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对于学生而言,阅读学习过程实际就是提升语感的过程。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则需要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探究有效的阅读指导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以此优化阅读教学。
一、引导文本对话,把握文本脉络
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从而全面把握文本内容。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对文本脉络有清晰的了解,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阅读学习效果。
例如,在对《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展开教学时,笔者就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思维导图,在这一幅思维导图中,把这一篇课文的主要脉络和内容进行了形象化呈现,下课后,有位学生立马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昨天在预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有很多地方都无法理解,但是通过你设计的思维导图,很快就把握了文章脉络,并且能够很快记忆文章中的内容,我甚至觉得一堂课下来,都能够背诵出整篇文章。”如此可见,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比较开阔,能够快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二、引导文本对话,感受文本意境
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都是从小学生实际需求角度进行选取的,符合小学生的特征。同时,文章语言生动、内容形象、题材丰富,颇有意蕴,这就使得学生在文本学习过程,能够不断发散思维。小学生的想象力、情感都比较丰富,借助联想和想象,能够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把握文章中隐藏的意境。
例如,在《小小的船》这篇课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描绘的星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即: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夜晚美丽的星空图,让学生仔细观看,让学生在观看星空图的过程,同时播放这篇课文的朗读音频,供学生聆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强对星空图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出对文章的理解,并配上一副相应的图画。由于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想必他们笔下的星空会更加绚丽多彩。
三、引导文本对话,体验文本情感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教学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通过对学生阅读方式的引导,帮助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促进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感悟文字中隐藏的情感。
例如,在《儿子们》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请看课本,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如果我将这句话改为“我只看见一个儿子”,意思是一样的吗?
生1:文中用了“好像”一词,也就是说,并不能确定老爷爷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他可能看到了两个或者三个。
生2:老师,我知道了。因为走在前面的孩子,很懂事,他帮助妈妈提水,所以老爷爷只关注到了这个孩子,而没有注意到其他两个孩子。
生3: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提水的孩子是比较懂事,但唱歌给妈妈听的孩子,逗妈妈开心的孩子,也懂事呀。
生4:不对不对,妈妈累得都直不起腰了,手也痛得不行,哪有心情听歌啊。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妈妈,提着一大桶水,腰酸背痛、手抽筋,你最希望自己的儿子怎么做?
生1:我希望儿子能够帮我一把,帮我提一下水。
生2:恩,如果是我,我也这么想,所以帮忙提水的孩子最懂事,最理解妈妈。
师:是啊,帮忙提水的孩子,体谅妈妈的不容易,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出了对妈妈的爱,所以,同学们是不是觉得他最懂事呀?
生:帮忙提水的孩子的确很懂事,但是其他两个孩子的表现也不错,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歌声,给妈妈减轻心理负担,也是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只是行动不一样。
……
可见,在阅读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思维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文本情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替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总之,小学语文教師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可靠的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教研室(714000)
一、引导文本对话,把握文本脉络
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从而全面把握文本内容。借助“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对文本脉络有清晰的了解,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阅读学习效果。
例如,在对《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展开教学时,笔者就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思维导图,在这一幅思维导图中,把这一篇课文的主要脉络和内容进行了形象化呈现,下课后,有位学生立马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昨天在预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有很多地方都无法理解,但是通过你设计的思维导图,很快就把握了文章脉络,并且能够很快记忆文章中的内容,我甚至觉得一堂课下来,都能够背诵出整篇文章。”如此可见,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比较开阔,能够快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二、引导文本对话,感受文本意境
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都是从小学生实际需求角度进行选取的,符合小学生的特征。同时,文章语言生动、内容形象、题材丰富,颇有意蕴,这就使得学生在文本学习过程,能够不断发散思维。小学生的想象力、情感都比较丰富,借助联想和想象,能够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把握文章中隐藏的意境。
例如,在《小小的船》这篇课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描绘的星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即: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夜晚美丽的星空图,让学生仔细观看,让学生在观看星空图的过程,同时播放这篇课文的朗读音频,供学生聆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强对星空图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出对文章的理解,并配上一副相应的图画。由于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想必他们笔下的星空会更加绚丽多彩。
三、引导文本对话,体验文本情感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教学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通过对学生阅读方式的引导,帮助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促进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感悟文字中隐藏的情感。
例如,在《儿子们》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请看课本,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如果我将这句话改为“我只看见一个儿子”,意思是一样的吗?
生1:文中用了“好像”一词,也就是说,并不能确定老爷爷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他可能看到了两个或者三个。
生2:老师,我知道了。因为走在前面的孩子,很懂事,他帮助妈妈提水,所以老爷爷只关注到了这个孩子,而没有注意到其他两个孩子。
生3: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提水的孩子是比较懂事,但唱歌给妈妈听的孩子,逗妈妈开心的孩子,也懂事呀。
生4:不对不对,妈妈累得都直不起腰了,手也痛得不行,哪有心情听歌啊。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妈妈,提着一大桶水,腰酸背痛、手抽筋,你最希望自己的儿子怎么做?
生1:我希望儿子能够帮我一把,帮我提一下水。
生2:恩,如果是我,我也这么想,所以帮忙提水的孩子最懂事,最理解妈妈。
师:是啊,帮忙提水的孩子,体谅妈妈的不容易,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出了对妈妈的爱,所以,同学们是不是觉得他最懂事呀?
生:帮忙提水的孩子的确很懂事,但是其他两个孩子的表现也不错,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歌声,给妈妈减轻心理负担,也是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只是行动不一样。
……
可见,在阅读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思维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文本情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替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总之,小学语文教師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可靠的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教研室(7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