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景教学法是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方法重视情景创设,主张情景感知,常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景之中,通过在情景中模仿和练习来实现教学目标。唐诗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化形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法来实现唐诗教学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唐诗教学
在现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唐诗教学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唐诗教学因为难学、难教,而被避免或者忽略。事实上,唐诗是我国文化的经典,现代汉语中很多语言点都是受到唐诗的影响,唐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光不难教,而且在对外汉语教学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教学法的选择上,笔者认为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对外汉语唐诗教学。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建立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具体生动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进而辅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帮助学生心理得到发展的方法?”。该方法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20世纪30—60年代创立。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景,激发了人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知识储备,经过思维的拓展联系,人就会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景教学法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创设情景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在情景教学法中发挥主体作用,以便及时巩固知识点,灵活掌握所学内容。情景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的枯燥性,提高了学生在情景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榜样作用、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都是很好的情景教学方法。
(一)情景教学法的功能
情景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在管理學、医学、对外汉语教学等学科中发挥着陶冶和暗示的作用。
1.情景教学能够净化心灵,培养情感
情感具有有效的感染性、强化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认知功能,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提升人的情商,剔除情感中消极的因素,对于调节人的行为具有重要重要。孔子提出“无言以教”就是强调通过情景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人的情感。
2.情景教学发挥着提示或者启迪的作用
人在环境中成长,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在环境中承受着社会、家庭、学校、地理、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情景教学通过提高一定的模拟情景,可以触发人脑中原有的知识,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
(二)情景教学法的基本途径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教学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的信息互动中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学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接受,然后是记忆,最后通过练习达到个人技能。情景教学创设情景的途径一般归纳为以下四种。
1.实际生活真实情境
社会是一个大的学校,学校教育要和社会教学相结合,在社会实际生活中,体验社会。学校教育不应该和社会教育相脱离,把学生带入社会,让鲜活的社会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从社会生活中选取某一特定场景,利用社会真实场景进行情景引导。
2.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图画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联系的纽带,抽象的实物通过图画展现的方式让人产生深刻印象,通过图片可以激发联想,获得审美体验。比如,在讲解孔子的时候,先给学生孔子的人物像,使学生通过图片的方式建立对孔子的印象。
3.音乐烘托情境
人们有着微妙的音乐心理,而音乐的语言也是微妙的,音乐可以刺激人的大脑皮层,激发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音乐给人以丰富的美感,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在音乐的旋律下,充分激发人的联想,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可以缓解枯燥的学习,音乐在人类的学习中发挥着积极地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现成的音乐。
4.表演体会情境
主体在情境中的表演,可以使主体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情的熏陶,主体获得被表演对象的价值观念,表演主体不再是单纯的表演主体个人,而是承载着被表演对象的内涵,表演主体在表演体验中必然会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在对外汉语教学,情境式教学能有效促进留学生对汉语知识的学习和汉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对外汉语中的唐诗教学
(一)唐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
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存在很大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很多词语的消失,造成了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难度。由于唐诗在表面上表现的“不实用性”和学习难度大,使得唐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研究不多。
由于唐诗诗凝练的语言,唐诗用字斟酌,言简意赅,唐诗中包含很多的中国历史典故、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学习唐诗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外国留学生因为缺少对汉语文化的学习和汉语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学习唐诗存在一定的难度。对外汉语教师对唐诗也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欠缺对唐诗知识的理论储备和教学法的指导,对唐诗的讲解也是流于形式,缺少深层次的挖掘,没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外汉语教师也是“谈诗色变”。 所以唐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二)唐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唐诗韵律优美、抑扬顿挫,意象表达深刻含义,唐诗深深地吸引着汉语爱好者。唐诗的学习有利于学习者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诗包含着深深的中国文化和历史,是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结合体,是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有效路径。实际上,唐诗在字、词、文化等方面对汉语学习者汉语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留学生学习汉语,归根结底是在学习中国人的语言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所以,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要注意对汉民族人们对情感、思想的表达方式,那么唐诗就是很好的了解汉民族的很好的窗口,唐诗语言凝练,字斟句酌,是汉民族语言的精华,对于留学生的汉语发音、词汇含义的掌握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唐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我国民族传情达意的重要表达方式,在唐诗中,诗人将不同宗教、风俗、音乐等融入到诗歌中,学习唐诗能够很好的学习我国的语言、文化、风俗和节气。唐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远远超过人们的认识。 三、情景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唐诗教学的应用
由于唐诗篇幅较小,用字凝练,感情表达丰富,汉字是学习唐诗的基础,紧接着是词语的学习,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体会诗中的情景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所以,学习唐诗,首先学习汉字,其次是词语,最后才是情感表达。针对留学生所进行的唐诗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更好地使留学生感受唐诗带来的文化内涵,也能够提高他们自身的汉语表达能力。
(一)诗歌中汉字的学习。
唐诗中的“字词教学”主要针对诗句中出现的字,从读音、意义和用法入手,通过对字的意思的解释,使得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录音或者领读、分读、个别读的方式进行教授,以纠正学生的读音,因为唐诗讲究押韵,所以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反复朗读诗句可以增加留学生对其中汉字发音的认知度,可以纠正第一声发的不够高、第二声上不去、第四声下不来和第三声发的不完整等问题。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学习本句,有利于我们辨析“才”和“材”,运用浮现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论语中的“因材施教”和《马说》中的“不能尽其材”。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学习唐诗,有助于留学生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
(二)诗歌中词语的学习。
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只知道词语的表面意义,对于词语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和用法则困难较多,对于词汇的记忆和使用也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自己掌握词汇的限度就会出现学习困难。比如“她睡过去了。”留学生都知道“睡”就是睡觉的意思,但是,本句中“睡”不是睡觉的意思,而是“去世”的意思。唐诗很讲究词语的使用,而词语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唐诗中的字词包含较高的情感量度,词汇附着情感因素,学生在理解的时候,需要投入感情的学习。贾岛在创作《题李凝幽居》写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对“敲”这个词语进行了反复的琢磨。他最初想到的不是“敲”而是“推”这个字。我们知道:“敲”是访友,“推”是归家。“敲”是来做客,“推”是主人还。这两个词语虽然都是动词,都表示动作,但是深层次表达的意思却不同。我们细读本诗发现,此句描写的是一个夜晚,四处寂静,在池边休息的鸟儿甚至也不容易被发现,这个时候拜访的僧人来了,在要进门的时候是选择“敲门”或是“推门”的时候,诗人犹豫了,如果选择“推”的话,就没有“敲”能在声音上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用“敲”既有礼貌,又与寂静的夜晚形成动静对比,与睡在池边的鸟儿,动静结合,画面变得更加具有美感,艺术效果更强烈,一副“夜晚僧人敲门图”油然而生。通过对诗句词语的讲解,留学生可以明辨汉语近义词和同义词。
(三)唐诗中的语法学习
唐诗诗句凝练,句子寓意深刻,注重情感的表达,情景交融,重在情感的宣泄。所以,诗人在写诗的时候,一般不拘泥于古汉语性、数、格的规范,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唐诗中会出现各种形式的倒装句、名词作状语、宾语倒装等等多种语法形式。李颀的《望秦川》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意思是门前的竹子在秋天里发出沙沙的声音,无陵这一代的松树都披上了寒冷的颜色。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翻译为“万户秋竹声,无陵送色寒。”诗人通过主语部分倒装,将“竹子和松树”的动作描写的很生动,凸显了动词的动作义。通过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对比,可以带给留学生更加形象的对比理解,能够深化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引发情感的共鸣
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强调,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有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需要,所以,当留学生遇到和古人同样的感情境遇的时候,留学生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留学生便会通过吟诵古代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知道,唐诗注重感情的抒发,因而它的语言是有情感的,这种情感存在于语言的形象当中。唐诗在表达情感方面比现代汉语表达的更为传神贴切,当留学生在中国思念自己的家人时,看到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希望能够早点回到家乡的时候,便可以借用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所以说,留学生学习唐诗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诗歌中的文化表达
萨丕尔在其著作《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2]”。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不能脱离思维而耽误存在,所以,对于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关键是学习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比如,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古代的种种称呼就可以体现的出来,了解中国的文化,才能更好的了解汉语。在中国古代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人物、事情、行为的时候,大部分要使用尊敬的说法,当谈及到自己的事情、行为的时候,往往采用谦虚的说法。称呼别人的姓、名和字的时候,要加尊称。比如“贵姓、大名、尊字”;称呼别人的年龄时,称为“贵庚、尊庚、高寿”。所以,在学习询问别人年龄的时候, 十岁以内的,可以用“几”,问年龄比较大的话,就不能再用“几”了,而应该用“高寿”。这些词语都体现了汉语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国人之所以形成具有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根源都在于中国人拥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风俗习惯。
唐诗是诗人情感的一种表达,唐诗承载着中国的风俗习惯、思想道德观念、宗教、历史典故等等,所以,唐詩教学有利于留学生尽快的融入汉文化、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唐诗是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有利资源,唐诗的学习有助于留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
在世界文化大发展的舞台上,中国文化开始受到各国青睐,中国不仅需要推广汉语国际教育,还应该加强文化与语言教学,将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我国有着灿烂辉煌的诗歌文化,中国的诗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对外汉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模式,立足我国,放眼世界,使我国的诗歌真正走向世界。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唐诗教学
在现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唐诗教学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唐诗教学因为难学、难教,而被避免或者忽略。事实上,唐诗是我国文化的经典,现代汉语中很多语言点都是受到唐诗的影响,唐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光不难教,而且在对外汉语教学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教学法的选择上,笔者认为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对外汉语唐诗教学。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建立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具体生动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进而辅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帮助学生心理得到发展的方法?”。该方法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20世纪30—60年代创立。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景,激发了人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知识储备,经过思维的拓展联系,人就会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景教学法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创设情景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在情景教学法中发挥主体作用,以便及时巩固知识点,灵活掌握所学内容。情景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的枯燥性,提高了学生在情景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习效率。榜样作用、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等都是很好的情景教学方法。
(一)情景教学法的功能
情景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在管理學、医学、对外汉语教学等学科中发挥着陶冶和暗示的作用。
1.情景教学能够净化心灵,培养情感
情感具有有效的感染性、强化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认知功能,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提升人的情商,剔除情感中消极的因素,对于调节人的行为具有重要重要。孔子提出“无言以教”就是强调通过情景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人的情感。
2.情景教学发挥着提示或者启迪的作用
人在环境中成长,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在环境中承受着社会、家庭、学校、地理、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情景教学通过提高一定的模拟情景,可以触发人脑中原有的知识,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
(二)情景教学法的基本途径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教学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的信息互动中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学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接受,然后是记忆,最后通过练习达到个人技能。情景教学创设情景的途径一般归纳为以下四种。
1.实际生活真实情境
社会是一个大的学校,学校教育要和社会教学相结合,在社会实际生活中,体验社会。学校教育不应该和社会教育相脱离,把学生带入社会,让鲜活的社会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从社会生活中选取某一特定场景,利用社会真实场景进行情景引导。
2.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图画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联系的纽带,抽象的实物通过图画展现的方式让人产生深刻印象,通过图片可以激发联想,获得审美体验。比如,在讲解孔子的时候,先给学生孔子的人物像,使学生通过图片的方式建立对孔子的印象。
3.音乐烘托情境
人们有着微妙的音乐心理,而音乐的语言也是微妙的,音乐可以刺激人的大脑皮层,激发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音乐给人以丰富的美感,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在音乐的旋律下,充分激发人的联想,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可以缓解枯燥的学习,音乐在人类的学习中发挥着积极地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现成的音乐。
4.表演体会情境
主体在情境中的表演,可以使主体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情的熏陶,主体获得被表演对象的价值观念,表演主体不再是单纯的表演主体个人,而是承载着被表演对象的内涵,表演主体在表演体验中必然会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在对外汉语教学,情境式教学能有效促进留学生对汉语知识的学习和汉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对外汉语中的唐诗教学
(一)唐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
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存在很大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很多词语的消失,造成了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难度。由于唐诗在表面上表现的“不实用性”和学习难度大,使得唐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研究不多。
由于唐诗诗凝练的语言,唐诗用字斟酌,言简意赅,唐诗中包含很多的中国历史典故、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学习唐诗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外国留学生因为缺少对汉语文化的学习和汉语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学习唐诗存在一定的难度。对外汉语教师对唐诗也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欠缺对唐诗知识的理论储备和教学法的指导,对唐诗的讲解也是流于形式,缺少深层次的挖掘,没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外汉语教师也是“谈诗色变”。 所以唐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二)唐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唐诗韵律优美、抑扬顿挫,意象表达深刻含义,唐诗深深地吸引着汉语爱好者。唐诗的学习有利于学习者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诗包含着深深的中国文化和历史,是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结合体,是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有效路径。实际上,唐诗在字、词、文化等方面对汉语学习者汉语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留学生学习汉语,归根结底是在学习中国人的语言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所以,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要注意对汉民族人们对情感、思想的表达方式,那么唐诗就是很好的了解汉民族的很好的窗口,唐诗语言凝练,字斟句酌,是汉民族语言的精华,对于留学生的汉语发音、词汇含义的掌握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唐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我国民族传情达意的重要表达方式,在唐诗中,诗人将不同宗教、风俗、音乐等融入到诗歌中,学习唐诗能够很好的学习我国的语言、文化、风俗和节气。唐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远远超过人们的认识。 三、情景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唐诗教学的应用
由于唐诗篇幅较小,用字凝练,感情表达丰富,汉字是学习唐诗的基础,紧接着是词语的学习,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体会诗中的情景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所以,学习唐诗,首先学习汉字,其次是词语,最后才是情感表达。针对留学生所进行的唐诗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更好地使留学生感受唐诗带来的文化内涵,也能够提高他们自身的汉语表达能力。
(一)诗歌中汉字的学习。
唐诗中的“字词教学”主要针对诗句中出现的字,从读音、意义和用法入手,通过对字的意思的解释,使得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录音或者领读、分读、个别读的方式进行教授,以纠正学生的读音,因为唐诗讲究押韵,所以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反复朗读诗句可以增加留学生对其中汉字发音的认知度,可以纠正第一声发的不够高、第二声上不去、第四声下不来和第三声发的不完整等问题。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学习本句,有利于我们辨析“才”和“材”,运用浮现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论语中的“因材施教”和《马说》中的“不能尽其材”。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学习唐诗,有助于留学生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
(二)诗歌中词语的学习。
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只知道词语的表面意义,对于词语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和用法则困难较多,对于词汇的记忆和使用也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自己掌握词汇的限度就会出现学习困难。比如“她睡过去了。”留学生都知道“睡”就是睡觉的意思,但是,本句中“睡”不是睡觉的意思,而是“去世”的意思。唐诗很讲究词语的使用,而词语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唐诗中的字词包含较高的情感量度,词汇附着情感因素,学生在理解的时候,需要投入感情的学习。贾岛在创作《题李凝幽居》写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对“敲”这个词语进行了反复的琢磨。他最初想到的不是“敲”而是“推”这个字。我们知道:“敲”是访友,“推”是归家。“敲”是来做客,“推”是主人还。这两个词语虽然都是动词,都表示动作,但是深层次表达的意思却不同。我们细读本诗发现,此句描写的是一个夜晚,四处寂静,在池边休息的鸟儿甚至也不容易被发现,这个时候拜访的僧人来了,在要进门的时候是选择“敲门”或是“推门”的时候,诗人犹豫了,如果选择“推”的话,就没有“敲”能在声音上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用“敲”既有礼貌,又与寂静的夜晚形成动静对比,与睡在池边的鸟儿,动静结合,画面变得更加具有美感,艺术效果更强烈,一副“夜晚僧人敲门图”油然而生。通过对诗句词语的讲解,留学生可以明辨汉语近义词和同义词。
(三)唐诗中的语法学习
唐诗诗句凝练,句子寓意深刻,注重情感的表达,情景交融,重在情感的宣泄。所以,诗人在写诗的时候,一般不拘泥于古汉语性、数、格的规范,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唐诗中会出现各种形式的倒装句、名词作状语、宾语倒装等等多种语法形式。李颀的《望秦川》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意思是门前的竹子在秋天里发出沙沙的声音,无陵这一代的松树都披上了寒冷的颜色。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翻译为“万户秋竹声,无陵送色寒。”诗人通过主语部分倒装,将“竹子和松树”的动作描写的很生动,凸显了动词的动作义。通过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对比,可以带给留学生更加形象的对比理解,能够深化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引发情感的共鸣
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强调,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有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需要,所以,当留学生遇到和古人同样的感情境遇的时候,留学生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留学生便会通过吟诵古代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知道,唐诗注重感情的抒发,因而它的语言是有情感的,这种情感存在于语言的形象当中。唐诗在表达情感方面比现代汉语表达的更为传神贴切,当留学生在中国思念自己的家人时,看到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希望能够早点回到家乡的时候,便可以借用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所以说,留学生学习唐诗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诗歌中的文化表达
萨丕尔在其著作《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2]”。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不能脱离思维而耽误存在,所以,对于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关键是学习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比如,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古代的种种称呼就可以体现的出来,了解中国的文化,才能更好的了解汉语。在中国古代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人物、事情、行为的时候,大部分要使用尊敬的说法,当谈及到自己的事情、行为的时候,往往采用谦虚的说法。称呼别人的姓、名和字的时候,要加尊称。比如“贵姓、大名、尊字”;称呼别人的年龄时,称为“贵庚、尊庚、高寿”。所以,在学习询问别人年龄的时候, 十岁以内的,可以用“几”,问年龄比较大的话,就不能再用“几”了,而应该用“高寿”。这些词语都体现了汉语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国人之所以形成具有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根源都在于中国人拥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风俗习惯。
唐诗是诗人情感的一种表达,唐诗承载着中国的风俗习惯、思想道德观念、宗教、历史典故等等,所以,唐詩教学有利于留学生尽快的融入汉文化、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唐诗是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有利资源,唐诗的学习有助于留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
在世界文化大发展的舞台上,中国文化开始受到各国青睐,中国不仅需要推广汉语国际教育,还应该加强文化与语言教学,将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我国有着灿烂辉煌的诗歌文化,中国的诗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对外汉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模式,立足我国,放眼世界,使我国的诗歌真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