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ang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问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有效的应用题教学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结合起来,显著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近些年,数学应用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逐渐加重了其在高考试题中的比例.但是就目前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大多是迫于考试压力而进行数学应用问题的学习,并没有真正地掌握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结合新课标对高中数学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策略
  一、数学应用问题
  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新课标指出,要重视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作为源于生活的应用性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
  二、新课标理念下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构思
  老师在进行数学问题设置时,要让问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和激励性,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数学问题,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发现现有的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时,将会激励其进一步探索新的知识;当学生发现单凭手工操作无法顺利解题时,就会借用计算机或其他全新的科学技术来帮助其解题;当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时,从中体会到的成就感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应用问题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应用题的解答过程当中提高其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应用题在近些年的考试题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也加强了与日常实际生活的结合程度,应用问题的教学也成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攻克的重难点问题.就目前高中数学的应用教学现状来看,部分老师并不重视应用问题的教学,这就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高,对应用题的学习产生一定的畏惧情绪,产生恶性循环现象.
  三、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目标
  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对象,一是老师,二是学生.对于老师来说,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应用问题素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并且持续不断地对数学应用题进行开发与研究.对于学生来说,要在学习完数学知识之后能够熟练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四、消除心理障碍、语言障碍,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对数学应用题易产生畏难情绪,其原因主要是由心理障碍和语言障碍引起的.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看到应用题的题目太长,而且在问题中所提出的场景也比较陌生,所以连题目都没有读完就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这种情况其实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冷静对待应用题,不要轻易放弃,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加强对于应用题的分析,进一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尽可能让学生学习到各种类型的应用题,以保证学生在考试时遇到不同类型的应用题不会出现慌乱的情绪,减少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畏难心理.要减少语言障碍就需要加强学生的读题能力和翻译能力.解答数学应用题最基础的就是学生能够通过阅读题干抓住重要信息,并且将其翻译为数学语言,从而更加顺利地解答应用题.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学会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弄清题干中的已知条件,了解题目最终要求的结果是什么,让学生能够根据题干复述题目的要点,了解出题人的意图,必要时可以用图例的方式进行条件的罗列.
  五、应用数学建模推进应用题教学
  所谓数学建模指的就是用数学的语言和方式,对各种对象建立实際的模型,帮助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阅读题目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题干的意思,列式是为了表达主题.列式作为解决应用题的关键环节,是将抽象的文字和图像进行具象化表达的过程.通过建模将题干中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进行数学转化,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读题和翻译能力.在一道应用题中可能存在多种模型供学生选择,一般来说,大多可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建立数学模型.
  1.双向推理列式
  双向推理列式是利用题目中已知的条件和事项进行推理,在找出结果之后,再进行逆向的搜索.顺向推理能够根据提纲找出相关的公式和概念,而逆向推理可以明确解题的方向.因此,双向推理能够帮助学生从两方面理解题干,缩短已知条件和要求结果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明确列式的途径.
  2.借用常用模型直接列式
  数学模型是将问题与数学之间联系起来的桥梁,它能让问题的解决更加精确化和科学化,所以,数学模型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平均增长率模型、对数方程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数学建模和高中数学应用问题并不是同一个问题,两者之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高中数学处于建模的初期.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解题方向一般都比较明确,给出的已知条件也都比较充分,但是数学建模的问题一般来源于实际生活,给出的条件往往不充分,甚至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
  3.通过数学建模训练深入数学应用题教学
  数学建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每一次的升级都会形成更精确的数学框架,通过对所求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适用,如果和实际情况不符,则会进入新一轮的升级,通过反复升级,最终求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高中数学应用问题与数学建模在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所以在解决的步骤上有诸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存在层次上的差别.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题海战术,数学建模教学能够为高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向.数学建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当中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这一能力也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当中,才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的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的数学解决问题过程当中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数学问题,这也是目前在教育教学中所倡导的团队精神.高中数学应用问题和数学建模之间的教学还有更多的共同点,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育者所认同,数学知识并不是依靠老师的讲解教出来的,而是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自己去掌握的.在强调创新精神的当下,数学教学也要进入创新时代.   六、选择适当的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就目前高中生的数学应用问题学习状况来看,应用意识普遍不强,忽略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影响了学生发展性眼光的培养.再加上高考压力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会用短期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由于应用问题的素材比较少,因此大多数高三老师都会借由各种模拟题来对学生进行专项性的训练.学生在平常的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很少会学习到数学应用问题以及相关的数学建模问题,所以,这种强化训练只能起到短暂提升成绩的效果,并不能实际解决学生目前在学习数学应用问题中存在的困难.分析近些年高考应用问题的答题质量可以发现,老师所采用的这种短时间内提升强化的训练,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老师应当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解决应用问题.
  1.培养直觉思维
  在运用建模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时,老师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直觉思维发现问题中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意识.建模训练能够让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还能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够让学生产生正确的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的编题能力
  数学建模训练能提高学生构建模型的能力,但是模型构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构造能力.高中生的构造能力主要依靠其创造性思维,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到简单的数学应用题编题过程当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条件来创造性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精心设计,将原本抽象的问题透过现象除去非本质的因素,构建最基本的模型,从而让问题回归到最基本的数学知识领域当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搜寻信息
  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解答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在题干中搜寻有效的信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题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抓取水平,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前充分地认知题干当中的条件,分析出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准确把握关键词和关键量,挖掘出潜在的信息,利用数学思维将其转化,理解题意,找准解题的思路,明确解题的方向,探寻解题的方法.七、做好初中数学应用问题的衔接
  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解题能力并不是从高中才开始练习的,而是一个不断累积提高的过程,初中阶段的数学应用问题学习则起到了基础作用.所以,想要提高高中生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能力,应该着重做好初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连接初高中之间的应用问题,熟悉问题的类型,解决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八、结束语
  高中数学老师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问题能力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整合归纳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揭示问题背后的数学本质,引导其进行深入思考,将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用简单的数学建模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学良.解应用题常用的五种数学模型[J].中學数学教与学,2001(1):41-42.
  [2]奚水谷.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3).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立足于中职数学概念教学面临的现状,从中职数学概念的本质及特性,开展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  【关键词】中职数学;概念;问题;本质;思路;措施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根基.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的前提,是发展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本文立足于中职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中职数学概念的本质及其特性,着重研
期刊
【摘要】在当前时代,网络技术已逐渐渗透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研修中.本着探究精神,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网络教研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发展需求,其次分析了网络教研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发展要点,最后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实现专业发展这一目标,列举了几项促成实现的具体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教研;平台;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发展
期刊
【摘要】目前,在教学内的运用微课获得了教师关注,它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具具象性及生动性.但受传统教学影响,许多教师应用微课的专业能力偏低,影响了微课的应用效果,不利于学科教学的进步.在小学,为缓解学生基础及能力对教学带来的影响,以微课开展数学教学更为有利.本文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用微课教学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借助微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专业化发展;数学教师;微课  【
期刊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也推动了现代职业教育数学课堂的改革与创新.但是,在目前的现代職业教育数学教学模式中,依然存在些许短板亟待弥补优化.因此,本文针对现代职业教育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探索构建职业学校数学高效课堂的渠道,以期能推动学生数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数学课堂;教育改革;创新  当今社会更重视普通教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目标.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问题意识能够更好地体现其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促使其更好地参与课堂探究,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基于此,本文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入手,根据小学生意识培养的规律,给出相关建议,明确优化教学情境、做好示范指导、引导学生探究等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教学设计;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
期刊
【摘要】中考数学题中有一类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常令很多学生头痛,而借助点的运动轨迹的分析可以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数学上将满足特定條件的点的集合或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形成的图形称为该条件下点的轨迹,这在高中的解析几何中也有广泛的应用.那么初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分析轨迹解决最值问题呢?本文借近几年的中考题分享笔者的教学思路,即在分析题设条件的时候发现点的运动轨迹,从而解决有关问题.  【关键词】数学
期刊
【摘要】分段函数的可导性是学习高等数学的难点之一.分段函数求導关键是确定函数在分界点的导数,通常的方法是用定义先计算左、右导数,再根据导数与左、右导数的关系进行判定,但很烦琐.本文通过研究左、右导数与左、右极限的关系,得到在一定条件下左、右导数等于导数的左、右极限,从而得出更方便的计算分段函数导数的方法,最后还讨论了只能用导数的定义求解的情形.  【关键词】分段函数;左导数;右导数;洛必达法则  
期刊
【摘要】数学学科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文聚焦小学数学课堂教育问题,针对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出具体策略,以期为小学相关教育教学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  对学生而言,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
期刊
【摘要】学前教育关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未来的兴旺发达,数学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故五年制高职师范生的学前数学从教技能直接关系到学前儿童数学启蒙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研,提出了五年制高职师范生学前数学从教技能的培养建议.  【关键词】学前数学;从教技能;调研报告  【项目基金】本调研报告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五
期刊
【摘要】数学一轮复习是高三数学教学的重要阶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一轮复习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校学情制订如下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策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一轮;策略;问题;基础;方法  高三一轮复习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复习,要全面,要基础,要系统,要回归教材,要对各章节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一、复习指导原则  1.问题引领,自主建构  通过将复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