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西部高职院校实行教育对口合作,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缩小高职教育地区差距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和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1”合作办学的实践经验,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调整培养模式、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角度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东西部;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培养模式;“2+1”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然而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西部高职教育与东部相比存在较明显的差距,表现在整体办学条件较差、资金投入不足、教学基本建设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实习实训条件简陋、毕业生就业率低等方面。所有这些严重制约着西部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制约着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1年,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开展东部对西部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东部与西部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内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响应号召,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实行教育对口合作,在合作办学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东西部高职院校“2+1”合作办学的实践经验
我院从2005年开始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实施“2+1”合作办学。学生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习2年,第3年转入我院学习,我院协助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推荐毕业生在浙江省就业。至今已联合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3个专业200余名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合作办学经验。
1 量身打造符合“2+1”办学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教学活动、制订教学文件、衡量学生学业是否达标的基本依据。要保证“2+1”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量身打造符合“2+1”办学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2+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充分考虑两地区域经济特点,由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论证,两校共同设计。人才培养定位和能力要求充分考虑两地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既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顺应工学结合的改革潮流,又要体现合作办学特色和发挥资源优势。培养方案的实施要具有可操作性,利于两地分段实施。
如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根据温州、重庆两地制鞋行业人才需求调查情况,吸收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两校专业负责人共同研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定位在为制鞋企业开发部门的鞋样造型设计、鞋样电脑设计软件应用、鞋靴样板设计与制作、样品鞋试制和生产管理等岗位培养人才。根据制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转型升级要求以及人才需求的变化,人才规格要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了新产品研发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电脑软件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过程中,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生产性顶岗实习,依托研发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研发顶岗实习,形成了“以产带训,以研促学”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员工即是老师,车间就是课堂,实现学生和员工互动,教师和师傅合教,融教学、实训、生产、研发和服务为一体,形成了鲜明的地方行业企业和职业特色。
2 构建三年循序渐进、两段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在全面分析工作过程的基础上,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确定课程结构,做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对接,从而构建“2+1”模式的课程体系。同时,又要充分考虑两校办学条件,科学合理设计三年循序渐进、两段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
如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制鞋企业鞋靴生产过程的9个主要工序,分析对应的岗位能力,开发9门对应的主要课程,其中4门核心课程三年不断线,并各自有2门以上的辅助课程支撑,构成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了系统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堂教学实训、项目化教学、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校内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综合调研、组织各类技能竞赛和毕业综合实践等环节。根据“2+1”两地分段办学的特点,在重庆第一、二学期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开设课程有鞋样素描和色彩、皮鞋设计基础、皮鞋材料应用、皮鞋造型基础、鞋样电脑设计基础等;第三、四学期以综合技能训练为主,开设课程有鞋靴样板设计、鞋靴造型设计等,实施项目化教学;第五、六学期转移到温州以后,把学习重心放在进一步强化综合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之上,开设课程有综合设计、电脑辅助设计、考证训练、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着重加强学生新产品研发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电脑软件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交流互访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是两校教育对口合作协议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2+1”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几年来,双方有计划地互派教师和干部学习交流。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派出9批43人次来我院对口交流学习,其中有11名教师来我院脱产学习半年到一年。老师们采取跟班听课、参加教改教研活动、下企业和实训基地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了实践技能,取得了职业资格证,成为“双师型”教师。由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有很多教师是从中专教师转型而来,部分教师还面临转专业,通过交流学习,有效地推动了该院师资队伍的转型和提升,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增强了教改教研意识和质量意识,提升了教学水平。除教师之外,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还委派教学副院长、教务处长、财经贸易系主任、轻工系主任等干部来我院挂职锻炼半年,参与我院的日常管理,将我院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传递回去,为提高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院也先后派出6批41人次前往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对口交流。
4 支持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建设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一个落脚点。为了支持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我院除了在课程设置、实训计划安排、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以外,同时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议并给予资助。2006年赠送给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5台价值10万元的GH一1440A普通车床,此后又陆续赠送价值10万元以上的电脑等教学设备,改善其教学条件,实现资源共享。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对我院的建议给予了高度重视,制订了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步伐。目前,已建成9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下设68个校内实训室,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与68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5 联合推荐毕业生就业。根据《教育对口合作协议书》,我院在完成合作办学专业第三年的教学计划以后,协助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推荐毕业生在浙江省就业。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我们有针对性地开设就业指导课,有专人负责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东西部;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培养模式;“2+1”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然而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西部高职教育与东部相比存在较明显的差距,表现在整体办学条件较差、资金投入不足、教学基本建设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实习实训条件简陋、毕业生就业率低等方面。所有这些严重制约着西部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制约着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
2001年,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开展东部对西部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东部与西部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内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响应号召,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实行教育对口合作,在合作办学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东西部高职院校“2+1”合作办学的实践经验
我院从2005年开始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实施“2+1”合作办学。学生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习2年,第3年转入我院学习,我院协助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推荐毕业生在浙江省就业。至今已联合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鞋类设计与工艺、服装设计3个专业200余名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合作办学经验。
1 量身打造符合“2+1”办学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教学活动、制订教学文件、衡量学生学业是否达标的基本依据。要保证“2+1”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量身打造符合“2+1”办学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2+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充分考虑两地区域经济特点,由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论证,两校共同设计。人才培养定位和能力要求充分考虑两地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既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顺应工学结合的改革潮流,又要体现合作办学特色和发挥资源优势。培养方案的实施要具有可操作性,利于两地分段实施。
如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根据温州、重庆两地制鞋行业人才需求调查情况,吸收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两校专业负责人共同研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定位在为制鞋企业开发部门的鞋样造型设计、鞋样电脑设计软件应用、鞋靴样板设计与制作、样品鞋试制和生产管理等岗位培养人才。根据制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行业转型升级要求以及人才需求的变化,人才规格要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了新产品研发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电脑软件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过程中,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生产性顶岗实习,依托研发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研发顶岗实习,形成了“以产带训,以研促学”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员工即是老师,车间就是课堂,实现学生和员工互动,教师和师傅合教,融教学、实训、生产、研发和服务为一体,形成了鲜明的地方行业企业和职业特色。
2 构建三年循序渐进、两段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在全面分析工作过程的基础上,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确定课程结构,做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对接,从而构建“2+1”模式的课程体系。同时,又要充分考虑两校办学条件,科学合理设计三年循序渐进、两段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
如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制鞋企业鞋靴生产过程的9个主要工序,分析对应的岗位能力,开发9门对应的主要课程,其中4门核心课程三年不断线,并各自有2门以上的辅助课程支撑,构成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了系统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堂教学实训、项目化教学、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校内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综合调研、组织各类技能竞赛和毕业综合实践等环节。根据“2+1”两地分段办学的特点,在重庆第一、二学期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开设课程有鞋样素描和色彩、皮鞋设计基础、皮鞋材料应用、皮鞋造型基础、鞋样电脑设计基础等;第三、四学期以综合技能训练为主,开设课程有鞋靴样板设计、鞋靴造型设计等,实施项目化教学;第五、六学期转移到温州以后,把学习重心放在进一步强化综合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之上,开设课程有综合设计、电脑辅助设计、考证训练、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着重加强学生新产品研发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电脑软件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交流互访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是两校教育对口合作协议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2+1”合作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几年来,双方有计划地互派教师和干部学习交流。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派出9批43人次来我院对口交流学习,其中有11名教师来我院脱产学习半年到一年。老师们采取跟班听课、参加教改教研活动、下企业和实训基地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了实践技能,取得了职业资格证,成为“双师型”教师。由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有很多教师是从中专教师转型而来,部分教师还面临转专业,通过交流学习,有效地推动了该院师资队伍的转型和提升,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增强了教改教研意识和质量意识,提升了教学水平。除教师之外,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还委派教学副院长、教务处长、财经贸易系主任、轻工系主任等干部来我院挂职锻炼半年,参与我院的日常管理,将我院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传递回去,为提高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院也先后派出6批41人次前往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对口交流。
4 支持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建设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一个落脚点。为了支持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我院除了在课程设置、实训计划安排、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以外,同时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议并给予资助。2006年赠送给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5台价值10万元的GH一1440A普通车床,此后又陆续赠送价值10万元以上的电脑等教学设备,改善其教学条件,实现资源共享。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对我院的建议给予了高度重视,制订了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步伐。目前,已建成9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下设68个校内实训室,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与68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5 联合推荐毕业生就业。根据《教育对口合作协议书》,我院在完成合作办学专业第三年的教学计划以后,协助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推荐毕业生在浙江省就业。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我们有针对性地开设就业指导课,有专人负责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