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化学教学中的习题教学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挖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习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
  【关键词】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新题新解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与生活最接近的科学。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生活,这就需要不断搞好化学教学工作,然而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习题教学更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对化学计算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更是每位化学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对此,我谈一点在习题教学中的体会。
  1.扩散思维,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封闭的思维开阔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同时,当多种解题方法在头脑中凸现时,学生自然会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最佳方法,达到多中求快、多中求巧、多中求优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解题方法。如果认为哪一种方法自己更利于掌握,便可以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解题。比较有针对性,充分结合了新课程的理念。例如,向100g25.2%的稀硝酸中加入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20.4g恰好完全反应,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题中涉及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常规解法:写出方程式,由消耗的硝酸总量为(100×25.2%)g进行求解。另一种方法利用最终溶质为NaNO3,其中NO3-全都来自HNO3,利用守恒法,一步求出答案。如果没有一题多解的讲解,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将浪费很多时间。
  2. 开动脑筋,一题多变
  化学习题更能体现出化学这门学科"千变万化"的特征,只要我们将一个题目的已知条件、设问角度或求解目标稍作改变,便可得到一个"题簇"。题目变了,审题视角要变,思维方式也要变。但"题簇"里的各个题目牵涉到的知识点是相同的或相似的,其解题方法有相似的一面,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中考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反映某个(些)题目被老师"猜中"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老师讲过嘛,可成绩揭晓,傻眼了,怎么这个分数!显然,考中的题实则是一个变题,但学生不加思考,照搬老师所讲解法,结果出错。所以,教师在讲题时不能把思路局限于一个题目之内,要多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做到处变不惊,应付自如。同时也能够由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加强。例如,相同质量的CO2和CO中碳原子的个数比为多少?含相同质量氧元素的CO2和CO中碳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粗看起来,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但实则有差异,一个告诉的是物质的质量相等,另一个则是告诉物质中的某一元素质量相等。当然已知条件不同,故解法也就有差异了。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多多加强一题多变的练习,多多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其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挥。
  3.更新观点,特题特解
  有些题跟常规题迥然不同,它立意新颖独特,乍一看缺少条件,无从下手,似乎"山重水复疑无路"了,但只要换一下脑筋,打破思维定势,用第三只眼以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它,就会找到特别的解题办法,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例如,现有C2H5OH蒸气和C2H6组成的混合例如,现有C2H5OH蒸气和C2H6组成的混合气体,已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粗看无从下手,但仔细一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个定值,而并不缺少条件,当然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4. 灵活应变,新题新解
  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开展,新题层出不穷,信息迁移题应运而生,现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主要题型。这类题突破了大纲的限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通过阅读题目给予的信息,理解、消化没有在课堂上学过的新知识,再运用它在新环境中解决题目中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利用信息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只要善于分析,能读懂信息,这类题的难度不大。
  总之,化学教学能否取得好的成绩,习题教学非常关键,只有充分利用上述各题型的讲解,充分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融会贯通以后,才会达到"5×1>1×5"的效果,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才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题水平,才能够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在制定学案的过程就是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的过程,学生的独学、对学和群学就是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通过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能力形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预设问题 生成问题 解决  "高效课堂"改革赋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新的血
期刊
【摘要】高效课堂是教师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是学生获得全面、整体、持久性发展的一种教学过程。  【关键词】自主 探究 合作 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显著提高,课程改革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诸如山东杜郎口的"10+35"模式,"三三六"课堂思路,陕西省宜川中学的"自主管理"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所呈现出来的课堂表现基本是:学
期刊
【摘要】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课堂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新课程  那种"粉笔加黑板"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将被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模式所代替。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集文字、声音、动画
期刊
【摘要】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让信心取代怯懦,重视趣味性,激发听说愿望,提供交流的土壤,展开丰富的想象。  【关键词】提高 口语 交际 信心 趣味 想象  口头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开展工作、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口头表达能力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学
期刊
【摘要】好的课堂导入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设计好"课堂导入"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虽然导入的方法很多,但一定要巧,要精,要有趣味性,且不能喧宾夺主。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导入 形式  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课堂导入首当其冲,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导之有法,导无定法",教师如何成
期刊
【摘要】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探讨,重点提出可行的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和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效分组 有效设问 有效讨论 有效分工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引着所有中小学教师改变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
期刊
【摘要】前段时间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朋友完成得不是特别让人满意,看了看出错的地方多半是一些最简单最基础的计算题。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如果连这最基本的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都存在那么多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更加困难。在此,我将自己的一些看法提出来,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 1.计算出错的几种情况;2.根据以上的原因,制定了以下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出错 计算能力 提高  前段
期刊
【摘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深入挖掘教材,把握好教学的精髓,把静态的文本文字活化成生动的画面、广阔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善于倾听文本发出的各种"交汇乐",从而有效地激发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质量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质量 提高  沉闷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而学生一节课收获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提出好的问题,就必须优化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疑惑,引发思考,进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①巧设"导"境,激活思维;②创设"疑"境,调动思维;③营造"动"境, 发展思维。  【关键词】数学 思维 问题 情境 设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提出好的问题,就必须优化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在情境中产
期刊
【摘要】今天,五年级数学组进行"高效课堂"主题教研活动展示,我们李组长执教《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此次"磨课"经历了一月多时间,该过程见证了我们年级数学教师团结协作、务实向上、敬业奉献的精神。下面,我将我们磨课的一些细节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五年级数学组 磨课 细节 教师成长  今天,五年级数学组进行"高效课堂"主题教研活动展示,我们李组长执教《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  此次"磨课"经历了一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