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ufe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困生是初中阶段数学教育中尤为突出的一个群体。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有多个方面,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对策,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提高成绩。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 成因 转化 对策
  新课改的推行使初中数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理念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对数学学习没有积极性、激不起学习的兴趣。在这种状态下,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是很难的。因此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以及转化的对策。
  一、初中阶段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学困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毅力。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主要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学习成绩下降。
  2.学困生学习方法不当、自学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不能掌握所学内容,在数学学习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自学能力差导致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与难点,阅读程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遇难不究、不问,甚至早读早早到校抄袭了事,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
  3.基础不扎实。这些数学学困生在小学的时候数学基础就很差,在数学运算方面速度慢、准确度低,不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还有的学生甚至连四则混合运算都搞不清,经常出现一些低级错误,这些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过关,应该记住的没有记住,应该掌握的没有掌握好,也没有培养其相应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的学生在没有进入初中时就已经成了学困生。
  4.学生生理和心理变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初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3岁左右,这个年龄正是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一些学生还不适应这个变化,也慢慢地跟不上数学要求,从而成为学困生。
  5.教师方面的因素。当前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仍支配着数学教学,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
  6.家庭因素。在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原因家长大部分素质较低,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不多;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甚至极个别的家长反对子女上学,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学生的惰性和好玩的特点,学习更得不到巩固,因此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直线下降,越来越差。
  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1.尊重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困生的成绩一般处于班级倒数,他们的自尊心很脆弱,怕别人歧视,期待教师的真诚关爱。一般来说,学困生都怕被冷落,常常会因为和数学老师的关系不好,而放弃数学学习。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对学困生要尊重,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多鼓励、肯定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比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后,就对学困生投去亲切、信任的目光,会给学困生极大的鼓舞,老师心里时刻想着学困生,学困生也会对老师产生好感,师生关系的融洽必然会提高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就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努力学习。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活动,分层教学,分别要求,降低作业的难度,作业分选作与必作题,控制考试的梯度,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关爱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对于学困生,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缺陷,指导学习方法,让他们跟上教学的步伐是转困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结对帮扶、小组互助、教师面辅等形式给他们补缺补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做到“四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质疑,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辅导”。这不仅帮助学困生学习,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指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思维方法。有一些学困生对数学感兴趣,也想学好数学,平时在学习上狠下工夫,但是成绩总是提不上去,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数学学习还不适应,不知道怎么学习。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指导,教给他们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提高数学成绩。
  5.努力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由于学困生数学基础比较差,而且往往带有强烈的自卑感。因此,在找他们回答问题时应安排他们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及时,恰当地运用评价语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总之,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和鼓励,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李店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问题的探索者,增大思维密度,提高思维品位,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探究过程 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内驱力,它是引导思维、启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它会打破学生心理上的平衡,引起学习动机、注意力和情感态度的及时变更,并重新组成新认知行为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学活书本,这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加注重对学生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的策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好的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综合性学习的策略,都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策略探索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运用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实践操作为主,学生从实践教学中能够学习到知识真理,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与创新。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而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学习意识也会得到提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实践操作 教学 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在阅读上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语文阅读来提高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感受到自己在语言上的提高。  【关键字】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高中学生为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应该在教学中形成以课堂为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教师通过个人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来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一些课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