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时近清明,带着妻子和女儿驱车回老家。一是扫墓,二是看望年迈的父亲。
  进了村子,走过弯弯曲曲的小巷,远远看见父亲早已在老屋的门口等着。见到我们,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进屋后,父亲拉着女儿的小手,一会儿问她近来学习怎么样,一会儿问她想吃什么。爷孙俩一问一答,自是亲热。
  女儿乖巧,父亲慈爱,一老一小,其乐融融。
  乘着一老一小还在亲热之际,我和妻子拾掇着香、蜡烛和祭品,准备上山。
  祖坟和母亲的墓地都在村外的龟山上。以往的这个时候,都是父亲和母亲领着我们来这里。但三年前那场猝不及防的疾病把母亲也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父亲把我们送到村口,有些伤感地说,老了,没用了,还是你们替我给爷爷奶奶和你妈烧些香吧。
  父亲已经两年没上山了。他已再没力气爬上龟山了。
  从身姿挺拔到腰身佝偻,仿佛只用了眨眼的时光。看着父亲消瘦的身影,我的心里涌起了莫名的忧伤。
  祭拜好爷爷奶奶和母亲,我靠着母亲的墓碑坐下。
  初春的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满山的草木,嫩绿的新叶在阳光下泛着油油的绿意,散发着一股久违了的清香。
  妻子带着女儿在茂密的山野上采摘杜鹃花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
  刺眼的阳光让我一阵眩晕,不觉中眯起了双眼。
  一时间,我发现眼前的情景是那么熟悉,恍惚如同昨日。
  妻子和女儿幻化成母亲年轻的身影和童年的我……
  背上冰凉的石碑让我回到了现实。眼眶一热,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流满了脸颊。
  送走母亲的那一刻,我的心就像是被掏空了一样。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疼我的人已经走了。
  三年来,我一直不愿接受。母亲走了,永远地走了,我已经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了。
  二
  站在龟山上,整个村落一览无余。老家是这个县城里最大的一个自然村,上千户人家密密匝匝地连在一起。村子最外面的一圈是新建的瓦房。富裕起来的村民扩建出来的新房子包围着那些陈旧的老房子。远远看去,二者很不协调,就像同一画布上的不同色块,对比鲜明,显示出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历史。
  父亲现在住的老屋是祖辈留下的,就在村的中央。
  在我的记忆里,老屋是那么的苍老和逼仄。单薄的夹墙爬满了青苔,乌黑的木门经过岁月的蹉跎斑驳陆离。尽管木门上的油漆一层层叠加,终无法抹去岁月留下的痕迹,执拗地展现出那些关于光阴的陈年旧事。
  清晨和夜晚,木门“依依呀呀”的开启和关闭声,如一首古老的歌谣,落入心房,伴随着童年融入记忆的最深处。在岁月的长河里,这歌谣总会在不经意间从心底响起,如雨打芭蕉般细腻,润湿那片思乡的心田。
  老屋和邻里的几十间老房子一起围出了一个偌大的院子。院子中间的空地是我们追逐玩耍的天堂。四周几株枝叶繁茂的果树,开花时香气四溢,结果后让人垂涎欲滴。
  老屋的木门正对着院子,裹着小脚的奶奶端坐在门槛上,看着光着脚丫在院子里追鸡逐狗的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直到夕阳缓缓西下,院子四周的屋顶升起了袅袅炊烟。劳作的大人们陆续归来,孩子们也小鸟一样被各自的父母唤回,嘈杂的声音和着饭菜的香气开始弥漫整个院子。
  老家的夜晚黑且安静,那时村里还没装路灯。人们会在晚饭后坐在院子里,摇着蒲扇聊些家常琐事,或讲一些吓唬小孩的鬼怪和演义之类故事。头顶是或远或近的星斗,抑或是圆如铜盆的明月。这样的夜晚纯朴而又充实,没有算计,没有得失。
  父亲是靠着辛苦读书考上大学成为老师的。在父亲那个年代和家庭背景下,已属极为不易。父亲生性耿直,但命运坎坷。从我记事开始,便离开老家随着父母四处飘泊。只在清明扫墓,春节祭祖,或寒暑假期间,我们才回老家。
  在老家的日子是一段单纯无忧的欢乐时光,已随着我远走异乡渐渐成为一段美好而又遥远的回忆。
  父亲退休之后执意要回老家,任凭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期间,我曾多次接他到我安在异乡的家,但没住几天便吵着回去。无奈之下,我们也不再坚持。
  父亲说,我们的根在这里。我在这里,你们才会有一种念想,才不会忘记老家,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现在,父亲成了维系我和老家之间的唯一纽带。我知道,这不仅是一种亲情,一种思念,一种牵挂,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血脉相连。
  三
  老屋依然是儿时的老屋,只是显得更加的破败。老家却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老家,外面的世界影响、渗透和改变着老家。
  老家的外围建起了高楼大厦,商铺林立,车来车往。一到夜晚,霓虹闪烁,尽显繁华。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老家的一切却很无奈。当车水马龙似的车辆从老家的边上呼啸而过,当人们在金碧辉煌的餐厅里一掷千金,当KTV包厢里红男绿女醉生梦死,老家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小心翼翼地收起它的纯实和本真,苟延残喘地活在现代生活的边缘。
  老家的上空再也没有袅袅上升的炊烟。老家的夜晚虽然有了照明的路灯,但偌大的院子却空空如也,再也见不到摇着蒲扇的人们和被鬼怪故事吓得尖叫的孩子,那几株花香實甜的果树也因少了人气而失去了原有的生机。
  许多东西尽管我们心里是那么的不愿正视,但老家的一切真的已物似人非。即使我们感到茫然,感到失落,感到无奈,这个世界总是在不断改变。老家也不能幸免。
  生活在异乡的城市,新的广场,新的高楼,新的超市。一切都是新的,却新得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历史沉淀,没有文化底蕴。迫于生计奔波在异乡,感觉就像无根的浮萍,始终在这个城市里飘着,孤独,浮躁,没有寄托,没有归宿。
  生活还得继续,日复一日承受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站在阳台上,点一支烟,看着这个无法入眠的城市闪烁在霓虹灯的魅影之中。此刻,远方的老家便成了心灵唯一的慰藉,温暖你的身心。
  老家在我的心中,一直是一个封闭而凝固的世界,与时间无关,与世事的变迁无关。无论世界如何变幻,光阴如何流逝,老家固有的一切星星点点烙印般铭刻在内心深处。
  老屋“依依呀呀”的木门;村庄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走过的那弯弯曲曲小巷;父亲骑着自行车带我穿过的碧绿田间小路;一组组画面蒙太奇般在眼前闪过,清晰鲜活。
  随着岁月的流逝,多少人和事都在不经意间便离我们飘然而去。纵使我们的心中能够藏下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终究抵不住时光的侵蚀。
  没有根,就没有了归宿。没有了归宿,那便一无所有。
  忽然明白,为什么母亲在临终的时候,一定要我把她送回老家,固执地要把自己葬于这片故土。
  叶落归根,这就是归宿。
  原载于《早春》2020年春季刊
其他文献
科幻文学的科学性与文学性,其实一直是一个有颇多争议的话题。这一起源于西方的特殊文体,与近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科幻小说迷原本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读者圈,近年来,西方科幻电影不断引进,星云奖、雨果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流浪地球》上映,科幻热不断升温,以刘慈欣《三体》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科幻文学,成为大众阅读和学者研究的热点。世界科幻作家代表有阿西莫夫儒勒·凡尔纳韦尔斯等;回顾中国新科幻二十多
期刊
在以“国庆”为主题的各类收藏品中, “国庆期刊”是一个别出心裁的品类。每年各种期刊的“国庆号”都是一句为祖国送上的生日祝福,一幅为祖国喝彩的宣传画,也是把握新中国发展历程、了解新中国变化的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小窗口,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这里向读者展示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种刊物的早期的“国庆号”或是对于新中国历史极具意义的刊物,其中有的早已停刊多年,因而更显珍贵。  2005年5月15日,北
期刊
一  按照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宇宙源自一个奇点,一切后来出现在宇宙中的物质,都是这个奇点爆炸后产生的。窃以为,一篇小说从艰难地诞生到辉煌地定稿,与宇宙的形成过程,有其相似之处。在我这篇小说中代理“奇点”功能的,是故事内核。  所以,这篇小说,我是先想清楚故事,再去想其它的。  将一篇自成体系的小说最终引爆的,不见得只能是故事,有时,也可以是思想本身。它亦可以是道听途说的一件事、一句脑中萦绕不断的话、
期刊
蜘蛛人  他们在对面楼面上清洗立面的污垢  在吊篮里迎接晨风  他们踩着命悬一线的脚步  在云朵上面打秋千  他们打理这个城市的脸面  在一尘不染的墙面上照见自己  太远了,我不能见到他们的汗水  也不能见到他们的眼泪  只见他们给云朵擦去汗水时  那幢高楼突然就矮了许多  猫睁着一对黑色的眼睛  不能入睡的夜睁着猫一般的眼睛  黑眼珠圆得像一对醒着的梦  异乡的秋色泛着甜味,叶子金黄  果实浓缩
期刊
一  八十一岁的老父亲又不愿再住姐姐家里了。每想到老父亲孤单一人住在小村子里,我的心很堵。  这倒不是说姐姐待他不好。说起我姐,我是真心地感谢。从母亲过早离世后,孤单一人生活已二十年的父亲,平时基本上是靠姐姐随时随地地关心照顾。  我因为工作在城区,也就一星期去小山村一趟看看,同父亲聊上几句罢了。忙的时候,好长时间没去看是常有之事。  那时候父亲身体好,还能在农田里劳作,尚能勉强照顾自己,有姐姐三
期刊
明清家具拍卖,近年尤以清代宝座风头最劲。  仅今年10月和11月,香港、北京就高价拍出了3件:10月8日香港苏富比秋拍,台湾藏家旧藏的清乾隆御制紫檀木雕八宝云蝠纹水波云龙宝座以8578万港币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竞得,远远超过了该公司专家3000万港币的估价,打破了中国家具拍卖最高价格纪录;10月19日中贸圣佳15周年庆典拍卖会上,来自台湾一家族旧藏的清代宫廷紫檀雕龙纹宝座,拍出了1120万元;11月
期刊
大平原  我在一棵豌豆中安享天年,  夏日辽阔,澄明一片。  轻贱者身在草莽,  天空中熠耀的总是少数。  蛙鸣如雨,  流水绕道过来看我。  为了和我站在一起,  黄河进入一株燕麦。  大 海  口拙的父亲,  那些暗淡是温良的,  那些无奈是开阔的,  一碗水坐在收获后的黄昏里,  潮气慢慢上来。  我清楚听到了低处的波澜,  轻微的,一种羽毛拔节的声音。  没人知道,他也有飞的愿望,  甚至
期刊
张忠义先生潜心中国书画收藏、研究30余年,对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的鉴定慧眼独具,他不仅研究书画艺术的学术问题,还从事创作,花大量的时间考察市场,观点朴实而具有实战操作性,在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张先生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主任,近年来主编的《中国收藏拍卖年鉴》一书颇具实用性。  “物我两忘,心手相师”  在张忠义眼里,傅抱石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其书画成就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期刊
鸳鸯河畔  凌晨,或傍晚  在河边走动的人,喜欢  漫不经心  那时,这儿的星星也是这样  漫不经心地掉入池塘  又被赶早,或晚归的人  捡拾  他们都是时间序列里的  一员  他们都在以缓慢的速度移动。从  无恒,到永恒  麒麟山观雪  曲径通幽。沿石阶  拾阶而上,要拐几道弯。中途  有石凳,有凉亭  还有几株不起眼的腊梅丛  山上刚刚铺了一层白雪  却是很随意的那种  迎风的一面,黑和白  
期刊
这里的青砖黛瓦、墙头屋檐一定是长着记忆性的,一定还留有童稚追逐嬉闹的笑声,长者弓背鹤发的背影;留着货郎肩担吆喝,婚丧行头吹打;还有雨的滴答,风的盘旋。残阳夕照,月影斑驳。一切都这样安然地留在这蜿蜒狭长的小巷里。  冬日的午后,天很蓝很亮,亮能把路边的柳枝和瓦砾砖墙也折射出光来。我是想着要去那儿走走看看了。人间本惆怅,我曾醉心于刹那间的相遇,沉迷于转瞬即逝的欢悦。岁月与阅历的沉淀倒是沥去不少浮在心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