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是英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最知名的风景画家之一,作为风景画领域重要代表,他的绘画风格与技法对风景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开创性意义,十分具有研究价值。比较法是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方法,整理近五年国内关于透纳绘画艺术研究的中文期刊,运用比较法进行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透纳早晚期绘画比较、透纳与其他画家比较、透纳绘画与中国画的比较。
关键词:透纳绘画;比较;研究
风景画在西洋美术史上的发展,直到18世纪中叶才开始有了其独立的地位。而早期英国绘画的非主流角色,也在如此的文化演繹下起了变化。其中,透纳在风景画领域的出色表现,可说是极具影响力的一位。通过对有关透纳绘画艺术研究文献的搜集,发现近五年来国内对于透纳的研究并不多。
一、透纳早晚期绘画的比较
透纳的绘画从早期到晚期有着明显的变化。其晚期(1825 年以后)作品于英国绘画乃至整个西方绘画体系都有着重大影响。
华侨大学汪细飞在《透纳晚期绘画之我见》[1]中,对透纳早晚期的绘画,分四点做了比较:
第一,画面里的情绪:透纳早期的作品更强调的是写景,晚期的作品更强调的是抒情。
第二,对于色彩和光的把握、表现性:(1)早在1820 年以后,透纳用水彩这种媒介画了大量的色彩小稿。在这个时段画家突破了传统古典绘画用色体系,改用冷暖体系来传达空间的远近。在这些色彩小稿的背面记录着很多当时透纳写生时的瞬间光色变化。透纳晚期致力于表现光和色场景的瞬间变化。(2)透纳晚期绘画已经完全突破了早期绘画的那种光滑的表面肌理,画面的表现性很强。
第三,边线的处理:相比早期作品来说,在晚期作品中,画家不再具体地描绘很多的细节,他对于边线的处理也就不像早期作品中那么刻意,很多边线也不再画得如早期那么实。
第四,画面整体感:透纳晚期的油画,没有过多的细节描绘,画家在画的时候更注重局部作为一个画面元素在整体画面中起的作用,而并不强求细节的具体性。弱化细节、关注画面的整体关系,画面凝聚力增加,显现出其早期绘画所不具备的大气。
二、透纳与其他画家的比较
(1)透纳的命运与梵高相似。《透纳晚期绘画之我见》中写到:透纳早年丧母,并且终身未婚。这种对爱的渴望在他的晚期绘画中喷发出来,展现在观众面前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巨大震撼力。在生活中对于爱的缺乏转化为艺术创作中热烈的激情,这种现象在艺术史上并不少见,在这一方面透纳和凡·高有点相似。和凡·高不同的是,透纳一生在绘画事业上都得志,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
(2)透纳的绘画技法与柯罗相似。浙江大学沈克《透纳风景画的三个审美指向——兼论水彩画与中国画审美体验的相似性》[2]中有所表述:透纳后期的创作风格已经成熟,他将自己的情感和追求融入绘画之中,光色、水汽的表达充斥在整个画面之中,所描绘的物象交融在一体难以分辨,画面充满了激情的冲动。在与透纳基本处于同一时代的法国风景画大师柯罗的画中,我们也时常找到类似的语言样式。柯罗善于在未干的油彩底色上描绘物象,此与中国画家在宣纸上的类似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对中国画而言,此种技法实属平常,然对于西画无异于“海西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粉墨登场。在柯罗的画面中,如《梦特枫丹的回忆》,此种类似晕染技法的运用使得树、水面、人物、花草等物象的边缘线与远处的风景巧妙地合而为一,浑然一体,因而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详、含蓄朦胧的意境。此种意境无疑为诗意的生发点。而柯罗此种风景给人的视觉感受,透纳的画中表现得同样极为精彩。
三、透纳绘画与中国画的比较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中期,欧洲兴起了“中国热”,且逐渐蔓延至英国皇宫,无论是服饰、装饰图案、瓷器等一切中国元素都是模仿的对象。早期的水彩画以印度黑或中国墨打底,19世纪发明的水彩颜料锌白又叫“中国白”,都表明中国绘画工具和表现形式都以传到西方。透纳是一位天才型的画家,借力打力是他的成功因素之一,他的风景画尤其是水彩风景画很有可能受到中国画的启发和影响,水彩画和水墨画存在很多的共通性,都属于水性绘画的范畴,以中国画的抽象表现形式迎合了西方“中国热”的追求,更容易受到当时欧洲人士尤其是上层人士的追捧和欢迎。透纳的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在很多地方都有着相似之处。《透纳风景画的三个审美指向——兼论水彩画与中国画审美体验的相似性》即是描述了透纳的水彩画与中国画的相似性。经过整理,大致可分为:
(1)中国山水画与透纳的风景画都是以自然风光为描写对象。
(2)中国画讲究诗画一律,“诗是无声画,画是有形诗”,诗画都是创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理解,是心中逸气的抒发。而透纳不但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为许多作品都创作诗,也根据诗创作了风景画,18世纪末科斯莫的“诗情画意”的绘画韵味正是对透纳风景画的最好评价。
(3)透纳的风景画创作方法上也和中国画有着共通点,中国画也叫水墨画,水在中国画创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技法就是水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透纳的水彩画创作中水也起着重要作用,甚至连油画创作中都有水性的应用,油画颜料的稀释与中国画和水彩画中水的应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透纳风景画场面宏大,视眼开阔,天地成一景,水田成一色,这正是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提出的“三远法”中的平远构图。
英国画家约瑟夫·威廉· 透纳是英国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转折性人物,他的成就不但开启了英国绘画向现代主义的转变,同时也预示着印象派的肇始。对于他的绘画艺术特点的研究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透纳还是属于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的行列,他的画面在戏剧性的构图安排,夸张剧烈的结构运动上接近于在他那个时代盛行于欧洲大陆的风格,另外一种观点刚好相反,认为透纳的绘画开启了印象派的巨大转变,甚至直接将他划入前期印象派的范畴。无论是哪种观点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在透纳的身上同时具有集大成和开先河两种大师的特质。研究西方绘画史,透纳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
参考文献
[1] 汪细飞. 透纳晚期绘画之我见.美术大观[J] . 2016(02):51-51.
[2]沈克. 透纳风景画的三个审美指向——兼论水彩画与中国画审美体验的相似性.大众文艺[J].2012(24):51-52
作者简介
王静(1993-),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方向为油画。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 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透纳绘画;比较;研究
风景画在西洋美术史上的发展,直到18世纪中叶才开始有了其独立的地位。而早期英国绘画的非主流角色,也在如此的文化演繹下起了变化。其中,透纳在风景画领域的出色表现,可说是极具影响力的一位。通过对有关透纳绘画艺术研究文献的搜集,发现近五年来国内对于透纳的研究并不多。
一、透纳早晚期绘画的比较
透纳的绘画从早期到晚期有着明显的变化。其晚期(1825 年以后)作品于英国绘画乃至整个西方绘画体系都有着重大影响。
华侨大学汪细飞在《透纳晚期绘画之我见》[1]中,对透纳早晚期的绘画,分四点做了比较:
第一,画面里的情绪:透纳早期的作品更强调的是写景,晚期的作品更强调的是抒情。
第二,对于色彩和光的把握、表现性:(1)早在1820 年以后,透纳用水彩这种媒介画了大量的色彩小稿。在这个时段画家突破了传统古典绘画用色体系,改用冷暖体系来传达空间的远近。在这些色彩小稿的背面记录着很多当时透纳写生时的瞬间光色变化。透纳晚期致力于表现光和色场景的瞬间变化。(2)透纳晚期绘画已经完全突破了早期绘画的那种光滑的表面肌理,画面的表现性很强。
第三,边线的处理:相比早期作品来说,在晚期作品中,画家不再具体地描绘很多的细节,他对于边线的处理也就不像早期作品中那么刻意,很多边线也不再画得如早期那么实。
第四,画面整体感:透纳晚期的油画,没有过多的细节描绘,画家在画的时候更注重局部作为一个画面元素在整体画面中起的作用,而并不强求细节的具体性。弱化细节、关注画面的整体关系,画面凝聚力增加,显现出其早期绘画所不具备的大气。
二、透纳与其他画家的比较
(1)透纳的命运与梵高相似。《透纳晚期绘画之我见》中写到:透纳早年丧母,并且终身未婚。这种对爱的渴望在他的晚期绘画中喷发出来,展现在观众面前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巨大震撼力。在生活中对于爱的缺乏转化为艺术创作中热烈的激情,这种现象在艺术史上并不少见,在这一方面透纳和凡·高有点相似。和凡·高不同的是,透纳一生在绘画事业上都得志,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
(2)透纳的绘画技法与柯罗相似。浙江大学沈克《透纳风景画的三个审美指向——兼论水彩画与中国画审美体验的相似性》[2]中有所表述:透纳后期的创作风格已经成熟,他将自己的情感和追求融入绘画之中,光色、水汽的表达充斥在整个画面之中,所描绘的物象交融在一体难以分辨,画面充满了激情的冲动。在与透纳基本处于同一时代的法国风景画大师柯罗的画中,我们也时常找到类似的语言样式。柯罗善于在未干的油彩底色上描绘物象,此与中国画家在宣纸上的类似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对中国画而言,此种技法实属平常,然对于西画无异于“海西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粉墨登场。在柯罗的画面中,如《梦特枫丹的回忆》,此种类似晕染技法的运用使得树、水面、人物、花草等物象的边缘线与远处的风景巧妙地合而为一,浑然一体,因而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详、含蓄朦胧的意境。此种意境无疑为诗意的生发点。而柯罗此种风景给人的视觉感受,透纳的画中表现得同样极为精彩。
三、透纳绘画与中国画的比较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中期,欧洲兴起了“中国热”,且逐渐蔓延至英国皇宫,无论是服饰、装饰图案、瓷器等一切中国元素都是模仿的对象。早期的水彩画以印度黑或中国墨打底,19世纪发明的水彩颜料锌白又叫“中国白”,都表明中国绘画工具和表现形式都以传到西方。透纳是一位天才型的画家,借力打力是他的成功因素之一,他的风景画尤其是水彩风景画很有可能受到中国画的启发和影响,水彩画和水墨画存在很多的共通性,都属于水性绘画的范畴,以中国画的抽象表现形式迎合了西方“中国热”的追求,更容易受到当时欧洲人士尤其是上层人士的追捧和欢迎。透纳的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在很多地方都有着相似之处。《透纳风景画的三个审美指向——兼论水彩画与中国画审美体验的相似性》即是描述了透纳的水彩画与中国画的相似性。经过整理,大致可分为:
(1)中国山水画与透纳的风景画都是以自然风光为描写对象。
(2)中国画讲究诗画一律,“诗是无声画,画是有形诗”,诗画都是创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理解,是心中逸气的抒发。而透纳不但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为许多作品都创作诗,也根据诗创作了风景画,18世纪末科斯莫的“诗情画意”的绘画韵味正是对透纳风景画的最好评价。
(3)透纳的风景画创作方法上也和中国画有着共通点,中国画也叫水墨画,水在中国画创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技法就是水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透纳的水彩画创作中水也起着重要作用,甚至连油画创作中都有水性的应用,油画颜料的稀释与中国画和水彩画中水的应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透纳风景画场面宏大,视眼开阔,天地成一景,水田成一色,这正是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提出的“三远法”中的平远构图。
英国画家约瑟夫·威廉· 透纳是英国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转折性人物,他的成就不但开启了英国绘画向现代主义的转变,同时也预示着印象派的肇始。对于他的绘画艺术特点的研究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透纳还是属于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的行列,他的画面在戏剧性的构图安排,夸张剧烈的结构运动上接近于在他那个时代盛行于欧洲大陆的风格,另外一种观点刚好相反,认为透纳的绘画开启了印象派的巨大转变,甚至直接将他划入前期印象派的范畴。无论是哪种观点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在透纳的身上同时具有集大成和开先河两种大师的特质。研究西方绘画史,透纳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
参考文献
[1] 汪细飞. 透纳晚期绘画之我见.美术大观[J] . 2016(02):51-51.
[2]沈克. 透纳风景画的三个审美指向——兼论水彩画与中国画审美体验的相似性.大众文艺[J].2012(24):51-52
作者简介
王静(1993-),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方向为油画。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 聊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