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公民环境权应加强环境立法与环境教育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生存、发展于宇宙之中,离不开清新、适宜的环境空间。健康的自然、社会环境,能够给人类带来莫大的福利与生活的享受,而污浊、混沌的生存空间,使人类自身利益遭受损失,甚至带来灾难性的毁灭。
  时代在发展,人类文明也在不停的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的需求水平随之提高,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主张也日益彰显。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公民的环境权利遭受损失。那么,什么是公民的环境权利?当今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公民环境权等问题,引起每一位公民的广泛重视。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对建设生态文明做出重要部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做了总的要求。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也是每个公民拥有健康生活环境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公民环境权作为与民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被逐步贯彻日程工作中。
  一、公民环境权的内涵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一种人类生活理念:人人有在尊严和幸福的优良环境里享受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这是对人类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公民环境权利的呼吁。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人类新的文明型态——生态文明做了初步规定,提出公民环境权的概念,即公民拥有对清洁、良好、舒适环境的享有权,具体表现为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与生产的权利。公民环境权是一种最基础、最重要的环境权利,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实质性权利与程序性权利。
  实质性权利是指公民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生存空间的权利,即公民享有在清洁、良好、舒适的生态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实质性权利是公民环境权的基本性权利。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空气、阳光、水等自然环境要素的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与制约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水平。实质性权利是公民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人身权、享受清洁空气的权利、欣赏美的事物的权利、采光权、通风权、清洁水权。
  程序性权利是指公民享有通过法律程序和制度保障参与、维护自身合法环境的权利。具体包括环境参与权、环境知情权、环境请求权和环境损害赔偿权。环境参与权是指公民在环境保护领域能够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意志,将自己的意志体现为国家公共政策,通过有效的平台和途径参与到公共生活中来,并被制度加以保障的权利;环境知情权是指社会成员依法享有获得、知悉环境信息的权利,它是知情权在环境保护领域里的具体体现,更是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客观要求和基础环节;环境请求权是指公民在环境权利中有权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环境损害赔偿权主要是指针对日常的、反复的活动所产生破坏维持人类健康与适宜生活的环境,客观上形成损害公民环境权利的事实,并给他人的财产利益与非财产利益造成损失时,公民有获得损害赔偿权利。
  二、生态文明建设下实现公民环境权,应加强环境立法与环境教育工作
  生活在当今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为一体时代背景下,作为享有清潔空气和良好环境,同时赋有义务与责任维护和建设人类适宜生存空间的公民,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公民环境权利?才能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人类社会是由个体组成,每个个体的活动都对他人乃至社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这种结果对他人的利益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而每位公民又均有权利拥有安全而清洁的生存和生活的环境,有权拥有洁净的空气,水和绿地,这就要求每个行为体均有义务对个人的行为负责任。
  基于公民行为进行约束的手段,通常认为有两种:一种是道德手段,另一种是法律手段。在实现公民环境权事业的奋斗中,着重加强公民环境权的立法与教育宣传工作。
  1、通过环境立法,切实保障实现环境权利
  立法是一种科学,是社会资源与财富分配在分配领域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杠杆,协调人与环境关系,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保护与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又不对其满足后代人需要的能力造成损害,实现社会、经济、自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立法对于整个环境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决定环境法的指导思想,也决定环境法的使用效能。
  完善中国的环境立法,是一个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在环境立法中,以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法律意识为切入点,广泛传播生态知识、法律知识,介绍生态法律规范以及实际适用生态法律规范,使人们形成有关生态保护的价值观,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通过生态法律制度规定公民的生态环境权利与义务,明确与维护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公民之间各种利益关系,为生态治理和建设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提供解决途径。
  从公民权利出发,制定环境行为规范,努力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公民日常生活之中。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有效而又明确的法律保障,实现公民环境权利。
  2、加强环境教育的宣传工作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途径,呼吁每一个公民切实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使个人在作为与不作为的思想行动中,逐步向人生真谛真善美的道德标准的要求迈进。
  在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中,应注重环境教育的传播作用。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一种教育,是证明环境价值和澄清概念的一种过程,是培养公民具有理解和评价人、文化以及其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必须的技能和态度的过程。通过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唤起公民对自然的道德良知和生态良知,使公民以生态道德规范自觉约束人类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环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保护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环境教育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促进公民对环境政策的关注、理解和支持,是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和有效途径。在全社会普及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绿色消费观和道德观,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充分实现公民基本的环境权利。
  道德约束手段与法律规范手段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道德手段不具有强制性,是一种自我约束的道德准则,是公民在生活中所普遍公认的一种道德规范,通过道德约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起到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效果,以期保证社会有序、健康发展;法律手段具有强制性,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对公民的行为进行明确约束,触犯条文,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付出终生的自由与生命代价。
  生态文明建设下,实现公民环境权由应然权利上升为实然权利的努力中,应该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充分发挥道德手段和法律手段的规范作用,使法律与道德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达到密切契合与高度统一。
  行动创造美好未来,在实现公民环境权的努力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立法与环境教育工作的投入,通过环境立法和环境教育等行动,促使我国的公民环境权在理论上得到认可,同时促使公民环境权由应然权利层面向实然权利层面转化,切实实现公民环境权利。(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冯小刚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开创了中国贺岁喜剧以及商业片的先河,执导的电影一次次开创了中国电影票房的神话。纵观冯小刚二十余年的导演生涯会发现,他在保留冯氏喜剧元素的同时,也在探索不同的影片类型。本文将就冯小刚的导演生涯以及其中的一些重大的转型做一个梳理。  关键词:冯小刚;喜剧;转型  如果要细数中国的大牌导演,冯小刚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位。他非科班出身,也不能被归入所谓的“第六代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大时代里,衍生的媒体越来越多,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视频网站各种媒体层出不群,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人类的协作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在悄然变化着.我们正站在从工业时代迈入互联网时代的转折点上,笔者认为,能够让人类成功穿越到下一个时代的法宝并非科技莫数,而是一些自媒体创始人敢于挑战传统媒体的创新思维,他们这些小人物正是运用着自己的新思想在引领着一个大时代的人们迎
期刊
摘 要:2000年杨德昌凭借电影《一一》获得了戛纳电影最佳导演奖。电影《一一》的故事围绕着简家三代展开:婆婆、女儿敏敏、女婿NJ、他们十几岁的女儿婷婷和八岁的小儿子洋洋。构成电影三个的核心人物——NJ和他的两个孩子。NJ和杨德昌本人年龄差不多,由他的老朋友、老伙伴吴念真扮演。NJ的人物轨迹类似于杨德昌本人,都是在家人和女朋友的劝阻下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电影里的洋洋,更象是童年时的杨德昌,本文通过解
期刊
摘 要:《魔女宅急便》由宫崎骏执导,改编自角野荣子所著的同名作品。该作品讲述了13岁的主人公魔女琪琪迎来家族传统修行方式的考验:独自一人与黑猫吉吉到遥远而陌生的城镇生活一年。本文通过主人公的成长为线索,结合原著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串联起整个故事的框架,全面地诠释故事成长的内涵。  关键词:《魔女宅急便》;宫崎骏;动画改编  1989年,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动画电影《魔女宅急便》(魔女の宅急便)荣获
期刊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介迅速出现,当今时代人们经常拥有多个信息接收终端,多屏时代由此到来。基于互联网基因的PC屏\IPAD屏\手机屏促成了内容生产的民间化,文化生产权一旦为民所有,必然迎来繁荣昌盛的局面。不过由于制作门槛低,很多网络剧\微电影内容低俗,监管又成为了文化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多屏时代;文化生产;文化管理  传统社会由于文化生产的官方垄断,科学技术的落后,加上
期刊
摘 要:传播学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跨学科研究的产物。传播学不乏经典理论的发展,媒介认知、传播方式、功能说等,对人类传播的方式、方法、效果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传播学的学习中对控制论的学习并未如传播学大师们的传播系思想、经典名著、理论等受到广泛的关注,控制论在很大程度上对传播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将通过实例对控制论在传播学的运用进行说明。  关键词:控制论;传播学;运用
期刊
摘 要: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和重要工具,它是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它是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会计的转型,由传统的只记账算账转变为可以反映企业经济财务信息的管理人员。由单纯的资产计价转变为目标与控制的管理。这些决定着企业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市场竞争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日益全
期刊
摘 要:我国土地类型分为国有与集体所有,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已在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下逐步走上正轨,相比之下,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政府职权行使不到位等原因,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在现实中问题频发,其中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中问题更甚,本文就以此为基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产生背景  1、工业化、城市化是农村集体土地使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年来信息时代的到临,数据也变得越发的重要起来。逐渐,数据等级结构分析的方法开始出现,多层模型数据分析技术也随之应运而生。顾名思义,多层模型是在单层模型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也具有单层模型不可比拟的优势,分析数据时多层模型比单层模型更加全面,实用性更加广泛,使用起来也更加的灵活多变。本文将简要的阐述多层模型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基本原理,以及使用多层模型所具有的优势。  关键词:多层模
期刊
关于组织结构与组织传播的关系,大篇幅专门进行讨论的并不多,但众家观点早已隐含在其各类研究中,现总结如下三类:组织结构决定组织传播、组织传播决定组织结构、组织传播与组织结构相互影响。  1.组织结构决定组织传播  组织结构对组织传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组织结构代表着组织特定的政策企图与发展倾向,并创造一个严谨的、标准化的传播环境,使该组织的雇员明确其与谁传播,传播什么以及如何传播的要求[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