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活在惊恐中是绝症还是心病?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200610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2岁的邵先生是一名普通上班族,某日上班途中,他突感一阵眩晕,随后便被一种突如其来的恐惧、害怕笼罩,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手脚发麻以及全身乏力让邵先生感受到死亡之门近在咫尺。难道既往感冒都很少得的邵先生在自己正当盛年时就突然患了“不治之症”?
  邵先生立即前往医院急诊,就诊过程中这些症状消失,各项血液生化、心电图等检查都显示未见异常,邵先生只能带着疑惑回家。回家后不久邵先生症状再发,其后邵先生辗转就诊于各大医院心内科等其他内科科室,经过多次就诊,却未解决邵先生的病症。
  一向外向开朗的邵先生逐渐变得沉默寡言,每日活在紧张、害怕这种突如其来的濒死感、恐慌感的惊恐之中。
  几经周折,邵先生找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的潘集阳教授,仔细分析其病情后,潘教授考虑其存在“惊恐障碍”。惊恐障碍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 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非预期惊恐发作并因此出现行为改变为特征的慢性焦虑障碍。惊恐发作时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抑郁等症状, 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有可能转入慢性波动病程, 甚至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然而如果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远期疗效让人满意, 急性期治疗后50%~70%患者可以得到症状缓解。
  潘集阳表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熬夜、咖啡、浓茶等不良生活嗜好等都可以成为该疾病的诱因。惊恐障碍的治疗目标在于尽早控制惊恐发作,预防再发。最重要的是坚持服药,让患者认识到惊恐发作時的各项躯体症状其实是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很多病人起初不愿意服用药物,觉得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后,自己通过心理调整可以控制再发,但实际上心理治疗应是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的辅助治疗,若第一次未坚持服药,其后症状再发时才开始服药症状会更难控制,治疗疗程会更长。
其他文献
前些天我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足球俱乐部的前总经理,晚上七点多钟大家很高兴,说踢球吧,就踢球去了。结果踢着踢着他突然倒地,然后送到医院,心源性猝死,抢救无效去世了。  您知道全中国一天心源性猝死多少人吗?统计数据显示的是一天1500多人。所以我很感慨,生命非常宝贵,有时候瞬间就会丢失。老百姓讲“人活一口气”,这口气不在了,这人瞬间就没了,非常可惜。所以,本期我给大家来介绍这个疾病,我们要学会怎么预防
期刊
【脾虚缺钙篇】  有食积的孩子易缺钙  很多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从怀孕到孩子出生,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补钙,但孩子仍然缺钙。  这类小儿大多是吃鸡蛋、排骨、虾皮及其他水产品较多,其实这些食物都富含钙,但因为这类食物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蛋白质最难于消化吸收,易导致孩子食积,而食积必然会损伤脾胃,影响脾的运化,从而使胃肠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所以,补钙再多也吸收得很少。  脾虚者先调脾胃再补钙  有不少孩
期刊
扑灭症状1:鼻塞  那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各种感冒药,凭借什么能让人鼻子不堵、嗓子不咳呢?以下就是它们能减轻症状的杀手锏。  功效成分:盐酸伪麻黄碱、盐酸麻黄碱。  可選药物:泰诺、白加黑、康泰克、日夜百服咛、惠菲宁。  原理解析:鼻子堵塞的罪魁祸首是鼻腔充血。  鼻子里充满了血管和神经,空气中的各种尘埃和细菌,都要被鼻腔内的鼻毛和黏膜滤掉或杀灭。由于病毒捣鬼,鼻腔内的毛细血管涌入大量血液。过量的血液
期刊
孩子的世界应当是缤纷多姿的,充满欢笑和快乐,可是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却总是郁郁寡欢。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并有小龄化的趋势。  安全感建立不良是病根  青少年期,是身心发展极度不平衡的一个时期,会导致一系列的不平衡和情绪的冲动性。如果幼年时缺少父母关注,安全感建立不良,就容易在这一特殊时期爆发式出现问题。  安全感建立的比较良好的儿童,早期母亲能及时呼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父亲在位也
期刊
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所以很多糖友说起降糖药都如数家珍,不论新剂型,还是新品种,都受到糖友的热切关注。但是对于如何选用降糖药,很多糖友仍陷入“别人吃哪个药有效,我就吃哪个药”“哪个药贵买哪个”“哪个药最新就吃哪个”等误区。有专家指出,糖友选择药物应遵循16字原则:副作用少、用药简单、使用方便、依从性好。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卢筱华额外补充了糖尿病治疗的个体化原则。糖友用药做到这5
期刊
文章、马伊琍离婚的消息引爆网络。网友总结了他们和女儿间的互动,发现两人一直努力提供有爱的成长环境。儿童心理学专家表示,离婚对孩子无可避免会产生影响和伤害。但通过父母努力,影响可降到最低。文章、马伊琍处理非常理性,有值得借鉴之处。  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查彩慧博士和广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吴翠萍表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孩子
期刊
“互撕”撕掉了自己的尊严  在谈“夫妻互撕”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两个观点。一个观点是:夫妻的问题都是共生的,根本就不存在只属于某一方的问题。夫妻的问题虽然是双方的问题,但双方的问题有大小之分,有主次之分。仅此区别而已。  另一个观点是:夫妻双方的人格特质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这里说的“人格”并不是道德意义上的“人格”,而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也就是说,你认为配偶很渣,其实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期刊
张晓鸣医生解释说,心理疲劳,也就是我们觉得的“心累”,常带有主观体验,并不完全是生理指标变化的反映。这主要是指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活动,机体生化发生变化,由于持续紧张中枢神经细胞出现抑制,使人对工作、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下降,产生厌倦情绪。  精神紧张和学习、工作过量可以说是“心累”的罪魁祸首。张晓鸣医生介绍,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高度的竞争性,很多人害怕在竞争中失败,由此导致了心理的紧张与
期刊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误诊,就诊率和确诊率普遍偏低。而在确诊患者中,不少人出于对运动并发症的担心,对用药问题往往有“尽量晚用、尽量少用”的观点。神经内科专家呼吁,老年人及其家属应提升对帕金森病的认知,提倡早诊早治,如果因担心运动并发症而刻意推迟用药,很可能错过治疗的“蜜月期”。  早期常被误作骨科问题  数据显示,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250万
期刊
中大医院精神心理科专家袁勇贵说,大多数人赖床其实是因为没睡够,也就是睡眠不足,这通过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就可以改善;还有些人则是因为被窝温暖、外界寒冷,所以难免缺乏意志力,这也很正常,有了考勤的压力,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克服。  但如果无论如何都不想起床,甚至感觉严重的情绪沮丧,对上学、上班充满了抗拒之心,那么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  毕竟冬季同样也是抑郁症的高发时期,而年底这段时间赶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