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敢想,敢做,“麻雀”公司也能撬动亿元大市场。
一部美国巨资大片,四个中国本土品牌,一家只有七名员工的小公司能否玩得转?
事实是,刘思汝不仅玩转了,还玩出了亿元大市场。在《变形金刚3》中,她不仅让中国品牌顺利植入,还让其中的牛奶品牌在片中有中文包装、台词植入,出场长达10秒钟,以至火爆打斗、超炫豪车、勇猛英雄、性感美女都不及那句“等我喝完舒化奶再跟你说”够雷、够味儿。
刘思汝用果敢无畏与脚踏实地,书写了一套小公司完胜的生意经。
以小搏大,离开大树植小草
刘思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做过记者,在美国读完MBA,随后进入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为该公司的电影《功夫》做宣传推广工作。后来,她就职于香港上市传媒集团财讯传媒,为其开发新项目,做谈判代表。之后,她加盟国内知名的橙天娱乐,任战略发展部总监,主导参与了电影《赤壁》的海外推广。2009年,刘思汝转而出任NMA公司(美国最大的植入广告和道具代理商)中国区首席代表。
混迹好莱坞多年,刘思汝与不少美国制片人、导演成为老友,对中美两国的媒体运营也了如指掌。
自立门户的想法来得很意外。2009年,好莱坞筹拍电影《变形金刚2》,得知消息的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找到刘思汝,提出希望将品牌植入电影。对刘思汝而言,这也就是和导演一通电话的事,她没多想就应承了。
此时《变形金刚2》的拍摄已近完成,植入广告的可能微乎其微,刘思汝还是想出了办法——在片中加入企业LOGO,再加产品授权。完成任务后,刘思汝并没太在意,可电影上映一段时间后,美特斯•邦威来报喜:“广告极好,真是投1块钱,赚2块钱回来!上海南京东路上的旗舰店,周末一天就卖出一万多件T恤。由于准备不足,补货都来不及。世界各地的订货电话也源源不断。”
喜报让刘思汝挺意外。更意外的是,这年年底,听说好莱坞筹拍《变形金刚3》,嗅到气息的美特斯•邦威再次找上门,“我们要将品牌植入电影。花费不是问题。”
面对送上门的生意,刘思汝愣了。如果只是为他人做嫁衣,何不亲自上阵?近年,国内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了,然而,影视植入技术尚显稚嫩,甚至被笑称“在广告中拍电影”,如果凭自己丰富的电影营销经验、好莱坞的人脉资源,将国内品牌植入国际大片,岂不是一桩好买卖?
2010年初,刘思汝和几个朋友合伙,在北京798艺术中心,成立了影工场娱乐营销咨询有限公司,专为好莱坞电影在中国找广告植入合作伙伴,而老总员工全加起来,不过七个人。
公司成立后,刘思汝做的第一件事,是利用人脉资源,拿下好莱坞梦工厂动漫公司、派拉蒙国际影业、孩之宝在中国的官方代理。这样做代价不菲,刘思汝却坚持己见:“拿到版权授权和经营推广权,才可以保证不被其他人替代。”
准备就绪后,刘思汝做的第一单,是梦工厂的《功夫熊猫2》。梦工厂授权给刘思汝的,涵盖了食品、零售、玩具、服装、饮料、游戏、电子品等领域。
先确定好合作企业,然后,刘思汝又花了整整一年,替企业和梦工厂协调合作。由于工作细致、时间充裕,2011年5月《功夫熊猫2》上映时,合作企业收益丰厚。
美国电影营销专家艾兰也忍不住赞叹:“把电影商业元素与庞大的联合营销阵容进行融合,这是《功夫熊猫2》营销的最大亮点。”
穿针引线,最牛企业和导演都折服
影工场的生意模式很简单:撮合国外大片与中国企业营销合作,从中赚取佣金。但其实,一切又不仅仅是简单的中介角色。运营《变形金刚3》时,刘思汝让她的客户了解到什么叫“好莱坞游戏规则”。
在国内,国产电影的拍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植入广告,所以打广告的企业是老大,能大大咧咧地向导演、制片提出各种要求,摆出形形色色的难题。
但对好莱坞电影来说,影片开拍之前,资金已经完全到位,植入广告只算锦上添花,而非等米下锅。所以导演和制片会坚守原则,在植入广告时,会考量产品的知名度、合伙人和产品对电影的推广能力、品牌形象与影片理念是否契合,而不是钱多者夺标。就是说,植入再多广告,也不能伤害电影的品质和气质。
国内国外的巨大反差,让刘思汝的运作增加了巨大难度。
比如,2010年1月,《变形金刚3》剧本刚写完,刘思汝就飞往美国与制片人沟通。一圈谈下来,她回到北京,开始找广告植入伙伴。
三个月内,谈的十家企业跑了六家。最后,刘思汝和《变形金刚3》制片方确定了伊利、联想、TCL、美特斯•邦威这四家合作企业,随后就展开了复杂的沟通。
这次,美特斯•邦威不再满足于仅露个LOGO的小脸儿,要求玩点新花样:必须有主要演员穿着T恤的完整镜头,且不能一晃而过;这件T恤不能弄脏弄破,不能出现在打斗场面中。《变形金刚3》里多半都是打斗镜头,这可让刘思汝大伤脑筋。
讨论舒化奶的植入方式时,伊利提出要有产品特写、台词,并提供了两种思路:一、“让大黄蜂喝牛奶”,二、让“让牛奶成为金刚们的能量来源”。导演迈克尔•贝断然拒绝:“机器人喝牛奶?这怎么可能?!我是在拍电影不是拍广告!不能违背故事逻辑!”
双方态度都很强硬,谈判陷入僵局,“红娘”刘思汝不得不跳出来,想法子,打圆场,协调双方意愿。
“企业有什么要求,我都直接告诉导演,他很可能立刻毙掉,就不谈了。”刘思汝只能先依据企业的思路,构思一个新的、比较合理的想法,再与片方沟通。
美特斯•邦威首先与片方达成共识:开场时,安排一个男主角穿T恤出现在家里的场景。最有趣的是,美特斯•邦威送去十多件有大货车图案的T恤,还留了点私心,在里面塞了一件特制的、写有LOGO的T恤,抱着万一被选中的侥幸心理。结果,他们“中了大奖”,导演和男主角偏偏选了那件特制的衣服。
在合约里,植入广告的时间、费用都按秒计,但成片时,为保证镜头的完整性,导演竟让T恤品牌出现了近两分钟,等于片方“白送”一分多钟广告给美特斯•邦威。派拉蒙公司的人笑着对刘思汝说:“你们赚翻了。”
而想到电影中有一个华裔角色,刘思汝又灵机一动,马上说服导演接受这样的假设:这位华裔喜欢中国饮料,会去唐人街特地买这个品牌的牛奶。最终,迈克尔•贝这位牛人导演答应重新加工剧本,把原本发生在办公室中的一个情节搬进电梯,并植入舒化奶的台词。
片中,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个王姓工程师,他总是用奇怪的眼神打量男主角。电梯间里,男主角追问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秘密,工程师表情神秘地说:“让我喝完舒化奶再说。”一仰头,他咕嘟咕嘟喝下牛奶。
这个情节有些雷人,最终成为影片的第一个笑点,企业获得了理想的营销效果。欣慰的是,大导演迈克尔•贝也十分认可,“美国观众看到这个桥段都笑了。如果我放一瓶可口可乐,就不会有那样的喜感。”
当然,赚翻的可不只是几家企业。《变形金刚3》之后,刘思汝的项目排成了长队:《马达加斯加3》、《特种部队2》、《007》、《超人6》……而这些将于2012年陆续上映的影片中,会有不同的“中国制造”的身影出现。
刘思汝成功了,她的“麻雀”公司仅用两年,就撬动了亿元大市场。对此,刘思汝冷静地总结:“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小企业来说,首先要敢想,要有一个高的目标,然后通过头脑风暴,推出自己的点子和创意。接着就脚踏实地做,专注于某一领域,贪多会嚼不烂,进而顾此失彼。”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赵莹[email protected])
一部美国巨资大片,四个中国本土品牌,一家只有七名员工的小公司能否玩得转?
事实是,刘思汝不仅玩转了,还玩出了亿元大市场。在《变形金刚3》中,她不仅让中国品牌顺利植入,还让其中的牛奶品牌在片中有中文包装、台词植入,出场长达10秒钟,以至火爆打斗、超炫豪车、勇猛英雄、性感美女都不及那句“等我喝完舒化奶再跟你说”够雷、够味儿。
刘思汝用果敢无畏与脚踏实地,书写了一套小公司完胜的生意经。
以小搏大,离开大树植小草
刘思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做过记者,在美国读完MBA,随后进入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为该公司的电影《功夫》做宣传推广工作。后来,她就职于香港上市传媒集团财讯传媒,为其开发新项目,做谈判代表。之后,她加盟国内知名的橙天娱乐,任战略发展部总监,主导参与了电影《赤壁》的海外推广。2009年,刘思汝转而出任NMA公司(美国最大的植入广告和道具代理商)中国区首席代表。
混迹好莱坞多年,刘思汝与不少美国制片人、导演成为老友,对中美两国的媒体运营也了如指掌。
自立门户的想法来得很意外。2009年,好莱坞筹拍电影《变形金刚2》,得知消息的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找到刘思汝,提出希望将品牌植入电影。对刘思汝而言,这也就是和导演一通电话的事,她没多想就应承了。
此时《变形金刚2》的拍摄已近完成,植入广告的可能微乎其微,刘思汝还是想出了办法——在片中加入企业LOGO,再加产品授权。完成任务后,刘思汝并没太在意,可电影上映一段时间后,美特斯•邦威来报喜:“广告极好,真是投1块钱,赚2块钱回来!上海南京东路上的旗舰店,周末一天就卖出一万多件T恤。由于准备不足,补货都来不及。世界各地的订货电话也源源不断。”
喜报让刘思汝挺意外。更意外的是,这年年底,听说好莱坞筹拍《变形金刚3》,嗅到气息的美特斯•邦威再次找上门,“我们要将品牌植入电影。花费不是问题。”
面对送上门的生意,刘思汝愣了。如果只是为他人做嫁衣,何不亲自上阵?近年,国内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了,然而,影视植入技术尚显稚嫩,甚至被笑称“在广告中拍电影”,如果凭自己丰富的电影营销经验、好莱坞的人脉资源,将国内品牌植入国际大片,岂不是一桩好买卖?
2010年初,刘思汝和几个朋友合伙,在北京798艺术中心,成立了影工场娱乐营销咨询有限公司,专为好莱坞电影在中国找广告植入合作伙伴,而老总员工全加起来,不过七个人。
公司成立后,刘思汝做的第一件事,是利用人脉资源,拿下好莱坞梦工厂动漫公司、派拉蒙国际影业、孩之宝在中国的官方代理。这样做代价不菲,刘思汝却坚持己见:“拿到版权授权和经营推广权,才可以保证不被其他人替代。”
准备就绪后,刘思汝做的第一单,是梦工厂的《功夫熊猫2》。梦工厂授权给刘思汝的,涵盖了食品、零售、玩具、服装、饮料、游戏、电子品等领域。
先确定好合作企业,然后,刘思汝又花了整整一年,替企业和梦工厂协调合作。由于工作细致、时间充裕,2011年5月《功夫熊猫2》上映时,合作企业收益丰厚。
美国电影营销专家艾兰也忍不住赞叹:“把电影商业元素与庞大的联合营销阵容进行融合,这是《功夫熊猫2》营销的最大亮点。”
穿针引线,最牛企业和导演都折服
影工场的生意模式很简单:撮合国外大片与中国企业营销合作,从中赚取佣金。但其实,一切又不仅仅是简单的中介角色。运营《变形金刚3》时,刘思汝让她的客户了解到什么叫“好莱坞游戏规则”。
在国内,国产电影的拍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植入广告,所以打广告的企业是老大,能大大咧咧地向导演、制片提出各种要求,摆出形形色色的难题。
但对好莱坞电影来说,影片开拍之前,资金已经完全到位,植入广告只算锦上添花,而非等米下锅。所以导演和制片会坚守原则,在植入广告时,会考量产品的知名度、合伙人和产品对电影的推广能力、品牌形象与影片理念是否契合,而不是钱多者夺标。就是说,植入再多广告,也不能伤害电影的品质和气质。
国内国外的巨大反差,让刘思汝的运作增加了巨大难度。
比如,2010年1月,《变形金刚3》剧本刚写完,刘思汝就飞往美国与制片人沟通。一圈谈下来,她回到北京,开始找广告植入伙伴。
三个月内,谈的十家企业跑了六家。最后,刘思汝和《变形金刚3》制片方确定了伊利、联想、TCL、美特斯•邦威这四家合作企业,随后就展开了复杂的沟通。
这次,美特斯•邦威不再满足于仅露个LOGO的小脸儿,要求玩点新花样:必须有主要演员穿着T恤的完整镜头,且不能一晃而过;这件T恤不能弄脏弄破,不能出现在打斗场面中。《变形金刚3》里多半都是打斗镜头,这可让刘思汝大伤脑筋。
讨论舒化奶的植入方式时,伊利提出要有产品特写、台词,并提供了两种思路:一、“让大黄蜂喝牛奶”,二、让“让牛奶成为金刚们的能量来源”。导演迈克尔•贝断然拒绝:“机器人喝牛奶?这怎么可能?!我是在拍电影不是拍广告!不能违背故事逻辑!”
双方态度都很强硬,谈判陷入僵局,“红娘”刘思汝不得不跳出来,想法子,打圆场,协调双方意愿。
“企业有什么要求,我都直接告诉导演,他很可能立刻毙掉,就不谈了。”刘思汝只能先依据企业的思路,构思一个新的、比较合理的想法,再与片方沟通。
美特斯•邦威首先与片方达成共识:开场时,安排一个男主角穿T恤出现在家里的场景。最有趣的是,美特斯•邦威送去十多件有大货车图案的T恤,还留了点私心,在里面塞了一件特制的、写有LOGO的T恤,抱着万一被选中的侥幸心理。结果,他们“中了大奖”,导演和男主角偏偏选了那件特制的衣服。
在合约里,植入广告的时间、费用都按秒计,但成片时,为保证镜头的完整性,导演竟让T恤品牌出现了近两分钟,等于片方“白送”一分多钟广告给美特斯•邦威。派拉蒙公司的人笑着对刘思汝说:“你们赚翻了。”
而想到电影中有一个华裔角色,刘思汝又灵机一动,马上说服导演接受这样的假设:这位华裔喜欢中国饮料,会去唐人街特地买这个品牌的牛奶。最终,迈克尔•贝这位牛人导演答应重新加工剧本,把原本发生在办公室中的一个情节搬进电梯,并植入舒化奶的台词。
片中,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个王姓工程师,他总是用奇怪的眼神打量男主角。电梯间里,男主角追问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秘密,工程师表情神秘地说:“让我喝完舒化奶再说。”一仰头,他咕嘟咕嘟喝下牛奶。
这个情节有些雷人,最终成为影片的第一个笑点,企业获得了理想的营销效果。欣慰的是,大导演迈克尔•贝也十分认可,“美国观众看到这个桥段都笑了。如果我放一瓶可口可乐,就不会有那样的喜感。”
当然,赚翻的可不只是几家企业。《变形金刚3》之后,刘思汝的项目排成了长队:《马达加斯加3》、《特种部队2》、《007》、《超人6》……而这些将于2012年陆续上映的影片中,会有不同的“中国制造”的身影出现。
刘思汝成功了,她的“麻雀”公司仅用两年,就撬动了亿元大市场。对此,刘思汝冷静地总结:“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小企业来说,首先要敢想,要有一个高的目标,然后通过头脑风暴,推出自己的点子和创意。接着就脚踏实地做,专注于某一领域,贪多会嚼不烂,进而顾此失彼。”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赵莹[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