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诏的词学思想及其填词创作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k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杜诏作为梁溪词人群体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词学思想既有地域性特征,又有一定的典范性,对后世词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诏身处康熙怀柔政策之下,早期受顾贞观与严绳孙教导,后又与朱彝尊交游,形成了重婉约、重真情、重雅正、重声律的词学思想。他的词学思想与创作实践具有一致性,为后世留下许多真挚和婉、声律协调的醇雅之词。
  关键词:杜诏 词学思想 形成原因 创作表现
  杜诏(1666—1736),字紫纶,号云川,自号蓉湖词隐,别号浣花词客,江苏无锡人。屡踬场屋,苦不得售,后于康熙四十四年献《迎銮》诗,命入内廷。康熙命辑《御选历代诗余》《钦定词谱》,杜诏皆参与其中。杜诏工倚声,少时师从顾贞观,又得严绳孙指点,后来追随竹垞词,著有《凤髓词》三卷、《浣花词》一卷、《蓉湖渔笛谱》一卷,合称《云川阁词》,附于《云川阁集》后。《全清词·顺康卷》第十九册中收录杜诏词255首。作为清代前期梁溪词人群体的核心成员之一,杜诏的词学思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作为康熙朝文化政策的执行者与见证者,杜诏的词学思想又有一定的典范性。以之為研究对象,既可以剖析梁溪地域的词学风尚,又可以窥见康熙朝的词学走向。本文试对杜诏词学思想的具体内涵、形成原因以及在创作中的表现进行探讨。
  一、杜诏词学思想的具体内涵
  杜诏的词学思想主要散见于对词的评论和具体的创作实践中,经过梳理,我们可以总结为重婉约、重真情、重雅正、重声律这四个主要方面。
  首先,杜诏认为词应以婉约为本。清人沿袭宋词风格,有婉约与豪放等不同取向,清初各个流派对此展开过激烈讨论。杜诏在《三姝媚》中有云:
  风流消未尽。侍先生朝来,侧闻高论。屈指词人,自南唐而后,几多名俊。第一欧秦,歌婉约、苏黄俱逊。总在天然,色淡红嫣,语幽香润。 谁撷清真余韵。只白石梅溪,梦窗无分。净洗铅华,算解人惟有,玉田差近。一笛薲州,夸绝妙、还输公谨。说甚晓风残月,揉酥滴粉。a
  在这首词中,杜诏首先于上阕明确表达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点:“第一欧秦,歌婉约、苏黄俱逊。”他将欧阳修和秦观的词看作第一,正是在于其词婉约清丽,而苏东坡、黄庭坚的豪放词则略逊一筹。词的下阕提及“谁撷清真余韵。只白石梅溪,梦窗无分”,杜诏对姜夔和史达祖持赞扬态度,是因为他们的词中带有周邦彦《清真词》的余韵,而周邦彦正是婉约词的集大成者,由此可见他对婉约词的推重。另外,杜诏在为其师顾贞观的《弹指词》所作序中提到:“迦陵之词,横放杰出,大都出自辛、苏,卒非词家本色。”b杜诏对豪放词所持“非词家本色”的批评态度,也表现出他以婉约为正宗的词学观念。
  其次,杜诏论词特别重视真情实感的抒发。杜诏所处的年代正是浙西词派大放异彩之时,然而浙西词派中后期的词作过于注重体格与字句的雕琢,减弱了情感表现的力度。谢章铤对这一问题做出过尖锐的批评:“大抵今之揣摩南宋,只求清雅而已,故专以委夷妥帖为上乘。而不知南宋之所以胜人者,清矣而尤贵乎真,真则有至情;雅矣而尤贵乎醇,醇则耐寻味。若徒字句修洁,声韵圆转,而置立意于不讲,则亦姜、史之皮毛,周、张之枝叶已。虽不纤靡,亦浮腻;虽不叫嚣,亦且薄弱。”c他认为此时的浙西词派学习南宋只求清雅,将“委夷妥帖”作为最高的要求,却忽视了于词中表现的真情,只学到了姜夔一派雅正词的皮毛,最终囿于浮腻薄弱的境地,落于下乘。其实早在谢章铤之前,杜诏已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他在《弹指词序》中指出:“彼学姜、史者辄屏弃秦、柳诸家,一扫绮靡之习,品则超矣,或者不足于情,若《弹指》则极情之至,出入南北两宋,而奄有众长,词之集大成者也。”d杜诏认为竹垞词虽然继承了姜夔、史达祖一派的雅正典丽而一扫绮靡之风,品格极高,然而在表现情感方面略有不足。基于此,杜诏认为顾贞观的词要略胜朱彝尊一筹,因此他称顾贞观的词是“极情之至”。在杜诏看来,真情实感的表达是词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再次,杜诏不喜艳俗之词,重视词之雅正。“雅”与俗相对,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美学标准之一。词兴于民间坊市之中,因情感表达上不加节制而成为“艳科”。针对这一问题,北宋时期的文人在不断锤炼词的过程中将其逐步推向雅的方向。至南宋,词中尚雅之风不断高涨,雅词作者的队伍也日益壮大,以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等为首的雅词作家自成一派,开南宋词坛上清正典雅之风。姜夔这一派雅正词人影响深远,在清初词坛得到了极大的回响,杜诏在《山中白云词序》中曾云:
  词盛于北宋,至南宋乃极其二。姜夔尧章最为杰出,宗之者史达祖、高观国、卢祖皋、吴文英、蒋捷、周密、陈允平诸名家,皆具夔之一体。而张炎叔夏庶几全体具矣。仇仁近谓:“叔夏词意度超玄、律吕协洽,当多与白石老仙相鼓吹。” e
  《山中白云词》的作者张炎深受南宋以来雅词一派的巨大影响,在其词学专著《词源》中提出了以“雅正”为核心的词学理论。杜诏在为张炎所写的序中表达了对雅词的看法,他以姜夔为雅词之首,接下来的史达祖、吴文英、周密等都沿袭了姜夔的雅词一派。张炎之词因具备姜夔的雅正之风而被杜昭称赞,可见其对雅正词的推崇。
  第四,杜诏还十分重视词的声律。张炎曾云:“词以协音为先,音者何,谱是也。古人按律制谱,以词定声,此正声依永律和声之遗意。”f张炎作词时十分讲究音律协调,杜诏对此颇为赞同,因而他在《山中白云词序》中也认同张炎词为“律吕协洽”。杜诏还说过:
  惟帝乃歌,百工相和,是实肇风诗之首,亦即开乐府之源。雅颂既兴,歌词间出,始则以诗被乐,继且按律填词。虽小部新声,类是缘情之作;而禁庭春昼,争传应制之篇。至于大晟府官,以协律为名,金马门时,以能词待诏。g
  他指出,乐府是诗词的源头,词是词句与声乐的结合,因而需要按律填词。词作为抒发感情的文学作品,又有其特定的声乐要求,尤其需要注重声律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合乎词的标准,甚至借协律之词待诏。在《金缕曲》中即有这样的句子:“大雅今谁是。十年来、一经题品,便成佳士。共说绵津诗律细,吴下风流如此。容易得、受知天子。我亦挂名门下久,唱迎鸾、几曲天颜喜。”h杜诏本人便是因为其作品雅正且重协律而被天子看重,由秀才一跃入内廷侍召,因而在他看来若想倚声得志,对声律的重视与钻研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杜诏虽然没有专门的论著来论其词学思想,但从《弹指词序》与《山中白云词序》这两篇重要的序言及其词的创作实践中,可以为其概括出重婉约、重真情、重雅正、重声律的词学思想。
  二、杜诏词学思想的形成原因
  杜诏重婉约、重真情、重雅正、重声律的词学思想,是在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从个人经历角度来看,顾贞观、严绳孙及朱彝尊这三位名师的教导,对杜诏词学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顾贞观、严绳孙与杜诏皆为江苏无锡人,杜诏有幸得二人指点:“诗词之学渊源于两先生极深。”i《听秋声馆词话》中评价杜诏:“生平恬退寡营,少时从顾梁汾、严藕渔两先生游,故其词如水碧金膏,纤尘不染。”j在顾贞观与严绳孙二人的影响之下,杜诏的词显出清新和雅、纤尘不染的特征,这也是他不喜绮靡之词的根源所在。顾贞观在《柳烟词序》中表达了对艳词的批判态度:“词本于诗,忽云‘词人之则丽以淫’,一体之中,强分泾渭,于是高者不屑为,而下者则漫为之,致荡佚而不可返,填词之弊,值此其由。”k他认为当时词人大量填写艳词导致了不好的风气,而雅正之词却能较好地克服这一弊端,杜诏重雅正的观念也正受其师顾贞观的影响。
  顾贞观所著的《弹指词》因“以情为重”而被称为“词家三绝”之一,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言:“顾华峰词全以情胜,是高人一著处。”l顾贞观所倡导的性灵说,即指主张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重视情感的体现。杜诏在为《弹指词》作序时曾经评价顾贞观道:“若《弹指》则极情之至,出入南北两宋,而奄有众长,词之集大成者也。”m他在詞《绮罗香》中也曾写道:“遍题辞、彩扇榴裙,风情那许拟弹指。”n他对于顾贞观《弹指词》极情之至、风雅含情的高度评价,正是被顾氏重真情的思想所影响。
  杜诏年少时期的另一位老师严绳孙曾言:“文之有源者,无畔于经,无窒于理,本乎自得,抒中心所欲言,固不在袭古人以求同,离古人以自异也。”o他与顾贞观有着相似的词学追求,都重视性灵说,认为写文作词皆要发自内心,曾向严绳孙求学的杜诏也不免被其观念感染,重视内心感情的自由表达。杜诏在词作中的情感抒发往往呈自然流露之态,如《迈陂塘》中:“眄江皋、去程应远,舟行时夜将半。离家便作还家梦,风急柁楼吹断。愁历乱。问此去、何由粗了平生愿。欲眠辗转。念寸草谁怜,寸心谁解,唯望老亲健。”p句中并无繁复的典故,简单平易的语言之下,作者思念家乡、挂念亲人的情感却不言而明,真挚动人,颇得严氏词的余韵。
  此外,杜诏为官期间曾向朱彝尊请教,朱彝尊对杜诏重雅正的词学思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明末清初之际,词坛风气唯淫靡、粗豪夹杂,朱彝尊作为提倡“醇雅”词的代表人物,高举“清空”“醇雅”的理论旗帜,以南宋姜夔、张炎等人为典范,使得清代词风因南宋词的重新被发掘而产生了巨大变化。杜诏也深受熏陶,在《弹指词序》中他就提到过这一点:“予少好填词,每为吾师所矜许,后遇竹垞先生,复窃闻其绪论,乃摩挲白石、梅溪之间,词体为之稍变。”q杜诏年少便喜爱填词,经顾贞观、严绳孙教导之后,又遇上朱彝尊,在他的影响之下开始揣摩雅正之词,词体为之一变。
  从社会环境角度来看,杜诏处于康熙文治举措与怀柔政策的时期,他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风气的熏染。经历过顺治时期的高压政策,康熙所采用的文治举措给了文人更多的选择。“清兴,首开鸿博,以网罗知名士;不足则更征山林隐逸,以礼相招;不足则复大开明史馆,使夫怀故国之思者,或将集焉。上下四方,皆入其网矣。”r从梁启超所说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当时的局势,清廷采用各种方式网罗天下名士,想让他们为朝廷所用。朝廷除去科举的传统途径,另还通过特招、开“博学鸿词”等方式大量地任用文人,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杜诏等人都是通过康熙帝特任而为官的。杜诏早年屡试不第,直至三十九岁康熙南巡时,才以秀才之身被皇帝任命为官,因而他在应召期间也就更深刻地受到康熙帝的政策影响。据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记载:“吾邑杜云川太史诏,先以监生膺荐,食七品俸。预辑《历代诗余》,蒙恩赐进士。”s杜诏被任命为监生,赐进士,参与到《御选历代诗余》和《钦定词谱》的编撰,深受朝廷“清醇雅正”的文学倾向熏陶。在康熙帝“辑其风华典丽悉归于正者”t的标准之下,整个文坛风气都为之一变。
  康熙着重讲求词的声律也对杜昭产生了很大影响。康熙帝在《钦定词谱序》中提到:
  词之有图谱,犹诗之有体格也。……唐之中叶,始为填词,制调倚声,历五代、北宋而极盛。崇宁间,《大晟乐府》所集,有十二律、六十家、八十四调,后遂增至二百余。换羽移商,品目详具。逮南渡后,宫调失传,而词学亦渐紊矣。夫词寄于调,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杪忽无差,始能谐合。否则,音节乖舛,体制混淆,此图谱之所以不可略也。u
  康熙认为,词要求声律协调与诗严格要求体格是一样重要的,词经历五代、北宋,对声律的讲究达到了顶点。然而宋代南渡之后,词就逐渐失序,不复从前的规范了,词的音节若不符合声律,则词体都会陷于混乱。为了纠正这个弊端,他在命人编订词谱时,便格外重视词的“中分句读、一字一韵”。
  康熙对于雅正词的推重和对于词格律的讲究,并不只是他个人之事,作为封建中央集权制下的皇帝,他的观念会导致整个时代观念的变化。对此,严迪昌先生指出:“康熙在其后期亲政阶段‘钦命’编纂《历代诗余》和《词谱》就是从‘意’的指归和‘谱’的规范上加以制约,特别是强调词必须协律,将合乎音律的问题提到学术的高度来倡导。……于是唯美、唯雅的,专事阴阳四声的各种醇雅风流、格调派别‘幡然从而和之’。”v当时不仅诸多流派应康熙之意,崇雅词、重格律,如朱彝尊所推崇的雅正词正因为与康熙帝的观念相合,浙西词派才能超越当时的诸多流派,在整个词坛大放异彩;受命辑词的杜诏,在数年的编撰过程中更与康熙帝的观念紧密相连,其重雅正与重声律的词学思想在此基础上也就进一步形成了。   综上所述,杜诏青年时期即在顾贞观与严绳孙的教导之下,初步形成了重婉约与重真情的词学思想。在壮年步入官场之后,他一方面受词学大家朱彝尊的影响,崇尚雅正之词,另一方面在编撰词谱的过程中深为官方浸染,注重词的清醇雅正与声律协调。在杜诏的个人经历与所处环境的共同作用之下,其重婉约、重真情、重雅正、重声律的词学思想最终定型。
  三、杜诏词学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
  杜诏重婉约的词学观念体现在他创作实践的方方面面。他擅长描绘优美景致,表现生活惬意、抒发闲情雅趣。意象上,多选取“梦”“花”“月”“烟”等清丽朦胧之物作为描绘对象。比如《柳梢青》:“不听春莺。不知春晓,雨过春城。料峭春寒,冥蒙春色,澹薄春情。 问春无语亭亭。会送客、春风早行。春柳河桥,春花驿路,打点春晴。”w作者选取初春的莺啼、春雨、春风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春寒料峭、烟雨迷蒙的画面,清新可人。又如《春光好》:“风送暖,日笼晴。百花明。夹路红灯簇锦棚。满春城。 尽是九重春色,传来万户春声。共说长安春正好,乐升平。”x同样是写春景,这首词描绘了暖风、明花、九重春色等鲜艳活泼的景致,充满生气盎然、春光明媚之感。他的这类词作格局不大,语意清新,具有较强的私人色彩,是典型的婉约风格。
  杜诏重真情的词学观念多蕴含于表现乡情、亲情、友情的词作之中。杜诏后期离乡为官之时,作品中常有思乡之语。 “旅愁中。盼江乡渺渺。烟月正濛濛。残腊方回,早梅将放,微绽香雪春融。未曾见、传来驿使,谁为我、小绘折枝工。”y在离家的旅途中,天边的月还笼罩在朦胧的雾里,梅花带来了春的讯息,作者自然而然地期望驿使能为他传来家乡的消息。多年离开家乡为官的经历,使得杜诏常常将思乡思亲的羁旅哀思寄予词中,真切动人。除乡情、亲情之外,杜诏表现友情的词也有不少。如《点绛唇》:“酒满池阳,月明绛帐红灯绕。廿年旧好。顾我相逢老。 苦忆京华,往日宾朋少。凭谁道。先师画稿。一幅云山缈。”z作者于这首词中感叹知己难得,想到偌大繁华的京城,却没有多少足以相交之人,不由心生悲凉。唯有一个相知多年的好友,然而岁月匆匆,二人都已是垂垂老矣,让人动容。
  杜诏所作词中,同样贯彻了其雅正思想。他早年一心求学,词作多表现生活的闲适自在;应召做官时期,又在康熙帝雅正的标准之下为词;后辞官归隐,常悠游山水,有恬淡惬意之态。他将自身经历融入词作之中,显得词多委婉含蓄,句雅声协。如《壶中天》:“金门别后,笑频年浪迹,茫茫区宇。家在九龙山脚下,破屋萧然庭户。那得如君,却来此地,小筑成佳趣。澱山在望,清泉白石堪煮。 最好几树疏梅,几竿修竹,径曲藏深坞。秀出一松风谡谡,鹤梦吹醒欲舞。不喜人过,偏留我住,绝妙花庵主。自怜飘泊,扁舟又向何处。”@ 7这首词写的是杜诏离宫后于山脚下隐居的闲适生活。在情感表现上,杜诏将情感巧妙地寄予在咏物写景之中,他无疑是喜爱这种归隐生活的,却先笑自己往年追逐名利的生活,然后转而描写自己生活条件的简陋。但他心中却充满喜悦,借简单的“最好”一词,其隐居生活的惬意不言而明。对于交往到志同道合的友人,作者也仅从侧面来表现自己的喜悦:这样一个不喜同别人来往的庵主,却只和自己相谈甚欢。全词情感上含蓄蕴藉,在字句的选择上,选取了“清泉白石”“松风”“鹤梦”等富有雅趣的意象,整首词并无艳俗淫靡之词,格调高雅典正。
  杜诏的词在声律方面也十分合乎规范。这里以《点绛唇》为例,试分析其声律:
  野水荒湾,何人再问桃花坞。伤春小杜。一吊唐生墓。 江左风流,才子应无数。君何故。偏教独步。笔砚生涯苦。@ 8
  《钦定词谱》以冯延巳《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共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杜诏这首词共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三仄韵分别为“坞”“杜”“墓”, 下阕五句,四仄韵为“数”“故”“步”“苦”,都符合要求。再看每一句的平仄,第一、第二句按词谱应是“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即平仄皆可之意,当然在具体词作中还需避免孤平、孤仄现象的发生,杜氏词“野水荒湾,何人再问桃花坞”完全合乎平仄。第三、四句,应是“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词中“伤春小杜。一吊唐生墓”,也可逐字对应。下阕同理,按律应为:“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杜诏的《点绛唇》平仄韵交替,完全与冯延巳所写的正体符合。杜诏对于声律的重视从这首词中便可见一斑。
  总之,杜诏所处的时代正是清朝从高压政策变为怀柔政策之时,大部分词人心态由之前的惶然而转变,杜诏应召为官正代表着当时许多文人的共同经历,具有普遍意义。他作为梁溪词人群体的代表作家之一,又与当时盛行的词学流派有着密切的交往,他的经历和词学思想,都刻有那个时代的印记。杜诏重婉约、重真情、重雅正、重声律的词学思想,对后世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他所强调的重真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过于注重字雕句琢而忽视情感的风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aghnpwxyz@ 7 @ 8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编:《全清词·顺康卷( 第11册)》,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1146页,第11173页,第11153页,第11178页,第11154页,第 11156页,第11176页,第11149页,第11186页,第11191页,第11147页。
  bdmq 张秉戍:《弹指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545页。
  cjs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 第4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60页,第2585页,第2585页
  e 张炎撰、吴则虞校辑:《山中白云词》,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1页。
  f 张炎:《词源》,中华书局1991年版。
  ik 李娜:《清初词人顾贞观研究》,苏州大学2002年论文,第65页,第21页。
  l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83页。
  o 严绳孙:《秋水词》,绿荫堂1662年版。
  r 梁启超撰、夏晓虹导读:《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17页。
  t 沈辰恒等编:《历代诗余》,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
  u 王奕清等编著:《钦定词谱》,中国书店2010年版,第1—2页。
  v 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87页。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重点项目“《梁溪词选》的整理与研究” (项目编号:201911117039Z)的阶段性成果
  作 者: 蒲岚,扬州大学文学院在读本科生;庄媛媛,扬州大学文学院在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二战”后,关于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一直在进行着。在现代主义戏剧中,境遇剧和荒诞剧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物,各具特色和代表性。本文对《死无葬身之地》和《等待戈多》两部作品从戏剧手法的角度进行比较和论述。  关键词:境遇剧 荒诞剧 存在主义 情境  一、作品概况  作为境遇剧和荒诞剧的代表作,《死无葬身之地》和《等待戈多》在现代主义戏剧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死无葬身之地》与《等待戈多》都深受
期刊
摘 要: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是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其诗歌创作硕果累累。夏洛蒂的诗歌创作长达二十余年,已收集到的诗歌多达两百多首,诗歌主要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追忆及对死亡的思考等。其中集中体现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对男性权威的反叛与女性形象的再塑造,表现了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夏洛蒂·勃朗特 诗歌 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的两大
期刊
摘 要:《心灵外史》是石一枫深度探究社会问题的一大力作,小说直抵国人最为隐秘的精神世界,巧妙运用一虚一实两条主线揭示了国人的“生存危机”与“信仰危机”两大主题,既关注了国计民生,也关注了精神信仰。本文就结合这一长篇小说展开论述,深究石一枫笔下的中国社会。  关键词:社会问题意识 国计民生 精神信仰 理性哲思 心灵之殇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创作者在创作文学时必然对特定时代的特定社会、特定人群
期刊
摘 要:自16世纪“现代性”概念以来,不同时代的学者从未停止对“现代性”的解读。本文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和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为例,以20世纪初现代思潮影响下的英国伦敦和中国上海为研究背景,汲取了都市经验中的一系列碎片化体验,从精神体验、时空体验、两性关系体验这三大方面来探求现代性的异同。  关键词:现代性 都市经验 比较研究  自波德莱尔提出“寻找现代性”之后,现代性便成为解读现
期刊
摘 要:女性主义在中国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而在今天女性意识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是比之前有所进步,还是有所倒退,本文将通过对近几年出现的“大女主”电视剧热潮来进行研究,来探索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女性 女性意识 大女主  一、女性意识的发展  谈到女性意识,首先我们要对几个术语进行界定,女性文学是什么,女性主义批评是什么,学術界对于女性文学的概念有不同的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
期刊
摘 要:王充的“真美”文学观在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起到过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过于追求真实性,大力批判虚构与夸张,对文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客观看待其中的局限性,正确认识文学真实性与虚构性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把握文学的实质,促进文艺思想的发展。  关键词:“真美”文学观 虚妄 局限性 反思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论衡》是其反传统精神
期刊
摘 要: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其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为世界留下了无尽的宝藏,至今仍被各个学派所研究。在卡夫卡小说中,“异化”特征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卡夫卡小说的重要意象,甚至主导了小说的走向。卡夫卡所描绘的异化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产生了共鸣,可以说“劳动异化”是变形记的理论体现,《变形记》是“异化劳动”的文学表现。因此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劳动异化”论述完全可以成为卡
期刊
摘 要:乡土文学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在文学史上的每一个阶段都发展出了不一样的特点,然而当今的乡土文学却面临着“乡土终结”的质疑。这一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土文学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出现的停滞。笔者将从叙事传统的限制、作家身份认同的危机以及当下乡土经验的缺失与乡土的消逝三个方面来探讨“乡土终结说”下乡土文学的问题,对乡土文学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乡土文学 叙
期刊
摘 要:王蒙的小说《春之声》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进行叙述,与20世纪80年代初对文学观念变革的要求相契合,同时预示了一种新的文体规范的形成。通过“意识流”叙述,作为形式的“感觉”在小说中显现,特别是作者对听觉独特的感知方式,使得小说富有一种流动的乐感。这与同样重视“感觉”的新感觉派有着某种形式上的相似性。同时,笔者认为,与中日新感觉派不同,《春之声》对现代化的未来想象,是一种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合
期刊
摘 要:《古斯塔夫奏鸣曲》是罗斯·特里梅因出版于2016年的最新作。该作自出版以来获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南岸天空艺术文学奖,入围科斯塔图书奖、入选贝利女性小说奖、入围英国皇家翁达杰文学奖,《星期日泰晤士报》销售榜前十等殊荣。该作品围绕着“二战”及“二战”后的瑞士小城马茨林根及周边城市为背景,分别通过孩童时期的古斯塔夫和安东、古斯塔夫的父母埃里克和艾米丽以及中年后的古斯塔夫和安东三条时间线为线索,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