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听说读写思”在历史教学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听”主要是指学生的听课;“说”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讨论,可以使学生设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充当事件中的角色,发挥想象力,发表见解;“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或一些材料;“写”主要是指让学生记笔记;“思”指教师的反思。
【关键词】 听;说;读;写;思
在历史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诱导来突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听”主要是指学生的听课。这一点对于每个学科都是必须的,但因为历史学科独特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中存在着不重视听课和不会听课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自己看,半听半不听,听到老师穿插补充一些历史故事时,便抬起头来津津有味地听下去,过后便又半闭了听觉神经,回到自我中去。究其根源,学生对历史存在偏见,认为课本写得清楚,自己看得懂,背下来就行,听不听无关大碍。殊不知,历史线索性强,联系性强,复杂多绪,隐含知识丰富,远非自以为看懂就行,需要真正理解、吃透,才能易记不易忘,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要使学生重视听课,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明之以理,促其端正学习历史的态度;要使学生认真听课,需要教师在讲课上多下功夫,只有讲述生动清晰才能吸引学生;要使学生会听课,需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知识不应完全以个人好恶而定,尤其注意:一些历史典故往往只起辅助配合、调味生趣的作用,不能捡了这粒“芝麻”,丢了该掌握的知识这个“西瓜”。另外教师还要交给学生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把握重点难点等听课的方法。总之,要使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有必要听课,客观上竖起耳朵认真听,会听,跟着老师的思路把每个历史现象真正抠清弄懂。
“说”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讨论,可以使学生设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充当不同角色,发挥想象力,发表见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极大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且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深刻感受和牢固掌握历史内容。比如,在讲二战原因、影响时,我完全是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并总结出正确的结论,而不是讲述灌输。甚至对于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步骤,我也是启发诱导他们根据德国国内国外形势和历史地图一步一步自己说出来,并让他们站在苏联的角度考虑,面对法西斯的威胁,而制定出对策。同学们表现兴致之高,令人非常满意,而讨论评说的结果,也皆在所愿之中,其效果之佳自是可想而知了。这样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是“说”的意义所在,它可以活跃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或一些材料,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人一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自学知识并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中往往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听,使学生习惯于“吃现成的饭”而缺乏自己“做饭”的能力,而这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和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放手,能让学生读的,就让学生读。大胆放手不等于完全放手,而是必须在充分计划和指导下放手。读前,教师要提出问题,明确要求,读什么,怎么读,要发现什么,解决什么,总结什么,因为这样能使学生的读具有针对性、高效性。读后,教师最好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测,这样既便于发现同学中存在的不足,又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总之读的主体是学生,但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把握整个读的过程,能够及时启发诱导学生归纳正确结论,能够点拨指导学生,促其提高自学能力。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时常让学生练习着读下去,他们的分析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肯定会大有提高。
“写”主要是指让学生记笔记。记笔记有必要,因为教师往往补充解释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而且讲课往往打破课本的结构设置。比如讲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时,我把通篇总结为三大转折战役、两次登陆、四大国际会议、三国投降、
五大影响,使原本复杂的课本知识一目了然。这样记笔记就能起到使知识连贯,脉络清晰、全面明了、要点突出的作用。而且记笔记还有助于集中精力,提高听课效率,也便于今后的复习记忆。学习动手是一个好习惯,俗话说“好脑不如破笔头”,可见动笔的妙处了。记笔记要会记,不能老师讲的全记,犯过细的毛病;也不能只记大标题,三言两语,犯过简的毛病。记要有祥略、有重点,语言要简洁,线索要清,面要全。另外,课下要注意整理笔记,整理本身就是对课堂温习巩固的过程。通过整理,弥补缺漏,从而使笔记更完整,更具参考价值。
“思”是指教师的反思,反思能提高、能进步、能深化教师的各个环节,能加强针对性。比如我备一节课除了知识外还要重点突出什么?在后面的授课中我准备每一节课突出一个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点,比如学生的审题能力。作业批改后每次都对学生提一个缺点,比如不够概括、语言空泛等。做学生思想工作,也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性,一定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比如他的学科成绩名次,前几次成绩变化,性格特点和平时对他的了解等),先思考有效措施和组织语言,然后才进行交流,不做无用功。
教学结果要突出实效性。以每次作业结果,寻找学生存在的失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把失分点尽量减少。
反思要注重经常性、及时性。反思就意味着成长、反思就意味着进步,我们必须把反思当成习惯,上完一节课下来,及时反思自己上得怎么样。挖深层次原因,老师的原因、反应的学生问题等。
学生管理要注意策略性,我们历史复习任务是繁重琐的,所以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用心做好每件事情,用心对待每一位同学。其实前面几项工作要做好的前提也是用心、认真,凡事都怕较真。
讲课注意精炼,讲话不拖泥带水,不要太随意,这样容易导致语言的不精炼,使学生听得太多往往适得其反。语言要有感染力,让学生听历史课像听歌那样,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听说读写思”五方面在学生的学习中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字,“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配以认真的思考,“思”才能使“听说读写”充分发挥它的效用,才能使课堂教学得到深化,那么学好历史将不再是难事。
【关键词】 听;说;读;写;思
在历史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诱导来突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听”主要是指学生的听课。这一点对于每个学科都是必须的,但因为历史学科独特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中存在着不重视听课和不会听课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自己看,半听半不听,听到老师穿插补充一些历史故事时,便抬起头来津津有味地听下去,过后便又半闭了听觉神经,回到自我中去。究其根源,学生对历史存在偏见,认为课本写得清楚,自己看得懂,背下来就行,听不听无关大碍。殊不知,历史线索性强,联系性强,复杂多绪,隐含知识丰富,远非自以为看懂就行,需要真正理解、吃透,才能易记不易忘,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要使学生重视听课,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明之以理,促其端正学习历史的态度;要使学生认真听课,需要教师在讲课上多下功夫,只有讲述生动清晰才能吸引学生;要使学生会听课,需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知识不应完全以个人好恶而定,尤其注意:一些历史典故往往只起辅助配合、调味生趣的作用,不能捡了这粒“芝麻”,丢了该掌握的知识这个“西瓜”。另外教师还要交给学生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把握重点难点等听课的方法。总之,要使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有必要听课,客观上竖起耳朵认真听,会听,跟着老师的思路把每个历史现象真正抠清弄懂。
“说”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讨论,可以使学生设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充当不同角色,发挥想象力,发表见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极大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且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深刻感受和牢固掌握历史内容。比如,在讲二战原因、影响时,我完全是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并总结出正确的结论,而不是讲述灌输。甚至对于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步骤,我也是启发诱导他们根据德国国内国外形势和历史地图一步一步自己说出来,并让他们站在苏联的角度考虑,面对法西斯的威胁,而制定出对策。同学们表现兴致之高,令人非常满意,而讨论评说的结果,也皆在所愿之中,其效果之佳自是可想而知了。这样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是“说”的意义所在,它可以活跃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或一些材料,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人一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自学知识并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中往往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听,使学生习惯于“吃现成的饭”而缺乏自己“做饭”的能力,而这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和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放手,能让学生读的,就让学生读。大胆放手不等于完全放手,而是必须在充分计划和指导下放手。读前,教师要提出问题,明确要求,读什么,怎么读,要发现什么,解决什么,总结什么,因为这样能使学生的读具有针对性、高效性。读后,教师最好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测,这样既便于发现同学中存在的不足,又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总之读的主体是学生,但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把握整个读的过程,能够及时启发诱导学生归纳正确结论,能够点拨指导学生,促其提高自学能力。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时常让学生练习着读下去,他们的分析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肯定会大有提高。
“写”主要是指让学生记笔记。记笔记有必要,因为教师往往补充解释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而且讲课往往打破课本的结构设置。比如讲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时,我把通篇总结为三大转折战役、两次登陆、四大国际会议、三国投降、
五大影响,使原本复杂的课本知识一目了然。这样记笔记就能起到使知识连贯,脉络清晰、全面明了、要点突出的作用。而且记笔记还有助于集中精力,提高听课效率,也便于今后的复习记忆。学习动手是一个好习惯,俗话说“好脑不如破笔头”,可见动笔的妙处了。记笔记要会记,不能老师讲的全记,犯过细的毛病;也不能只记大标题,三言两语,犯过简的毛病。记要有祥略、有重点,语言要简洁,线索要清,面要全。另外,课下要注意整理笔记,整理本身就是对课堂温习巩固的过程。通过整理,弥补缺漏,从而使笔记更完整,更具参考价值。
“思”是指教师的反思,反思能提高、能进步、能深化教师的各个环节,能加强针对性。比如我备一节课除了知识外还要重点突出什么?在后面的授课中我准备每一节课突出一个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点,比如学生的审题能力。作业批改后每次都对学生提一个缺点,比如不够概括、语言空泛等。做学生思想工作,也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性,一定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比如他的学科成绩名次,前几次成绩变化,性格特点和平时对他的了解等),先思考有效措施和组织语言,然后才进行交流,不做无用功。
教学结果要突出实效性。以每次作业结果,寻找学生存在的失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把失分点尽量减少。
反思要注重经常性、及时性。反思就意味着成长、反思就意味着进步,我们必须把反思当成习惯,上完一节课下来,及时反思自己上得怎么样。挖深层次原因,老师的原因、反应的学生问题等。
学生管理要注意策略性,我们历史复习任务是繁重琐的,所以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用心做好每件事情,用心对待每一位同学。其实前面几项工作要做好的前提也是用心、认真,凡事都怕较真。
讲课注意精炼,讲话不拖泥带水,不要太随意,这样容易导致语言的不精炼,使学生听得太多往往适得其反。语言要有感染力,让学生听历史课像听歌那样,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听说读写思”五方面在学生的学习中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字,“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配以认真的思考,“思”才能使“听说读写”充分发挥它的效用,才能使课堂教学得到深化,那么学好历史将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