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是不容易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课堂一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关键词】欣赏;课堂;应用
音乐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音乐教育技术的进步,而音乐教育依赖于音乐教学。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的大幅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技术根本不能适应学生对音乐欣赏教学的需求,这种科技发展与传统音乐教学技术的矛盾正呼唤着先进的现代化的媒体介入,即多媒体的介入,所以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引入音乐欣赏教学中,那是当代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音乐欣赏教学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在单一教材的束缚下,我们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普遍模式:放录音,让学生单纯地听,听完后问学生,你听了此乐曲,有何感受?然后重听,有无新发现?这时的学生很被动,答不出所以然来,欣赏课变成了问答课。欣赏效果体现不出来。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若想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我们必须转换教育旧观念、旧模式。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在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 内容为学生所能及和乐于接受
在教学时,我选择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的基础上,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如低年级的《西游记》、《刷牙歌》、《健康歌》、高年级的《童年》、《歌声与微笑》、《爱的奉献》等。这些乐曲小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他们一听到音乐,兴致就比较高。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听着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给自己喜欢的乐曲画画,喜欢的节奏伴奏,喜欢的歌曲编舞。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欣赏这些歌曲。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来。在上二年级欣赏课《在钟表店里》的教学中,我首先在上一节课布置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你最熟悉的钟是什么样子的,能否在下一节课展示给我们大家看一看。同学们兴趣很高,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上,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并介绍他们的声音特点。之后,在欣赏作品中同学们都主动地寻找了自己钟的声音,做到对号入座,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能主动参与到自己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去。
三、 听为主,讲为辅,相辅相成
每堂欣赏课,要重视听的过程,引导学生投入、参与。指导聆听时,要求要单一,逐步深入。如欣赏《龟兔赛跑》时,哪段音乐表现乌龟,为什么?哪段音乐表现兔子,为什么?哪几段情绪有何不同?强弱规律有什么不同?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欣赏水平有限,必须借助老师的讲解,来表现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同时教师在讲解时要做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四、 走出课堂,投入自然生活
音乐是声音的世界,而声音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存。《乐记》中曾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音乐与生活密不可分,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投入自然的怀抱,真实地去聆听小溪的流淌声,小鸟的歌唱声,时代前进的步伐声……,让学生在美妙的环境中欣赏音乐,走进音乐。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总之,要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是不容易的,只要我們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课堂一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着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可参考:
第一、角色转换。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
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
第三、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
任何一个教学实践的研究都需要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与尝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设出适合本学科特点的实践活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多维学习活动是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生成的、自主的、伸展的。我们深切体验到了音乐课堂的新气息,我们的学生和教师体验到了多维实践活动给他们带来的生命活力,也给学校多维课堂的建构起到了推动作用。让知识作为学生的阶梯,让教师作为学生的扶手,让他们自己做知识的主人。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层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欣赏;课堂;应用
音乐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音乐教育技术的进步,而音乐教育依赖于音乐教学。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的大幅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技术根本不能适应学生对音乐欣赏教学的需求,这种科技发展与传统音乐教学技术的矛盾正呼唤着先进的现代化的媒体介入,即多媒体的介入,所以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引入音乐欣赏教学中,那是当代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音乐欣赏教学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在单一教材的束缚下,我们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普遍模式:放录音,让学生单纯地听,听完后问学生,你听了此乐曲,有何感受?然后重听,有无新发现?这时的学生很被动,答不出所以然来,欣赏课变成了问答课。欣赏效果体现不出来。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若想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我们必须转换教育旧观念、旧模式。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在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 内容为学生所能及和乐于接受
在教学时,我选择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的基础上,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如低年级的《西游记》、《刷牙歌》、《健康歌》、高年级的《童年》、《歌声与微笑》、《爱的奉献》等。这些乐曲小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他们一听到音乐,兴致就比较高。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够听着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给自己喜欢的乐曲画画,喜欢的节奏伴奏,喜欢的歌曲编舞。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欣赏这些歌曲。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来。在上二年级欣赏课《在钟表店里》的教学中,我首先在上一节课布置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你最熟悉的钟是什么样子的,能否在下一节课展示给我们大家看一看。同学们兴趣很高,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上,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并介绍他们的声音特点。之后,在欣赏作品中同学们都主动地寻找了自己钟的声音,做到对号入座,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能主动参与到自己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去。
三、 听为主,讲为辅,相辅相成
每堂欣赏课,要重视听的过程,引导学生投入、参与。指导聆听时,要求要单一,逐步深入。如欣赏《龟兔赛跑》时,哪段音乐表现乌龟,为什么?哪段音乐表现兔子,为什么?哪几段情绪有何不同?强弱规律有什么不同?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欣赏水平有限,必须借助老师的讲解,来表现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同时教师在讲解时要做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四、 走出课堂,投入自然生活
音乐是声音的世界,而声音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存。《乐记》中曾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音乐与生活密不可分,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投入自然的怀抱,真实地去聆听小溪的流淌声,小鸟的歌唱声,时代前进的步伐声……,让学生在美妙的环境中欣赏音乐,走进音乐。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总之,要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是不容易的,只要我們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课堂一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着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可参考:
第一、角色转换。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
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
第三、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
任何一个教学实践的研究都需要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与尝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设出适合本学科特点的实践活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多维学习活动是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生成的、自主的、伸展的。我们深切体验到了音乐课堂的新气息,我们的学生和教师体验到了多维实践活动给他们带来的生命活力,也给学校多维课堂的建构起到了推动作用。让知识作为学生的阶梯,让教师作为学生的扶手,让他们自己做知识的主人。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层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