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me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现状
  现实中,道德与法治课惯于对学生们进行道德说教,并没有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生活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发展教材内涵的情境因素,有机地营造和渲染出一种让学生感到美好、亲切、喜爱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路径
  引入“生活化”教学策略,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和课程标准的需求。下面,就“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路径进行阐述。
  (一)关注生活:呈现适宜的生活场景
  在“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知行合一”理念,以“向生活学习”作为道德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多种生活事件、多样活动,使学生能更好地反思、建构自己的生活。
  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教师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中紧紧抓住学生的身心特征,设计了“乐乐去秋游”这一情境贯穿课堂活动始终,通过创设郊游情境,以小组合作、故事分享、实物展示、视频及音频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从“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尊重劳动者”三个维度展开学习,让学生沉浸其中,了解“垃圾不能乱扔”的道理。教师紧扣当下“垃圾强制分类”热点话题,让学生动动手,在游戏中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并联系校园、住宅小区等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进行小组讨论,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各版块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了“垃圾不能乱扔”的意识,让学生学会了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
  (二)反思生活: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
  课程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要达到课堂学习的思维深度,教师应巧妙设计,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提升道德认识。
  四年级下册“买东西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师先通过“雯雯”眼中的不文明购物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不文明购物行为既反映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有损社会公德,从而明白文明购物的重要意义;然后呈现“刘晓明购买文具盒”的事例,引导学生对“刘晓明”的言行进行辨析,让学生认识到购物时要遵守购物行为规范;最后通过给“雯雯”出主意的环节,让学生懂得在购物过程中,若遇侵权行为时,要有维权意识,知道如何合法维权,并初步建立起法治意识。引导学生生活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或是一劳永逸的,教师要适时地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让他们能将自我放置于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充分探究,融理、情、趣为一体,让他们实现更好的生命成长。
  (三)超越生活:愿意选择更好的生活
  笔者认为,“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应以美好生活为视角,为学生过美好生活服务。作为教育者,要重视创设有广度、有深度、有效度的情境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实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并将新的情感体验用于未来生活,建构有道德的美好生活。
  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教师以“一站到底——家庭称呼抢答”“家庭大事记”“春节‘回家’”“让爱住进我的家”四个环节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课堂中,教师追求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厘清家庭人物关系,鼓励学生自由分享家庭大事记,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中再次重温良好的家庭风尚,最后用《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来深化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教师把价值引领放在活动设计的首位,不仅达到了育人的目标,在行为实践上对学生也有指导意义。
  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培养儿童各种品质提供真正的教育契机,学生从中获得感悟,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六年级上册“国家机关的产生”,教学的各环节设计始终体现法治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扣社会热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了“国家机关”及“一府一委两院”的产生,進一步了解和体会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点,实现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双重提升。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版)》把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列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课也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學在小学语文素养中占主导地位,而恰当的作文评价是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文评价尤为重要。小学生作文评价是教师基本功一门高超的艺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时既要从学生个人的角度纵向比较评价,也要从全体学生的认知角度横向比较评价。这种纵横交错,有纵有横的评价方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平衡而平稳地提高。  一、协商性评语的采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作文优秀的学生
期刊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特点,然后分析了高校校园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危机发生前、危机进行时、危机发生后三个角度提出了辅导员视角下高校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措施。
小学数学课堂以问题引领学生快乐学习,激活思维碰撞的火花,学生才能有效地掌握新知识。启问引思的落实要涵盖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涉及课程导入、教学讲解和课后巩固各阶段。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细心聆听学生的发言,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追问。  一、在知识“切入点”应用中唤醒式提问,促学生探究  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每个学生的学习是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发现的过程
期刊
一、教材的原题rn看一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rn圆的面积比圆外的正方形面积小,比圆内的正方形面积大.rn三、教学片段与思考rn(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师:在奇妙的数学王国里
期刊
在我国,“学科融合”教育教学研究,有理论探讨,有对高等教育领域研究,也有对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本文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把小学高年段英语课程融合多学科,形成有利于理论提升和实际操作的新课程改革模式。  一、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一)学科融合的概念界定  本研究界定,学科融合是指在学科差异的基础上,知识彼此交融贯通,通过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使其有机统一的过程。  (二)“研—
期刊
立德树人、注重学生的政治认同、提高学生的品德核心价值素养,既是教师之职责,也是班主任的本职担当,更是作为思想政治教师的使命所在。多重角色一肩挑,应当巧用班会主阵地,立德树人,强化素养促成长。成长最重要,健全的人格修养更重要。   一、紧跟新时代,树立政治新素养   根据时政热点和学校学生科的规划确定主题班会,做到事事关心,与新时代同步调,与新潮流同脉动,与学校新要求同节拍,与德育新动向同方向,注重
期刊
学困生对学习有厌倦情绪,从学习方面给他们压力或者苦口婆心的教育,效果都不甚好。孔子《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对教师所教学科的情绪。老师富有亲和力,能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让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学”,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一、把学困生当人,切忌将其“妖魔化”  许多教师一谈到学困生,就摇头叹息、失望放弃,觉得他们上课睡觉,作业不交,成绩不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应将工具性放在首位。只有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学生的语言、思维及其他能力等才能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诸种任务才能得以顺利完成。将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放在首位,是由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必须注意的问题,更是学生学好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前提保证。  一、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剖析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开始关注学生思维的开放与
期刊
当下的小學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化倾向,即注重演绎、推理、逻辑,却忽视感性、直观的倾向。因此,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机械地去识记,而并没有真正地“理解”知识。要将抽象化、形式化、公理化的数学知识内化学生自己的东西,几何直观并不可少。所谓“几何直观”,就是“借助可见的图形来描述、分析问题”。几何直观能让抽象的、复杂的的数学变得简洁、具体、形象、直观,从而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