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爱上课堂实在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试想,一群性格、兴趣各异,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心理状态各不相同的学生,要让他们喜欢课堂并专心致志学有所获,着实是不容易啊,这中间包含着太多的学问。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博得行家的青睐,可以称之为好课堂呢?笔者结合多年与教育行家的交流及自己的听课、评课经验,认为把握住以下几个核心问题至关重要。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应该是有的放矢的,它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为学生设立目标明确的“任务型”教学,让学生明白课堂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使他们明确学习的任务,知道在课堂上应该“抓”什么、知道如何去完成学习任务。
一堂好课,教师的任务指向是非常明确的,教师往往善于巧妙地将全体学生的精神集中于要学习的内容上——学生只有集中精神,才能抓住属于自己的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准备必须周密,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与个性差异,所以一堂好课往往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设定,从而使教学活动有层次地推进,并保证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是好课堂目标评判的主要标准。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交流中主动投入课堂,掌握学习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注意三个问题:(1)避免将课本内容枯燥化,要多融入鲜活的生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避免将学习任务绝对化,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出发,设计合理的任务,避免造成学生的挫败感;(3)避免将学生的任务机械化,学生的课堂任务不能是缺乏理解的机械化地背课文、背概念,也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练习。
二、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應该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符合,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这样才能引导全体学生渐入课堂,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应该是一首“进行曲”,张弛有度就是为了处理好师生的思维节奏,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非常讲究对教学节奏的控制,借以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教学情境的跌宕起伏。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制胜法宝,也是教育行家甚为看重的课堂效果。平淡如水缺乏节奏的课堂是没有人喜欢的,是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的。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把握好三个关键点。(1)均衡把握好教学内容的节奏。若将教学的主要内容都集中在一起,容易使课堂陷入或过于紧张或过于松散的境地。所以,教师在分配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难易、重点和内容的多少进行重新的整合,让它们间隔有序且重点突出地呈现给学生。(2)曲折处理好教学环节的节奏。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呈波形的,最初的三五分钟一般注意力不稳定,之后趋于集中,下课前几分钟又趋于分散。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规律,上课伊始就应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力求快、新、自然,使学生尽快进入新课;具体授课时要根据难易度、重难点和内容多少分配上课时间,尽量在20~30分钟内授完内容;最后几分钟可结合读写练习或游戏进行教学。(3)有火候地处理好学生情绪的节奏。浅显的内容学生易掌握,但掌握之后往往会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对此,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加快教学节奏,否则学生注意力分散时间一长,教师讲较难的知识时学生也很难马上把注意力收回来。此外,当学生情绪较为低落时,教师即使口若悬河学生也难跟着教师节奏聆听,所以教师备课时应该把学生情感变化的成分考虑进去,并在具体授课时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这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智慧。
三、艺术的课堂组织技巧
(一)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课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知识,所以好的课堂,师生间的多边互动、学生的合作交流贯穿始终,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和研究者。
(二)巧妙的课堂设障与提问
课堂设障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通过解决障碍而学习知识。由于人的注意力是受外部刺激与主观因素制约的,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取决于教师给予的外部刺激与他们的主观因素。教师授课平淡无奇的话,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就会分散,自然也就不能很好感知、理解学习的内容了。所以,睿智的教师常常会巧妙设障。在课堂设障时要注意的是:不可与教学无关联;不可过难也不可过易,过难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过易会让学生缺少成就感。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提问提得巧,能启人智慧、激人思考。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问题的难易度,学生答不上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提示或进行分解,学生觉得过于简单的问题教师要追加难度;(2)抓住适当时机提问,如当学生出现两种不同意见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借题发挥”;(3)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三)合理恰当的“影音”辅助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于较为抽象、深奥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影音”辅助,使内容直观化、具体化、通俗化,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应当注意的是,课堂“影音”的安排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为了创设一个情境而偏离教学目标。因此必须注意这样几个方面:(1)“影音”情境一定要合理、恰当,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和频率,否则易使课堂教学大打折扣,甚至造成听课效果的负影响,学生除了热闹之外什么收获都没有;(2)教师的多媒体操作要熟练,不熟练的话会破坏教学节奏;(3)避免“乏教学味”的倾向,“影音”情境的辅助如果生活化倾向太过浓烈,就会缺失教学味道,让人感受不到“学习味”,一堂课的优劣最终应该落实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所以“热闹”中一定要注意与教学的密切关联;(4)有充足的应急准备,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停电、遭遇病毒等意外状态,对此教师要有应急准备,以避免出现因失去教学辅助而表现得手足无措的情况。
(四)良好的教态与语调
良好的教态是无声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肢体、得体的服饰等,能起到配合课堂教学的作用,产生妙不可言的教学效果。比如:亲切的目光给人以安全感;热情的微笑给人以亲切感;得体的动作给人以和谐感。教师适度的教态变化往往对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教态的个性化特征是很明显的,但共性化的特征就是一定要自然大方,切不可枯燥呆板、矫揉造作。枯燥呆板易使课堂沉闷乏味;矫揉造作易使课堂矫情滑稽。所以良好的教态在表情、言谈、举止的表现上,变化要适度,既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掀不起学生情绪的波澜,必须在言传与身教之中,给学生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醉心于教师的教学。
语调变化是教师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包括轻重、升降、快慢等,表现着教师细腻的情感,承载着教师传达的丰富信息。马卡连柯说:“用什么样的语调说话是件很重要的事。”由于每个人的音质、音色各不相同,加之后天的经验、阅历、修养也大相径庭,所以教师在这方面只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去把握语调的变化,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但检验的标准是明确的,就是学生喜欢听、收获大,心里总惦着还想听。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博得行家的青睐,可以称之为好课堂呢?笔者结合多年与教育行家的交流及自己的听课、评课经验,认为把握住以下几个核心问题至关重要。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应该是有的放矢的,它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为学生设立目标明确的“任务型”教学,让学生明白课堂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使他们明确学习的任务,知道在课堂上应该“抓”什么、知道如何去完成学习任务。
一堂好课,教师的任务指向是非常明确的,教师往往善于巧妙地将全体学生的精神集中于要学习的内容上——学生只有集中精神,才能抓住属于自己的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准备必须周密,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与个性差异,所以一堂好课往往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设定,从而使教学活动有层次地推进,并保证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实践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是好课堂目标评判的主要标准。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交流中主动投入课堂,掌握学习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注意三个问题:(1)避免将课本内容枯燥化,要多融入鲜活的生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避免将学习任务绝对化,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出发,设计合理的任务,避免造成学生的挫败感;(3)避免将学生的任务机械化,学生的课堂任务不能是缺乏理解的机械化地背课文、背概念,也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练习。
二、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應该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符合,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这样才能引导全体学生渐入课堂,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应该是一首“进行曲”,张弛有度就是为了处理好师生的思维节奏,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非常讲究对教学节奏的控制,借以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教学情境的跌宕起伏。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制胜法宝,也是教育行家甚为看重的课堂效果。平淡如水缺乏节奏的课堂是没有人喜欢的,是缺乏吸引力与感染力的。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把握好三个关键点。(1)均衡把握好教学内容的节奏。若将教学的主要内容都集中在一起,容易使课堂陷入或过于紧张或过于松散的境地。所以,教师在分配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难易、重点和内容的多少进行重新的整合,让它们间隔有序且重点突出地呈现给学生。(2)曲折处理好教学环节的节奏。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呈波形的,最初的三五分钟一般注意力不稳定,之后趋于集中,下课前几分钟又趋于分散。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规律,上课伊始就应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力求快、新、自然,使学生尽快进入新课;具体授课时要根据难易度、重难点和内容多少分配上课时间,尽量在20~30分钟内授完内容;最后几分钟可结合读写练习或游戏进行教学。(3)有火候地处理好学生情绪的节奏。浅显的内容学生易掌握,但掌握之后往往会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对此,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加快教学节奏,否则学生注意力分散时间一长,教师讲较难的知识时学生也很难马上把注意力收回来。此外,当学生情绪较为低落时,教师即使口若悬河学生也难跟着教师节奏聆听,所以教师备课时应该把学生情感变化的成分考虑进去,并在具体授课时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这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智慧。
三、艺术的课堂组织技巧
(一)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课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知识,所以好的课堂,师生间的多边互动、学生的合作交流贯穿始终,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和研究者。
(二)巧妙的课堂设障与提问
课堂设障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并通过解决障碍而学习知识。由于人的注意力是受外部刺激与主观因素制约的,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取决于教师给予的外部刺激与他们的主观因素。教师授课平淡无奇的话,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就会分散,自然也就不能很好感知、理解学习的内容了。所以,睿智的教师常常会巧妙设障。在课堂设障时要注意的是:不可与教学无关联;不可过难也不可过易,过难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过易会让学生缺少成就感。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提问提得巧,能启人智慧、激人思考。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问题的难易度,学生答不上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提示或进行分解,学生觉得过于简单的问题教师要追加难度;(2)抓住适当时机提问,如当学生出现两种不同意见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借题发挥”;(3)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三)合理恰当的“影音”辅助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于较为抽象、深奥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影音”辅助,使内容直观化、具体化、通俗化,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应当注意的是,课堂“影音”的安排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为了创设一个情境而偏离教学目标。因此必须注意这样几个方面:(1)“影音”情境一定要合理、恰当,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和频率,否则易使课堂教学大打折扣,甚至造成听课效果的负影响,学生除了热闹之外什么收获都没有;(2)教师的多媒体操作要熟练,不熟练的话会破坏教学节奏;(3)避免“乏教学味”的倾向,“影音”情境的辅助如果生活化倾向太过浓烈,就会缺失教学味道,让人感受不到“学习味”,一堂课的优劣最终应该落实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所以“热闹”中一定要注意与教学的密切关联;(4)有充足的应急准备,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停电、遭遇病毒等意外状态,对此教师要有应急准备,以避免出现因失去教学辅助而表现得手足无措的情况。
(四)良好的教态与语调
良好的教态是无声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肢体、得体的服饰等,能起到配合课堂教学的作用,产生妙不可言的教学效果。比如:亲切的目光给人以安全感;热情的微笑给人以亲切感;得体的动作给人以和谐感。教师适度的教态变化往往对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教态的个性化特征是很明显的,但共性化的特征就是一定要自然大方,切不可枯燥呆板、矫揉造作。枯燥呆板易使课堂沉闷乏味;矫揉造作易使课堂矫情滑稽。所以良好的教态在表情、言谈、举止的表现上,变化要适度,既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掀不起学生情绪的波澜,必须在言传与身教之中,给学生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醉心于教师的教学。
语调变化是教师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包括轻重、升降、快慢等,表现着教师细腻的情感,承载着教师传达的丰富信息。马卡连柯说:“用什么样的语调说话是件很重要的事。”由于每个人的音质、音色各不相同,加之后天的经验、阅历、修养也大相径庭,所以教师在这方面只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去把握语调的变化,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但检验的标准是明确的,就是学生喜欢听、收获大,心里总惦着还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