
  第一,唯心主义的不足。唯物史观创立之前,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理论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包括持世界是由神秘力量控制的宿命论观点和持理性是不能认识世界本质,直觉才是认识世界唯一途径的唯意志论。但他们都没有正确揭示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前者忽视了人的能动作用,后者则夸大了人的主体作用。
  第二,庸俗唯物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缺陷。单纯把人看做自然存在物,只承认自然规律,而否定社会规律,或者把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混为一谈。
  他们共同的缺点是,都没有正确的揭示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
  而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其以前的各种历史观的清算,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他以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活动为基础,把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结合了起来,系统地阐明了二者的关系。
  
  一、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
  
  (一)历史规律的客观规律性是人的活动的建构
  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一样,有它自己的内在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值得注意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也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但它的缺陷在于其完全把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混为一谈。而马克思唯物主义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区分开来,认为其有本质的区别。自然界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盲目的、无意识的,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通过这些盲目的、无意识的事物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经过思虑或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人类社会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及其产物在时空序列上的展开和延续,构成了人类社会历史。历史发展规律就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使人的活动及其产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一种本质的必然联系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必然趋势。历史规律内在于人的活动,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是人的活动的构建。
  (二)历史客观规律下的人的自觉能动性
  历史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虽然历史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但人可以选择通过何种活动及以何种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人的自觉能动性。
  首先,人的活动具有选择性。恩格斯说过:历史规律“没有任何其他的现实性,而只是一种近似值,一种趋势,一种平均数,但不是直接的现实。”历史规律以怎样的方式和程度,在什么样的时空条件下发生作用,这主要取决于人有目的的选择怎样的自觉活动,因此人的活动具有选择性。
  其次,人的自觉能动性对历史客观规律的发展有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的活动的合力推动前进的,但每个主体的活动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影响的性质是不完全相同的。具体说,让人的活动符合历史规律的客观发展时,其活动的性质就是积极的,对历史规律的发展有加速作用;反之,就阻碍了历史的发展,对历史规律的发展有延缓作用。
  最后,人的思想、目的、动机是历史规律得以向前发展的动机,人就是在这种动机下,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在这中间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意志是相互冲突的,虽然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但每个人都对最终的结果做出贡献。
  (三)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历史规律的客观必然性是孕育在人的自觉活动中的,其自身不具备任何现实意义,历史规律的客观必然性必须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得以体现;同时,人的自觉能动性受到客观必然性的制约,只有遵守历史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人的自觉活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二、“知天—畏天”生态伦理观对历史规律和人的选择的完善
  
  对于历史规律和人的选择,通过上述论述,可以得知,历史规律给予人很大的选择空间和选择范围,人可以在不违背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的发挥始终受到历史规律的制约。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普遍发展,使历史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在人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同时,将规律抛至脑后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这已经不是有没有意识到历史规律的客观性,而是对待历史规律的态度问题。
  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今天,人的需求越来越多,人们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将历史规律抛在了角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了尽可能的拓展人的选择,向规律发出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科技日益月新的今天,人类不断挑战着未知的空间。对于,以前不能解释的现象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人通过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以前的这些面纱一一揭开,人类在改造世界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人在胜利面前,越来越肯定和重视人的自觉能动性,为了满足不断萌生的欲望,人不断地向历史规律发出挑战。例如,克隆人等。在这里,人们不是没有认识到历史规律对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制约,而相反,过分的强调人的能动性,对历史规律采取了轻视的态度。
  第二,为了尽可能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无视历史规律的制约。眼下,许多生产者为了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不惜以受到历史规律的惩罚为代价。例如,牛奶事件、过多的伐木造成的泥石流、沙漠化现象等等。在这里,人们不仅知道历史规律的存在以及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甚至已经意识到违背历史规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但为了追求眼下的利益,无视历史规律,这不正是一种态度问题吗?
  第三,为了尽可能的满足人的私欲,消极对待历史规律。人的自觉能动性违背历史规律,历史规律是要对其进行惩罚的,而这种惩罚带有滞后性。这种滞后性表现在,人在违背历史规律而造成的后果,不是马上体现出来,而是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显现出来,而这个时间有时候会很漫长。因此,有些人明知道可以改善已经造成的不良结果,非但不积极治理,反而采取消极等待的态度,更有甚者,利用这样一个时间差大做文章。
  基于以上几种情形,我认为处理好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不仅仅在于对于二者的辩证关系的意识,也应该关注于,在认识之后,对与其态度的问题。
  孔子的“知天—畏天”的生态伦理观值得借鉴。孔子在《论语》中所谈的天论的命即“天命”。《论语•阳货第十七》记载说: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用八个字揭示了天命即“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正是天地万物自然变化的规律。又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第十六》)。孔子把“知命畏天”看作是君子才具备的美德,强调贤明的君子不违背时宿,不逆日月而行,不依靠卜筮来掌握吉凶,应该遵循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这应是孔子“知天命”的真谛所在,体现着孔子的伦理精神不仅贯穿其人生之道,也贯穿其天命之道,亦孔子不仅仅是对人类讲伦理,亦对天地讲伦理,这正是孔子生态伦理意识的自然流露。
  孔子的生态伦理意识不仅体现在“知天命”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畏天命”,敬畏天命是孔子提出其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石。孔子敬畏天命的思想不仅仅是讲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而且还将“畏天命”与“君子”人格结合起来,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识。《中庸》讲“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小人没有“畏天命”之心,所以肆意妄为,什么缺德事都干得出来,既敢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敢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于是出现了人伦丧尽、生态破坏的当今世界一系列所谓的“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生态危机”等现象。由此,可体会二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倡敬畏天命,树立君子人格,维护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和生态平衡的良苦用心。
  当今社会理应效法孔子敬畏天命的君子人格论,培养自觉遵循历史规律的生态伦理意识,这才是处理好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能动性问题的“治本之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主体的选择,但并不排斥主体的选择。历史规律与人的选择是统一的历史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相互补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而我们在实践中不仅仅要认识到两者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把它们同实践相结合,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使人类更好地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西国近事汇编》是清末洋务派创办的唯一一份人文期刊,也是当时中国唯一一份以国际时事为主要内容的中文译刊[1]。到目前为止,对该刊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仅有少数学者对其做过专门的研究,其中姚远[2]从科学传播角度切入的研究较为深入。该刊的期刊本质尚未界定,学者对此说法不一,本文将以该刊的原始文献为依据,以期梳理出对其本质研究的脉络,在界定期刊本质的基础上再探该刊的出版要素。    一、期刊本质    迄
一、体验新闻的出现和表现形式  上世纪末,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合作的一本《体验经济》中提到“体验经济”这一概念。体验经济是指在消费中,人们已经不满足被动的单向的消费和结果性的消费,而是希望在消费过程中有自己行为的参与和投入。比如,一个企业开了一家咖啡店,店里没有任何真正的咖啡,有穿戴整齐的侍者仍有模有样地装作为客人倒咖啡、送糕点,让消费者体验到咖啡厅交朋友、谈天的社交经验。  将“体验经济
《今传媒》坚持思想性、理论性及应用性的办刊原则,用新观点、新视角、新模式、新技术探索传媒规律、紧跟传媒主流,成为国内最具权威的传媒行业专业期刊之一。2011年我们将继续
现代企业管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必须在企业管理中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文章通过对信息化背景下现代企业管理、成本管理的认识
借助三维激波曲面的一种分析模型,对于高负荷轴流压气机掠形转子叶片所能造就就的前缘空间激波曲面,进行了构造特点和近波前波后流动参数分布的计算。着重讨论了前缘曲线的相对
应用博奕理论研究了最优气动外形优化设计方法.采用的基本的优化器为基于控制理论的约束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引入标量伴随变量来执行约束条件,进而将上面的方法和对策论结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