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站在语文责任的高度,高品质的语文课堂应始终突出“多元”、“有情”、“智慧”、“问题”“素养”等元素。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小学高级教师,王友清,男,44岁,中共党员。现任青海省乌兰县柯柯镇怀灿吉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27年。他在教学中认真探索教学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小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阐明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与小学生人格的形成有必然的联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高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语文素养的根基。应该说,我还没有找到最佳的道路,只是在教学摸索中积累了一些粗浅做法,在这里介绍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靠“学得”、“习得”,而不仅仅靠老师的“教得”。围绕“听说读写”,语文教师常常是反复地教,可很多学生仍然是读书费解其意,作文不得要领。某些问题,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意义上说,还是不会。其他学科追求的多是“标准”,而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一个词在这里是败笔,到了那里可能就是“生花妙笔”。因此要想真正获得语文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语文素养情感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明确目的,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学习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
首先,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语文素养的情感。
生活中的花草树木,自然风光,人情冷暖,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等都应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只要带着对生活的浓浓的关爱再加上“心有所求。”那么,你所阅读的一切书籍读物的内容就都会打上你对生活理解的烙印,语文知识就会在你的头脑中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悟,你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其次,要培养热爱读书的情趣。
读书,是增加语文底蕴,丰富头脑“内存”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阅读有趣的书时兴趣盎然,都是因为“乐此”才“不疲”。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增加快乐的情绪。对阅读而言,兴趣可以激励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识最容易,记忆东西最牢固,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培养阅读能力未必一定要从读名著开始,只要是内容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知识性与启发性,那么完全可以从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再者,辅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著名美术家吴为山说过:“读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恰如聆听大智大哲大贤教诲。”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出发,从文本出发。要教好语言,要读好文本,就要引导学生多读,可以高声颂读,也可以静静默读,可以一目十行,也可以细细品味,没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语文味必然少了许多。
阅读就是一粒火种,只要其实时机适当,足以点亮人们心中的那一盏灯。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多读书。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要激发学生的课内外书籍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透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作为一名学生,能独立阅读非常重要。
二、良好的语文素养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语文素养学习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其实,培养情感的过程也是一个意志磨练的过程,当我们“乐其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就变成了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呢?习惯在没有养成的时候,你多少要下一些自我强制的工夫,即要靠自己刻苦训练,不靠别人教导。学习语文不再只是听讲、作笔记和写作文那样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而应是自觉的、有兴趣,能动的惯性运动。
良好的语文素养学习习惯要从知识学习中来,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发现、研究、探索问题能力从哪里培养?首先要从课堂中培养,小学课堂只有走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型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教学的本质应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学会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自发展,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活动促使学生去认真阅读积极研究,积累营养,学生才不至于“陷入与文化根基断裂的危险”。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我国的经典书籍以及我们的国文,扶着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力争让学生对我们的民族语言有深厚的感情,读书有鉴别,学语文有“灵气”,写文章有个性,如果语文教师能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底子”也就能放飞学生明天的梦想。当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会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改革才会有光明的前景。但愿语文学习成为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快乐和轻松的事情,因为学生有了坚实的语文素养和自由宽广的语文学习空间。学生才能学到的感兴趣知识,不断更新的技能和督教自己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实际教学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长远的甚至是延续终生的。教师是教者也是学者,学生是学者也是教者。学校、教室、讲台都是师生对话的空间。有什么样的课堂,就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课堂就像人的素质胚胎,有什么样的内涵特征和文化取向,就会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才。 “学习从属于发展,而非相反。” 语文学习只有从属于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发展,才能回归家园,收获语言之美、内涵之美、情感之美、精神之美……
为学习而设计、为创新而设计、依规律而设计,这三条原则,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生活处处皆语文。人与人交往离不开语文。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折射出你语文素养的高低。作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在社会实践中学做人。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学生的习作最能折射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的人格,也是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如:语文学习不能仅靠课堂,要利用课外,要利用生活,让学生去观察景物,叙述事情,抒写心理,流露心声,让学生记住“生活处处即语文”。同时,对学生习作进行检查,选出优秀作文让全班同学交流,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学以致用的运用语文知识素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来认识领悟语文素养的重要。提醒我们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师主体性”发挥。健康的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双重主体“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没有静静的思考,没有问题的探究,没有朗读的体验,这怎么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出现了思维的空白,体悟的断层,语文课缺少了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何谈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育要有感情,是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同样课堂教学的效度也值得我们深思。效度来自智慧,何谓语文智慧?语文智慧就是教师用语文的方法导学语文,学生用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这也应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追求。语文课最精彩的地方是用语文方法教学语文的地方。
在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信息的吸取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将知识内化为素养,才能丰富人的灵魂,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追求高品质的课堂已成为后课改时代,一线教师倾心缔造的一个教育理想。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站在语文责任的高度,高品质的语文课堂应始终突出“多元”、“有情”、“智慧”、“问题”“素养”等元素。
总之,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责任重大,责无旁贷,而语文教学是整个教学系统的基础,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仅靠交流就能达到的,它要求我们去摸索,去深度,去拓展,它还要求社会参与,特别是在这个错别字满天飞的年代,更加要凸显语文素养的不可缺少性。以上内容,只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浅见,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改进,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证。
参考文献
[1] 浅谈语文素养培养 .[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 2011年第9期 投稿小常识
投稿标题栏上应写什么?
投稿标题栏所起的作用是让收件人知道发件人来信目的、概要内容,因此字句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在投稿时,投稿标题下面一般可注明稿件类型、版面(栏目)名称,作者姓名,单位地址及邮编,联系方式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小学高级教师,王友清,男,44岁,中共党员。现任青海省乌兰县柯柯镇怀灿吉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27年。他在教学中认真探索教学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小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阐明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与小学生人格的形成有必然的联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高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语文素养的根基。应该说,我还没有找到最佳的道路,只是在教学摸索中积累了一些粗浅做法,在这里介绍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主要靠“学得”、“习得”,而不仅仅靠老师的“教得”。围绕“听说读写”,语文教师常常是反复地教,可很多学生仍然是读书费解其意,作文不得要领。某些问题,知道了答案,但从真正掌握意义上说,还是不会。其他学科追求的多是“标准”,而语文追求的却是“妙趣”。一个词在这里是败笔,到了那里可能就是“生花妙笔”。因此要想真正获得语文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语文素养情感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明确目的,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学习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
首先,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语文素养的情感。
生活中的花草树木,自然风光,人情冷暖,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等都应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只要带着对生活的浓浓的关爱再加上“心有所求。”那么,你所阅读的一切书籍读物的内容就都会打上你对生活理解的烙印,语文知识就会在你的头脑中内化为自己的独特感悟,你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其次,要培养热爱读书的情趣。
读书,是增加语文底蕴,丰富头脑“内存”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阅读有趣的书时兴趣盎然,都是因为“乐此”才“不疲”。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增加快乐的情绪。对阅读而言,兴趣可以激励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识最容易,记忆东西最牢固,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培养阅读能力未必一定要从读名著开始,只要是内容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知识性与启发性,那么完全可以从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再者,辅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著名美术家吴为山说过:“读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恰如聆听大智大哲大贤教诲。”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出发,从文本出发。要教好语言,要读好文本,就要引导学生多读,可以高声颂读,也可以静静默读,可以一目十行,也可以细细品味,没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语文味必然少了许多。
阅读就是一粒火种,只要其实时机适当,足以点亮人们心中的那一盏灯。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多读书。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要激发学生的课内外书籍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透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作为一名学生,能独立阅读非常重要。
二、良好的语文素养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语文素养学习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语文习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种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语文规范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其实,培养情感的过程也是一个意志磨练的过程,当我们“乐其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就变成了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呢?习惯在没有养成的时候,你多少要下一些自我强制的工夫,即要靠自己刻苦训练,不靠别人教导。学习语文不再只是听讲、作笔记和写作文那样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而应是自觉的、有兴趣,能动的惯性运动。
良好的语文素养学习习惯要从知识学习中来,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发现、研究、探索问题能力从哪里培养?首先要从课堂中培养,小学课堂只有走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型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教学的本质应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学会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自发展,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活动促使学生去认真阅读积极研究,积累营养,学生才不至于“陷入与文化根基断裂的危险”。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我国的经典书籍以及我们的国文,扶着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力争让学生对我们的民族语言有深厚的感情,读书有鉴别,学语文有“灵气”,写文章有个性,如果语文教师能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底子”也就能放飞学生明天的梦想。当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会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改革才会有光明的前景。但愿语文学习成为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快乐和轻松的事情,因为学生有了坚实的语文素养和自由宽广的语文学习空间。学生才能学到的感兴趣知识,不断更新的技能和督教自己的意识和能力。这样实际教学的时间虽然是短暂的,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长远的甚至是延续终生的。教师是教者也是学者,学生是学者也是教者。学校、教室、讲台都是师生对话的空间。有什么样的课堂,就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课堂就像人的素质胚胎,有什么样的内涵特征和文化取向,就会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才。 “学习从属于发展,而非相反。” 语文学习只有从属于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发展,才能回归家园,收获语言之美、内涵之美、情感之美、精神之美……
为学习而设计、为创新而设计、依规律而设计,这三条原则,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生活处处皆语文。人与人交往离不开语文。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折射出你语文素养的高低。作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在社会实践中学做人。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学生的习作最能折射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的人格,也是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如:语文学习不能仅靠课堂,要利用课外,要利用生活,让学生去观察景物,叙述事情,抒写心理,流露心声,让学生记住“生活处处即语文”。同时,对学生习作进行检查,选出优秀作文让全班同学交流,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学以致用的运用语文知识素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来认识领悟语文素养的重要。提醒我们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师主体性”发挥。健康的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双重主体“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没有静静的思考,没有问题的探究,没有朗读的体验,这怎么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出现了思维的空白,体悟的断层,语文课缺少了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何谈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育要有感情,是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同样课堂教学的效度也值得我们深思。效度来自智慧,何谓语文智慧?语文智慧就是教师用语文的方法导学语文,学生用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这也应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追求。语文课最精彩的地方是用语文方法教学语文的地方。
在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信息的吸取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将知识内化为素养,才能丰富人的灵魂,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追求高品质的课堂已成为后课改时代,一线教师倾心缔造的一个教育理想。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站在语文责任的高度,高品质的语文课堂应始终突出“多元”、“有情”、“智慧”、“问题”“素养”等元素。
总之,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责任重大,责无旁贷,而语文教学是整个教学系统的基础,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仅靠交流就能达到的,它要求我们去摸索,去深度,去拓展,它还要求社会参与,特别是在这个错别字满天飞的年代,更加要凸显语文素养的不可缺少性。以上内容,只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浅见,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改进,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证。
参考文献
[1] 浅谈语文素养培养 .[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 2011年第9期 投稿小常识
投稿标题栏上应写什么?
投稿标题栏所起的作用是让收件人知道发件人来信目的、概要内容,因此字句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在投稿时,投稿标题下面一般可注明稿件类型、版面(栏目)名称,作者姓名,单位地址及邮编,联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