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ij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部分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这一教学理念,我们教师要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让学生因为学习数学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尽情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關。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导入新知
  如果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学生便会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感到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蕴含在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在生活中。从而激起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好的情境设置,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贴近生活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提炼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经历了生活化数学的学习,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这样安排导入:“同学们,你们看侦探片都知道,警察根据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算出罪犯的身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我们身体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脚掌的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与脚掌长度的比大约是1:1。分析罪犯的身高,就是用人体中这些有趣的比例来估算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样通过“人体中有趣的比”这一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其他文献
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在小学有效地开展合唱教学,就必须从合唱作品的选择、音乐基本训练和合唱练习的过程入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合唱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但如何在小学进行合唱教学,便成了摆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合唱是烘托进行演唱的艺术
期刊
跨栏跑的技术较为复杂,要求在快速跑中越過规定栏间距与一定高度的栏架,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高,要求有较好的速度、弹跳力、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跨栏跑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学生学习起来也很困难,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本文主要通过对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克服畏惧心理,旨在克服跨栏教学中产生的畏惧心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力,有利于学
期刊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且还提出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音乐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尤其对孩子们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可以令人兴奋的语言,当受到歌词和曲调的启发,再结合日常生活所积累的已有经验,他们就可以自由充分地表达着各自的美好情感和热情,自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音乐游戏是幼儿身心发
期刊
在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于是,教育就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重视。而作为人类终身教育开端的学前教育,被赋予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进入小学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了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而教育。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是这样说的“人的发展在生命的头几年最为重要”, 而我国也在很
期刊
一、创造性思维和教育戏剧的主要内涵  关于创造力的定义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它是一种产生出人意料和高品质的、与问题任务相关的新思想的能力(Sternberg,2003)。吉尔福特总结出创造力的六个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再定义性、敏感性和洞察性。创造力的思维特点为创造性思维,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具有流暢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的辩证统一。  台湾张晓华(2004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纲教学目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加强了诵读和积累的要求,体现了语文教育的规律,而初中语文的诵读欣赏汇聚了古代文学的名文佳作。  随着教育教学
期刊
体育游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改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专项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体育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游戏中存在着同伴间及师生间的交往活动,对少年儿童来说,尤其是年龄小的儿童,交往活动是在体育游戏中开始的,可以说体育游戏是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儿童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态度,另一方面
期刊
体育应以德为先,让学生不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有机地融合、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一、在体育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1.注重言传身教和榜样教育。修身先养性,正人先正己,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期刊
课程改革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对教育资源的再配置。校内外教育机构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组织单位。通过新课程改革,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作为承担教育改革的两个最重要的载体,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只有整合资源,实现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实现青少年的全面素质教育,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的课程改革任务相当艰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前头兵,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我们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