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帮孩子选择好经典美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在人教版语文教材附录部分还附了推荐阅读书目以及名著导读,语文教育界也已意识到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而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限制,中学生的阅读基本上是自发的阅读,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的阅读书籍鱼龙混杂,像一些通俗小说和流行小说,如果长期沉迷于不健康的书籍,既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又可能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他们的身心将受到难以弥补的伤害,因此,帮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是当务之急。
二、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再加上学生作业及考试等的压力,致使学生无暇阅读,也不愿阅读。一个人学生时期能不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和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走势和发展。在中学开展阅读经典活动是语文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优秀的经典作品常是作家语言智慧的体现,阅读经典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经典作品体现了作家鲜明的个性,阅读经典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个性,可使学生获得巨大的人格力量。阅读经典,可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有助于完善自我。
摆正了阅读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明确了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还要讲究阅读的方法。
1.精读略读结合法。略读全文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感兴趣的内容要仔细阅读,精彩部分和主要内容要精读。切忌囫囵吞枣,也不能读死书。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阅读时还应该边读边悟边做读书笔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这足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2.批注式阅读法。阅读前,我就设立一个框架,让学生每次阅读都有目的,比如:学生读什么?从哪个角度读?批注写什么?怎么批注?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阅读前需要下的功夫,学生进行阅读后,我就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走进文本去寻找批注点进行阅读、理解,将精读细研的功夫用在刀刃上,对有争论之处进行质疑批注,对精彩之处进行推敲式批注。这样的话学生的批注就有了质量和效果。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固然重要,但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传授上,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它们的任务也只是起示范和引导作用,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囿于教科书上的几篇文章,也不能只囿于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而应把更多的时间交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去博览群书。所以,我在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课堂教学资源如教科书等外,还积极利用课外经典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授课时,我充分注意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及学生自备的材料,使学生有充足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交流阅读,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努力做到与时文接轨,课内与课外相连,教学课内经典作品时,至少补充相配对的时文与阅读课文,让学生互为补充,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1.上好文学欣赏课,如在学习《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欣赏这篇课文的恒久的魅力,我印发了冉兴的《孤独之旅中的三美》给学生,明净的语言、失意的意境、纯真的情感以及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古典气息构成了本文的美学元素,让学生犹如置身于一个诗意的世界,回味无穷。
2.不拘泥于课本,不拘泥于教材、教参,围绕课本知识作必要的延伸和补充,补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教鲁迅的《故乡》时,便介绍学生阅读冯晓青的《鲁迅作品人物形象类析》,这样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开展课外语文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课外语文活动,是语文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的广阔天地,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经典作品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班上设立“读书角”,由同学们轮流管理,利用自习时间借阅,规定还书时间。此项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条件,也提高了学生阅读效率,还锻炼了学生的协作、管理能力。
2.利用图书资源,组织学生集体借阅,提倡自由借阅,博览群书,养成阅读经典作品的好习惯。
3.做好读书笔记,每天写阅读感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好文章的关键是平时的积累。好比电脑,积累就是输入,没有输入如何编码?没有输入,何来输出?
黄飞云,教师,现居浙江浦江。
一、帮孩子选择好经典美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在人教版语文教材附录部分还附了推荐阅读书目以及名著导读,语文教育界也已意识到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而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限制,中学生的阅读基本上是自发的阅读,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的阅读书籍鱼龙混杂,像一些通俗小说和流行小说,如果长期沉迷于不健康的书籍,既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又可能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他们的身心将受到难以弥补的伤害,因此,帮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是当务之急。
二、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再加上学生作业及考试等的压力,致使学生无暇阅读,也不愿阅读。一个人学生时期能不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和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走势和发展。在中学开展阅读经典活动是语文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优秀的经典作品常是作家语言智慧的体现,阅读经典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经典作品体现了作家鲜明的个性,阅读经典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个性,可使学生获得巨大的人格力量。阅读经典,可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有助于完善自我。
摆正了阅读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明确了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还要讲究阅读的方法。
1.精读略读结合法。略读全文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感兴趣的内容要仔细阅读,精彩部分和主要内容要精读。切忌囫囵吞枣,也不能读死书。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阅读时还应该边读边悟边做读书笔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这足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2.批注式阅读法。阅读前,我就设立一个框架,让学生每次阅读都有目的,比如:学生读什么?从哪个角度读?批注写什么?怎么批注?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阅读前需要下的功夫,学生进行阅读后,我就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走进文本去寻找批注点进行阅读、理解,将精读细研的功夫用在刀刃上,对有争论之处进行质疑批注,对精彩之处进行推敲式批注。这样的话学生的批注就有了质量和效果。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固然重要,但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传授上,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它们的任务也只是起示范和引导作用,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囿于教科书上的几篇文章,也不能只囿于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而应把更多的时间交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去博览群书。所以,我在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课堂教学资源如教科书等外,还积极利用课外经典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授课时,我充分注意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书籍及学生自备的材料,使学生有充足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交流阅读,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努力做到与时文接轨,课内与课外相连,教学课内经典作品时,至少补充相配对的时文与阅读课文,让学生互为补充,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1.上好文学欣赏课,如在学习《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欣赏这篇课文的恒久的魅力,我印发了冉兴的《孤独之旅中的三美》给学生,明净的语言、失意的意境、纯真的情感以及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古典气息构成了本文的美学元素,让学生犹如置身于一个诗意的世界,回味无穷。
2.不拘泥于课本,不拘泥于教材、教参,围绕课本知识作必要的延伸和补充,补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教鲁迅的《故乡》时,便介绍学生阅读冯晓青的《鲁迅作品人物形象类析》,这样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开展课外语文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课外语文活动,是语文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的广阔天地,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经典作品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班上设立“读书角”,由同学们轮流管理,利用自习时间借阅,规定还书时间。此项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条件,也提高了学生阅读效率,还锻炼了学生的协作、管理能力。
2.利用图书资源,组织学生集体借阅,提倡自由借阅,博览群书,养成阅读经典作品的好习惯。
3.做好读书笔记,每天写阅读感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好文章的关键是平时的积累。好比电脑,积累就是输入,没有输入如何编码?没有输入,何来输出?
黄飞云,教师,现居浙江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