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昌县位于皖南北部,长江南岸,地处北纬30°37′~31°17′,东经117°58′~118°22′,面积590 km2,人口28万人,辖6个镇93个村(社区)。繁昌县地势西南高面东北低,地貌类型多样,山、圩、洲、滩兼有,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和东南部,海拔一般在400 m以下;北部和东部为平原,海拔7~30 m。位于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南缘,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3 ℃,年平均降水量1 244.1 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068.3 h,年均无霜期231 d。鱼类有62类,隶属11目20科,其中鲤科鱼类占59.7%,江海洄游性鱼类有刀鱼、鲥鱼、河豚等5种,半洄游性鱼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有7种,其余50种为定居性鱼类。其中刀鱼、河蟹、鲥鱼号称“长江三鲜”。
此次普查涉及规模化养殖场1个、养殖专业户90户,养殖模式均为池塘养殖,养殖面积556.13 hm2,占全县养殖总面积的18%,主要分布于漳河、黄浒河流域,以“人放天养”的粗放方式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少有池塘精养和特种水产养殖,四大家鱼仍为主要养殖品种,特种养殖以河蟹为主。
1水产养殖业污染现状
1.1农业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近年来,水产养殖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随着繁昌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渔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不断增加,以及生产方式不合理,不能循环利用水资源,导致渔业污染加重,特别是河蚌育珠对水体污染加剧,直接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县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1.2自染程度较轻
据普查,当年种苗投放量318.95 t,养殖总产量1 401.98 t。渔药使用量168.72 t,主要为清塘消毒药物,占70%;防治鱼病药物占30%左右,流失量15%~20%,约25.3 t。渔药使用以漳河流域的平铺镇、黄浒河流域的孙村镇居多。饲料使用量1 745.11 t,以青饲料为主,占85%,辅以少量配合饲料(只有15%)。养殖废水排入外部水体量达6 234 575.73 t,无循环利用及排入农田。根据繁昌县水产养殖特点,总体上投入品不多,配合饲料使用较少,水产养殖自染程度轻[2]。极少数集约化养殖水平高的养殖水域存在极其轻度的污染,随废水排入外部流域,对人民生活影响不大。
2水产养殖污染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繁昌县渔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水产品产量持续增加。渔业的快速发展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农产品市场供应、改善消费者膳食结构做出重要贡献。但渔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能耗大、排放多、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逐步显现:养殖生产方式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池塘老化,净化设施设备配备不足,配合饲料使用率低,投喂冻鲜小杂鱼养殖现象普遍,局部地区养殖排放污染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因素,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渔业的主要障碍[3-4]。推进渔业节能减排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抓手,是实施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渔业节本增效、增加渔民收入、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是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3治理对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产养殖要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渔业目标,采取政策、经济、技术、管理等措施,提高全行业节能减排意识,建立节能减排管理机制,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1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推进渔业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渔业生产各个环节,也涉及到管理、企业、生产者和科研推广各个方面,必须科学谋划,积极推进。要统筹规划节能减排与渔业发展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4]。
3.2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参与
切实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渔业节能减排。明确生产经营者的节能减排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调动协会和渔民的节能减排积极性,形成渔业各行各业、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共同促进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3.3大力推进养殖业节水减排
科学规划养殖布局,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减少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全面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改进进排水设施,配备水质净化和环保设备。研发并推广高效配合饲料,减少投喂鲜活小杂鱼。推进构建精准化养殖技术体系,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发挥渔业碳汇功能,大力发展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和大水面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增养殖,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加大增殖放流力度[5]。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和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应用生态环保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养殖设施风能、太阳能、地热利用技术,扩大新能源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
3.4树立安全用药意识
水生动植物养殖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鼓励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渔药,最好使用水产专用药物,食用鱼上市前,遵守相应的休药期。选择商品饲料时要注重品牌,不在饲料中乱添加药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自染情况的发生。利用某些鱼类能净化水体的作用,大量养殖,充分发挥水产养殖净化环境、保护环境的作用[6]。
4参考文献
[1] 易诚,程胜高,胡国平,等.衡阳市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28(4):61-64.
[2] 王金乐,李建光,向燕,等.贵州省水产养殖环境问题及其污染防治措施[J].贵州畜牧兽医,2011,35(6):64-65.
[3] 丁树谦.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的基本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1):65-67.
[4] 陈清华,彭海君,刘明清.基于最佳管理实践的规模化水产养殖污染管理[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10):90-93,109.
[5] 刘中华,刘先峰.水产养殖环境综合改良方案[J].渔业致富指南,2011(16):79.
[6] 秦战营.有机水产养殖面临的问题与讨论[J].河南水产,2011(3):40-41.
此次普查涉及规模化养殖场1个、养殖专业户90户,养殖模式均为池塘养殖,养殖面积556.13 hm2,占全县养殖总面积的18%,主要分布于漳河、黄浒河流域,以“人放天养”的粗放方式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少有池塘精养和特种水产养殖,四大家鱼仍为主要养殖品种,特种养殖以河蟹为主。
1水产养殖业污染现状
1.1农业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近年来,水产养殖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随着繁昌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渔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不断增加,以及生产方式不合理,不能循环利用水资源,导致渔业污染加重,特别是河蚌育珠对水体污染加剧,直接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县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1.2自染程度较轻
据普查,当年种苗投放量318.95 t,养殖总产量1 401.98 t。渔药使用量168.72 t,主要为清塘消毒药物,占70%;防治鱼病药物占30%左右,流失量15%~20%,约25.3 t。渔药使用以漳河流域的平铺镇、黄浒河流域的孙村镇居多。饲料使用量1 745.11 t,以青饲料为主,占85%,辅以少量配合饲料(只有15%)。养殖废水排入外部水体量达6 234 575.73 t,无循环利用及排入农田。根据繁昌县水产养殖特点,总体上投入品不多,配合饲料使用较少,水产养殖自染程度轻[2]。极少数集约化养殖水平高的养殖水域存在极其轻度的污染,随废水排入外部流域,对人民生活影响不大。
2水产养殖污染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繁昌县渔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水产品产量持续增加。渔业的快速发展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农产品市场供应、改善消费者膳食结构做出重要贡献。但渔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能耗大、排放多、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逐步显现:养殖生产方式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池塘老化,净化设施设备配备不足,配合饲料使用率低,投喂冻鲜小杂鱼养殖现象普遍,局部地区养殖排放污染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因素,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渔业的主要障碍[3-4]。推进渔业节能减排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抓手,是实施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渔业节本增效、增加渔民收入、增强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是推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3治理对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产养殖要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渔业目标,采取政策、经济、技术、管理等措施,提高全行业节能减排意识,建立节能减排管理机制,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1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推进渔业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渔业生产各个环节,也涉及到管理、企业、生产者和科研推广各个方面,必须科学谋划,积极推进。要统筹规划节能减排与渔业发展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4]。
3.2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参与
切实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渔业节能减排。明确生产经营者的节能减排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调动协会和渔民的节能减排积极性,形成渔业各行各业、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共同促进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3.3大力推进养殖业节水减排
科学规划养殖布局,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减少养殖水域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全面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改进进排水设施,配备水质净化和环保设备。研发并推广高效配合饲料,减少投喂鲜活小杂鱼。推进构建精准化养殖技术体系,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发挥渔业碳汇功能,大力发展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和大水面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增养殖,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加大增殖放流力度[5]。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和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应用生态环保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养殖设施风能、太阳能、地热利用技术,扩大新能源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
3.4树立安全用药意识
水生动植物养殖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鼓励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渔药,最好使用水产专用药物,食用鱼上市前,遵守相应的休药期。选择商品饲料时要注重品牌,不在饲料中乱添加药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自染情况的发生。利用某些鱼类能净化水体的作用,大量养殖,充分发挥水产养殖净化环境、保护环境的作用[6]。
4参考文献
[1] 易诚,程胜高,胡国平,等.衡阳市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28(4):61-64.
[2] 王金乐,李建光,向燕,等.贵州省水产养殖环境问题及其污染防治措施[J].贵州畜牧兽医,2011,35(6):64-65.
[3] 丁树谦.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的基本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1):65-67.
[4] 陈清华,彭海君,刘明清.基于最佳管理实践的规模化水产养殖污染管理[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10):90-93,109.
[5] 刘中华,刘先峰.水产养殖环境综合改良方案[J].渔业致富指南,2011(16):79.
[6] 秦战营.有机水产养殖面临的问题与讨论[J].河南水产,2011(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