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的问题化学习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纵观人类社会,无不是在不断地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应有的智慧,这才是学习的本意。
  在本课中,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的天气,并能结合自身经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联系。而二年级的学生,对常见的天气是不陌生的。通过课前的前测可知,让学生来区分阴、晴、雨、雪、风这五种天气,难度是很低的。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又加入了一种多云的天气,目的是制造矛盾,由此引出判断天气的标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除此之外,二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奇心重,且杭州位于沿海地区,对台风是比较熟知的,因此在设计时,将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联系进行了放大处理,让学生在超前体验风的过程中,感知风对人类的影响,借此期望在分析其他天气影响时,学生能对情境进行迁移,由此来突破本节课中天气对人类的影响以及联系的难点。
  一、问题化导入,显现前概念
  我们的学生并不是脑袋空空进入课堂的,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但这些理解和认识有可能是错误的认知。因此笔者在设计导入时,通过一段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提出他們想研究的问题,以及尝试解释这些问题,由此初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唤醒学生的思维。
  (一)教学片段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自然现象,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播放一段视频,看了视频,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并在同学间自己解决。在视频中出现的这些自然现象,都属于什么变化。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各种各样的天气》。
  (二)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让学生不断提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同时也了解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前概念,并点明这节课的主题,也让学生对天气的种种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期待感。
  二、顺势引导,掌握重点
  在明确了本节课的主题后,学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对老师接下来的行动充满期待。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知道的常见天气,之后给学生提出更高难度的挑战,教师给学生制造障碍,让学生在辨认中,落实不同天气的区分标准。
  (一)教学片段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常见的天气有哪些。引出: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阴晴雨雪。
  老师出示很多天气卡片,让学生小组内讨论,根据卡片判断天气,引出晴天和多云天的矛盾点。
  全班交流:先请展示的小组说说摆放的理由,再请意见不一的小组说说不一样的地方及理由。(将有歧义的卡片放到一边)
  共同交流质疑,补充板书:对于学生有质疑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并加以明确和补充天气名称。(多云和风)
  (二)设计意图
  教师在这个环节,加入了一种多云的天气,目的是制造矛盾点,让学生在区分图片、分类天气的质疑过程中,引出判断晴、多云、阴这三种天气的标准是云的多少。笔者认为这一点可能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增量。
  三、超前体验,提升思维层次性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自然现象进行超前体验,唤醒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层层设计,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有一个量的积累,以至达到质的变化,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层次性。
  (一)教学片段
  谈话:请同学们说几个形容风的词语,引出这些词语的不同点是风的大小不一样。
  分小组体验不同大小的风,引出风对我们影响很大。
  谈话:其实风对我们的生活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再次体验风吹小风车的实验,从小风扇吹小风车到大风扇吹小风车的层层现象,引出生活中的台风,让学生感知风在不同范围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联系。
  请同学们说说风对我们好的影响有哪些,引出风力发电装置。
  (二)设计意图
  笔者认为,天气单元的课是最难进行的,这是因为我们无法在课堂上制造出阴天、晴天、雪天等。笔者联系学生所处的地理位置,如杭州位于沿海地区,对台风相对熟悉,所以在设计时,抓住风这个天气现象,且风容易制造。因此,笔者让学生进行了超前体验,同时将风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和联系进行了层层现象递进的设置,让学生的思维发生层次性的提升。
  四、情境迁移,建构系统思维性
  学生在有了风的感性体验和理性的分析后,再来分析其他天气对我们地球家园的影响时,学生能从辩证的眼光出发,更加全面地认识天气。这个环节学生对体验风的情境进行横向的迁移,建构完整的系统性的思维。
  (一)教学片段
  提问:除了风,其他天气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全班交流:阴、晴、雨、雪天气对我们生活带来了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
  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二)设计意图
  科学知识是鲜活的、动态的。学生能在这个环节中,巧用、活用知识,并将风对我们双面的影响这个情境进行迁移。联系自己所感所知,在分析问题时,能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课的尾部,让学生提问,从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可以看出,学生思维已经有了更深一步的提升;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希望这颗问题种子,能够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本课尝试问题化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敢于质疑,并在质疑中有所思,有所得。问题化学习是以学生发现的问题为生长点,以学科的问题为根基,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生成具有层次性、结构性、扩展性、可持续的有价值的问题系统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建构,培养学生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审辨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之间互动生成问题,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以充分的理由和证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最终形成正确的认知,这便是学习的本意!
  未来,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将不再取决于他已经知道多少,而是看他怎样才能学到更多!就像某部影片中说的:“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考卷那样,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我们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能自动跳出ABCD这四个选项,能想到更多的是EFGHI……”
其他文献
在小学科学实际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具控制变量较单一的情况。为了提高实验效率,有效建构对比实验的概念,我对一部分教学具进行了层层的改进,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具象,便于学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也随着网络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进入现代课堂,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尤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学生不仅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掌握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要通过日常的学习活动提升综合素养。因此,参与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就是这种教学方式的体现。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仅能掌握知识,更能强化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探索精神等,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科学探究式的教学和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自发性地开展各种活动进行研究和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核Fisher判别分析的意识任务识别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核函数建立一个非线性映射,把原空间的样本点投影到一个高维特征空间,然后在特征空间应用线性Fisher判
近年来,国务院提出"互联网+"的思维理念,促进全民运用互联网崭新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中国教育开始一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伟大变革,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实验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实验中利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在实验仪器或者设备的帮助下,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那么如何让生理和心理管控能力都较
虽然目前已存在多种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但在面向对象建模中仍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进行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是比较困难的,而设计可复用的面向对象软件就更加困难。设计模式是
一、引言科学是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核心课程。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包含了自然科学领域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有一定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感知活动,是学生获取学习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是才能的积累与发展的开端。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发现、总结、提高;要提供必需的实验器材,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探究的水平,让学生在交流互评中、在智慧的碰撞中、在言语的交锋中,得到观察能力的提高。  世界著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理解和技艺掌握之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观察是一切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他们在接受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喜欢直观形象的教学,喜欢自己去进行探索并发现知识,亲自动手去实践验证结论。鉴于此,老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和思考过程,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  纵观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小学的科学课是一门比较枯燥和复杂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乏味,不能很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