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钢出国培训人才工作成果显著。武钢被评为全国综合技术开发百强企业第二名,新产品开发水平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累计开发新产品85个系列301个品种,其中有39个新品种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部分工艺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大批观念新、国际化的管理、技术、经营人才在武钢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
在国家和武汉市外国专家局的重视和支持下,武钢将出国(境)培训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部分,紧紧围绕国家和武汉市的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协调发展项目,结合武钢 “十一五”发展战略和人才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内外两种资源,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出国(境)培训工作。
一、充分利用国家资助政策,培养创新型人才
自2001年以来,武钢充分利用国家外专局中长期出国培训项目资助政策,结合武钢的重点项目和科研攻关难题,认真组织审批类出国培训项目的申报工作。从研究课题到培训内容,以及参加培训人员的选拔等,都经过武钢技术专家评审、公司主管部门审定,公司领导审批,报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近8年来,武钢经国家外国专家局审批的审批类出国(境)培训计划13项,派出人数16人次,并享受到国家30%或50%的资助比例。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分别被派往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培训。通过出国(境)培训,他们开阔了视野,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启迪了创新思路,增强了科研开发能力和后劲,有效地促进了武钢新产品的开发工作。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回国后,将他们在国外学习掌握的知识,运用到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中,获得国家、省、市专利50多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完成了武钢重大科研攻关课题的研究,成功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填补了国内钢铁产品的空白。
例如武钢青年技术人员邹德辉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进行“含铌钢的高温加工”课题研究,如今他已成为武钢桥梁钢研发的主力军。女博士孔君华,武钢管线钢课题主要负责人,先后多次被派往国外进行学习和学术交流,她曾到美国匹兹堡大学进行“管线钢X80研制”项目研究,并多次参加相关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快速提高,她负责的武钢管线钢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高级工程师陈吉清,武钢“铁路车辆用高强度、高耐候系列钢的研制”课题负责人,2004年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进行“高强度、高耐候系列钢的研制”课题学习研究。回国后,他结合武钢的生产科研实际,针对目前国际国内铁路大幅提速,如何保证车厢的耐候性和抗冲击性这一课题开展研究,其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空白,并获国家专利,为我国铁路提速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实现武钢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
在新产品开发和研究中,武钢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企业的先进技术,依靠武钢自身的研发能力,将其转化成为武钢专有技术。其中:武钢引进日本“硅钢生产专利和成套设备”项目,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冷轧硅钢,硅钢产品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武钢不仅引进生产技术和设备,而且选派多批专业技术人员到日本学习生产技术与工艺,经过多年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套技术集成创新的历程,武钢自主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钢产品和工艺技术,为我国节能减排及企业降低成本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2008年“武钢硅钢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批准武钢成立“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借助国外优势资源,培养武钢领军型技术专家
武钢充分利用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雄厚资源优势和国外高校、研究机构提供的优惠条件,不遗余力地为武钢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创造条件,派往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研修和培训,大大提高了武钢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增强了武钢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技术骨干学习了本行业的前沿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深化研究,为武钢开发了一批高端产品。
如知名压力容器钢专家陈晓教授多次被派往国外大学和研究院进行研修和学术交流,他负责研制的压力容器系列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填补了我国钢铁领域多项空白,改变了我国压力容器钢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这类压力容器钢还被用于大庆石化基地、三峡工程、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鸟巢”)、中央电视台、首都国际机场等20多座大型重要建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四、通过项目引进技术资源,加速企业人才成长
武钢重视对一线的产品研发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择适宜的培训内容和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优秀技术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优秀操作人员进行分层、分类出国培训。
近5年来,武钢结合引进设备技术工艺,共选派了1300多人次赴国外培训。通过培训,使一线技术工人学到了国外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严格操作规程和工艺纪律,启发了思维,开拓了视野,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这些引进项目关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为武钢公司重点项目投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些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现已成为武钢产品研发和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
五、以“国际化人才”为核心,培养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面对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武钢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懂经营、善管理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
2004年,武钢选拔了22名优秀员工赴美国俄亥俄大学商学院进行工商管理培训。通过半年的学习、咨询、考察和实习,他们了解了美国经济发展状况、趋势和策略,掌握了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增强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这些学员培训回国后,学以致用,为武钢的振兴发展做出了贡献,90%以上的培训学员走上领导岗位。2009年武钢还将选送20名优秀后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赴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重点培训,以适应武钢进入世界500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武钢出国培训人才工作已取得丰硕成果。几年来,累计有230余件被授予专利权,科研硕果累累。武钢被评为全国综合技术开发百强企业第二名,新产品开发水平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累计开发新产品85个系列301个品种,其中有39个新品种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部分工艺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大批观念新、国际化的管理、技术、经营人才在武钢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
在国家和武汉市外国专家局的重视和支持下,武钢将出国(境)培训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部分,紧紧围绕国家和武汉市的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协调发展项目,结合武钢 “十一五”发展战略和人才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内外两种资源,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出国(境)培训工作。
一、充分利用国家资助政策,培养创新型人才
自2001年以来,武钢充分利用国家外专局中长期出国培训项目资助政策,结合武钢的重点项目和科研攻关难题,认真组织审批类出国培训项目的申报工作。从研究课题到培训内容,以及参加培训人员的选拔等,都经过武钢技术专家评审、公司主管部门审定,公司领导审批,报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近8年来,武钢经国家外国专家局审批的审批类出国(境)培训计划13项,派出人数16人次,并享受到国家30%或50%的资助比例。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分别被派往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培训。通过出国(境)培训,他们开阔了视野,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启迪了创新思路,增强了科研开发能力和后劲,有效地促进了武钢新产品的开发工作。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回国后,将他们在国外学习掌握的知识,运用到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中,获得国家、省、市专利50多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完成了武钢重大科研攻关课题的研究,成功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填补了国内钢铁产品的空白。
例如武钢青年技术人员邹德辉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进行“含铌钢的高温加工”课题研究,如今他已成为武钢桥梁钢研发的主力军。女博士孔君华,武钢管线钢课题主要负责人,先后多次被派往国外进行学习和学术交流,她曾到美国匹兹堡大学进行“管线钢X80研制”项目研究,并多次参加相关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学术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快速提高,她负责的武钢管线钢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高级工程师陈吉清,武钢“铁路车辆用高强度、高耐候系列钢的研制”课题负责人,2004年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进行“高强度、高耐候系列钢的研制”课题学习研究。回国后,他结合武钢的生产科研实际,针对目前国际国内铁路大幅提速,如何保证车厢的耐候性和抗冲击性这一课题开展研究,其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空白,并获国家专利,为我国铁路提速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实现武钢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
在新产品开发和研究中,武钢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企业的先进技术,依靠武钢自身的研发能力,将其转化成为武钢专有技术。其中:武钢引进日本“硅钢生产专利和成套设备”项目,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冷轧硅钢,硅钢产品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武钢不仅引进生产技术和设备,而且选派多批专业技术人员到日本学习生产技术与工艺,经过多年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套技术集成创新的历程,武钢自主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钢产品和工艺技术,为我国节能减排及企业降低成本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2008年“武钢硅钢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项目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批准武钢成立“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借助国外优势资源,培养武钢领军型技术专家
武钢充分利用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雄厚资源优势和国外高校、研究机构提供的优惠条件,不遗余力地为武钢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创造条件,派往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研修和培训,大大提高了武钢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增强了武钢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技术骨干学习了本行业的前沿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深化研究,为武钢开发了一批高端产品。
如知名压力容器钢专家陈晓教授多次被派往国外大学和研究院进行研修和学术交流,他负责研制的压力容器系列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填补了我国钢铁领域多项空白,改变了我国压力容器钢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这类压力容器钢还被用于大庆石化基地、三峡工程、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鸟巢”)、中央电视台、首都国际机场等20多座大型重要建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四、通过项目引进技术资源,加速企业人才成长
武钢重视对一线的产品研发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择适宜的培训内容和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优秀技术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优秀操作人员进行分层、分类出国培训。
近5年来,武钢结合引进设备技术工艺,共选派了1300多人次赴国外培训。通过培训,使一线技术工人学到了国外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严格操作规程和工艺纪律,启发了思维,开拓了视野,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这些引进项目关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为武钢公司重点项目投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些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现已成为武钢产品研发和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
五、以“国际化人才”为核心,培养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面对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武钢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懂经营、善管理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
2004年,武钢选拔了22名优秀员工赴美国俄亥俄大学商学院进行工商管理培训。通过半年的学习、咨询、考察和实习,他们了解了美国经济发展状况、趋势和策略,掌握了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增强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这些学员培训回国后,学以致用,为武钢的振兴发展做出了贡献,90%以上的培训学员走上领导岗位。2009年武钢还将选送20名优秀后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赴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重点培训,以适应武钢进入世界500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武钢出国培训人才工作已取得丰硕成果。几年来,累计有230余件被授予专利权,科研硕果累累。武钢被评为全国综合技术开发百强企业第二名,新产品开发水平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累计开发新产品85个系列301个品种,其中有39个新品种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部分工艺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大批观念新、国际化的管理、技术、经营人才在武钢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