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课堂引入要与学生的兴趣同频共振,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教师在给出问题背景时要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教学应始终把提高人的基础素质放在核心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能力。一节好的物理课,应该是常态课、朴实课,教师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架构完整,而且是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导入 备学生 生成性资源 学科核心素养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科学探究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我認真做好教学设计,细化课堂教学流程,最终完成了教学目标,甚至设计了很多种师生互动的方案。下面笔者就浅谈一下自己对这节物理公开课的反思。
一、教师的物理课堂引入要与学生的兴趣同频共振
教学片段:
学习串并联电路后,老师让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连接一个串联电路,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让两个灯泡都发光,连好电路后请大家认真观察并 讨论。
为什么一个灯泡亮,一个灯泡暗呢?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1:串联电路有且只有一条电流路径,所以电流处处相等。
猜想2: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受到阻力越来越小。
猜想3:串联电路电流大小在变化,无法判 断……
反思:通过“为什么一个灯泡亮,一个灯泡暗”的设问,精彩的新课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而且能马上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性。
二、物理课堂教学要备学生,与学生学情同频 共振
一节好的物理课首先要基于对学情的充分了解,知道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花样,对知识点挖得太深,那反而让学生知难而退,挫伤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何备好学生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三个方面关注学生:一是基于长期的班级了解,在设计问题时让班级四分之三的学生都能解决, 余下四分之一通过努力也可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二是教师把备学生纳入备课常态,备课时不能够机械地考虑知识点的传授,更应该考虑如何把知识点通过何种载体与渠道让学生产生良好的认知,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三是备学生要与学生学情同频共振,掌握较好的认知快的学生先振动起来,带动整个班级产生共振,教师做好起振器的作用,让学生共振起来,同时还要做好减振,做到收放自如。
下面一个案例:课堂上开始实验时我给每组学生都发了一张学案,让各小组都根据学案进行实验:
科学探究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节选)
【实验探究】
二、并联电路干路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的 关系
1.设计实验:
实验电路图。
分别画出测a、b、c点电流的电路图。
2.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进行实验
3.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表达式:
我把班级按两人一组分23个小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不会设计测a点、b点、c点的电流电路图,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测量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时有困难,不能得出结论。在上课时我请了两位同学上黑板做演示实验,他们也没成功。当时我只能拿部分小组的学案展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实验的部分步骤草草 了之。
反思:这个实验不太成功主要是因为备学生不够,还要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而我备学生不够深入,对学情掌握不够。下表是班级学生物理近期质量检测成绩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班级近60%的学生物理不及格,学科基础薄弱,根本没有很强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在对电路连接不娴熟的情况下连接并联电路错误率肯定很高。针对这种情况,评课专家组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结合自己课堂实际,我认为可以做如下调整:(1)换四人一组实验,这样小组协作会更好;(2)在实验前在第一节加大对电流表的使用操练力度;(3)探究实验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应该只探究串联电路电流便可,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课本要求进行教学。总之,课堂教学之前备课一定细化备学生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素质,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三、物理课堂教学要注重宝贵的“小意外”与课堂生成同频共振
在探究并联电路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关系时,我安排教学设计,结果在上课时出现了小 意外。
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有三组同学得到的数据如下:
得出这三种结论后,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有同学对第一组结论表示赞成,但对第二、三组结论及数据表示怀疑,认为它们是错误的。我紧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说明他们对与错各有什么道理吗?请各小组讨论。(学生热烈 讨论)
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认为第一组数据无误。第二组允许误差数据无误,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组同学选取的是同规格的两个小灯泡,第三组同学在测A点电流时读错了电流表的量程,应该是 0.5 A。而且有同学认为要想得到正确的结论,最好是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做几组实验,从而让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通过实验的交流评估,问题解决了,而且我的教学目标也实现了。假如稍微不注意,甚至对犯错误的同学批评一下,讲一下正确结论,那就太可惜了。物理课堂教学真的要处处关爱学生的成长过程,心中有生。
一节好的物理课,应该是常态课、朴实课,教师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架构完整,课堂的精彩花絮,而且是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一节好的物理课,既要在课堂开始引人入胜,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的坡度,更要注重课堂中的生成,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心体会,精细雕琢,教师要目中有人,心中有生,手中有纲,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只有这样才能变润物细无声为润物细有声,课堂教学要与学生同频共振。
关键词:课堂导入 备学生 生成性资源 学科核心素养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科学探究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我認真做好教学设计,细化课堂教学流程,最终完成了教学目标,甚至设计了很多种师生互动的方案。下面笔者就浅谈一下自己对这节物理公开课的反思。
一、教师的物理课堂引入要与学生的兴趣同频共振
教学片段:
学习串并联电路后,老师让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连接一个串联电路,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让两个灯泡都发光,连好电路后请大家认真观察并 讨论。
为什么一个灯泡亮,一个灯泡暗呢?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1:串联电路有且只有一条电流路径,所以电流处处相等。
猜想2: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受到阻力越来越小。
猜想3:串联电路电流大小在变化,无法判 断……
反思:通过“为什么一个灯泡亮,一个灯泡暗”的设问,精彩的新课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而且能马上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性。
二、物理课堂教学要备学生,与学生学情同频 共振
一节好的物理课首先要基于对学情的充分了解,知道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如果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花样,对知识点挖得太深,那反而让学生知难而退,挫伤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何备好学生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三个方面关注学生:一是基于长期的班级了解,在设计问题时让班级四分之三的学生都能解决, 余下四分之一通过努力也可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二是教师把备学生纳入备课常态,备课时不能够机械地考虑知识点的传授,更应该考虑如何把知识点通过何种载体与渠道让学生产生良好的认知,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三是备学生要与学生学情同频共振,掌握较好的认知快的学生先振动起来,带动整个班级产生共振,教师做好起振器的作用,让学生共振起来,同时还要做好减振,做到收放自如。
下面一个案例:课堂上开始实验时我给每组学生都发了一张学案,让各小组都根据学案进行实验:
科学探究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节选)
【实验探究】
二、并联电路干路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的 关系
1.设计实验:
实验电路图。
分别画出测a、b、c点电流的电路图。
2.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进行实验
3.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表达式:
我把班级按两人一组分23个小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不会设计测a点、b点、c点的电流电路图,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测量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时有困难,不能得出结论。在上课时我请了两位同学上黑板做演示实验,他们也没成功。当时我只能拿部分小组的学案展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实验的部分步骤草草 了之。
反思:这个实验不太成功主要是因为备学生不够,还要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而我备学生不够深入,对学情掌握不够。下表是班级学生物理近期质量检测成绩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班级近60%的学生物理不及格,学科基础薄弱,根本没有很强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在对电路连接不娴熟的情况下连接并联电路错误率肯定很高。针对这种情况,评课专家组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结合自己课堂实际,我认为可以做如下调整:(1)换四人一组实验,这样小组协作会更好;(2)在实验前在第一节加大对电流表的使用操练力度;(3)探究实验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应该只探究串联电路电流便可,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课本要求进行教学。总之,课堂教学之前备课一定细化备学生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素质,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三、物理课堂教学要注重宝贵的“小意外”与课堂生成同频共振
在探究并联电路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关系时,我安排教学设计,结果在上课时出现了小 意外。
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有三组同学得到的数据如下:
得出这三种结论后,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有同学对第一组结论表示赞成,但对第二、三组结论及数据表示怀疑,认为它们是错误的。我紧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说明他们对与错各有什么道理吗?请各小组讨论。(学生热烈 讨论)
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认为第一组数据无误。第二组允许误差数据无误,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组同学选取的是同规格的两个小灯泡,第三组同学在测A点电流时读错了电流表的量程,应该是 0.5 A。而且有同学认为要想得到正确的结论,最好是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做几组实验,从而让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通过实验的交流评估,问题解决了,而且我的教学目标也实现了。假如稍微不注意,甚至对犯错误的同学批评一下,讲一下正确结论,那就太可惜了。物理课堂教学真的要处处关爱学生的成长过程,心中有生。
一节好的物理课,应该是常态课、朴实课,教师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架构完整,课堂的精彩花絮,而且是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一节好的物理课,既要在课堂开始引人入胜,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的坡度,更要注重课堂中的生成,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心体会,精细雕琢,教师要目中有人,心中有生,手中有纲,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只有这样才能变润物细无声为润物细有声,课堂教学要与学生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