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生活素材;教学语言;游戏;多媒体;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B)-0078-01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则会视其为一种负担,不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结果则是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成绩也不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运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若能从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将现实生活和数学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分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张生活情景图——“淘气”零乱不堪的卧室:床上堆着衣服,地上到处是玩具。写字台上则随意摆放着书和文具。卧室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地方,当看到这一场景图时,学生则感受到了“淘气”卧室的杂乱异常。并希望帮助“淘气”整理房间。进而对如何分类产生了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多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二、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枯燥,不易引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采用顺口溜、讲故事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认数和记数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数字1-9的特点,教师可以对学生这样说:“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能称菜;6像哨子嘟嘟叫;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扭一扭;9像勺子能盛饭;10像油条加鸡蛋。”这样讲述,既将数学知识渗透到顺口溜中去,为教学平添了几分生活色彩,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帮助他们记住了不同数字的特点。
三、运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一些趣味游戏,寓教于乐,一方面,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学生认识了0-10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喜欢的数”的游戏。首先,制作多张数字卡片,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标有自己喜欢数字的卡片。然后,让学生介绍所拿卡片上数字的特点,其他同学猜这个数是几。最后,让学生“找朋友”,即要求学生寻找能与自己卡片上的数字凑成10的其他数字卡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且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社会阅历的限制,虽然已有了“人民币可以购买商品”的意识,但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缺乏了解,且对人民币的功能认识不清。让学生利用真币学习的做法既不安全又不卫生,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时,首先,教师可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人们购物、存钱等场景,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功能及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加以简单介绍,让学生认识其外在特点。最后,让学生进行人民币面值的简单换算。这样做,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五、运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练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紧密相关。若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并运用多种练习形式。如,在口算练习中,教师可让学生听算、抢答、猜算式等。教师把练习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编辑:孟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B)-0078-01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则会视其为一种负担,不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结果则是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成绩也不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运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若能从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将现实生活和数学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分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张生活情景图——“淘气”零乱不堪的卧室:床上堆着衣服,地上到处是玩具。写字台上则随意摆放着书和文具。卧室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地方,当看到这一场景图时,学生则感受到了“淘气”卧室的杂乱异常。并希望帮助“淘气”整理房间。进而对如何分类产生了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多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二、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枯燥,不易引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采用顺口溜、讲故事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认数和记数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数字1-9的特点,教师可以对学生这样说:“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能称菜;6像哨子嘟嘟叫;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扭一扭;9像勺子能盛饭;10像油条加鸡蛋。”这样讲述,既将数学知识渗透到顺口溜中去,为教学平添了几分生活色彩,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帮助他们记住了不同数字的特点。
三、运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一些趣味游戏,寓教于乐,一方面,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学生认识了0-10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喜欢的数”的游戏。首先,制作多张数字卡片,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标有自己喜欢数字的卡片。然后,让学生介绍所拿卡片上数字的特点,其他同学猜这个数是几。最后,让学生“找朋友”,即要求学生寻找能与自己卡片上的数字凑成10的其他数字卡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且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社会阅历的限制,虽然已有了“人民币可以购买商品”的意识,但对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缺乏了解,且对人民币的功能认识不清。让学生利用真币学习的做法既不安全又不卫生,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时,首先,教师可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人们购物、存钱等场景,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功能及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加以简单介绍,让学生认识其外在特点。最后,让学生进行人民币面值的简单换算。这样做,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五、运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练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紧密相关。若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并运用多种练习形式。如,在口算练习中,教师可让学生听算、抢答、猜算式等。教师把练习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编辑: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