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氏家族的铁棉联营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叶,严裕棠父子苦心经营的制造工业是一个奇迹,在处处依赖进口设备的近现代中国工业史上具有开辟之功,严家的创业历程和当下一些民营企业颇为相似。严裕棠(1880年-1958年),号光藻,原籍江苏吴县,沪西严家宅人。其父辈多为沪上吃洋饭的买办,故而严裕棠很早就对商业产生了兴趣,并且英文不错。19岁的严裕棠在其叔严小坪的介绍下,进入英商老公茂洋行当学徒,由于机敏能干,又懂英文,很快得到英国大班的赏识并成为其私人助理,获授权做一些买办才有权从事的工作,久而久之与其叔产生龃龉。为避免冲突,严裕棠辞职进入公兴铁厂当跑街(即销售员),因严裕棠能和西方人交流,为铁厂揽得不少外轮修理业务,进而升为副经理。人脉渐广后,严裕棠不甘只为公兴铁厂打工,又私下为其他工厂跑街。老板徐福寿得知后,提醒了他几句,但羽翼已丰的严裕棠早就打算单干了。
  1902年,严裕棠离开公兴铁厂,立即与铁匠出身的储小毛一起筹建属于自己的工厂—大隆机器厂。由老公茂洋行向国外订购的机器于1903年运到,计有车床8部、牛头刨床和龙门刨床各1部、20匹马力水汀炉子引擎设备1套。之前,其父严介廷在上海平凉路购得一块地皮,正好租给大隆机器厂使用。业务由严裕棠负责,接到生意后,则由储小毛指挥工人修理。
  当时的大隆并无生产机器的能力,主要业务仍是为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轮船做配修。一般外国船若无必要,很少停靠码头,因靠岸要缴纳费用,码头也不够用,所以它们往往直接在黄浦江中抛锚。与其他修理厂坐等客户上门不同,严裕棠主动上船去招揽生意,他会英语,又知道以洋烟洋酒投外国人所好,甚至帮外国水手联系烟花女子。这样一来,外国人在支付维修费用时,往往任严裕棠信口开河,而不加计较。在那个信息流通不畅的时代,西方人因其国内消费水准远高于中国,往往忽视了中国的人力成本之低廉,故而大隆铁厂的利润率少则50%,多则200%。很快,大隆机器厂在外轮中,就树立了品牌,而且还开展为工厂修理机器的业务。
  
  制造:从配修做起
  尽管工厂每天忙个不停,但到年底,公司账面上竟不见赢利,这让合伙人储小毛深为不解,进而认定严裕棠舞弊,要查账,要严裕棠退出公司。严裕棠不怕查账,更不会退出,因为储小毛的“自己人”账房先生早已经被严裕棠收买。查账没查出什么文章,储小毛将严裕棠告上法庭,法庭上下吃了严裕棠好处,在里面和稀泥,官司从1905年打到1906年,结果是“查无实据”。精疲力尽的储小毛同意退股,这也是严裕棠最希望看到的。严裕棠借钱买下了储小毛的股份,如愿以偿地使大隆成为其独资企业。
  正当大隆外轮机件配修业务蒸蒸日上之时,严裕棠突然决定将主要业务方向转为替纺织厂配修零件。一方面因大隆利润丰厚,使其模式逐步为竞争对手所掌握,从事外轮修配的厂家日多,洋人也变得多少精明起来;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纺织工业开始萌芽,尽管此时前来投资建厂的多为洋商,但纺织机件的修配生意前景看好。不久,新建的日商内外棉株式会社便成为大隆的固定客户。在技术上严裕棠依仗英国工程师为顾问,大隆又从和内外棉的艰难合作中,提升了技术能力,并获得了内外棉及其旗下各厂的信任。大隆声誉日隆,其他日商也纷纷找大隆为其修配机件。
  尽管有内外棉这样的大客户,大隆的生意也很兴旺,但严裕棠无意从内外棉的大班川村那里听到一个消息:如果内外棉再扩大规模的话,可能会自建配修所。这让严裕棠下决定为大隆留下后路,之后,大隆为固本肥皂厂承造过机器,为广益书局制造了印刷机,还为沪宁铁路局制造了铁道上使用的手摇车。这些订单都不大,但对严裕棠来说意义非凡—这是大隆自主仿制机器的几次成功尝试,让严裕棠在被动变革中获得信心。平心而论,严裕棠没有什么社会理想,也无心实业救国,他所做的一切更多来自商人的逐利本能,这与他出生于一个买办家庭不无关系。
  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中国民族工业是一个利好消息。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欧亚运输阻绝,中国民族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纺织工业更是如此。这一年,无锡的荣氏兄弟将纱厂开到了上海,并主动结交严裕棠。从此,严裕棠意识到,以后配修业务要多与民族工业相接触了,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也给大隆带了丰厚的利润。在此期间,严裕棠将长子严庆祥(1899年-1988年)留在身边,其余诸子逐渐成年,被他送往德国和日本学习机械,他们后来都成为严裕棠的左右手。
  随着一战结束,外国企业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饱受挤压,倒闭成风,但大隆受到的冲击并不算大,虽然很多客户倒闭了,但竞争对手也少了很多,大隆得以扩大了市场份额。此时,大隆的具体运营已由严庆祥接管,但很多事情还得严裕棠拍板。严裕棠逐渐热衷于房地产生意,由于房地产生意利润大,严裕棠甚至动了出售大隆的心思,这对刚刚尝到老板滋味的严庆祥来说,是极其难受的。在儿子的苦求下,严裕棠放弃了原来的计划,继而决定将大隆迁往大连湾路新址,并扩大了规模。1920之后的若干年,大隆以及新开办严家企业都由严裕棠的儿子们在管理,严裕棠专注于房地产买卖。投资地产业为严家的那些工厂提供了现金支撑,使其在经营环境极度恶化的时候,不至于轰然倒塌,而在经营环境好、利润丰厚的时候,工厂又能为严裕棠提供低价购地的资本。这一点逐步为严氏父子所认识,尽管投机土地被人看不起,但严裕棠不在乎,同时,他也没有再动过卖厂的心思。
  有了充足的资本后,大隆不再甘于为工厂做机件修配,重新涉足机器制造。为适应江浙地区富农经济逐步产生的社会现实,大隆制造了一些小型的、以柴油为动力的农用机械。与此同时,大隆开始试制纺织机械。纺织机器是一个体系,整套棉纺机器中一般包括五十多种单机,如清花机、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等等。大隆自制的织布机仿照日本丰田式,并参照欧美织布机的特点,更结合了中国国情,这让严裕棠十分得意,以为能够大卖。但现实颇为无情,除荣宗敬碍于面子购去10部之外,其他纺织厂都对此表示爱莫能助。原因是各厂工程师不是外国人就是留学生,他们不喜欢中国式的织布机,而大隆又不能像洋行那样给经手订购者以丰厚的外汇佣金。
  
  铁棉联营
  大隆自制的织布机没有销路,严裕棠只能另辟蹊径。1927年,严裕棠以光裕公司的名义用银30万两买下了破败的苏伦纱厂,从此走上铁棉联营之路。严裕棠对铁棉联营产生了极大的热情,连严庆祥兄弟都觉得惊异。买了苏伦后,额定资本为80万两,严家占股90%以上,严裕棠又从中国银行获得了为期三年的贷款150万两。苏伦在严家的手上焕发了生机,纱锭不久就由2万锭增为4万锭,织布机由300台增为1000台。苏伦的产品因优良的质地成为上海交易所中的筹码,而苏伦的纯利润,年均达40万两之巨。
  随着严裕棠各个儿子学成回国,诸子之间的矛盾开始萌动,长子严庆祥长期负责大隆的具体运营,人员都为其亲信,这让严裕棠隐隐有些不悦,他开始重新抓取权力,并借故挤走了“老臣”唐志虞。随着严庆龄于1930年回国,严裕棠对大隆、苏伦两厂的人事做了新的安排,大隆的经理由严庆瑞担任,厂长则是严庆龄;苏伦的经理是严裕棠本人,厂长由严庆祺担任;严庆祥在父亲那边失势,被架空为总公司—光裕公司的副总经理。
  严庆龄在工艺和流程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在铸造冶炼、机械加工、量具制造和热处理方面均有大动作,很多工艺堪称国内首次采用,还建立了化验室。严庆龄的改制和盛气凌人让前任严庆祥十分不满。在二人矛盾最激烈的时候,严裕棠却被绑架了。严庆龄开始愤而主张告官,熟谙世情的严庆祥力排众议,主张向杜月笙求助,诸弟商议后皆以为然,推举严庆祥出面处理。两天后,严裕棠回到家中,却不知何人所为,杜月笙亦似与绑匪达成默契,也不便明示。严裕棠觉得十分不安,决定去香港躲避,由长子严庆祥当家。
  严庆祥主事后,以其精明过人,以35万两的低价吃进了经营不善的隆茂纱厂,将机器整修扩充为17000余锭,新增织布机470余台,又一次扩大了铁棉联营的规模。严裕棠从香港回来后,便有三家严家参股的纺织厂提出,请严庆祥担任三厂的总经理。面对严庆祥有组织的“逼宫”试探,严裕棠选择了忍让。对这个场面上吃得开,老谋深算的长子,严裕棠心里十分矛盾,最终学习曹操选择了曹丕一样,由长子继承父业,授权严庆祥为光裕公司总经理,各厂均受其管辖。
  
  轮流坐庄
  严庆祥执掌光裕后,除了房地产生意不能过问外,各厂都在他掌控之中,感觉良好。很快,严庆祥迷上了交易所里的花纱交易。客观上来说,由于民营企业经营艰难,所获积累不易转化为再投资时,往往容易转向投机,主观上来说,严庆祥急于获得诸弟的认可,另外,他不需具体负责各工厂的管理,有钱有闲。尽管严庆祥多钱善贾,人又精,堪称交易所中一条大鳄,狠赚了不少,但时局莫测,很快栽了跟头。1935年,国民政府为缓解财政困难,实行法币政策,尽管法币取代银币基本统一了币制,但很快引发了通货膨胀,受其波及,花纱价格涨跌大出严庆祥所料,严庆祥一脚踩空,亏了80余万元。正当严庆祥惶惶不安之际,严裕棠倒显得很关切,以严庆祥心情不好,宜修养散心为名,收回了光裕公司大印。从此,有些抬不起头的严庆祥被长期搁置,他暗自奔忙弥补损失,长期压抑的他直到1948年底才登报剖白心迹。上海被日军占领后,严庆祥曾受严裕棠指派以其所长与日本人周旋。
  严庆祥下台后,严裕棠认为将家产交给任何一个儿子都是冒险,为了集思广益,他在光裕公司内部成立了一个叫做“中央业务会议”的机构,由各厂负责人轮流担任主席。严裕棠的初衷是为了缓和各子矛盾,兄弟轮流坐庄,机会均等、相互督促、相互竞争,但事与愿违,由于各厂业务性质不同,兄弟之间不免互相干涉,时起争端,严裕棠的耳根更加不清净了。严裕棠决定再次改革,各厂相继成立了董事会,对各个儿子在各厂中的权限进行了再分配,分而治之取代了笼而统之,光裕公司随即被撤销。此时,离上海沦陷已不远了。
  上海沦陷前,严裕棠对国民政府动员企业内迁一事,采取了消极态度,出于商人的本能,或出于对故土的眷恋,他将一些次要的机器装船沿苏州河往西,以应付内迁命令,重要的机器材料则寄存进了租界。内迁的机器因错过了最佳撤离时间,无船西上,只得存在苏伦仓库里,随即被日军获得,大隆亦被日军占领,改制军火。
  惊痛之余的严裕棠煞费苦心地重新布局,严庆祺被派往重庆,保持和政界的关系;严庆龄、严庆禧以美商的名义在租界里办起了泰利制造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由严庆祥出面赎回了苏伦、仁德两厂。
  抗战胜利后,在重庆活动的严庆祺回到上海,动用和政界的关系,低价收回了大隆。好景不长,随着国民政府财政接近破产,严家各厂相继陷入困境。1948年8月19号,严裕棠将儿子召集起来,分了家,自己随严庆龄去台湾办厂,严庆祺去香港办纱厂,严庆瑞留守苏州的纱厂,大隆、泰利归了严庆禧,在上海房产地皮则给了不为兄弟们待见的严庆祥。严裕棠走后,严庆祥把存在香港的外汇调回上海,接办华丰钢铁厂,自任总经理。1952年,又将存在香港的40亿巨款调到上海仁德纱厂,补充厂内的流动资金,1957年严庆祥因病退休。1958年,严裕棠病逝于台湾。严庆祥晚年热心社会福利事业,四处捐款。1980年,严庆祥将历年收藏的文物字画捐献给上海博物馆,1981年,又将早年在苏州购置的园林捐出。
其他文献
在管理学中,霍夫斯泰德几乎已成为跨文化研究的同义词。以霍夫斯泰德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基础,同为荷兰人的特姆彭纳斯(Fons Trompenaars)等人通过完善调查样本、重设调查问卷、扩展调查范围等方式,试图克服霍夫斯泰德研究中数据日益陈旧、调查对象单一、对相关国家文化的定位不准确等缺点。而另外一些管理学家,如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南希·阿德勒(Nancy J. Adler),则干脆以霍夫斯泰德等人的
期刊
在今天,李彦宏已经成为了百度的符号。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百度还有另外一个创始人—徐勇。在1999年,李彦宏和徐勇共同创建了百度。作为联合创始人,徐勇在百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百度上市前夕(2004年12月),他却离开了百度。徐勇曾对媒体表示,“没有经历百度IPO是惟一的遗憾”。    相聚美国  李彦宏和徐勇是北大校友,但两人的相识、相聚却是在美国。  1987年,李彦宏考入北大图书馆
期刊
传统的思维方法主要是试错法,该法效率极低,成功率约三千分之一。据说,爱迪生为了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总共试验了6000多种材料。创新思维方法则不然,它遵循一定的规律、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逻辑,能够用最少的时间和财物成本来解决问题。  美国的亚历克斯?奥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被称为“现代创造学之父”、头脑风暴法的提出者,他提出了激发创新的检查目录法,即相反(reverse)、
期刊
荷兰人霍夫斯泰德根据他在IBM任职时的调查,对管理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用权力距离、集体主义-个体主义、阴柔气质-阳刚气质、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短期导向五个维度,建立了一个适用于管理的文化分析模式,得到了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在管理学之外文化研究领域有众多成果,但从管理角度讨论文化差异,给出操作对策,霍夫斯泰德具有开创性。正是这种开创性,使他的成果引用率极高,在管理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期刊
如果公司或者部门出现集体性或者群组性消极情绪,譬如挫折感、焦虑感、安全感匮乏、缺乏行动意愿或者行动迟缓、悲观等等,其业绩和竞争力的下滑可能令企业领导者寝食难安。  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把人力资源的经理们大骂一通,抱怨他们在甄选员工时为什么没有把那些容易悲观的员工“剔除”?不幸的是,人力资源的经理们可能 “比窦娥还冤”。实际上,导致群体性消极的深层原因,复杂而微妙,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或许才是“冤头债主
期刊
在我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当年西方社会所不可比拟的。  我国的传统银行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下的行政体制,缺乏集中的风险控制要求和集约化经营效率,长期受“部门银行”的影响。部门银行以既定的组织架构为前提条件,以部门机构职责分工作业,按条块分割配置资源和开展业务。这导致银行的经营成本高,效率低下。  国内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采取总行和分行分级管理
期刊
过去,三峡分行在经营管理及业务实施上处于“分灶吃饭、各自为政”,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以客户为中心”出发,“管理职能上收,经营职能下放”,以实现“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有学者对“流程银行”进行了勾勒(见图1),明示了“流程银行”业务集中化思路。这种集中不是简单的权力上收,而是要围绕市场和客户作出的一系列提升业务效率的调整。    上收管理职能  垂直管理重要业务产品的发起、审批。取消原县市支
期刊
一项对全球400多家企业进行跟踪30年的调查研究表明,企业很难连续5年以上把自己的业绩保持在竞争对手的水平之上。这其实是所有生物界的演化规律: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比对手更快、更好,才能保持当前的地位。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在《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借棋子“红后”的话讲道:“你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才能留在原地。”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其实饱含哲理,管理学里将其称为“红后(Red Queen)”效应。“红后”效
期刊
登上一座高山需要长久的跋涉,跳崖而亡则只需要短暂的几秒。以《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闻名于世的学者吉姆·科林斯从总结卓越企业的成功法则中转过身来,开始关注大企业的衰败。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选择,因为失败的案例眼下实在太多了。   科林斯选取了11家经历过从辉煌到衰落历程的公司,它们是大西洋-太平洋茶叶公司、信件和文件复印机公司、埃姆斯百货公司、美国银行(与万国银行合并之前)、电路城公司、惠普公司
期刊
在管理发展史中,有一个经典的研究,就是1924年到1932年间由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霍桑工厂进行的系列试验。霍桑工厂是一家拥有25000名工人的、生产电话机和电器设备的工厂。它设备完善,福利优越,具有良好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工人仍有强烈的不满情绪,生产效率也很不理想。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 1924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包括各方面的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对该厂的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