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校《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探究》课题研究中,我认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因为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重要保证,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素养;习惯;知识积累
第一,分学段要求学生,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组织适合孩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少,注意力集中不长久,自主阅读能力较差,这期间,教师可采用为学生读故事,再让学生复述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二学段的孩子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有了提高,他们逐渐发现阅读是自己的一种享受,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阅读,然后与别人交流、讨论。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以学生个体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并组织各种读书比赛或故事演讲等,保持学生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第三学段的孩子已开始学着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和人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期间,可以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
第二,培养阅读的自觉性,形成阅读心理动力。
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本身包含着自觉的心理因素。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坚持下去,取得成功;二是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经常鼓励他们勤奋努力,并及时强化这些行为,克服懒惰心理;如: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或中午,或晚上,一旦确定了就要严格执行。绝不能想起来就读,想不到就一连几天也不读。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的阅读。日积月累,学生从课外获得的信息还是很可观的。同时要读的书一旦选定了,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一定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好习惯。
第三,注重方法引导,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1、愉快地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是屈服于某种压力,如:老师、 家长让我读等心理,而是自觉地、愉快地读,甚至如饥似渴。
2、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制定阅读计划。开始时,把标准定得低些,实行起来比较容易,也有利于培养读书兴趣,积累读书经验,以后再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从而把计划安排得更加合理,使读书效果更好。
3、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各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因此,对一些精彩的片断,或者短小的佳作,特别是古诗文应提倡背诵,使学生在背诵中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名篇,为说话和作文打下基础。如:我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三首古诗、一个精彩的文章片断,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就越积越多。
4、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适宜于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与一般的诵读相比,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读好多遍,即所谓的"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诵读还要"精思",要是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阅读活动应十分强调"寻言以明像",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的画面来。诵读还是对阅读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因此,老师应提倡诵读,教给学生诵读方法,当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可以在早读时鼓励他们诵读一些课外佳作。
5、培养摘、圈、点、划、写、批注的习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应引导学生随时运用在语文课中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把课外阅读中读到的好词好句,精彩段落等摘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阅读与写作中运用。我还主张学生在自己买的课外读物上进行圈、点、划、写。圈好词好句,点重点词句,划关键句、难理解的句子,写旁批心得。而对于因是借阅而无法圈、点、划、写的书,则进行归类编辑,摘抄在卡片上;一些报纸、杂志则可以进行分类剪贴、装订成册。如能长期坚持,学生课外阅读量就会大大增加,同时也会养成阅读时动笔的好习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6、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以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的。而质疑是解疑的前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得到解决,是进行探究性释疑阅读的关键。
7、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准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读时仔细思索,脑海里不断出现问题,又不断地自己消除问号。碰到無法解决的难题,应虚心向别人请教,还要能熟练地查阅工具书。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经常上网查询资料,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8、精读、泛读相结合的习惯。既保证透彻理解,又保证一定的阅读量。
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越强。语文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长期不懈地引导,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当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兴趣与习惯,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那么,课外阅读能力与效果的提高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素养;习惯;知识积累
第一,分学段要求学生,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组织适合孩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少,注意力集中不长久,自主阅读能力较差,这期间,教师可采用为学生读故事,再让学生复述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第二学段的孩子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有了提高,他们逐渐发现阅读是自己的一种享受,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阅读,然后与别人交流、讨论。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以学生个体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并组织各种读书比赛或故事演讲等,保持学生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第三学段的孩子已开始学着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和人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期间,可以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
第二,培养阅读的自觉性,形成阅读心理动力。
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本身包含着自觉的心理因素。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坚持下去,取得成功;二是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经常鼓励他们勤奋努力,并及时强化这些行为,克服懒惰心理;如: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或中午,或晚上,一旦确定了就要严格执行。绝不能想起来就读,想不到就一连几天也不读。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的阅读。日积月累,学生从课外获得的信息还是很可观的。同时要读的书一旦选定了,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一定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好习惯。
第三,注重方法引导,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1、愉快地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是屈服于某种压力,如:老师、 家长让我读等心理,而是自觉地、愉快地读,甚至如饥似渴。
2、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制定阅读计划。开始时,把标准定得低些,实行起来比较容易,也有利于培养读书兴趣,积累读书经验,以后再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从而把计划安排得更加合理,使读书效果更好。
3、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各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因此,对一些精彩的片断,或者短小的佳作,特别是古诗文应提倡背诵,使学生在背诵中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名篇,为说话和作文打下基础。如:我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三首古诗、一个精彩的文章片断,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就越积越多。
4、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适宜于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与一般的诵读相比,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读好多遍,即所谓的"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诵读还要"精思",要是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阅读活动应十分强调"寻言以明像",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的画面来。诵读还是对阅读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因此,老师应提倡诵读,教给学生诵读方法,当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可以在早读时鼓励他们诵读一些课外佳作。
5、培养摘、圈、点、划、写、批注的习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应引导学生随时运用在语文课中学到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把课外阅读中读到的好词好句,精彩段落等摘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阅读与写作中运用。我还主张学生在自己买的课外读物上进行圈、点、划、写。圈好词好句,点重点词句,划关键句、难理解的句子,写旁批心得。而对于因是借阅而无法圈、点、划、写的书,则进行归类编辑,摘抄在卡片上;一些报纸、杂志则可以进行分类剪贴、装订成册。如能长期坚持,学生课外阅读量就会大大增加,同时也会养成阅读时动笔的好习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6、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以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的。而质疑是解疑的前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得到解决,是进行探究性释疑阅读的关键。
7、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准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读时仔细思索,脑海里不断出现问题,又不断地自己消除问号。碰到無法解决的难题,应虚心向别人请教,还要能熟练地查阅工具书。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经常上网查询资料,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8、精读、泛读相结合的习惯。既保证透彻理解,又保证一定的阅读量。
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越强。语文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长期不懈地引导,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当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兴趣与习惯,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那么,课外阅读能力与效果的提高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