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亚低温冷敷技术的效果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亚低温冷敷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当中选出8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41例。对其中一组患者采取普通冰袋冷敷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亚低温冷敷技术对患者局部关节进行冷敷,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24后的出血量、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结果: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治疗24后的出血量为(461.28±16.07),明显低于对比组(592.07±15.28)。同时研究组患者中度和重度疼痛患者比率明显低于对比组,肿胀程度3分比例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局部冷敷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减轻患者的肢体疼痛和肿胀感,减少止痛药物的应用,避免患者出现药物依赖,保证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亚低温冷敷技术;出血量;疼痛;肿胀
  膝关节置换手术是目前应对膝关节病变的重要治疗方法,其对于膝关节炎晚期患者具有极好的疗效,能够避免患者炎症病灶继续影响周围骨骼。但由于这种方法属于开放性手术,对患者膝盖部位造成的切口较大,术后很容易发生切口出血症状,并伴有下肢疼痛和肿胀,严重时还可能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1]。冷敷是一种降低出血量,镇痛消肿的重要手段,其中以亚低温冷敷效果最佳,本文即是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82例在我院进行膝关节置换冷敷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亚低温冷敷技术的临床效果,其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出的82例患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对比组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患者的年龄从56岁至8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7.92±3.16)岁,其中左膝置换的共有21例、右膝置换的共有20例,患者的病程从1个月至6个月不等,平均病程为(4.26±0.71)个月。研究组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患者的年龄从55岁至7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7.05±3.11)岁,其中左膝置换的共有18例、右膝置换的共有23例,患者的病程从1个月至7个月不等,平均病程为(4.71±0.82)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每组41例的两组患者,对其中一组患者采取普通冰袋冷敷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亚低温冷敷技术对患者局部关节进行冷敷,作为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是医用物理降温仪进行治疗,如患者在手术后没有形成创伤,则将温度调整为32℃;如患者出现内部创伤,则需将温度调整到15℃。治疗开始阶段,患者需将裤子除去,尽量不要挽起裤管,避免裤管对患者膝盖以上血管造成压迫,既影响治疗效果,又对患者膝盖及小腿造成影响。在患者大腿部位盖上保温毯,将冰毯或冰帽置于患者患肢膝盖部位,并进行充分的接触和固定。当设备温度恒定在所需温度时,打开入水开关,使冰水能够在冰毯或冰帽内进行循环,起到冷敷的效果。对比组患者仅采用吊冰袋冷敷的方法,患者平卧于病床上,双下肢自然平伸,利用支架将冰袋固定在患者患肢膝盖部位,保证冰袋与患者膝盖部位正常接触,在治疗的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如出现不适感应将冰袋撤出,避免对患者膝盖部位神经和血管造成损伤[2]。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24后出血量
  治疗24后出血量采用关节内置引流管进行测量,将引流设备压强调整到0档,使患者关节处处于低位压引流状态,对自然引流的血液量进行记录。
  1.3.2疼痛感
  在患者治疗后对其疼痛感进行评价,利用疼痛评估量表进行,采用0分至10分计分方式,0分患者为无痛、1分到3分患者为轻度疼痛、4分到6分患者为中度疼痛、7分以上患者为重度疼痛。
  1.3.3肿胀度
  采用“三级”评价方式,将患者治疗后下肢的肿胀度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患者皮肤肿胀较轻,皮肤纹理清晰可见;二级患者的皮肤肿胀较为严重,皮肤纹理基本消失,皮肤温度上升;三级患者皮肤肿胀非常明显,皮肤发亮,产生水泡、皮肤温度明显升高[3]。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来表示计量数据,并利用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疗效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整理如下:
  研究组患者治疗24后的出血量为(461.28±16.07),对比组为(592.07±15.28),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
  研究组患者中无痛患者共12例,占比29.27%;轻度疼痛患者共15例,占比36.59%;中度疼痛患者共8例,占比19.51%;重度疼痛患者共6例,占比14.63%。对比组患者中无痛患者共3例,占比7.32%;轻度疼痛患者共4例,占比9.76%;中度疼痛患者共16例,占比39.02%;重度疼痛患者共18例,占比43.90%。研究组患者的中度和重度疼痛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比组。
  研究组患者中一级肿胀的共有12例,占比29.27%;二级肿胀共27例,占比65.85%;三级肿胀共2例,占比4.88%。对比组患者中一级肿胀的共有15例,占比36.59%;二级肿胀共19例,占比46.34%;三级肿胀共7例,占比17.07%。研究组患者三级肿胀比率明显低于对比组。
  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量、疼痛感、肿胀度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討论
  在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时,滑膜清理度不足、关节截骨量不达标、软组织松散、内出血、疼痛、肿胀等因素都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以内出血、疼痛以及肿胀因素影响最大,在早期功能恢复锻炼过程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延长患者的卧床时间,使得压疮、下肢深层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几率大幅度提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4]。
  冷敷疗法是目前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当中应用范围最广的后期处理方式,其主要是利用外部因素对患者膝关节进行局部刺激,调整患者中枢神经对于膝关节的冷感受,使得患者局部血管发生收缩,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减少出血量。同时低温本身也具有镇痛消肿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
  亚低温冷敷技术主要是将冷敷温度控制在15℃到33℃之间,利用亚低温可以降低细胞新陈代谢速率的特性,降低细胞或组织在代谢时的耗氧量,抑制组织液的产生,并减少渗血、渗液的几率,达到消肿的目的。同时,亚低温本身也可以作用于末梢神经,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的紧张度,降低肌肉痉挛情况的产生,使得神经末梢的敏感度下降,从侧面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当温度达到32℃到35℃之间时就能够引起皮下局部血管收缩,降低充血所带来的疼痛感,同时也降低了皮肤的温度,让患者更加舒适,降低心理压力。而普通冰袋一般温度较低,均采用10℃以下的冷水或冰水进行冷敷,对于患者的皮肤和神经刺激性较大,在冷敷开始阶段会造成患者严重的不适感,同时长时间冷敷还有可能造成患者神经麻痹等不适症状。另外,普通冰袋内的冷水处于不可循环,随着冷敷时间的增加,其温度会逐渐上升,降低冷敷的效果。而亚低温物理治疗仪则采用循环冷敷技术,使得冷敷效果更佳突出[5]。从本次研究当中可以看出,亚低温冷敷患者出血量、疼痛感和肿胀度明显低于普通冰袋冷敷。
  参考文献:
  [1]饶世鸣,蒋乐佩,郑文娴,等.持续性生物冰袋冷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减轻关节肿痛的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07):821-822.
  [2]赵欣茹,和晖,孟红梅.循环加压冷疗系统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4B):55-56.
  [3]袁亚娟,李颖敏,许倩.局部冰敷及石蜡疗法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08(5A):1132-1133.
  [4]杨碧虹,陈巧莉,任少君,等.持续性冷冻压迫疗法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2,09:752-753.
  [5]陈艳琴,蒋攀峰.持续冰敷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4出血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2:59-6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观察组实施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则先药物后温针灸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愈显率及痊愈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分分级差异较明显(P<0.05),而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牙周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牙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0%,且P<0.05,差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3年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将采用全髋置换术患者设为A组,半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返修率情况。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全麻,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应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蒂四叶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对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患者病历当中选出11例,对其手术方法、骶尾部压疮特点、手术优势和手术注意事项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中,9例患者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显著,2例患者在手术6后切口局部开裂,换药处理后在第25愈合。经过6个月的随访后患者的骶尾部皮肤恢复良好,未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观察临床选择奥曲肽+奥美拉唑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05月-2015年05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例。将其设为B1组(观察组):临床选择奥曲肽+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同期选择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例作为B2组(对照组):临床选择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表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完成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总结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17例 (17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FFA、OCT等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均为单眼;瘤体均位于颞侧,颞上支8只眼,颞下支9只眼;动脉瘤位于第1级分支2只眼,第2级分支11只眼,第3级分支4只眼。17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病史者10例,有糖尿病病史者3例。FFA检查显示动脉瘤呈圆点状强荧光,晚期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躁狂症采用国产利培酮与碳酸锂治疗的效果对照。方法:选取躁狂症患者60例,均为我院精神科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国产利培酮(A组,n=30)与碳酸锂(B组,n=30)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两组用药后,采用BRMS标准进行评分,均呈下降表现。相较疗前,A组治疗1周末显著下降(P0.05)。 A组心动过速1例,失眠1例,口干2例;B组心动过缓3例,乏力3例,头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降压方案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A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B组给予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片治疗,C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片治疗。结果: B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程度低于A组,C组患者立卧位血压变化程度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籽为主要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疗效,为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处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3月因胸腰椎骨折后便秘患者67例,予以耳穴埋籽为主要方法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效果。结果:耳穴埋籽治疗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总有效率占94.03%,效果明显。结论:耳穴埋籽治疗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疗效显著,安全易行,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便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乙醇灭活非离体瘤段骨重建治疗骨干部恶性骨肿瘤的价值。方法:选取8例骨干部原发或继发恶性骨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辅以化疗。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6例手术后切口都逐渐愈合,没有发生切口感染、局部皮肤坏死、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未发现肿瘤复发。1例骨肉瘤患者复发,现带瘤生存。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有左肺结节,化疗后结节未变化,13个月后因全身多发转移而死亡。肢体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