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过整合,我市牧区的学校集中到了政府所在地的城镇办学,教育资源集中了,办学条件也改善了。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我市的民族教育将迎来一个春天。提高校长自身的素质,势必将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办好学校的问题,就是当好校长的问题。做为新时期的校长应克服以往办学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做一名“人文化”的校长、“法治型”的校长、“研究型”的校长、“质量型”的校长、“务实型”的校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尽全部智慧和心血,为人民办教育、为民族育英才。
  【关键词】 校长;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1
  经过几轮的教育整合,我市牧区的学校基本集中到了政府所在地城镇办学,教育资源集中了,办学条件也改善了,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大力投入和政策的落实,我们牧区的民族教育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软件的更新上,将更会表现在教育质量的提高上,因此,做为一校之长必将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被整合学校的校长队伍里也曾存在过诸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也将多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校长提供些反面的参考意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领导班子建设方面
  (1)忙于繁琐的具体事务,放松了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在思想工作和对教学的评估、指导上力不从心。(2)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对份外的工作关注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创造性不强。(3)领导有令不行、有禁不止。(4)领导老好人思想严重,遇到矛盾绕着走。(5)学校领导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意识,民主作风不够充分。
  2、学校管理方面
  (1)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禁令,存在阳奉阴违的现象。(2)学校出台的各项制度不少,但不够科学,不够人性化。(3)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方面仍有欠缺,学校的重大决策虽都经教代会通过,但在执行过程中,监督不到位。
  3、教育教学方面
  (1)对教育教学仍用传统评价方式。(2)强调教学多,课题研究少。(3)现代化教学设施添置多,但使用率不高。
  4、教师管理方面
  (1)对教职工重视教学管理,忽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对教师安排工作多,关心少。(3)对教师业务要求高,培训机会却很少。
  上述问题势必导致学校工作的落后及停滞,甚至影响了整个地区的教育发展。
  办好学校,要靠教师,更要靠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如何当好校长?我个人认为首先从理念上发生转变,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上应从模仿型逐步转向建构与创新型,确立向“教育家”型校长迈进的理念。
  理念有了转变就要向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力争做一名“人文化”的校长,达到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一、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做“人文化”校长。校长的威望来自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校长是全体师生的“领头雁”,是联系上级和基层的中介和纽带,必须有亲师意识,视教师为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酸甜苦辣,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和监督。如果教师能够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下学习、工作,就能够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发展教师,努力为教师提供施展才能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尽一切办法为解决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困难,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二、要加强依法治校,做“法治型”校长。对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行人性化管理,并不是就不要“法治”。依法治校的“法”包括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国家关于教育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方针、政策,也包括学校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其学习理解、遵守执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抓好落实;对学校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首先是建立健全,然后是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要充分考虑学校工作的性质和教师劳动的特点,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要符合教育规律,决不能简单地套用行政管理模式或企业管理方法。要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定,而不是由校长或少数人制定,重要的要提交職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三、要加强校本教研,做“研究型”校长。校本研究是以解决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以学校研究者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生动、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动力。校长要立足学校实际,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管理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进管理水平、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加强校本研究。应通过校本研究,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使校本研究成为推动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四、要确立质量意识,做“质量型”校长。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政府和人民评价教育、学校的工作虽然是全面的、多角度的,但核心问题、关键点仍然是看教育质量。要提高质量,首先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意识转化为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识,并使之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抓好教师的教育教学计划及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建设好师资队伍。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校长是基础教育战线的骨干力量,都应力争成为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的人才,就要把学习当作启迪思想、悟出道理的过程,当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既然著名教育家、校长的杰出典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作为校长,不仅是教师的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主要教育者,而且形象地说,也是一个特殊乐队的指挥。”所以我们要当好这个指挥,奏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忠诚教育、发展教育的最强音!
  我们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崇高,选择了奉献,我们只有也必须拿出真诚、献出真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尽全部智慧和心血,为人民办教育,为民族育英才,积小胜为大胜,集小成为大成,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我们的人生,成就我们的事业,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这个时代、对得起我们民族事业、对得起老百姓,也对得起我们自己。
其他文献
【摘 要】 园本教研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以园本教研为载体,从三方面阐述了开发、建设课程和实施课程的有效途径。一是多元化培训,提高教师研究和实施课程的能力。二是多通道研究,促进课程在一日活动中实施。三是多方位挖掘,拓展课程资源和实施通道。全面推进了课程改革,使课程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与幼儿身心健康、主动发展的载体,让幼儿园的课程真正焕发出了生命光彩。  【关键词】 园本教研
【摘 要】 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气氛,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创设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开口、活跃思维,才能成功地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学生才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推动自身修养的发展。  【关键词】 展示;围绕;气氛;鼓励;兴趣小组;耐心;细致;能动力  【中图分类号】G6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2  随着中学语文培养目
【中图分类号】G6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1  “养成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通过个体的感受和实践,达到不需要外力和内部意志控制,就能自觉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都起着积极作用。面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会显然是幼儿园与家庭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体验式家长会活动通过有意识创设的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家长用自身的行为、语言、思想,用自己心灵的触角去体验人、事、物、境中所含各种因素,经过感知、理解、领悟、操作、交流进而生成反思的实践活动,达到提高家长对自身角色重要性的认识,激发自身用正确观念、行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意识,更好地配
【摘 要】 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大多数学生都下决心要学好,但有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轻松愉快的学习。  【关键词】 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学习热情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2  初
【摘 要】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只重视好生的培养,忽略了问题学生的转化,班级工作是不成功的,只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消除不和谐的音符,才能激活班级正能量,团结每一个学生,才能聚合班级正能量,改进教法,激发兴趣,放大班级正能量,营造学习型的家庭教育氛围,拓展班级正能量。  【关键词】 强化;后进生;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
【摘 要】 在以往的传统教育思想中,师生之间是尊卑关系,而在新的时期,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民主和平等。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很难正确的处理师生关系,所以如何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引起教师们的重视。  【关键词】 小学语文;师生关系;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1  师生关系也是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一部分,它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