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要运营一个动物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恐怕是给动物园中的动物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其中,供应足量、合适的饲料又是重中之重。不管这些动物们的食性如何诡异,我们都得尽量满足它们的饮食习惯。自然,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们也不例外。
2015年上映的电影《侏罗纪世界》中的“雄心壮志”的侏罗纪公园运营商们,将纳布拉尔岛上22年前惨遭恐龙破坏的“侏罗纪公园”改名为“侏罗纪世界”,再次向游人开放,并又一次饲养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恐龙。那么,在这个主题公园中生活的恐龙们,要如何喂饱呢?
在为恐龙们准备食物之前,我们首先得了解下这些恐龙吃什么。对肉食性恐龙来说,其他恐龙自然能作为熟悉的口粮;同时,它们肯定也不会介意用“晚辈”哺乳动物做点心——别忘了这20多年间被恐龙吃掉的人都不在少数。因此,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植食性恐龙身上。
我们先来看看侏罗纪世界中出现了哪些植食性恐龙吧。事实上,与其称为侏罗纪世界,真不如改名为“中生代世界”更妥。因为电影里面的恐龙有多半并非来自侏罗纪时期。例如形似犀牛的三角龙、坦克般的甲龙和有个秃脑壳的厚头龙,它们都生活于白垩纪末期。对,包括在第1部电影中大闹公园的小短手暴龙,也是来自白垩纪。而真正属于侏罗纪时期的植食性恐龙,出现的主要有雷龙、剑龙等。
在侏罗纪时期,地球的陆地表面,主要由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覆盖。不过此时,当年可以长到数十米高的蕨类植物,如鳞木、芦木等早已灭绝。行走在侏罗纪时期,森林中一棵棵挺拔的大树,主要是松柏类和银杏类植物。在森林中层,树蕨开始让位给同样拥有大型羽状叶片的苏铁类植物,而低矮的真蕨类植物则占据地表,将地面覆盖得郁郁葱葱。因此在这一时期,雷龙们会用其梳子般的牙齿,从高大的松柏类和银杏类植物上“梳”下叶片,囫囵吞下;而个子稍低的剑龙,则可以享用苏铁和蕨类大餐。
当时光渐渐走向白垩纪,恐龙们的食谱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一场小小的革命却在悄然发生。一些小型的裸子植物,不再满意自己的种子“裸露”在外,而是用类似叶状的结构将种子包裹起来——最早的被子植物诞生了。进入白垩纪之后,被子植物們突然开始兴盛起来,并演化出美丽而芬芳的花朵,吸引那时刚刚出现的蜂蝶类为其传粉——相比于裸子植物的“传粉靠风”,不知先进了多少。于是在白垩纪中末期,开花的被子植物开始替代松柏、银杏和蕨类组成的森林,逐渐成为了森林的主角。因此在白垩纪末期,恐龙们在苦苦维持自己的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食谱的同时,也不得不开始尝试起这些新的“菜式”。
所以,如果要喂好侏罗纪世界中的恐龙们,松柏类、银杏类和苏铁类植物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能再添加一些蕨类植物,那就再好不过了。那么,侏罗纪世界做得怎么样呢?
其实与其说是主题公园,不如说侏罗纪世界是一个野生恐龙公园。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那些危险的肉食性恐龙们都被圈养在特定的设施内,由公园管理者们进行投喂;而那些危险性较低的植食性恐龙们则自由得多——为了增加游客的观赏乐趣和体验,它们基本都处于放养状态,可以自由取食纳布拉尔岛上的植物。
不过,问题就出在这里——纳布拉尔岛上的植物,绝大多数是不适合恐龙食用的,因此如果采取放养方式的话,它们吃得不一定好。
也许是为了模拟侏罗纪时期普遍炎热、潮湿的气候,侏罗纪世界选址在了位于太平洋上的热带海岛纳布拉尔岛。然而这个岛上的茂密植被,对于恐龙来说却不啻于一个“毒物丛生”的危险地带。这是因为,被子植物拥有一项远胜于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绝技”,那就是合成多种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以此对抗取食它的动物们。
例如,纳布拉尔岛上那些高大的乔木,很多是太平洋岛屿上常见的桉树、合欢树和龙血树等。就算恐龙们能够忍受那些气味浓重又会闹肚子的桉油,作为豆科植物一员的合欢树体内所含有的豆科生物碱和植物凝集素,也够恐龙们喝上一壶的。密林内取食低矮植物的恐龙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林中蕨类植物数量不多,倒是满眼天南星科、芭蕉科和棕榈科植物,而天南星科植物茎叶内含有的丰富生物碱和草酸钙,对恐龙也是一大挑战。
另一方面,被子植物体内具有了导管和纤维的分化,这相比于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体内的管胞来说,支持和水分运输功能都得到了大大加强。然而,纤维细胞的细胞壁强烈加厚,并且剧烈的木质化,难以被消化和吸收。尤其是诸如龙舌兰、龙血树、芭蕉和棕榈类等单子叶植物,茎叶内的纤维更为丰富,因此不得不对取食这些植物的恐龙们的肠胃捏一把汗。
此外,在侏罗纪世界中,还有着大片的草原地貌。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这些草原除了供游人玩耍及无障碍地观察恐龙外,对恐龙本身并没有什么作用。因为作为草原主要植物类型的禾本科植物,虽然在白垩纪晚期就已出现,但因含有太多的硅,只能被恐龙少量取食。而草原这个东西,也是到恐龙灭亡数百万年后的古近纪中期才开始出现的,对恐龙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合适的生境。
因此看来,在整个公园中,或许只有展示暴龙捕食的巨杉林是适合植食性恐龙们取食的。然而,在暴龙存在的林子里,又有谁愿意待呢?
由此看来,整个侏罗纪世界里的植被情况,其实并不适合恐龙的散养和自由取食。所以为了恐龙们的身体健康,建议在合理评估入侵种风险的情况下,增加以下植物的种植或投喂。
松柏类植物由于太平洋尤其是东太平洋上的热带岛屿孤立于大陆,因此通常缺乏松柏类植物。暴龙展示区的巨杉,很可能只是为了演示而从美洲西海岸移栽过去的。因此建议在适当的地区扩大巨杉种植范围,并多种植其他松杉类植物,模拟侏罗纪
白垩纪时期的森林景观。
银杏作为古老的孑遗植物,目前世界上银杏门中,只有银杏这1个物种。由于银杏生长速度较慢,在公园里大面积种植并不现实。不过由于银杏树形优美,种子也有入药、食用等诸多用途,因此在东亚地区种植比较普遍,所以建议大量进口种植银杏的枝叶进行人工投喂。我国作为银杏栽培大国,一定要抓住这一商机。
苏铁和木本蕨类苏铁和木本蕨类形态较为相似,可以作为公园内中层植物种植。目前,世界范围内木本蕨类只剩下桫椤科等少数类群,但苏铁纲物种则有100余种,还是较为丰富的。木本蕨类和苏铁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此还是十分适应纳布拉尔岛的环境的。所以,可以通过引种一些苏铁和木本蕨类丰富公园内的植被类型,同时也能为恐龙提供更为丰富的食料。
当然对恐龙而言,被子植物也并不是绝对不能食用的。例如在印度发现的白垩纪末期蜥脚类恐龙粪便化石中,就发现有被子植物甚至草类的遗迹,这证明恐龙也在努力改变自己的食谱,适应被子植物的日益繁盛。只不过,白垩纪末期那场惊天巨变,让恐龙们的努力戛然而止,而更擅长取食被子植物的哺乳类,则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2015年上映的电影《侏罗纪世界》中的“雄心壮志”的侏罗纪公园运营商们,将纳布拉尔岛上22年前惨遭恐龙破坏的“侏罗纪公园”改名为“侏罗纪世界”,再次向游人开放,并又一次饲养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恐龙。那么,在这个主题公园中生活的恐龙们,要如何喂饱呢?
在为恐龙们准备食物之前,我们首先得了解下这些恐龙吃什么。对肉食性恐龙来说,其他恐龙自然能作为熟悉的口粮;同时,它们肯定也不会介意用“晚辈”哺乳动物做点心——别忘了这20多年间被恐龙吃掉的人都不在少数。因此,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植食性恐龙身上。
我们先来看看侏罗纪世界中出现了哪些植食性恐龙吧。事实上,与其称为侏罗纪世界,真不如改名为“中生代世界”更妥。因为电影里面的恐龙有多半并非来自侏罗纪时期。例如形似犀牛的三角龙、坦克般的甲龙和有个秃脑壳的厚头龙,它们都生活于白垩纪末期。对,包括在第1部电影中大闹公园的小短手暴龙,也是来自白垩纪。而真正属于侏罗纪时期的植食性恐龙,出现的主要有雷龙、剑龙等。
在侏罗纪时期,地球的陆地表面,主要由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覆盖。不过此时,当年可以长到数十米高的蕨类植物,如鳞木、芦木等早已灭绝。行走在侏罗纪时期,森林中一棵棵挺拔的大树,主要是松柏类和银杏类植物。在森林中层,树蕨开始让位给同样拥有大型羽状叶片的苏铁类植物,而低矮的真蕨类植物则占据地表,将地面覆盖得郁郁葱葱。因此在这一时期,雷龙们会用其梳子般的牙齿,从高大的松柏类和银杏类植物上“梳”下叶片,囫囵吞下;而个子稍低的剑龙,则可以享用苏铁和蕨类大餐。
当时光渐渐走向白垩纪,恐龙们的食谱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一场小小的革命却在悄然发生。一些小型的裸子植物,不再满意自己的种子“裸露”在外,而是用类似叶状的结构将种子包裹起来——最早的被子植物诞生了。进入白垩纪之后,被子植物們突然开始兴盛起来,并演化出美丽而芬芳的花朵,吸引那时刚刚出现的蜂蝶类为其传粉——相比于裸子植物的“传粉靠风”,不知先进了多少。于是在白垩纪中末期,开花的被子植物开始替代松柏、银杏和蕨类组成的森林,逐渐成为了森林的主角。因此在白垩纪末期,恐龙们在苦苦维持自己的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食谱的同时,也不得不开始尝试起这些新的“菜式”。
所以,如果要喂好侏罗纪世界中的恐龙们,松柏类、银杏类和苏铁类植物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能再添加一些蕨类植物,那就再好不过了。那么,侏罗纪世界做得怎么样呢?
其实与其说是主题公园,不如说侏罗纪世界是一个野生恐龙公园。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那些危险的肉食性恐龙们都被圈养在特定的设施内,由公园管理者们进行投喂;而那些危险性较低的植食性恐龙们则自由得多——为了增加游客的观赏乐趣和体验,它们基本都处于放养状态,可以自由取食纳布拉尔岛上的植物。
不过,问题就出在这里——纳布拉尔岛上的植物,绝大多数是不适合恐龙食用的,因此如果采取放养方式的话,它们吃得不一定好。
也许是为了模拟侏罗纪时期普遍炎热、潮湿的气候,侏罗纪世界选址在了位于太平洋上的热带海岛纳布拉尔岛。然而这个岛上的茂密植被,对于恐龙来说却不啻于一个“毒物丛生”的危险地带。这是因为,被子植物拥有一项远胜于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绝技”,那就是合成多种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以此对抗取食它的动物们。
例如,纳布拉尔岛上那些高大的乔木,很多是太平洋岛屿上常见的桉树、合欢树和龙血树等。就算恐龙们能够忍受那些气味浓重又会闹肚子的桉油,作为豆科植物一员的合欢树体内所含有的豆科生物碱和植物凝集素,也够恐龙们喝上一壶的。密林内取食低矮植物的恐龙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林中蕨类植物数量不多,倒是满眼天南星科、芭蕉科和棕榈科植物,而天南星科植物茎叶内含有的丰富生物碱和草酸钙,对恐龙也是一大挑战。
另一方面,被子植物体内具有了导管和纤维的分化,这相比于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体内的管胞来说,支持和水分运输功能都得到了大大加强。然而,纤维细胞的细胞壁强烈加厚,并且剧烈的木质化,难以被消化和吸收。尤其是诸如龙舌兰、龙血树、芭蕉和棕榈类等单子叶植物,茎叶内的纤维更为丰富,因此不得不对取食这些植物的恐龙们的肠胃捏一把汗。
此外,在侏罗纪世界中,还有着大片的草原地貌。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这些草原除了供游人玩耍及无障碍地观察恐龙外,对恐龙本身并没有什么作用。因为作为草原主要植物类型的禾本科植物,虽然在白垩纪晚期就已出现,但因含有太多的硅,只能被恐龙少量取食。而草原这个东西,也是到恐龙灭亡数百万年后的古近纪中期才开始出现的,对恐龙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合适的生境。
因此看来,在整个公园中,或许只有展示暴龙捕食的巨杉林是适合植食性恐龙们取食的。然而,在暴龙存在的林子里,又有谁愿意待呢?
由此看来,整个侏罗纪世界里的植被情况,其实并不适合恐龙的散养和自由取食。所以为了恐龙们的身体健康,建议在合理评估入侵种风险的情况下,增加以下植物的种植或投喂。
松柏类植物由于太平洋尤其是东太平洋上的热带岛屿孤立于大陆,因此通常缺乏松柏类植物。暴龙展示区的巨杉,很可能只是为了演示而从美洲西海岸移栽过去的。因此建议在适当的地区扩大巨杉种植范围,并多种植其他松杉类植物,模拟侏罗纪
白垩纪时期的森林景观。
银杏作为古老的孑遗植物,目前世界上银杏门中,只有银杏这1个物种。由于银杏生长速度较慢,在公园里大面积种植并不现实。不过由于银杏树形优美,种子也有入药、食用等诸多用途,因此在东亚地区种植比较普遍,所以建议大量进口种植银杏的枝叶进行人工投喂。我国作为银杏栽培大国,一定要抓住这一商机。
苏铁和木本蕨类苏铁和木本蕨类形态较为相似,可以作为公园内中层植物种植。目前,世界范围内木本蕨类只剩下桫椤科等少数类群,但苏铁纲物种则有100余种,还是较为丰富的。木本蕨类和苏铁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此还是十分适应纳布拉尔岛的环境的。所以,可以通过引种一些苏铁和木本蕨类丰富公园内的植被类型,同时也能为恐龙提供更为丰富的食料。
当然对恐龙而言,被子植物也并不是绝对不能食用的。例如在印度发现的白垩纪末期蜥脚类恐龙粪便化石中,就发现有被子植物甚至草类的遗迹,这证明恐龙也在努力改变自己的食谱,适应被子植物的日益繁盛。只不过,白垩纪末期那场惊天巨变,让恐龙们的努力戛然而止,而更擅长取食被子植物的哺乳类,则成为了地球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