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鲸刘国梁:油条小贩变身餐饮大亨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小蓝鲸从当年只有7张桌子的“小南京”变身成拥有二十多家连锁店的“小蓝鲸”,员工多达4560名!
  “小蓝鲸”背后的发家历程,几乎是餐饮界的一个奇迹。
  而创造这个奇迹的“小蓝鲸”老板刘国梁,20多年前只是一个读不起书、在小镇上炸油条的乡下娃。
  苦涩童年
  刘国梁1966年出生在武汉市郊区乡镇的一间满是裂缝的土坯房里,他苦涩的童年就在这间土坯房里度过。但刘国梁聪明又刻苦,上学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得老师喜爱。对数字十分敏感的他,数学成绩一直特别好。直到现在,刘国梁从不用电话簿,几乎所有的电话号码都凭记忆脱口而出,令人叹服。
  因家境贫困,这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一直面临着失学的威胁。为了能挣钱读书,他什么样的苦都吃过。有一年,家乡发大水,淹死了人,为了多挣几元钱交学费,不过十岁出头的他,竟和父亲轮换通宵提着马灯为捞上来的尸体守夜。1984年,刘国梁初中毕业,家里实在供不起他继续上高中,就把他送到附近的镇上学炸油条。在街口摆上一口大油锅,炸一辈子油条——对贫困的农村孩子刘国梁来说,命运似乎就这样注定了。
  这时候,一桩意外让刘国梁生平第一次踏出了小镇。家徒四壁的泥坯老屋,已住了几代人,这一年终于挨不下去了,木梁腐烂断裂,已经无法住人。要重新修整,约需1300元。想来想去,没有办法,只有进城打工。就这样,1300元把刘家父子逼上了武汉。
  选择创业
  初到陌生的都市,父子俩租不起房子,只能“傍”亲戚。好在刘国梁在镇上学了白案,炸过油条,好心的亲戚把他介绍到汉口一家小餐馆,学做红案。他的父亲则找到一家苗圃打零工。
  为了挣够修房的钱,刚18岁、瘦弱的刘国梁埋头苦干。武汉的夏季热得冒烟,在密不透风的厨房里,他一人负责红、白两案,同时应付七八张台面的菜肴,好几次,都热得晕倒在炉子前。他酷爱学习,师傅传授技艺,总是记在心里,反复推敲。为了纯熟技艺,他经常加班到深夜。凭着不怕苦、肯动脑的精神,学徒刘国梁渐渐有了一手好厨艺。他的一个绝活,至今为当时的同行津津乐道:一只活鸡,从开膛破肚到端上桌面,不过几分钟的事,给鸡去毛时,面对滚烫的开水,他可以动作敏捷得烫不到手。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父子俩历尽艰辛,终于攒到了几千元血汗钱,可以回家修整房屋了。然而此时的刘国梁,经过大城市的濡染,已经眼界大开,不愿意再回到那个贫苦的乡村了。就在他有这样念头的时候,刘国梁偶尔听到一位顾客感叹,目前武汉适合老百姓消费的像样的餐馆太少了,这位顾客的话给刘国梁触动很大,他觉得在武汉开餐馆是很有前途的,只要用心经营,一定能赚钱。那一刻,他下定决心,不再受命运的摆布,自己去闯出一番天地。
  “第一桶金”
  刘国梁没有回家翻修老宅,而是苦口婆心地说服家里人,用这笔钱开了家小餐馆“小南京”。店在当时冷冷清清的汉口新华后路,招牌也十分简陋。
  和每一个小业主一样,刘国梁为了他的“第一桶金”,起早摸黑,勤扒苦做。5年间,刘国梁精打细算,“小气”到了极点,为了节约成本和保证原料的品质,他曾骑着摩托车,到200公里外的洪湖去采购鲜鱼。他对菜肴精益求精,并对客人承诺:如果菜做得不好可以要求重做。他娴熟的技艺和良好的待客之道使得小餐馆生意红火起来。
  就这样,用了5年的时间积累,刘国梁攒够了20万元。20万元,对于出身贫寒的刘家,算得上是座金山了,眼见武汉餐馆越开越多,生意越来越难做,不少餐馆都在上档次、上规模。刘国梁提出要倾其所有,用来购置大门面,进行高档装修,却遭到了想回家盖房的父亲的强烈反对。是小富即安,还是开创更大的事业?刘国梁面临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抉择。
  中餐连锁
  一天中午,刘国梁的店里来了几位老主顾,因为时日已久,几个老主顾都和刘国梁有了很好的感情。但这天,几位顾客来到店里犹豫再三,还是离开“小南京”,选择了附近一家大餐馆。一位老主顾不好意思地对刘国梁解释说:“‘小南京’档次太低,请客时实在拿不出手啊……”这件事深深刺痛了他。刘国梁意识到,如果不主动出击,他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小业主,甚至连这个小业主都当不长久。
  1993年,他不顾家里人“败家子”的指责,将“小南京”个体餐馆变更登记为私营企业,并与几位朋友合伙,在武汉电视台对面开设了“小南京美食城”。结果一炮打响,生意十分兴隆,刘国梁的资产迅速翻了几番。告别了家族式小作坊的刘国梁,此时已完成了从为生计挣钱到为事业挣钱的心理跨越。
  他深知,自己的事业离成功还有很远。他时常思索:“美食城虽然生意不错,但照这个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做大做强呢?”麦当劳、 肯德基在武汉的扩张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中式餐馆为什么不能学洋快餐去走连锁经营之路呢?“我也要打造中式餐饮的连锁品牌!”他暗暗下了决心。
  此后短短几年,他加快了“小南京”的发展步伐,完成了从街头餐馆到现代企业的过渡。1998年,刘国梁出资近千万元,成立了“武汉广场美食公司”。考虑到外地已有同名品牌,加上注册时不允许名字中有地名出现,“小南京”果断更名为“小蓝鲸”。
  创立品牌
  刘国梁为了把“小蓝鲸”办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狠抓各连锁店的菜肴和服务质量,经常“微服私访”去“小蓝鲸”各分店“消费”。发现问题立即找到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在他的影响下,“小蓝鲸”上下逐渐形成了“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服务意识。
  这时候,报纸上报道了一些消费者由于食用不健康食物而中毒的现象。一时间,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独具匠心的刘国梁抓住这一时机,于1996年首创了“科学美食,营养均衡”的餐饮饮食新观念,并与武汉军事经济学院联合研制了“电脑配餐”,填补了当时国内空白。为了真正让所有小蓝鲸顾客“吃出健康来”,他甚至违背酒店业经营惯例,提出不让顾客空腹饮酒,不让顾客乱点菜,不让顾客多点菜,虽然少了些收入,但却因此赢得了顾客的赞誉。
  刘国梁在国内中餐业界首推“多品牌差异化连锁”战略,即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在统一品牌之下,实现菜肴的本地化和差异化。同时,他斥巨资对“小蓝鲸”这一品牌进行整合升级,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从此,“小蓝鲸”真正依靠品牌走向了全国连锁之路。
  走向全国
  这一系列成功的营销策略,让“小蓝鲸”在国内中式餐饮连锁受挫之际,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使企业连续两年超越众多洋餐饮企业,成为江城餐饮企业的龙头战舰。至2000年底,小蓝鲸在湖北省境内已开连锁店21家,仅武汉市就有10家连锁店。
  2002年,经过精心的筹划,“小蓝鲸”北京大钟寺连锁店顺利开业。在北京小蓝鲸红红火火的同时,沈阳、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等北方城市又掀起了“小蓝鲸旋风”。刘国梁终于完成了“小蓝鲸”由南向北的扩张,中国餐饮业超级航母已初露端倪。现在,小蓝鲸集团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将主业的下游行业——饮料及食品工业——发展成为集团又一个新的经济支柱,届时,小蓝鲸品牌的各色酒水、饮料,由小蓝鲸特色菜肴衍生的包装食品均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榜样印象
  随着“小蓝鲸”的名气越来越大,身为老总的刘国梁早已是千万富翁。“阔”起来的刘国梁,依然不失昔日农家孩子的本分和踏实,始终那么低调。成功之后,他为自己“提炼”出了两条“发家秘诀”:
  第一,成功离不开坚持。刘国梁说,许多人缺少的不是才干,也不是没有机遇,而是认定了一个目标后,没有坚持下来。曾几何时,房产、证券等投资热此起彼伏,多少昔日大款栽了跟头,一蹶不振。刘国梁也曾有过数次转行发展的良机,几经考虑后,都放弃了。他认为,仅因一时之利,转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前途难卜,也必然分散主营业务的精力,最后可能进退失据,十分危险。在他看来,餐饮行业有做不完的生意,挖掘不尽的商机。
  第二,要成功先要学“做人”。功成名就后的刘国梁,没有一丝“阔人”的痕迹。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跳舞的他,最大爱好就是买书订报。他似乎总是那两套衣服,一条皮带用了好多年,一双鞋子穿破为止,还为各类公益事业捐助数百万元。(编辑/晴川)
其他文献
我们曾经讨论过“狗不理”包子为什么不卖饺子、“全聚德”烤鸭为什么不卖烤鸡的问题,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生态酒店的发展方向一直在游移,已经确定的经营思想不能贯彻、不能坚持,这是会出问题的。  这个现象的出现,关键在于,生态酒店的干部员工,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回头客。  真正的回头客,是奔着你的品牌来的,是认可你的饭菜质量、服务水平、就餐环境的。就现在的情况而言,80%的客人,是冲着这里的就餐环境来的
期刊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在《述志诗》言:“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而后一曲《广陵散》又绝唱千古,其境之悠,高情远趣,率然玄远。观李稼夫先生作品《竹林七贤》,再现此景此情,意境高远,耐人寻味。稼夫的画直观感觉:简约淡雅、灵动清新,线条舒畅,有很强的节奏感,细细品味书卷气甚浓,用墨虽不多,却笔下富有变化,娴熟的技法与洒脱的思想融为一脉。功力深厚扎实,笔墨严谨,禅意浓浓,境界古淡深远,阳刚大气,既传统又现代。
期刊
摘自《别跟我说你懂营销》  为什么有的广告可以勾起目标受众的注意力,还能带来一定的美誉度?其秘诀就是“潜入消费者的心智达到了沟通最大化”。这样的广告,不仅消费者不会反感,还会由于沟通的实在,恰到好处而引起共鸣。  广告的作用除了提升销量外,还得提升品牌形象。这些作用实现的前提是目标受众买你的账,但现实往往给广告主泼了凉水。不少创意低劣的广告在电视上招摇,根本没引起目标受众的注意;有的倒是惊世骇俗的
期刊
刘灿章的书画,爽朗大气,厚重却不失灵动。技法娴熟,笔墨功夫深,以书写意,以画抒情,入古而出古,笔墨线条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隐约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深感安时处顺的悠然自在。  书画同源,先生书画相得益彰。书法千锤百炼的线条艺术、枯湿浓淡娴熟的用墨技巧,为绘画提供坚实的笔下基础及鲜活之气;书法亦融合绘画中的自然精神,显得灵动。先生书法兼具各体,尤以草书为盛。主要师法王献之、王铎、怀素、黄庭坚,其
期刊
眼镜,如今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顾客发现,近年来,眼镜的售价逐渐上涨,居高不下;镜架、镜片的名称和功能逐渐在增加,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近日,记者以导购员、学徒工身份,应聘北京多家眼镜店、加工车间,发现其中的暴利与猫腻: 在生产地批发价几元至几十元的镜架、镜片,在商店柜台上,身价翻了几十番。个别商家对消费者,有一整套的推销猫腻。还有商家玩起文字游戏,山寨国产货改个英文字母,就变成了国
期刊
2012年12月9日,东方名剪上榜第十一届中国企业成长百强。上榜依据:这是一家创立于1995年的美容美发企业,以连锁模式先区域后全国的扩张策略,专注于中高端人群,2012年以353%的成长速度引人注目。  对东方名剪的总经理卢连德来说,这是一件喜事。10天后,他又获邀参加“CCTV2013年公益时尚盛典”。  生于1968年的温州人卢连德,虽是理发外行,如今却已是中国美发美容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市
期刊
3月4日,福布斯发布2013全球富豪榜,62岁的王木清以14亿美元身家成为新一任湖北首富。相比富豪榜常客闫志、刘宝林、梁亮胜等湖北前任首富,王木清显得“很陌生”,互联网上甚至没有一张他的照片。不过,低调的王木清却有着剑指全国的野心。  早在2011年8月,王木清旗下正通汽车上演了一幕经典的“蛇吞象”收购:排名第20的正通,以55亿元收购了排名第9的中汽南方,国内汽车流通领域第一大并购案由此诞生。 
期刊
谈及如今在商业地产上的一路恢宏,论及未来对“林氏”风格城市综合体的美好规划,忆及过往拼搏创业时的峥嵘岁月,林小冬那如玉的面容变得严肃而意气风发,仿若她那身似火如焰的红裙。黑发如瀑,自然又慵懒地披在双肩;墨如漆的双眸,是张爱玲笔下那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她无疑是美的,是那种江南小令里走出来的小家碧玉的美,是白月光似的清与浅,如玉的温润。她会巧笑倩兮,“我是属于可爱型的”。  从摆地摊做起,
期刊
“你的手机‘盖世’了吗?”这是三星拥趸者(简称“星粉”)相互间的热门问候语之一。“盖世”是星粉们对三星最新智能手机系列“Galaxy(星系)”的非官方昵称,意取“武功盖世”。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的争霸中,三星和苹果并称“双雄”当之无愧,但如果单从出身上判断,三星似乎更加“草莽”一些。  结缘奥运:“病猫”变“猛虎”  1938年3月1日,三星前任会长李秉哲以3万韩元资金在大邱市成立了“三星商会”。李
期刊
在门店经营战略选择中,有一种模式为范围经济,即在区域内通过高频率的门店布局或品牌能见频率,达到门店业态的区域影响力,快速制造特定范围内的影响力,我们称之为范围经济。在门店模式中,我们较为推崇范围经济的战略。  范围经济的优势在于,最大化地吸引眼球,通过品牌(门店)的多频次出现增大市场可信度,在某一区域内迅速形成品牌影响力,塑造消费者信心,从而达到预期的市场获益。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会有四种模式可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