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那些幼童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pr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首流传于19世纪初美国东北部英格兰地区的民歌《多年以前》,节奏舒缓、旋律优美,仿佛从风中飘来,寄托着无尽的哀思。
  几年前CCTV播出了一部电视纪录片《幼童》,讲述了一个飘洋过海的遥远故事,《多年以前》是片中的主题曲,每次当音乐伴随着那些发黄的老照片缓缓浮现时,我心里慢慢地湿润了起来。音乐流淌,时光倒转,这首多年前流行于美国的《多年以前》,是那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子的中国孩子曾经听过和唱过的歌……
  
  《幼童》的故事
  
  “一个多世纪以后,当《多年以前》已然成为几乎所有中国“琴童”的练习曲时,我们看到这张奇异的照片。它像是从大海的深处浮出水面,背后的故事虽已模糊残缺,扑入眼帘的一切却依然鲜活:那些怯生生的眼睛,那些紧抿的嘴唇,还有被优雅地握在手里的折扇。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留美幼童’的故事奇异而曲折。
  他们是文学巨匠马克·吐温和斯托夫人的忘年朋友。他们曾受到南北战争的英雄——美国总统格兰特将军的接见。他们曾亲眼目睹了一个神话般的时代:看见贝尔等人发明电话机,看见留声机在爱迪生的手中出现。
  他们中的五十多人,曾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著名学府。在这些大学的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他们的入学登记卡、照片和简历、甚至他们赠给同学的留念册……
  
  这是《幼童》的总编导胡劲草老师,以这首曲子作为引子,为这段历史所做的注脚。我们见到胡劲草老师时,所想到的第一个问题,自然也与这首音乐有关。
  公元1872年到1875年之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这样一群幼小的孩子,在19世纪末那个封闭飘摇的时代远渡重洋求学,这个题材引起了胡劲草极大的兴趣,因此有了之后两年的辛苦探索,有了和钱钢老师共同完成的这部讲述本世纪初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的5集电视纪录片《幼童》。胡老师说:“片中的主旋律《多年以前》是钱老师提议的,在大家为片子选音乐时,钱老师说,不妨试试这首,开始的时候哼哼旋律,觉得节奏非常吻合,而当我们找来歌词,惊奇地发现这首歌像是为我们的留美幼童故事量身打造的……”
  于是这首多年前陪伴留美幼童的旋律在百年后当他们的故事重新浮出水面时,依然伴随在他们的身边。
  带着对《幼童》的很多问题,我们采访了胡劲草老师。与胡老师见面并不容易,第一次联系时,胡老师正在外地出差,拍摄她的新作品。初冬的北京已有些寒冷,我们开始了这次采访。
  胡劲草在北京广播学院(现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读的本科,工作两年之后又回到学校继续攻读电视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那年,进入中央电视台。那时,《新闻调查》刚刚成立,这是中国电视领域第一个长篇深度新闻栏目,45分钟的篇幅对所有当时习惯制作十几分钟新闻节目的编导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当时这个栏目聚集了一批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新闻人,他们来自中国的许多个新闻媒体,希望借助这个新的平台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胡老师回忆说。也同样是带着自己的新闻理想,胡老师踏上了做《新闻调查》这条路,到如今,栏目开播12年时间,人来人往,开播时就加盟《新闻调查》的人已经所剩不多了。
  胡老师坦言,毕业时并不知道自己爱干什么,但在工作中,慢慢发现自己爱上了电视记者这个行业,她最喜欢的是这个平台给予了自己一个近乎无限广阔的创作空间。数年来,她制作了不少优秀电视作品。
  十年前,她制作的节目《海选》获得了蒙特卡罗国际电视节女神银奖。片子讲述的是一个有关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故事,但节目采用轻松诙谐的纪录片的表现手法让这个故事脱颖而出。早期的《新闻调查》,由于选题多为大主题,比如探讨铁路改革,公交改革,医疗改革,甚至精神文明如何搞的问题,迫使许多片子的制作方式像是在用电视写论文。但是《海选》的故事,给了她一次突破的机会。“我们在选举即将开始前到东北区选点,经过拉网式排查,选中了地处吉林东北部一个非常偏远的村子,村子的名字如此的富有戏剧性,叫‘大官村’,所以,节目在《新闻调查》播出的时候名叫《大官村里选村官》”,(之后因为节目送国外电视节,英文的翻译无法传神表达中文的原意,故简称《海选》)。这是一个伴随新闻事件发生过程纪实拍摄的故事,结果故事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我们幸运地捕捉到了故事戏剧性发展的全过程。面对如此鲜活的新闻现场,你想不出还有什么方式比记录更有张力。片子用了纪录片的制作手法,在当时是这样一个新闻栏目的另类。节目播出后引来了喝彩,被送往国外参赛,最后得到大奖。当年作家梁晓声看了这期节目后写了一篇评论,说比电影还好看。
  《幼童》的题材来自10年前在《新闻调查》做总策划的钱钢老师。听胡劲草老师讲述《幼童》的创作过程就像是在听一个侦探故事。钱钢老师对历史研究非常有兴趣,他在研究中国海军近代史时发现了留美幼童这样一个故事线索。但是当时的资料太少了,只有一些发黄的老照片。胡劲草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着,“你想想,一百多年前,清政府选了一百多个平均年龄只有12岁的小男孩到一个叫做美国的地方去留学,而且一走就是十几年,在那个几乎没有任何通讯联络方式的年代,你可以想象将会有多少事情发生。这属于一个你稍微想想就会无法忘却的故事由头,它对一个新闻人有着无法逃避的诱惑力。而当我走进这群孩子的生命中后,更加吸引我的是这群孩子的命运和中国的跌宕起伏的近代史竟然是如此紧密地连在一起。”
  2002年的夏天,胡劲草和钱钢带着一些故事的线索,展开了他们对百年前一段往事的追踪,在之后的两年里,一丝一线地把那段几乎湮没掉的历史钩织了出来。期间,他们借助一些学者做过的研究,两次远渡重洋前往美国,去到那些幼童们学习和生活过的学校和城镇,寻找相关的资料。在探寻过程中,胡劲草深深感叹于美国这个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对于历史的珍惜。那些在中国早已灰飞烟灭的资料,在美国却被视如家珍。“他们把所有的有关自己历史的记忆都保存了下来。我们来到中国幼童生活过的城市,他们曾经就读过的中学、大学,在这些城市的历史学会、公共图书馆,捡拾起历史留下的碎片——照片、书信、日记、成绩单、衣物,剪报,拼接出一个多世纪以前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这项长达15年的留学计划在进行到第10年时,终因遭到大清帝国一些人士的强烈反对声音,半途夭折,功亏一篑。而这些已是美国耶鲁、哈佛等著名学府的学子们的中国孩子被召回国,经历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他们中的一些人,在1884年中法海战,1894年中日海战中阵亡;一些人成为中国铁路、电报、矿山的开山鼻祖;他们有的是李鸿章的幕僚,有的是袁世凯 的顾问;一些人成为清政府的大臣。他们的命运不尽相同,但是又脱不开一条,那就是和这个国家的起伏的命运紧密相连。
  这些孩子的传奇的命运吸引着胡劲草进行了两年的创作过程。伴随着一群百年前的小男孩一天天地长大,但目睹他们奇特生命历程的过程却时时让胡劲草充满痛苦。她给我们回忆说,拍摄的过程是先拍美国的部分,再回来拍中国的部分。在美国,他们见证了那些中国孩子的身心舒展、生命绽放的过程。他们脱去了长袍厚靴,穿上运动装,学会溜冰、跳舞、唱歌、野营,在他们步入大学的殿堂,正要进入青春最辉煌时期的时候,留学被中断,被作为一群大逆不道的叛逆学子,强令回到当时封闭,没落的大清国。
  “我的拍摄过程恰恰和这些留美幼童的经历同步进行。因此,我同样以极大的好奇关注这些孩子的回国命运。记得我回来以后第一个调查线索点是福州马尾,在那个城市的马尾海战纪念馆里保存着一位留美幼童的日记本。你知道,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历史纪念馆,战争纪念堂什么的,平时很少有人参观,很冷清。对今天的人来说,无非是曾经有一场战争,为纪念一些战死者修建了这个纪念地,这场战争离今天太过遥远,那些战死的人和我们太没有关系。而我始终忘不掉当年我走进马尾海战纪念馆,看到刻在纪念馆中石碑上那几个我熟悉的名字时内心忽然升起的痛楚,在那一刻,我知道这些孩子已经进入我的心中无法抹去……”距离今天一百多年的时候,在马尾附近的海域发生过一场中国和法国之间的海战,和发生在晚清的许许多多次的备受屈辱的战争结局一样,海战仅进行了半个小时,福建水师就全军覆没。福州船政学堂和马尾造船厂被轰毁,800多名中国官兵战死,这其中有4名留美幼童。他们是东方人棒球队的邝咏钟,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杨兆楠,薛有福,还有用一幅自画像和亲人诀别的黄季良。杨兆楠、薛有福的名字和他们在中法海战中阵亡的记录留在了他们大学的同学册中,他们同为麻省理工学院1 884届学生,这一年本当是他们毕业之年。
  胡老师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叹息之情仍溢于言表。在他们的资料搜寻中发现,唯一一位留下了一些和美国女同学的书信往来,表达着非常朦胧的爱意关系的信件来自马尾海战中战死的留美幼童薛有福。“我希望传递我感受到的这种痛楚,让生活在今天的人们的心能够穿越时空,触摸到百年前一群年轻生命瞬间凋谢的痛。”于是在讲述这个战争的故事时,你会听到薛有福和他的同学凯丽的通信,听到——
  “请你给我讲那亲切的故事 多年以前
  请你给我唱那动人的歌曲
  多年以前……”
  《幼童》播出后,获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这是一个百年的传奇,一群孩子的悲欢离合,一个古老国家的命运跌宕。目前,这个属于中美两个国家历史中的一段往事正在引起美国公众的兴趣,不久以后,美国版的《幼童》将把这段中美两国间的传奇往事带到这个故事发生的另一个国度。
  
  新的篇章:《梁思成·林徽因》
  
  胡老师如今已马不停蹄地开始另一部纪录片的拍摄,这就是前段时间她为之远赴美国的《梁思成·林微因》。胡老师告诉我们,相比“幼童”的鲜为人知,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似乎是人尽皆知。市面上有关梁、林的书籍层出不穷,伴随着几年前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他们的故事早已广为流传。
  问及胡老师为什么要关注这样两位带着浪漫色彩的知识分子的题材,胡老师说:“这个片子叫‘梁思成与林微因’,是一部人物传记类的纪录片,我是做新闻的,选择这样的历史题材,还是看重它的现实价值。公众其实对这两个人的认知有很多误读和信息缺失,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是吸引我去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动因,梁、林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这部片子的拍摄,也同样是一次翻开历史尘埃的竭力探究的过程。在寻觅的过程中,又会有多少以前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浮出水面呢? 胡老师告诉我们,这部计划6集的纪录片前期拍摄已经完成大半,很多新的历史史料将会首次呈现,节目预计在2008年年底可以完成。
  采访胡老师的过程非常愉快,胡老师活泼、健谈、语速很快,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女士。见面不到几分钟,胡老师就以亲切活泼的语言,将之前央视页面上与胡劲草相关的《新闻调查》栏目资深编导、美国哈佛大学尼曼访问学者等头衔留给我们的超级严肃的印象迅速更新。聊天时,胡老师言谈中丰富的形容词,伴随着阵阵爽朗的笑声以及幽默有趣的段子,让我们不时开怀大笑,也同时感受到一个纪录片人的充满活力而又敏感丰富的内心世界。《幼童》带来的感动尚未消散,我们又开始了急切的期盼,盼望《梁思成与林微因》,早日与我们见面。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当然的高清发烧友,在中央电视台采用国标地面无线标准DMB-TH的“综合高清频道”试验播出之前就开始打听:去哪里购买高清机顶盒?安装多大的天线才能正常接收?同事从国内一家数一数二的机顶盒厂商处获悉:由于国标DMB-TH采用单载波和多载波两种方案,兼容两种方案的芯片还没有正式推出,而中央电视台今次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试验播出,高清频道采用的是单载波方案,标清频道采用的是多载波方案;也就是说即使用现
期刊
200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这一年,影像大家与DV新人们依旧忙碌着。一部部精彩的作品,一段段火爆的视频,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镜头……回望2007年,那些或默默无闻或风风火火的影像人,用自己的激情与汗水,在电视机上、银幕上甚至是网络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影像符号。    风云人物:赵兰卿  上榜理由:农民导演拿起DV拍片献礼奥运    继去年成功拍摄《鬼子进村》之后,许昌农民赵兰卿今年携
期刊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买了新手机。我问他为什么不买智能手机,他说,智能手机无非就多一些外接键盘之类的功能,对他没什么用。我这才发现,其实很多人对智能手机存在误解,甚至根本不了解智能手机是什么。于是,我马上去手机导购的网站上搜索了一下主流智能手机的相关信息,发现这些介绍信息除了介绍手机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并没有详细地介绍智能手机的特点,难怪普通消费者不知道哪些手机是智能机,也不了解智能手机的好处了。   
期刊
上个世纪,中国家庭旁轴、傻瓜胶片相机的普及为数码相机在中国大地上的“遍地开花”打下了基础。数码用户在外出旅游、假日休闲时都已经习惯了随身携带数码相机将自己经历的美好瞬间永远定格在一张张照片上。摄像机在几年前还是电视台的“特权产品”,而今也已落入寻常百姓家。DV和DC一对亲兄弟也成了竞争对手。数码产品本着“服务大众”的原则被消费者所接受,没有几个人愿意在外出时同时携带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增加行李负
期刊
2008年的CES早已尘埃落定,短短的四天时间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展会给整个数码市场带来了一阵高清旋风,席卷了整个高清行业。接下来的二月和三月,索尼、松下、佳能等厂商相继在国内也推出了自己AVCHD新品。AVCHD随即在高清的“大盘”上“高开高走”,一路“飘红”,各厂家纷纷“进仓”,又一场AVCHD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AVCHD机型凭借其介质的多样性、非线性博得了高清市场广阔的占有率
期刊
由开封网友自拍自演,具有浓郁开封特色的DV巨献《大宋奇遇》日前登上新浪播客首页,并在重要位置被推荐。同时,该片还被百度视频,土豆网、酷6等各大视频网站转载。仅仅3天,该片在新浪的点击率已经超过4万人次。    2007年3月7日,开封网友五黄提出了“2008年开封满城尽穿古衣装迎奥运”的想法,从而使“2008倾城计划”的狂想引来了全国网友的热议。时隔一年,五黄把《大宋奇遇》搬上网络。《大宋奇遇》是
期刊
成长·历练    回首过去,记忆犹如秋风中的落叶般漫天飞舞,近三年的成长道路上,新视角DV社经历地太多太多。他们做过短篇小品拍摄、组织原创作品欣赏、承办技术知识讲座……记忆如片片树叶轻轻地飘落至社团负责人刘盈的面前,她悉数回味着,与我分享这些社团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记忆……  首都经贸大学新视角DV社成立于2005年9月。最初只是因为几个爱好拍摄DV短片的同学聚在一起,后来索性就创建了这个社团。随着近
期刊
坐在对面沙发中的唐嫣,一如她的名字那般靓丽可人。安静的时候,明眸善睐;微笑的时候,嫣然甜美。一席谈话过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她有着不同于娇柔外表的坚定内心。  2007年,唐嫣在任贤齐《诛仙》MV中的惊艳形象在网上被冠以“完美脸孔”的称号,更幸运地主演了两部电影:刚在王晶编剧监制的《神枪手与智多星》中饰演女主角,与吴镇宇、黄秋生、曾志伟三大影帝对戏;又在贺岁电影《棒子老虎鸡》中,与夏雨、曾志伟,梁咏
期刊
2008年3月李晓山导演第四度加盟专业纪录片制作人&制片人训练营,继续以他幽默健谈的讲授风格,就“讲故事的有效方法、虚构与非虚构”等问题向学员进行了一一的详解。  李晓山强调:“拍纪录片就像是向观众讲一个故事,你怎么讲这个故事关系到纪录片的成败,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李晓山导演以俄罗斯纪录片《比络夫斯一家》为例,解析了本部纪录片内容的结构,并表示拍电影都可以借鉴这部影片结构以及它的纪录手段。虽然纪
期刊
2008年3月12日,在距离北京奥运圣火点燃的神圣时刻还有12天之际,北京2008年奥运会官方电影承制单位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隆重举行官方电影国际拍摄出征仪式。首批摄制人员将于12日晚从首都机场启程,随后共计10组摄制团队将陆续奔赴世界各国,于圣火点燃的同一时刻完成全球同步拍摄。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肖培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高峰共同点亮了官方电影国际拍摄出征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