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课堂教育中渗透心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实践,探讨有关小学少年儿童音乐欣赏中审美联觉及审美趣味的培养,并提出应引导学生对美感的理解,培养兴趣,紧紧围绕音乐欣赏主题阐述观点。
  关键词: 少年儿童 音乐欣赏 审美联觉 审美趣味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对音乐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审美联觉的引导及审美趣味的培养,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一
  
  联觉,是指一种感受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音乐艺术的审美联觉是按照音的传递方式进行的,即由发音体振动——音波——音波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听觉神经传递大脑,然后引起生理的感受。少年儿童正处于对外部事物,特别是对音响刺激敏感期,他们认识和理解事物时带有明显捕捉性,喜欢与具体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因此,在音乐欣赏时易产生情感、意象、色彩、嗅觉等审美联觉。
  (一)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的情感联觉。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是最常见的视听联觉,即在声音刺激下产生的视觉形象,通过审美的听觉活动,对审美对象产生或愉悦或痛苦、哀伤、恐惧等的心理反应。如《美丽的太阳花》、《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等儿童歌曲,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明亮的音调会使少年儿童情不自禁地进入歌曲的情境之中,引发愉悦心理。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一首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描绘和刻画人物、动物的性格、动态和故事情节的乐曲。其中主人公彼得是用弦乐演奏来表现的,那明快活泼的富有进行曲的曲调,给人以异常清新的感觉,描绘出了彼得的聪明可爱和勇敢。当三支圆号以浓重的和声奏出阴森可怕的狼嚎时,学生顿时会感到毛骨悚然,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可见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的变化,会使一首乐曲的情绪、形象等发生变化,它带给欣赏者的情感联觉不尽相同,所受到教育也就不同。即便是欣赏同一首作品,学生表现出的联觉反应也是有差异的。这些足以说明,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喜、怒、哀、乐是随着乐曲所提供的情绪特征而产生着不同的情感联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发学生的知觉形式直接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觉表象,产生整体认识上的感受,使情感意识得到升华,以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陶冶。
  (二)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意象联觉。
  心理学中的意象,是指头脑中所保持的关于事物的映象。音乐是通过声音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它与人的日常生活心理反应联系在一起。当人听到一种声音时,总是造成并非只有一种声音存在的综合反应关系,可见声音与形象是完全互通的。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利用教法手段和教具,使学生欣赏联觉伴随着美妙而动听的声音,在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画面上激起视觉与意象的连锁反应。如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唤起了学生们许多形象记忆。他们表示:“我们好像看见渔舟击水扬帆摇橹如飞,浪花飞溅,流水声、渔歌声此起彼落,相互交织,呈出现的是一片欢畅、热闹的场面。”
  由此可见,音乐与绘画是互相渗透的。音乐可以借助于这种外在形式,帮助欣赏者特别是儿童对作品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某种心理感受,同时又培养了儿童对创造美的追求。流动的音乐线条能深刻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唤起欣赏者的形象记忆,诱导人们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
  (三)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色彩联觉。
  色彩奥妙无穷,万物皆备,使人亢奋、愉悦、心神爽畅;也能驱人压抑、哀愁、情思郁悒。音乐欣赏中的色彩联觉是视觉和听觉相互作用于人的心理所产生的移情作用。它通过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变化造成并非一种声音的色彩感,借助这些色彩的交织得到心理上的某种享受。
  音乐欣赏中的色听现象,也是普遍的联觉形式。如一种声音,某一旋律片断,都可以唤醒你的某种色彩意象意识。再细一点分析,音乐欣赏中的色听联觉可分为声乐色听和器乐色听两种。声乐色听联觉,是用人声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学生在歌词和曲调的有机结合下,产生某种色象。如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的《七色光之歌》,词作家李幼容首先给孩子们视觉上提供了七个革本色象:红、黄、青、蓝、绿、橙、紫,在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呼应下,构成声、色并茂的七个美丽花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色彩世界中。器乐联觉,是由某种器乐通过自身固有的音色、音质、音域等唤起欣赏者的某种色听。如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用它那特有的音色、风格特点加上演奏者演奏技巧,把生活在绿色森林中的鸟儿刻面得淋漓尽致,不时地在学生视野中展现,那黄鹂、百灵鸟、小黑燕、蓝孔雀、黄腊嘴等鸟的颜色、叫声与姿态,把学生带到那色彩斑斓的梦幻与现实意境之中。可见,音乐欣赏中的色象,就是听者在视觉上引起的一种色听联觉。在音乐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教学挂图、教师的简笔书画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色彩联觉。
  (四)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嗅觉联觉。
  在音乐欣赏中,有些作品不仅具有色彩感,还能引起欣赏者的嗅觉反应。
  如人们往往称某一位歌唱家唱得“甜”,某一些曲子有“甜味”,或者“生硬”,或者“软绵绵”等,这些都是听觉与味觉、听觉与触觉的反应。比如,一首反映农村生活的儿童歌曲《小瓜棚》,当听到或唱到“我的瓜有多么好,十里以外香味浓”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张开鼻孔,用力地闻着瓜的芳香,嘴里似有垂诞欲滴的模样。又如活泼而抒情的《摘草莓》能激发学生的生理反应,大有望梅止渴之感。
  二
  上述从四个方面展现了音乐审美联觉,并以实例说明如何引导学生对美感的理解,现进一步论述音乐欣赏中学生应如何培养音乐的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产生创造美的欲望。因而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形成开阔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教材中安排的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管弦乐《春节序曲》片断、民歌《马灯调》、男声齐唱《大路歌》等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材料。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在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三)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另一方面它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音乐的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给予了高度评价。或曰“浸润心灵”,或曰“改进德行”。但是否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欣赏中审美联觉的观点,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第137期.
  [2]中小学音乐教育.第219期.
其他文献
西山古城兴废缘由试探韩建业1993至1995年,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在郑州西山遗址发现一座仰韶时期的古城址①,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该城不仅在迄今我国发现的古城址中年代最早,建
崩溃并非无可救药的宿命式安排,人类完全可以自由选择社会的兴衰成败,这不过是一个战略管理的问题罢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人类社会是地球上最大的组织。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演化出不同的组织形态,也演绎出一幕幕令人感慨万千的成败兴亡。  当你翻开雷德·戴蒙德的这本以人类社会为叙事主体的鸿篇巨制时,也许会把他定位为一个热心于环保的人文作家。但实际上,与其说戴蒙德是在向人们进行科学
“通过青创大赛,我得到了一个快速了解广州市乃至全国创新创业环境的机会,也让我的项目从无到有,最终落地实施。”第四届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选手、海归创业青年郭升感叹,自己遇上了一个创业的黄金时代。  2017“财富·创新·青年”圆桌峰会暨“青创杯”第五届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及第四届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在广州创投小镇举行。30余位国内外知名创投大咖、创业青年、知名企业家、高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