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早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工程在建设和运行中产生的问题伴随着开发强度的增加逐渐显现。本文从水环境、水生生态、陆生生态及社会环境四要素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行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管理制度、生态补偿、公众参与及科研支撑几方面提出保护对策建议,以期对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可有效缓解因水资源分布不均产生的用水矛盾,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灌溉和抗旱防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运行成本低、方便调峰等优点,是重要的能源组成部分。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长,影响范围大,因河流水文情势、水温等变化对下游河段水生生态以及河岸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
1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1水文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进行相关的改造,给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在施工时会对周围的树木进行砍伐,威胁到动植物生存,大面积开发树木,还会造成水土流失,给当地气候、气温带来影响;水利工程通常建立在河流的基础上,导致河流上游流速缓慢,河流自动净化能力严重下降,严重时会破坏水质,堵塞河道;水库的建立还会直接影响到水温结构、微生物以及水体生物等等,给水中藻类植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藻类植物迅速繁殖,大量水 体浮生物增加,给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成以后,随着储水量的不断增加,水蒸气不断增加,空气湿度也会加大,从而进一步引起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引起土质发生改变。
1.2土地利用的影响
水利的建设也会对土地资源带来一定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占有大量的土地,除了水利工程本身占地以外,往往还会增设许多临时水利设施也会占用大量土地,同时还会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当地土地资源浪费。水利水电工程结束以后如果没有及时对土地的挖掘、占用进行处理,就会给山坡、表土带来不良影响,给周边植被造成破坏、侵蚀的同时还会引发河道堵塞问题的出现。
1.3 生活垃圾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文化等方面的欠缺,会出现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现象,这些废水的随意排放进入河流以后就会给水体带来严重污染,对河流里面动植物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增加水体中的疾病,给当地人们健康带来影响。除了污水给当地人们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以外,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也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比如,施工中一些沙子等固體材料容易污染土壤;土石、石灰、粉末以及水泥等悬浮颗粒物也会造成大气污染,同时,因为地表水的侵蚀,这些施工材料也会随之流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
1.4 生态平衡的破坏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导致的就是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就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对水生生物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造成物种的灭绝,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打破原来生物链,严重也会引发瘟疫等一系列灾害。
2 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保护对策
2.1 构建环境影响评估机制
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构建科学与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估机制是必要的,这对缓解与改善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影响评估机制,除了可以了解对周围水质、土质带来的不利影响,还能评估该区域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造成的影响。
2.2 增强法律约束及政府管理责任
首先,应严格遵循保护环境的优先原则,合理规划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通过构建法治保障增强法律约束,改变“批小建大”、“先建后批”的无序开发现象。其次,应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督管理责任,确保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合理性,只有充分论证地质灾害,才能正式进行开工建设。
2.3 加大新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被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因此,在项目规划、勘测与施工时,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技术以及设备,如具有防噪的施工设备、对植物生长有利的透水材料。
2.4 增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管力度
第一,要采用无害技术,清洗与处理生活污水与机械废油,保证其符合相关排放要求后,才能进行排放,并确保其可以被再次利用,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第二,强化施工机械的维护与保养,并要做好除尘作业,以免产生“三废”污染;第三,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可以用于造田、修路,如果未能及时进行处理,要有序堆放在合适的区域内,避免对水道泄 流产生阻碍或减少耕地面积。
3.5 建设规划一体
第一,应做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水土保持工作,减轻水库淤积;第二,可以通过增设曝气设备等用于流域环境保护的设备,以及相关附属工程,如河流排沙、引水冲污水道等附属工程的建设,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第三,为了可以确保下游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对水位与流量的要求,应利用闸坝调节水量,以此提升河流自净能力,避免影响到下游农作物以及鱼类生长。
3.6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第一,应遵循“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构建耕地保护、迁地保护等生态补偿机制,其中,需要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以及范围,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收 取环境保护补偿金;第二,在城镇化建设中,将脱贫致富、移民安置与其结合起来,不能因为搬迁而降低移民的生活水平。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诸多益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而言。因此,为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作用,提出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探讨。
参考文献
[1]马建国. 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 科技风, 2020, No.436(32):124-125.
[2]苏兴礼.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 No.327(09):50-50.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可有效缓解因水资源分布不均产生的用水矛盾,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灌溉和抗旱防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运行成本低、方便调峰等优点,是重要的能源组成部分。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长,影响范围大,因河流水文情势、水温等变化对下游河段水生生态以及河岸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
1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1水文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进行相关的改造,给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比如,在施工时会对周围的树木进行砍伐,威胁到动植物生存,大面积开发树木,还会造成水土流失,给当地气候、气温带来影响;水利工程通常建立在河流的基础上,导致河流上游流速缓慢,河流自动净化能力严重下降,严重时会破坏水质,堵塞河道;水库的建立还会直接影响到水温结构、微生物以及水体生物等等,给水中藻类植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藻类植物迅速繁殖,大量水 体浮生物增加,给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成以后,随着储水量的不断增加,水蒸气不断增加,空气湿度也会加大,从而进一步引起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引起土质发生改变。
1.2土地利用的影响
水利的建设也会对土地资源带来一定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占有大量的土地,除了水利工程本身占地以外,往往还会增设许多临时水利设施也会占用大量土地,同时还会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当地土地资源浪费。水利水电工程结束以后如果没有及时对土地的挖掘、占用进行处理,就会给山坡、表土带来不良影响,给周边植被造成破坏、侵蚀的同时还会引发河道堵塞问题的出现。
1.3 生活垃圾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素质、文化等方面的欠缺,会出现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现象,这些废水的随意排放进入河流以后就会给水体带来严重污染,对河流里面动植物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增加水体中的疾病,给当地人们健康带来影响。除了污水给当地人们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以外,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也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比如,施工中一些沙子等固體材料容易污染土壤;土石、石灰、粉末以及水泥等悬浮颗粒物也会造成大气污染,同时,因为地表水的侵蚀,这些施工材料也会随之流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
1.4 生态平衡的破坏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导致的就是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就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对水生生物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造成物种的灭绝,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打破原来生物链,严重也会引发瘟疫等一系列灾害。
2 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保护对策
2.1 构建环境影响评估机制
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构建科学与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估机制是必要的,这对缓解与改善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影响评估机制,除了可以了解对周围水质、土质带来的不利影响,还能评估该区域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造成的影响。
2.2 增强法律约束及政府管理责任
首先,应严格遵循保护环境的优先原则,合理规划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通过构建法治保障增强法律约束,改变“批小建大”、“先建后批”的无序开发现象。其次,应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督管理责任,确保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合理性,只有充分论证地质灾害,才能正式进行开工建设。
2.3 加大新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被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因此,在项目规划、勘测与施工时,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技术以及设备,如具有防噪的施工设备、对植物生长有利的透水材料。
2.4 增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管力度
第一,要采用无害技术,清洗与处理生活污水与机械废油,保证其符合相关排放要求后,才能进行排放,并确保其可以被再次利用,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第二,强化施工机械的维护与保养,并要做好除尘作业,以免产生“三废”污染;第三,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可以用于造田、修路,如果未能及时进行处理,要有序堆放在合适的区域内,避免对水道泄 流产生阻碍或减少耕地面积。
3.5 建设规划一体
第一,应做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水土保持工作,减轻水库淤积;第二,可以通过增设曝气设备等用于流域环境保护的设备,以及相关附属工程,如河流排沙、引水冲污水道等附属工程的建设,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第三,为了可以确保下游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对水位与流量的要求,应利用闸坝调节水量,以此提升河流自净能力,避免影响到下游农作物以及鱼类生长。
3.6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第一,应遵循“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构建耕地保护、迁地保护等生态补偿机制,其中,需要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以及范围,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收 取环境保护补偿金;第二,在城镇化建设中,将脱贫致富、移民安置与其结合起来,不能因为搬迁而降低移民的生活水平。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诸多益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而言。因此,为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作用,提出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探讨。
参考文献
[1]马建国. 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 科技风, 2020, No.436(32):124-125.
[2]苏兴礼.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 No.327(09):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