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将学生的思想带到文章中去,感受文章的情感色彩,并在一个个问题中思考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精妙。经过问题的思考,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表述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因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基于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究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引言:语文是小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通过语文课程,学生不仅要学到基础的语文知识,还需要在一篇篇文章的学习中提升思维能力,对语言表达和文章情感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增强语文综合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文章有更全面的认识,并在此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
一、把握时机,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时机很重要,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顺势而为,只有这样,问题情境才会显得自然,面对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从文章标题着手,创设问题情境
文章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概括,也是文章中心思想的外化,围绕标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几个字或者词中去想象更多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对文章有更多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后续课程的推进。当然,围绕标题设问,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提问题,而是应该将问题与标题和内容联系起来。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文章标题,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有些学生可能会质疑:“巴掌怎么能铺在水泥道上呢?”,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一起思考这个问题,表述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可能会质疑:“这儿的巴掌不是真的巴掌吧?”,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那这个巴掌会是什么呢?”,学生可能有多种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学习文章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1]。
(二)从文中矛盾着手,创设问题情境
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章跌宕起伏,文中会有一些比较矛盾的情节,让人疑惑,引人思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利用文章中的矛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融入到情境中去。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急性子顾客觉得慢性子裁缝不适合给自己做衣服,带着自己的布料要走的时候,慢性子裁缝把他叫住说‘我知道您是个急性子。依我看,我做的活兒最适合您这种性子的顾客啦。’?这不是很矛盾吗?”,学生可能也会很好奇慢性子裁缝为什么会这么说,因而学生会不自觉地思考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开脑洞,充分想象[2]。
二、合理选择问题类型,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更大限度上发挥想象力。因而,教师设问的时候应注意问题的限制,规避狭义的问题,比如,问题的提出只需要学生回答“是”或者“不是”,多设置广义的问题,比如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思考,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有看见。”思考:“为什么没有尸首,也没有血迹呢?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然后让学生联系上文,发挥想象,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文章最后写到雨来没有死,大家都很高兴,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你知道雨来没有死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你想对雨来说什么呢?”,并让学生结合整篇文章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雨来是个小英雄呢?”,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看法[3]。
三、加强师生平等交流,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平等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文内容,在交流讨论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质疑。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陶罐和铁罐》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最后没有找到铁罐?”,教师可以先表述自己的观点:“我认为铁罐被人挖走了”,学生可能会质疑:“那怎么没有挖到陶罐呢?它们在同一个地方。”,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说:“那铁罐应该是被腐蚀了,跟尘土融为了一体,你们觉得呢?”,这个时候有学生可能会说:“可是铁罐说它会一直在那里,什么也不怕。”,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问学生:“铁罐有没有可能撒谎呢?或者它是不是根本不知道它怕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进一步讨论。
四、结语
总体而言,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内容,寻找合适的时机,创设问题情境。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所选问题应灵活。教师也应与学生平等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质疑。学习就是不断产生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完善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改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符芳.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软件:电子版,2016,000(011):47.
[2]蒋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读书文摘,2016(23).
[3]乔金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幸福生活指南,2019,000(011):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引言:语文是小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通过语文课程,学生不仅要学到基础的语文知识,还需要在一篇篇文章的学习中提升思维能力,对语言表达和文章情感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增强语文综合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文章有更全面的认识,并在此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
一、把握时机,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时机很重要,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顺势而为,只有这样,问题情境才会显得自然,面对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从文章标题着手,创设问题情境
文章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概括,也是文章中心思想的外化,围绕标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几个字或者词中去想象更多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对文章有更多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后续课程的推进。当然,围绕标题设问,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提问题,而是应该将问题与标题和内容联系起来。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文章标题,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个时候,有些学生可能会质疑:“巴掌怎么能铺在水泥道上呢?”,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一起思考这个问题,表述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可能会质疑:“这儿的巴掌不是真的巴掌吧?”,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那这个巴掌会是什么呢?”,学生可能有多种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学习文章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1]。
(二)从文中矛盾着手,创设问题情境
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章跌宕起伏,文中会有一些比较矛盾的情节,让人疑惑,引人思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利用文章中的矛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融入到情境中去。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急性子顾客觉得慢性子裁缝不适合给自己做衣服,带着自己的布料要走的时候,慢性子裁缝把他叫住说‘我知道您是个急性子。依我看,我做的活兒最适合您这种性子的顾客啦。’?这不是很矛盾吗?”,学生可能也会很好奇慢性子裁缝为什么会这么说,因而学生会不自觉地思考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开脑洞,充分想象[2]。
二、合理选择问题类型,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更大限度上发挥想象力。因而,教师设问的时候应注意问题的限制,规避狭义的问题,比如,问题的提出只需要学生回答“是”或者“不是”,多设置广义的问题,比如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思考,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有看见。”思考:“为什么没有尸首,也没有血迹呢?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然后让学生联系上文,发挥想象,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文章最后写到雨来没有死,大家都很高兴,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你知道雨来没有死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你想对雨来说什么呢?”,并让学生结合整篇文章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雨来是个小英雄呢?”,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看法[3]。
三、加强师生平等交流,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平等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文内容,在交流讨论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质疑。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陶罐和铁罐》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最后没有找到铁罐?”,教师可以先表述自己的观点:“我认为铁罐被人挖走了”,学生可能会质疑:“那怎么没有挖到陶罐呢?它们在同一个地方。”,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说:“那铁罐应该是被腐蚀了,跟尘土融为了一体,你们觉得呢?”,这个时候有学生可能会说:“可是铁罐说它会一直在那里,什么也不怕。”,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问学生:“铁罐有没有可能撒谎呢?或者它是不是根本不知道它怕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进一步讨论。
四、结语
总体而言,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内容,寻找合适的时机,创设问题情境。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所选问题应灵活。教师也应与学生平等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质疑。学习就是不断产生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完善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改善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符芳.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软件:电子版,2016,000(011):47.
[2]蒋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读书文摘,2016(23).
[3]乔金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幸福生活指南,2019,000(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