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部教育落后地区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受到观念滞后、资金匮乏、条件简陋、师资薄弱等诸多因素制约,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美术学科要抓住实施新课改的难得机遇,充分发挥美术教育教学的自身特点与优势,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美术教学现状对策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有序展开,给高中美术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是让高中美术回归其应有地位的难得机遇。作为西部贫困地区的普通高级中学美术专职教师,必须对当前学校美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进行重新分析、思考,努力探索美术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新路,切实让普通高中的美术教育教学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
一、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中国高考制度是选拔各种人才的主要途径,全社会高度重视。为了学生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学校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力培养无暇顾及,结果培养的学生能力不强,品行不优,整体素质偏低。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个性、有品格的复合型人才。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教师、家长只看重高考成绩,素质教育靠边站
在学校教育的目标和社会舆论导向的共同作用下,学校依据高考升学率衡量教师的工作,教师依据考分判断学生好不好,家长根据考分推断自己的孩子行不行,至于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素质——责任感、团队精神、动手能力、艺术素养等培养都抛之脑后。
(二)学生为文化课程所累,学习美术有心无力
在社会、学校、教师、家长一致要求下,学生别无选择,高考放中间,品德、能力摆两边。随着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再升入高中,中考、高考压力随之而来,学业负担不断加重,爱好美术的人数愈来愈少,对美术没有兴趣的人数大幅上升,应试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阻碍显而易见。
高考在普通高中占据绝对中心地位,学校工作、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目标,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西部地区普通高级中学的普遍现象。
二、美术教学要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给高中美术教育带来一丝曙光,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美术作为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可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当前中国高中教育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中学美术教育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之对策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学校逐步将美术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教师、学生也应认识到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应对,在努力完成高考目标的同时,提升高中学生包括美术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作为美术教师,要把握国家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难得机遇,不断更新观念,让学校、学生受益于美术教育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块是有效开展美术教育教学的前提
由于学校地处经济落后、教育水平较低的西部贫困地区,美术教学条件差,师资缺,课时少,开设《美术鉴赏》《绘画》《书法》等重点模块较为适当。《美术鉴赏》是选修中的必修,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中国和世界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初步学会赏析中外美术名作。《绘画》模块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素描、国画、漫画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学校要在上好普通教学班《绘画》的同时,对美术特长生进行绘画专业训练,为学生美术高考打下良好基础。《书法》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习到汉字的笔画、结构要领,使之能较为规范、整齐、美观地使用文字进行学习、交流;通过《书法》模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习轻松自如且富有成效。程式化的教学形式和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令学生心生厌倦。由于中学生年龄特点决定其好奇心强,注意力弱且不能持久。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技巧,提升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具有极为关键作用。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美术比赛、美术展览、课外美术培训等各种美术教学形式灵活运用,互为补充,让美术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三)提升教师道德和专业素养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关键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其学习的启发者和引路人,教师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更是会对其做人、做学问的态度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美术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应努力提升自己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1.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为人师表。教师要有对学校、对学生、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辉的职业。
2.加强自身美术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打牢合格美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美术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才可能有的放矢、灵活自如地做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3.具有团队意识,互相学习,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做好教学工作。学校教育教学是具有社会性的工作,部门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提高效率,让美术教学更卓有成效。
4.不断学习,不断创新,锐意进取,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当今社会方方面面快速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更新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不被新知识的浪潮淹没。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实施为高中美术教育带来了发展的良机。学校、教师首先要重视美术教育,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术教学还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选好、教好模块。模块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接受德育的过程,培养能力的过程,是提升学生作为人的综合素养的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具有德智体美全面、良好的综合素质远比综合素养“营养不良”的“高材生”“状元”“艺术家”更有决定性的价值。教师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具有关键和核心地位,应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教法,与时俱进,重点搞好《美术鉴赏》《绘画》《书法》等模块教学的同时,努力探索美术教育教学的新形式、新内容,使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美术教学现状对策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有序展开,给高中美术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是让高中美术回归其应有地位的难得机遇。作为西部贫困地区的普通高级中学美术专职教师,必须对当前学校美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进行重新分析、思考,努力探索美术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新路,切实让普通高中的美术教育教学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
一、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中国高考制度是选拔各种人才的主要途径,全社会高度重视。为了学生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学校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力培养无暇顾及,结果培养的学生能力不强,品行不优,整体素质偏低。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个性、有品格的复合型人才。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教师、家长只看重高考成绩,素质教育靠边站
在学校教育的目标和社会舆论导向的共同作用下,学校依据高考升学率衡量教师的工作,教师依据考分判断学生好不好,家长根据考分推断自己的孩子行不行,至于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素质——责任感、团队精神、动手能力、艺术素养等培养都抛之脑后。
(二)学生为文化课程所累,学习美术有心无力
在社会、学校、教师、家长一致要求下,学生别无选择,高考放中间,品德、能力摆两边。随着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再升入高中,中考、高考压力随之而来,学业负担不断加重,爱好美术的人数愈来愈少,对美术没有兴趣的人数大幅上升,应试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阻碍显而易见。
高考在普通高中占据绝对中心地位,学校工作、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目标,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西部地区普通高级中学的普遍现象。
二、美术教学要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给高中美术教育带来一丝曙光,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美术作为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可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当前中国高中教育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而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中学美术教育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之对策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学校逐步将美术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教师、学生也应认识到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应对,在努力完成高考目标的同时,提升高中学生包括美术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作为美术教师,要把握国家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难得机遇,不断更新观念,让学校、学生受益于美术教育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块是有效开展美术教育教学的前提
由于学校地处经济落后、教育水平较低的西部贫困地区,美术教学条件差,师资缺,课时少,开设《美术鉴赏》《绘画》《书法》等重点模块较为适当。《美术鉴赏》是选修中的必修,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中国和世界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初步学会赏析中外美术名作。《绘画》模块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素描、国画、漫画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学校要在上好普通教学班《绘画》的同时,对美术特长生进行绘画专业训练,为学生美术高考打下良好基础。《书法》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习到汉字的笔画、结构要领,使之能较为规范、整齐、美观地使用文字进行学习、交流;通过《书法》模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习轻松自如且富有成效。程式化的教学形式和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令学生心生厌倦。由于中学生年龄特点决定其好奇心强,注意力弱且不能持久。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技巧,提升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具有极为关键作用。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美术比赛、美术展览、课外美术培训等各种美术教学形式灵活运用,互为补充,让美术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三)提升教师道德和专业素养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关键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其学习的启发者和引路人,教师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更是会对其做人、做学问的态度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美术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应努力提升自己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1.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为人师表。教师要有对学校、对学生、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辉的职业。
2.加强自身美术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打牢合格美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美术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才可能有的放矢、灵活自如地做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3.具有团队意识,互相学习,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做好教学工作。学校教育教学是具有社会性的工作,部门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提高效率,让美术教学更卓有成效。
4.不断学习,不断创新,锐意进取,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当今社会方方面面快速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更新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不被新知识的浪潮淹没。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实施为高中美术教育带来了发展的良机。学校、教师首先要重视美术教育,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术教学还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选好、教好模块。模块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接受德育的过程,培养能力的过程,是提升学生作为人的综合素养的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具有德智体美全面、良好的综合素质远比综合素养“营养不良”的“高材生”“状元”“艺术家”更有决定性的价值。教师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具有关键和核心地位,应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教法,与时俱进,重点搞好《美术鉴赏》《绘画》《书法》等模块教学的同时,努力探索美术教育教学的新形式、新内容,使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