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背后的中国声音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k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往往具有超越国界的意义。具有中国元素的电影会在西方引起关注,而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电影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媒体的角度讲,对电影的报道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成为了折射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
  本文对BBC和新华社的两篇电影类英文稿件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讨怎样把这样的报道做好,能够以小见大,真正让海外受众接受和喜欢。
  对文化背景的关注
  2019年7月11日BBC对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预告片的报道是一篇外媒对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典型报道。
  《木兰辞》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诗篇家喻户晓,而此次的演员刘亦菲、李连杰和巩俐也比较有号召力,因此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民众对这部电影片花的看法。
  “二十多年前,《花木兰》在它的诞生地票房并不理想,但是这次迪士尼全力以赴,希望用这位女英雄故事的新版本赢得中国观众。”文章称。
  由于受众是西方读者,文章细致地阐述了这个故事的文化背景,比如《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大约发生在公元380年,而花木兰这个角色相当于中国的“圣女贞德”。可以说,文章中的这个比喻非常好,对于解释花木兰这样一个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人物来讲很有效。这一点很值得中国媒体借鉴。我们长期接触中国的文化,对很多东西已经习以为常,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常常忽视了那些外国读者非常感兴趣的部分。随着中国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我们对文化的传播更要跟上。
  笔者在国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西方的报道中很多跟中国相关的内容都有大段的文化背景介绍。比如前不久中国的兵马俑到墨尔本展出,《悉尼先驱晨报》的一篇报道竟然用了11个自然段——超过一半的篇幅介绍了秦始皇及其陵墓,比如秦始皇何时称帝、其功绩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秦始皇陵的修建人数和过程、兵马俑的大小和作用、同时出土的其他文物,以及陕西兵马俑展览的参观人数等。
  我们常常说“文化软实力”,兵马俑就是一个例子,而迪士尼呈现出来的长裙云鬓、万里关山以及背后的巾帼壮志与家国情怀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只是这些我们常常容易忽略。
  文化背后的解读
  BBC文章除了对《花木兰》背后文化的解读以外还挖掘了三个更深层次的内容,其一便是中国电影的票房号召力。
  作者采访了一位中国分析人士和一个美国教授,并且引用了一些数字来说明中国观众对好莱坞票房的贡献。
  因此,为了获得票房收入,美国电影公司越来越多地让中国电影人参与到拍摄制作当中。
  如果稿子在这里结束,就是一篇中规中矩的文化稿,以小见大地反映了中国的发展。
  然而BBC这篇稿子好就好在,这里并不是结束。作者通过中国分析人士倪雪婷(音)之口说到,尽管迪士尼很努力地想要展示中国文化,但是由于一些刻板印象,其中展示的不少地方都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并不是真实的中国,比如其中一个场景中,皇帝对木兰行礼,而事实上中国古代君王是神一样的存在,根本不可能这样做。
  这也是文章表现出的第二个更深层次的内容:文化的冲突。
  文章引用网友的话说到,电影里面展示了福建的土楼,而《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发生地跟福建相距一千多公里,显然电影搞错了一些事实。
  而动漫版的粉丝们则哀叹,为什么经典版的小蟋蟀和小龙木须都消失了。
  尽管如此,很多中国网民的评价还是很正面的,稿件表达出了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这也是文章深意的第三个层面。
  比如,作者称超过11.5万微博用户对电影片花表示满意。“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迪士尼公主。”一位网友说。“花木兰是我们在学校课本中的人物,我很高兴预告片里她的故事展现的更多的是中国武侠史诗,而不是美国动漫。”另一个说。还有网友说:“中国的木兰终于回来了。”
  发出自己的声音
  关于《花木兰》预告片的国内报道很短,不易进行比较。但是7月12日上映的《狮子王》真狮版受到了国内的普遍关注。新华社播发的英文稿件从另一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有深度的挖掘。
  新华社稿件在介绍了周末的票房情况后写道:“几年前,中国的电影爱好者在一部大片在海外上映后,需要等上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看到,有些没有耐心的人甚至去海外观看。”



  作者以《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为例指出,2018年这部电影北美上映后两周才登陆中国。而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今年4月24日在中国首映,比北美还要早两天,《狮子王》的首映也提前于其他国家。而正是中国在版权保护方面的努力让海外电影制作公司有了这样做的信心。
  接下来文章称,票价下降的同时电影播放的技术在提高。“我只需要花28块钱就可以在大屏幕欣赏好莱坞最先进的计算机影像生成技术,而十年前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票价上百。”文章引用一位姓桑的电影爱好者的话说。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才发现,文章其实是从电影这个人们容易接受的角度切入,反映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以及西方最关注的版权保护问题。整个过程很顺畅,比较有说服力,容易让人接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版权问题一直是西方用来攻击中国的一个方面,因此西方媒体的稿子可能并不会这样写。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文章让海外了解中国的现状,改变对中国的偏见。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当年的经典版《狮子王》,在分析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同时让稿件有了温度。
  作者谈到当年《狮子王》几乎人人都看过,对于学英语的人来讲尤其是教科书式的作品,同时还引用中国影迷的话说,还能记起跟父亲一起看那部动画作品的场景,而父亲的手机铃声也是《狮子王》的主题曲。
  然后作者话锋一转,说现在人们的观影习惯发生了变化,因为盗版DVD已经绝迹,没有授权的网络资源也找不到了,而到电影院观影已经成了中国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
  文章在这里结尾,更强化了前面关于版权保护的说法,因此这是一篇值得借鉴的对外报道。
  通过比较由BBC和新华社播发的《花木兰》和《狮子王》这两部电影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到,外媒很多地方值得学习,比如对文化的解读,对中国民众精神文化的阐释,但是也存在西方的偏见,需要我们通过润物无声的报道来进一步呈现中国真实的面貌,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中国电影对外报道真正走进海外受众心中。(作者供图)
其他文献
2017年10月,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理查德·泰勒,研究的是人类种种理性和非理性的行为决策。  虽然经济学时常强调“理性人假设”,假定经济活动的主体理智而自私,但经济学家这个群体本身,却总是心怀一些天真的梦想。  例如,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一方面发现了残酷的帕累托法则(二八定律):80%的效益来自于20%的项目,80%的社会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另一方面,他又滿心期待着这样一种优化——
期刊
中国报道社隶属于中国外文局,近年来,不断深耕东盟地区,与该地区媒体开展供稿供版、联合策划、联合采访等合作,2017年,在泰国曼谷建立分社,把策划报道流程前移,力图实现面向对象国的本土化精准传播。探索建立与东盟国家新闻部长和主流媒体的“1.5轨”合作长效机制。①  一、内容合作是国际合作传播的基础  从2017年始,中国报道社开始尝试与对象国家主流媒体开展传统媒体间的供版合作。在中国外文局统一合作传
期刊
在长达千年的争斗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要知道,尽管狼吃掉了一些迷途的羊羔,但牧羊人也没少穿用狼皮做的衣裳,因此可以说打了个平手。为了表示诚意,双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牧羊犬,而狼则送出了狼崽。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背着牧羊人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犬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被狼撕扯成碎片。  和平值
期刊
为什么海明威的儿子名不见经传,海明威的孙女只能做一个模特儿?为什么尤金·奥尼尔的女儿只是卓别林的妻子,芝拉婷·卓别林只是个三流演员?  天才是怎么来的?天才恐怕都是平白冒出来的吧。像赵匡胤,陳桥兵变,黄袍加身,莫名其妙地做了皇帝。  天才不一定生在富贵之家,天才诞生的时候没有一点预兆,也无声无息。我们确信,张爱玲如果有儿女,不一定是好的小说家。  (司志政摘自中国妇女出版社《豆芽集·Ⅰ》一书)
期刊
一  谈论起体育全能的女性,人们为什么都认为她们是一些性格开朗的人呢?我在体育方面比一般人都强,但性格要比一般人内向。我发现自己“内向”是在长大之后。  我在县立高中担任体育教师已经五年了,学生们称我为“曙光”。我提醒过他们我是女性,可一照镜子,我确实像相扑力士曙光。真像啊,特别是鼻子那块儿。我个头儿也高,1.75米,是那种骨架大而结实的体型。我每天都是按部就班,白天上课,放学后去俱乐部做指导,周
期刊
一、主场外交与国际传播  2019年4月25-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近900名中外代表,37位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参会,开启本年度中国主场外交活动序幕。  4月18日至4月30日期间,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及其官网紧跟论坛动向,从前期预热造势、中期直播实录到后期跟踪展望,共发布357篇相关报道,CGTN推特、脸书、优兔平台账号发稿533条,其中互动总量(包括点赞、转
期刊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向全中国、全世界展现宣传新中国的面貌与成就,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创办一本全国性的大型画报月刊。1950年7月,《人民画报》第一期面世。至今,已连续出版853期(2019年7期)的《人民画报》也将迎来70岁的生日。  光阴荏苒,回顾画报近70年的报道路径,我认为有必要加以总结。温故知新,在继承和发扬前人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如何在新时期创新发力,是需
期刊
2018年1月23日,以“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为使命,新华社英文客户端(Xinhua News App)(以下简称“客户端”)上线发布。一年多来,客户端不断创新对外新媒体报道,注重用户体验,努力提升报道质量和平台智能化水平,着力打造向全世界用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第一英文移动门户,受到海内外受众广泛关注和好评,取得良好国际传播效果。  截至目前,客户端下载量近70万次,其中海外用户达到5
期刊
一、中国形象研究的探索  区别于比较文学、跨文化形象学、国际政治学等学科侧重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或形象在国际决策中意义的研究路径,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形象研究主要关注大众传媒中的中国形象呈现与传播策略。本文对国内从1996年1月至2019年3月的主要新闻传播期刊及大学学报的250篇论文进行分析发现,传播学领域的中国形象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并总体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从宏观上看,传播学领域
期刊
在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企业华为也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一改以前不常在媒体露面的作风,直接走到前台,多次接受海内外知名媒体采访,代表企业发声,正面回应热点问题。据悉,自1987年华为创办以来,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不超过10次。自2019年1月任正非接受央视采访公开表示“我一定要让客户理解我们,一定要让18万员工理解我们,团结起来奋斗,渡过这个困难的时期”起,其作为华为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