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艺术是审美的最集中和最典型形态,是人类审美文化的最主要载体。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最佳途径。文章根据初中阶段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围绕新课改教育理念,重点阐述了美术教师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美术教学;和谐;高效
艺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其主要目的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促进学生审美发展,服从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教育目标。我国和谐的社会环境亟待我们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创设和谐。
一、对激发表现力和传授表现方法的和谐创设
激发表现力就是唤起学生的审美期待和审美冲动,使学生希望投入到审美创造活动中去的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这是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得到发展的基本条件。唯有表现力被内在的激发起来,学生才会主动的开放自我,所以,激发表现力就是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打通学生与情感交流相互作用的渠道。①
教师一定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应以热情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朋友式的、平易近人的态度是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的巨大力量。
在课堂上,教师千万不能以一个专家、学者的姿态高居在上,心与心之间平等和谐的交流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每一名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时,都迫切需要他人(同学、家长或教师)的适时帮助,从观察方法到表达的方式,从欣赏的技巧到运用艺术媒介的技巧,对青少年来说,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克服的困难。
“没有形状的情绪,并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艺术品,同样也不能作为艺术教育的手段。”②
学生进行美术创造的方式会反过来影响他当时的心理状态。因此,创造有统一秩序的、有意味的视觉形式,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平衡发展极为重要。因为美术教学,尤其在绘画领域的创造,体验的是画面中的和谐:点、线、面和色彩的组合避让有序。画面中体现的是一种秩序,一种情感的和谐。与生活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二、对学生的闪光点与教师的赏识之间的和谐创设
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的心理具有主观化的浪漫主义特征,他们在欣赏对象时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影响性,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细心的把握学生的情感心理变化,在学习过程中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即时巧妙的运用“赏识”这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非常符合我国的美术课程改革理念,能够激发情感,形成创造性的学习氛围。
现代素质教育强调教学的人性化,教师确事先对教育活动提出设想,制定计划,提高教育效率,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配合进行的创造活动,教师对学生创造活动的赏识,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持续发展非常有益。④
因此,也可以这样讲,为了创造性展开教育活动,教师必须是富有创造性的,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创造活动。同时,富有创造性的教师也能够通过教育活动向学生学习,应该讲,师生间的创造性是互补的。
三、对接受与反抗的和谐创设
青少年心理过程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情绪化,其心理活动情绪化色彩浓重。同时,自我意识开始确立,他们开始形成独立的自我感受、自我评价、自我分析等能力和意识,自尊心和自信心明显增强,渴望人格的独立性,并开始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未来。例如,老师让同学们去表现校园小伙伴的身高比例,这一练习倾向写实,尊重客观。而个别的同学表现成半抽象,甚至抽象状态,画面效果很夸张,有的画面效果还是蛮不错的。在这个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选择了接受,而只有个别同学选择了反抗。此时,教师在处理这一现象时,不能草率,更不能压制,需要去鼓励,顺势利导,学生会产生一种幸福感。此时的反抗就成为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很好的和谐因素。并且能够丰富课堂学习效果。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反抗很重要,它能够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语言,这是创造性的基础。世界上的美术大师、著名的美术作品都是个性特点强烈,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应该贯穿整个美术教学的始终,个性的培养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联系,所以还要开拓学生的视野,这就要求学生在基础阶段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以及多看一些好的艺术家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注意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广泛的审美趣味。反抗对青少年来说未必是不好的,只有打破靠社会化固定下来、概念化、权威化了的东西,富有独创性的东西才会诞生,这是一种科学技术工作人员、艺术家、思想家都承认的趋势。创造活动诞生于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因此美术教师不要只从教师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反抗,认为糟糕,就想加以压服,而应该把学生的反抗引导生产性的方向上去。
反抗必定有其理由,承认它、容纳它,就能够把反抗的能量转化为创造。⑤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多加留意,细心的呵护它。
教师应充分的肯定学生对创造活动的自身评价,应耐心的去聆听学生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对自己的肯定,这一点对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的和谐非常重要。同时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著名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在谈美术教育的作用时说:“人民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主张“不求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
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认识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
这里通过审美教育,“涵养其爱美之心”是潜移默化的效果,是想用作画一般的心态来对待生活,那么生活能不美吗?
和谐的教育环境,和谐的教育方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创造和谐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1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第28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 <日>恩田彰等著,俞宜国等译《开发你的创造性》,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第121页。
3 杜卫著《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第281-282页。
4 同②第125页
5 朱智贤主编《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卓越出版社,1990年版,第14-15页。
【关键词】 美术教学;和谐;高效
艺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其主要目的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促进学生审美发展,服从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教育目标。我国和谐的社会环境亟待我们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创设和谐。
一、对激发表现力和传授表现方法的和谐创设
激发表现力就是唤起学生的审美期待和审美冲动,使学生希望投入到审美创造活动中去的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这是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得到发展的基本条件。唯有表现力被内在的激发起来,学生才会主动的开放自我,所以,激发表现力就是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打通学生与情感交流相互作用的渠道。①
教师一定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应以热情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朋友式的、平易近人的态度是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的巨大力量。
在课堂上,教师千万不能以一个专家、学者的姿态高居在上,心与心之间平等和谐的交流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每一名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时,都迫切需要他人(同学、家长或教师)的适时帮助,从观察方法到表达的方式,从欣赏的技巧到运用艺术媒介的技巧,对青少年来说,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克服的困难。
“没有形状的情绪,并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艺术品,同样也不能作为艺术教育的手段。”②
学生进行美术创造的方式会反过来影响他当时的心理状态。因此,创造有统一秩序的、有意味的视觉形式,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平衡发展极为重要。因为美术教学,尤其在绘画领域的创造,体验的是画面中的和谐:点、线、面和色彩的组合避让有序。画面中体现的是一种秩序,一种情感的和谐。与生活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二、对学生的闪光点与教师的赏识之间的和谐创设
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的心理具有主观化的浪漫主义特征,他们在欣赏对象时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影响性,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细心的把握学生的情感心理变化,在学习过程中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即时巧妙的运用“赏识”这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非常符合我国的美术课程改革理念,能够激发情感,形成创造性的学习氛围。
现代素质教育强调教学的人性化,教师确事先对教育活动提出设想,制定计划,提高教育效率,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配合进行的创造活动,教师对学生创造活动的赏识,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持续发展非常有益。④
因此,也可以这样讲,为了创造性展开教育活动,教师必须是富有创造性的,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创造活动。同时,富有创造性的教师也能够通过教育活动向学生学习,应该讲,师生间的创造性是互补的。
三、对接受与反抗的和谐创设
青少年心理过程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情绪化,其心理活动情绪化色彩浓重。同时,自我意识开始确立,他们开始形成独立的自我感受、自我评价、自我分析等能力和意识,自尊心和自信心明显增强,渴望人格的独立性,并开始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未来。例如,老师让同学们去表现校园小伙伴的身高比例,这一练习倾向写实,尊重客观。而个别的同学表现成半抽象,甚至抽象状态,画面效果很夸张,有的画面效果还是蛮不错的。在这个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选择了接受,而只有个别同学选择了反抗。此时,教师在处理这一现象时,不能草率,更不能压制,需要去鼓励,顺势利导,学生会产生一种幸福感。此时的反抗就成为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很好的和谐因素。并且能够丰富课堂学习效果。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反抗很重要,它能够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语言,这是创造性的基础。世界上的美术大师、著名的美术作品都是个性特点强烈,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应该贯穿整个美术教学的始终,个性的培养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联系,所以还要开拓学生的视野,这就要求学生在基础阶段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以及多看一些好的艺术家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注意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广泛的审美趣味。反抗对青少年来说未必是不好的,只有打破靠社会化固定下来、概念化、权威化了的东西,富有独创性的东西才会诞生,这是一种科学技术工作人员、艺术家、思想家都承认的趋势。创造活动诞生于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因此美术教师不要只从教师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反抗,认为糟糕,就想加以压服,而应该把学生的反抗引导生产性的方向上去。
反抗必定有其理由,承认它、容纳它,就能够把反抗的能量转化为创造。⑤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多加留意,细心的呵护它。
教师应充分的肯定学生对创造活动的自身评价,应耐心的去聆听学生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对自己的肯定,这一点对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的和谐非常重要。同时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著名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在谈美术教育的作用时说:“人民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主张“不求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
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认识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
这里通过审美教育,“涵养其爱美之心”是潜移默化的效果,是想用作画一般的心态来对待生活,那么生活能不美吗?
和谐的教育环境,和谐的教育方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创造和谐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1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第28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 <日>恩田彰等著,俞宜国等译《开发你的创造性》,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第121页。
3 杜卫著《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第281-282页。
4 同②第125页
5 朱智贤主编《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卓越出版社,1990年版,第14-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