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恰似一首跌宕起伏、气势磅礴的交响曲,而丰富多彩的新课导入恰似前奏曲,既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又能诱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指出:“课堂上的第一锤只有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或犹如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那么,如何把握初中语文新课导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初步形成求知的急迫感。
譬如,我在执教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气势磅礴、声情并茂的北国雪景图,很自然地让学生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景,初步感悟茫茫雪景带给人的美妙意境。接着,要求学生闭目遐思,畅想冰天雪地里行人走路的情景;然后播放了配乐诗朗诵,让学生一边鉴赏,一边想象美丽的北国冬景,使抽象的文字抒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画面。
最后,我直接点拨道:“1936年冬天是多么难忘的岁月,开国领袖毛主席在延安挥笔创作一首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鉴赏一下他是如何描写雪景、抒发情怀的?” 话音刚落,全体学生立即打开书本朗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并沉浸于壮阔雄浑的北方雪景之中,学习兴趣倍增。
二、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故事对初中生而言是颇具吸引力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用故事形式导入新课,能达到引人入胜的美妙境界。譬如,我在执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先让学生讲述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然后提出疑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天上的街市》,看看作者笔下牛郎织女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从而自然导入新课。再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孔已己》一文时,我先把《孔已己》的整个故事情节向学生作了简明扼要地介绍,从而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中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三、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不管什么题材的作品,前后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同时,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只有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做铺垫,才能促进知识的自然延伸。因此,采用复习式导入新课,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譬如,我在执教《孔乙己》一课的导入时,先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鲁迅创作的《故乡》和《社戏》范文进行分析、讨论,让他们更清晰地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其写作特色,为更好地鉴赏《孔乙己》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悬念导入,产生好奇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其求知欲望直接受到好奇心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以利学生产生好奇,并积极参与师生互动。譬如,我在执教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时,就设计了如下导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无数学子为了摆脱寒酸潦倒的悲惨局面,他们信奉的座右铭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泪满面,一举成名天下闻”。不少知识分子迷恋封建科举考试制度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本文主人公范进奋斗几十年后幸运地考中举人,但随即发疯了,今天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作者笔下这个“疯子”的现象吧!许多学生被这一导语所震撼,纷纷打开书本去研读全文。
五、情感導入,诱发共鸣
由于教师的语速、语调和口气不仅反映了自身的心绪,而且能直接感染每一个学生。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结合作品意境进行情感化导入,有利于迅速拉近学生与作者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独具匠心,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譬如,我在执教高尔基《海燕》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播放了声情并茂的画面,在暴风骤雨下海浪滚滚,随着配乐诗朗诵的延续,许多学生结合预习内容想象海燕展翅飞翔的形态;然后,我采用抑扬顿挫的导语感染学生,使他们进一步感受狂风、波浪、乌云笼罩下的大海景象,面对海燕在海面上搏击狂风暴雨,许多学生被海燕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所折服,很自然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现象。
六、实验导入,营造氛围
语文虽然不能与化学、物理一样经常开展实验活动,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实验导入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实验导入,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而且可以迅速集中学生探究新知的注意力,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譬如,我在执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时,就直接在讲台上做了一个演示性小实验:把一朵红玫瑰泡在碱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玫瑰颜色的变化,当玫瑰花由红色变成蓝色后,再把它另外泡在白醋里,学生在其由蓝变红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初步认识到玫瑰花在酸碱反应中不同的颜色变化。
云无常形,教无定法。初中语文新课导入法好像夜晚群星璀璨,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惠萍初级中学(226200)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初步形成求知的急迫感。
譬如,我在执教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气势磅礴、声情并茂的北国雪景图,很自然地让学生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景,初步感悟茫茫雪景带给人的美妙意境。接着,要求学生闭目遐思,畅想冰天雪地里行人走路的情景;然后播放了配乐诗朗诵,让学生一边鉴赏,一边想象美丽的北国冬景,使抽象的文字抒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画面。
最后,我直接点拨道:“1936年冬天是多么难忘的岁月,开国领袖毛主席在延安挥笔创作一首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鉴赏一下他是如何描写雪景、抒发情怀的?” 话音刚落,全体学生立即打开书本朗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并沉浸于壮阔雄浑的北方雪景之中,学习兴趣倍增。
二、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故事对初中生而言是颇具吸引力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用故事形式导入新课,能达到引人入胜的美妙境界。譬如,我在执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先让学生讲述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然后提出疑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天上的街市》,看看作者笔下牛郎织女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从而自然导入新课。再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孔已己》一文时,我先把《孔已己》的整个故事情节向学生作了简明扼要地介绍,从而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中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三、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不管什么题材的作品,前后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同时,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只有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做铺垫,才能促进知识的自然延伸。因此,采用复习式导入新课,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譬如,我在执教《孔乙己》一课的导入时,先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鲁迅创作的《故乡》和《社戏》范文进行分析、讨论,让他们更清晰地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其写作特色,为更好地鉴赏《孔乙己》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悬念导入,产生好奇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其求知欲望直接受到好奇心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以利学生产生好奇,并积极参与师生互动。譬如,我在执教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时,就设计了如下导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无数学子为了摆脱寒酸潦倒的悲惨局面,他们信奉的座右铭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泪满面,一举成名天下闻”。不少知识分子迷恋封建科举考试制度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本文主人公范进奋斗几十年后幸运地考中举人,但随即发疯了,今天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作者笔下这个“疯子”的现象吧!许多学生被这一导语所震撼,纷纷打开书本去研读全文。
五、情感導入,诱发共鸣
由于教师的语速、语调和口气不仅反映了自身的心绪,而且能直接感染每一个学生。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结合作品意境进行情感化导入,有利于迅速拉近学生与作者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独具匠心,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譬如,我在执教高尔基《海燕》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播放了声情并茂的画面,在暴风骤雨下海浪滚滚,随着配乐诗朗诵的延续,许多学生结合预习内容想象海燕展翅飞翔的形态;然后,我采用抑扬顿挫的导语感染学生,使他们进一步感受狂风、波浪、乌云笼罩下的大海景象,面对海燕在海面上搏击狂风暴雨,许多学生被海燕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所折服,很自然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现象。
六、实验导入,营造氛围
语文虽然不能与化学、物理一样经常开展实验活动,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实验导入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实验导入,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而且可以迅速集中学生探究新知的注意力,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譬如,我在执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时,就直接在讲台上做了一个演示性小实验:把一朵红玫瑰泡在碱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玫瑰颜色的变化,当玫瑰花由红色变成蓝色后,再把它另外泡在白醋里,学生在其由蓝变红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初步认识到玫瑰花在酸碱反应中不同的颜色变化。
云无常形,教无定法。初中语文新课导入法好像夜晚群星璀璨,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惠萍初级中学(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