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总复习具有高度的总结性、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的特点,是一次再学习、再提炼、再提高的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年复习伊始,关于复习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一直困扰着大家。统摄全局,始终贯穿复习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指导,总能事半功倍。笔者就多年高三复习的点滴略作总结,以期抛砖引玉。
1.回归课本,扎实基础。
在复习中要增强对课本的使用意识,以课本为复习过程的支撑点,深入领会和理解课本内容掌握化学知识。串点成线,并线成网,使概念理论浓缩与凸现,便于“系统记忆”。首先,统揽全局。要求学生复习之前做好记忆所学课本的目录。如:
其次,细化回归。如采用“问题式”导学复习案,将各专题、单元的重难点、疑点等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归课本,逐条逐项地对照复习。
2.活化基础,归纳总结。
复习中,要对各种相关知识进行重组、整合、融合和综合。如(1)四大平衡都可以用化学平衡进行统领或从化学平衡归纳和发散。(2)对于强弱电解质,要求学生能熟练填写两张表,即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从各个角度的对比表:等物质的量浓度或等pH的盐酸和醋酸中有关pH或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导电性、水的电离程度、加水稀释等倍数pH的变化量、等体积溶液中和NaOH的量、加对应的钠盐固体后的pH,开始与金属反应的速率、等体积溶液与过量金属产生H■的量,等等。(3)设计题目:“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列举出不少于10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实验方案!”(4)电化学的复习归纳——一个中心,即“电”-电流的形成(自由电子和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放电顺序)。(5)专题归纳,知识升华。如“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试剂及条件选择”、“化学实验的操作、顺序、现象及原理分析的细节”、“工艺流程为背景的综合考查题型”等,经过专题归纳,形成网络。
3.发现规律,简化记忆,融会贯通。
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加工、深化和浓缩的同时,对各概念、理论板块中的隐性知识按一定线索进行统摄成规律。如强弱规律(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酸碱性强弱,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强酸制弱酸,盐类水解程度大小规律,溶解度大制取溶解度小反应规律,等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金属的冶炼,强弱碱的判断,碱的溶解性规律,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规律,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规律、氢氧化物的热稳定性规律等)、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或c(OH■)求解规律(抑制选小值,促进选大值)、pH计算的方法、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规律(物料守恒、电荷守恒、水的电离守恒)、将溶液加热蒸干能否得到溶质规律、酸式盐溶液酸碱性规律等。
4.习题教学时注意发散、提炼与反思,同时关注记录知识点的遗漏和弥补情况。
在适量的练习训练中应用概念、理论知识,并将其问题化和热点题组化。所以应精选极具代表性的习题,善于对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优化,提炼解题规律。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解剖。如对有关化学平衡类题目,常见的解题方法有“三段式”法、容器模型、极限思想、平衡移动原理、等效平衡的应用(简单运用“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的结论即可)、平衡常数K的相关计算等。又如有关电化学类的题目,引导学生归纳发现题目的设问形式,即常考的题型,不难发现抓住一个“中心”(电流)、两个“要点”(构成条件、放电顺序)和几种“环境”(电极反应书写的关键)即迎刃而解。进行有效的提炼、反思,形成一套解题“模式”,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记录复习时知识点的遗漏或盲点,在今后复习、命题时有意识地进行弥补和完整。
5.加强理论与实验的联合,化抽象为具体,获取理论和实验的双份收获。
迎合高考《考试说明》的变化,近年的实验题特别关注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实验,2014年实验题对比2013年(2013年实验题总体力求使实验更接近事实,考查实验操作的细节(气密性检查、预热)等,加强文字表述的检测,对语言表述能力要求有较大的提高)。又有所回归往年的命题和考查方式,是常规实验题。总体针对基本化学实验操作、仪器选择、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结果的处理及定量计算、实验探究中的原因分析、实验误差的分析、实验评价等内容。在高考重视对化学实验能力测试下,理论与实验结合考查的实验题已显露,而且更重视对实验细节的考查,所以有必要加强理论类实验题的探索,加强基础实验的强化与过关。如加强语言表述指导与强化,如过滤、沉淀的洗涤、是否洗涤干净的检验、气密性的检查、离子或物质的检验(关注固体、液体和气体间的区别,固体中块状、粉末状等)、容量瓶的检漏、溶液的转移,等等。
6.给予学生适当的自学、思考时间和空间,加强“究错”指导。
现在的高考试题,其意图很明显,就是让多数考生有充足的时间答题。所以尽可能让学生充分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或一道题目,反思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知识点间的联系,能否换个考查方式,能否有其他解答,悟出其中的道理,悟出解题思路,悟出思维方法,悟出知识规律。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究错”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学会审题、解题、答题,从规范的审题、解题、答题中要分。不规范的习惯平时要严格要求,不使“随意”成习惯。如要求学生做题时圈出“题眼”,在选项中针对错误的地方做记号等。只有让学生先对错题进行追根究底地挖掘,找出错误的知识性的、心理性的、能力性的因素,才能从根本上防止错误的重复。
7.命制一份在内容和形式上规范的习题或试卷。
(1)命制习题或试卷要有专人负责,起码要有固定的审题人。
(2)在内容上:各个知识点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和形式尽量跟得上高考的步伐。①确保知识点考查的完整性和延续性。习题教学时记录的章节知识点的遗落或盲点尽可能在阶段考中或命制的习题中得以弥补和完善。②命题的针对性。不回避学生的常见错误,不怕热点重点的重复考查。
(3)在形式上,版面设计要规范(如字体、行间距、题号等):一份整洁的习题或试卷;一张规范的答题卡;一份规范的参考答案。
总摄教材全局、驾驭总结综合各类知识,引领学生回归课本,活化基础,升华规律,自学指导与反思并重,加强科学性与规范性教学,在抓住学科主干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1.回归课本,扎实基础。
在复习中要增强对课本的使用意识,以课本为复习过程的支撑点,深入领会和理解课本内容掌握化学知识。串点成线,并线成网,使概念理论浓缩与凸现,便于“系统记忆”。首先,统揽全局。要求学生复习之前做好记忆所学课本的目录。如:
其次,细化回归。如采用“问题式”导学复习案,将各专题、单元的重难点、疑点等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归课本,逐条逐项地对照复习。
2.活化基础,归纳总结。
复习中,要对各种相关知识进行重组、整合、融合和综合。如(1)四大平衡都可以用化学平衡进行统领或从化学平衡归纳和发散。(2)对于强弱电解质,要求学生能熟练填写两张表,即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从各个角度的对比表:等物质的量浓度或等pH的盐酸和醋酸中有关pH或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导电性、水的电离程度、加水稀释等倍数pH的变化量、等体积溶液中和NaOH的量、加对应的钠盐固体后的pH,开始与金属反应的速率、等体积溶液与过量金属产生H■的量,等等。(3)设计题目:“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列举出不少于10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实验方案!”(4)电化学的复习归纳——一个中心,即“电”-电流的形成(自由电子和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放电顺序)。(5)专题归纳,知识升华。如“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试剂及条件选择”、“化学实验的操作、顺序、现象及原理分析的细节”、“工艺流程为背景的综合考查题型”等,经过专题归纳,形成网络。
3.发现规律,简化记忆,融会贯通。
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加工、深化和浓缩的同时,对各概念、理论板块中的隐性知识按一定线索进行统摄成规律。如强弱规律(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酸碱性强弱,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强酸制弱酸,盐类水解程度大小规律,溶解度大制取溶解度小反应规律,等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金属的冶炼,强弱碱的判断,碱的溶解性规律,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规律,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规律、氢氧化物的热稳定性规律等)、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或c(OH■)求解规律(抑制选小值,促进选大值)、pH计算的方法、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规律(物料守恒、电荷守恒、水的电离守恒)、将溶液加热蒸干能否得到溶质规律、酸式盐溶液酸碱性规律等。
4.习题教学时注意发散、提炼与反思,同时关注记录知识点的遗漏和弥补情况。
在适量的练习训练中应用概念、理论知识,并将其问题化和热点题组化。所以应精选极具代表性的习题,善于对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优化,提炼解题规律。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解剖。如对有关化学平衡类题目,常见的解题方法有“三段式”法、容器模型、极限思想、平衡移动原理、等效平衡的应用(简单运用“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的结论即可)、平衡常数K的相关计算等。又如有关电化学类的题目,引导学生归纳发现题目的设问形式,即常考的题型,不难发现抓住一个“中心”(电流)、两个“要点”(构成条件、放电顺序)和几种“环境”(电极反应书写的关键)即迎刃而解。进行有效的提炼、反思,形成一套解题“模式”,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记录复习时知识点的遗漏或盲点,在今后复习、命题时有意识地进行弥补和完整。
5.加强理论与实验的联合,化抽象为具体,获取理论和实验的双份收获。
迎合高考《考试说明》的变化,近年的实验题特别关注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实验,2014年实验题对比2013年(2013年实验题总体力求使实验更接近事实,考查实验操作的细节(气密性检查、预热)等,加强文字表述的检测,对语言表述能力要求有较大的提高)。又有所回归往年的命题和考查方式,是常规实验题。总体针对基本化学实验操作、仪器选择、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结果的处理及定量计算、实验探究中的原因分析、实验误差的分析、实验评价等内容。在高考重视对化学实验能力测试下,理论与实验结合考查的实验题已显露,而且更重视对实验细节的考查,所以有必要加强理论类实验题的探索,加强基础实验的强化与过关。如加强语言表述指导与强化,如过滤、沉淀的洗涤、是否洗涤干净的检验、气密性的检查、离子或物质的检验(关注固体、液体和气体间的区别,固体中块状、粉末状等)、容量瓶的检漏、溶液的转移,等等。
6.给予学生适当的自学、思考时间和空间,加强“究错”指导。
现在的高考试题,其意图很明显,就是让多数考生有充足的时间答题。所以尽可能让学生充分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或一道题目,反思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知识点间的联系,能否换个考查方式,能否有其他解答,悟出其中的道理,悟出解题思路,悟出思维方法,悟出知识规律。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究错”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学会审题、解题、答题,从规范的审题、解题、答题中要分。不规范的习惯平时要严格要求,不使“随意”成习惯。如要求学生做题时圈出“题眼”,在选项中针对错误的地方做记号等。只有让学生先对错题进行追根究底地挖掘,找出错误的知识性的、心理性的、能力性的因素,才能从根本上防止错误的重复。
7.命制一份在内容和形式上规范的习题或试卷。
(1)命制习题或试卷要有专人负责,起码要有固定的审题人。
(2)在内容上:各个知识点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和形式尽量跟得上高考的步伐。①确保知识点考查的完整性和延续性。习题教学时记录的章节知识点的遗落或盲点尽可能在阶段考中或命制的习题中得以弥补和完善。②命题的针对性。不回避学生的常见错误,不怕热点重点的重复考查。
(3)在形式上,版面设计要规范(如字体、行间距、题号等):一份整洁的习题或试卷;一张规范的答题卡;一份规范的参考答案。
总摄教材全局、驾驭总结综合各类知识,引领学生回归课本,活化基础,升华规律,自学指导与反思并重,加强科学性与规范性教学,在抓住学科主干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得以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