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三口之家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fg2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个人的旅行团,在异国他乡。
  是散客团,团队中有各种组合:三口之家、小夫妻、老夫妻、母女、父子、姐妹、闺密、同事等,一望而知。
  有一个组合,老中青,三个女性。开始很容易当成祖孙三代,后来越看越不像,完全不像。
  老妇人一口标准普通话,瘦削,高个,衣着得体,举止优雅。
  中年女人一看就是来自农村,壮硕,走路快,饭量大,力气猛,拉杆箱舍不得在地上拖,一手一只,拎起“噔噔噔”就走。外国话她听不懂,连导游讲的中国话她也只听懂一半。
  女孩二十出头,有一双很美的眼睛,可惜她看不见。
  称呼也很混乱,女孩叫中年女人婶婶,叫老妇人奶奶,中年女人喊老妇人师母,老妇人叫中年女人阿姨。
  这个奇怪的组合却是整个团里最开心的、玩得最纯粹的。中年女人是个热心肠,谁的事都跟她自己的事一样,急急上前相帮。因为听不懂导游的话,常常闹些笑话,人家笑,她也跟着笑,从不恼。
  盲女孩看不见,但一听人家说风景漂亮,就嚷嚷着要拍照:“奶奶,婶婶,来合影啦。”然后把相机塞给团里随便什么人,摆好姿势。团里所有人都非常乐意。
  老妇人总是牵着女孩的手走,一边轻声细语地跟她描述风光,说些历史掌故。老妇人学识渊博,讲得头头是道,到后来,很多年轻人都愿意跟着这祖孙俩走,连导游都甘拜下风。
  在巴黎,導游要等待瑞士签证,让司机先带大家去协和广场玩,不料半途旅游车与另一辆车刮擦,司机哇啦哇啦对着全车游客说话,大家都坐着不动,听不懂。
  这时,老妇人站起来说:“司机让大家下车,步行五分钟,就到协和广场,他还让我们帮助拍一张车子刮擦的照片,这个我来。司机是意大利人。”
  这三个人究竟是个什么组合,你猜得出来吗?
  是导游告诉我的。她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一个月前,她们被困在同一间病房里。老妇人的先生成植物人好多年,中年农妇是老妇人请的护工。而女孩,是因为医院开颅手术致盲,父母就把她扔在了医院,手术时她才是个中学生,在医院困了好多年了。
  一个月前,老妇人的先生离世,她感谢护工的勤勉工作,感叹盲女孩的不幸,自己也想出门散散心,就有了这个奇特的组合。
其他文献
1983年春天,我们家盖起了二层楼房———这是当时全乡的“民间第一楼”。楼房还没盖起来,父亲就名噪一时,成了乡间的名人。  当时的乡村,已经走出了饥饿的噩梦,但也仅仅是温饱无虞,贫困还是大家必须直面的,特别是住房,大多数人家的房子都非常破败。  楼房在我们乡里是没有的,只有乡政府是高大威严的四层楼房。当时父亲提出盖楼房,爷爷首先不同意,他认为楼房不是庄户人家能随便盖的,那是政府才担当得起的“工程”
说来也怪,我等早年间,闻鱼肉荤腥如同猫儿一般馋。晒烈日,出大汗,干苦力,一天三顿唯恐肚子填不饱,似乎很少听到或见到谁谁生什么怪病、恶病、大病的。如今,各种富贵病竟如影随形般缠上了国人,也难怪有人调侃道:人真是个犯贱的动物。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少年时吃肉骨头、卖肉骨头的那些事。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所在的萧山县一带,公社所在地或大队人口比较多的村子,肉摊上时而还有点猪肉可以敞开供应
1978年3月12日,在高中毕业“待业”半年后,我非常荣幸地“支工”了,成为当地正在兴建的化肥厂的一名工人。那时候,“知识青年”毕业有两个去向,一是支工,一是支农,那可是天壤之别。  报到那天,就领到了当月25元的工资和3元的“粮食差价”,共28元。我把人生中得到的第一笔“巨款”小心翼翼地塞进“暗兜”里。28元是什么概念啊,在那个绝大多数人没有经济收入的社会里,是沉甸甸的财富哦。  这25元是我们
天津旧时风俗,新媳妇过门第三天,娘家要派一名未成年人给新媳妇送过去一瓶食用油,一般就是香油。新媳妇过门,什么嫁妆都带过去了,怎么还会缺一瓶油呢?这里面有讲究。隐私的一面是陪伴娘家少年送油去的女佣人,要带回新娘初夜的“红巾”,怎么一回事,大家知道的。表层的原因是,新婚第三天,新娘要下厨孝敬公婆一道菜,自然不是满汉全席,只是象征性地烧一道菜,俗称儿媳妇菜。  烧儿媳妇菜,没有什么仪式,男方请来亲朋好友
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二虎蛋是常常听到的一种称谓。孩子叫二虎蛋,是昵称,意思是说孩子愣头愣脑,十分淘气,老是闯祸。称大人为二虎蛋,也称愣货,如同北京人称二百五,意指此君不谙世事,缺心眼儿,办事爱冲动,不顾后果。虽然不是什么好话,但也非诋毁之意。  1965年,我大学刚毕业,从北京分配到内蒙古工作不久。有一次,去集宁观摩乌兰察布盟文艺汇演。火车出发不久,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进车厢。只见他面色黝黑,蓬
春节,一年一度的老友聚会,五六个老兄弟一见面就相互打趣说,怎么感觉才一眨眼的工夫,哥几个脑顶毛都白完了?之后,就说到了儿女的单飞。  老友甲,独生女结婚前一直住在家里,每天傍晚,小区外的林荫道上,总能看到这个三口之家挽臂散步的身影。两年前女儿结婚,家中卧室猛然空出一间,饭桌上突然少了一人……  老友乙,教育孩子颇有心得,儿子小学考完钢琴十级,重点高中毕业后留学法国,读本科、读硕、读博,都是他一手操
有一个关于恐惧的古老寓言。  “你去哪里呀?”朝圣者碰见鼠疫,问道。鼠疫回答:“我要去巴格达送掉五十个人的命。”  几天后,朝圣者又遇到鼠疫,他责备鼠疫:“你说送掉五十个人的命,却死了五千人。”  “不对,”鼠疫反驳说,“我只杀死了五十人,另外四千九百五十人是死于恐惧。”  危险无处不在。每个活着的人都会想: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何时是尽头?不知道。怎么还击?如何躲避?不知道。想象死神在窗户外徘徊
说走咱就走  我退休之前,一位朋友抱怨说,他的同事办了退休手续,在单位办公大楼装修后,重新安排办公室时,没了位置,他不干。结果后勤部门来了个“内部调剂”,把这位的办公桌放在朋友的办公室里。为此,撤掉了原本放在那里的一张单人床,弄得我这位朋友中午没了休息的地方。  我61岁那年暑假前已办好退休手续。9月初,回单位上班的第一天,我就悄悄地处理了书柜和抽屉里所有的文件资料,收拾好自己手头的东西,腾空了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