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纵观人类社会,无不是在不断地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应有的智慧,这才是学习的本意。
在本课中,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的天气,并能结合自身经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联系。而二年级的学生,对常见的天气是不陌生的。通过课前的前测可知,让学生来区分阴、晴、雨、雪、风这五种天气,难度是很低的。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又加入了一种多云的天气,目的是制造矛盾,由此引出判断天气的标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除此之外,二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奇心重,且杭州位于沿海地区,对台风是比较熟知的,因此在设计时,将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联系进行了放大处理,让学生在超前体验风的过程中,感知风对人类的影响,借此期望在分析其他天气影响时,学生能对情境进行迁移,由此来突破本节课中天气对人类的影响以及联系的难点。
一、问题化导入,显现前概念
我们的学生并不是脑袋空空进入课堂的,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但这些理解和认识有可能是错误的认知。因此笔者在设计导入时,通过一段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提出他們想研究的问题,以及尝试解释这些问题,由此初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唤醒学生的思维。
(一)教学片段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自然现象,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播放一段视频,看了视频,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并在同学间自己解决。在视频中出现的这些自然现象,都属于什么变化。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各种各样的天气》。
(二)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让学生不断提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同时也了解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前概念,并点明这节课的主题,也让学生对天气的种种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期待感。
二、顺势引导,掌握重点
在明确了本节课的主题后,学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对老师接下来的行动充满期待。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知道的常见天气,之后给学生提出更高难度的挑战,教师给学生制造障碍,让学生在辨认中,落实不同天气的区分标准。
(一)教学片段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常见的天气有哪些。引出: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阴晴雨雪。
老师出示很多天气卡片,让学生小组内讨论,根据卡片判断天气,引出晴天和多云天的矛盾点。
全班交流:先请展示的小组说说摆放的理由,再请意见不一的小组说说不一样的地方及理由。(将有歧义的卡片放到一边)
共同交流质疑,补充板书:对于学生有质疑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并加以明确和补充天气名称。(多云和风)
(二)设计意图
教师在这个环节,加入了一种多云的天气,目的是制造矛盾点,让学生在区分图片、分类天气的质疑过程中,引出判断晴、多云、阴这三种天气的标准是云的多少。笔者认为这一点可能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增量。
三、超前体验,提升思维层次性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自然现象进行超前体验,唤醒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层层设计,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有一个量的积累,以至达到质的变化,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层次性。
(一)教学片段
谈话:请同学们说几个形容风的词语,引出这些词语的不同点是风的大小不一样。
分小组体验不同大小的风,引出风对我们影响很大。
谈话:其实风对我们的生活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再次体验风吹小风车的实验,从小风扇吹小风车到大风扇吹小风车的层层现象,引出生活中的台风,让学生感知风在不同范围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联系。
请同学们说说风对我们好的影响有哪些,引出风力发电装置。
(二)设计意图
笔者认为,天气单元的课是最难进行的,这是因为我们无法在课堂上制造出阴天、晴天、雪天等。笔者联系学生所处的地理位置,如杭州位于沿海地区,对台风相对熟悉,所以在设计时,抓住风这个天气现象,且风容易制造。因此,笔者让学生进行了超前体验,同时将风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和联系进行了层层现象递进的设置,让学生的思维发生层次性的提升。
四、情境迁移,建构系统思维性
学生在有了风的感性体验和理性的分析后,再来分析其他天气对我们地球家园的影响时,学生能从辩证的眼光出发,更加全面地认识天气。这个环节学生对体验风的情境进行横向的迁移,建构完整的系统性的思维。
(一)教学片段
提问:除了风,其他天气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全班交流:阴、晴、雨、雪天气对我们生活带来了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
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二)设计意图
科学知识是鲜活的、动态的。学生能在这个环节中,巧用、活用知识,并将风对我们双面的影响这个情境进行迁移。联系自己所感所知,在分析问题时,能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课的尾部,让学生提问,从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可以看出,学生思维已经有了更深一步的提升;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希望这颗问题种子,能够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本课尝试问题化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敢于质疑,并在质疑中有所思,有所得。问题化学习是以学生发现的问题为生长点,以学科的问题为根基,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生成具有层次性、结构性、扩展性、可持续的有价值的问题系统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建构,培养学生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审辨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之间互动生成问题,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以充分的理由和证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最终形成正确的认知,这便是学习的本意!
未来,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将不再取决于他已经知道多少,而是看他怎样才能学到更多!就像某部影片中说的:“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考卷那样,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我们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能自动跳出ABCD这四个选项,能想到更多的是EFGHI……”
在本课中,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的天气,并能结合自身经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联系。而二年级的学生,对常见的天气是不陌生的。通过课前的前测可知,让学生来区分阴、晴、雨、雪、风这五种天气,难度是很低的。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又加入了一种多云的天气,目的是制造矛盾,由此引出判断天气的标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除此之外,二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奇心重,且杭州位于沿海地区,对台风是比较熟知的,因此在设计时,将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联系进行了放大处理,让学生在超前体验风的过程中,感知风对人类的影响,借此期望在分析其他天气影响时,学生能对情境进行迁移,由此来突破本节课中天气对人类的影响以及联系的难点。
一、问题化导入,显现前概念
我们的学生并不是脑袋空空进入课堂的,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但这些理解和认识有可能是错误的认知。因此笔者在设计导入时,通过一段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提出他們想研究的问题,以及尝试解释这些问题,由此初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唤醒学生的思维。
(一)教学片段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自然现象,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播放一段视频,看了视频,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并在同学间自己解决。在视频中出现的这些自然现象,都属于什么变化。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各种各样的天气》。
(二)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让学生不断提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同时也了解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前概念,并点明这节课的主题,也让学生对天气的种种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期待感。
二、顺势引导,掌握重点
在明确了本节课的主题后,学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对老师接下来的行动充满期待。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知道的常见天气,之后给学生提出更高难度的挑战,教师给学生制造障碍,让学生在辨认中,落实不同天气的区分标准。
(一)教学片段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常见的天气有哪些。引出: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阴晴雨雪。
老师出示很多天气卡片,让学生小组内讨论,根据卡片判断天气,引出晴天和多云天的矛盾点。
全班交流:先请展示的小组说说摆放的理由,再请意见不一的小组说说不一样的地方及理由。(将有歧义的卡片放到一边)
共同交流质疑,补充板书:对于学生有质疑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并加以明确和补充天气名称。(多云和风)
(二)设计意图
教师在这个环节,加入了一种多云的天气,目的是制造矛盾点,让学生在区分图片、分类天气的质疑过程中,引出判断晴、多云、阴这三种天气的标准是云的多少。笔者认为这一点可能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增量。
三、超前体验,提升思维层次性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自然现象进行超前体验,唤醒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层层设计,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有一个量的积累,以至达到质的变化,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的层次性。
(一)教学片段
谈话:请同学们说几个形容风的词语,引出这些词语的不同点是风的大小不一样。
分小组体验不同大小的风,引出风对我们影响很大。
谈话:其实风对我们的生活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再次体验风吹小风车的实验,从小风扇吹小风车到大风扇吹小风车的层层现象,引出生活中的台风,让学生感知风在不同范围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联系。
请同学们说说风对我们好的影响有哪些,引出风力发电装置。
(二)设计意图
笔者认为,天气单元的课是最难进行的,这是因为我们无法在课堂上制造出阴天、晴天、雪天等。笔者联系学生所处的地理位置,如杭州位于沿海地区,对台风相对熟悉,所以在设计时,抓住风这个天气现象,且风容易制造。因此,笔者让学生进行了超前体验,同时将风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和联系进行了层层现象递进的设置,让学生的思维发生层次性的提升。
四、情境迁移,建构系统思维性
学生在有了风的感性体验和理性的分析后,再来分析其他天气对我们地球家园的影响时,学生能从辩证的眼光出发,更加全面地认识天气。这个环节学生对体验风的情境进行横向的迁移,建构完整的系统性的思维。
(一)教学片段
提问:除了风,其他天气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全班交流:阴、晴、雨、雪天气对我们生活带来了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
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二)设计意图
科学知识是鲜活的、动态的。学生能在这个环节中,巧用、活用知识,并将风对我们双面的影响这个情境进行迁移。联系自己所感所知,在分析问题时,能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课的尾部,让学生提问,从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可以看出,学生思维已经有了更深一步的提升;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希望这颗问题种子,能够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本课尝试问题化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敢于质疑,并在质疑中有所思,有所得。问题化学习是以学生发现的问题为生长点,以学科的问题为根基,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生成具有层次性、结构性、扩展性、可持续的有价值的问题系统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建构,培养学生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审辨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之间互动生成问题,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以充分的理由和证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最终形成正确的认知,这便是学习的本意!
未来,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将不再取决于他已经知道多少,而是看他怎样才能学到更多!就像某部影片中说的:“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考卷那样,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我们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能自动跳出ABCD这四个选项,能想到更多的是EFG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