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特征和教学特点,情感教学成为在小学语文中占据重要比重的教学内容,并贯穿语文教学的始末。经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客观研究可以发现,其选中的课文无一不是作者运用语言这一外在表达形式对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进行情感教育的设计,利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情感上的感染和教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创设情境
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调节人的行为,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小学生正处于特殊的情感阶段。由于年纪尚小,这就决定了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的缺乏。对于他们而言,太过于深刻或者复杂、陌生的情感都是有理解困难的,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的困难。
情感教育在此时则显得十分有效且重要。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意义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某些单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文章对学生进行知识、情感的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影响学生看待世界的方式和价值取向,并最终内化沉淀成学生一生相伴的思想内涵和三观,给予学生终身的影响和引导。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情感教学法给予充分的利用,充分展开情感教育,从小开始,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善良纯洁的情感、高尚的情趣。
本文将立足如何将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进行融合而展开措施性的讨论,旨在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一、准确解读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探索的结果,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那些作者塑造的鲜明的人物形象,那些作者笔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那些作者描绘出来的美丽动人的画面,都凝聚着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作者的思想结晶,是包含着情感倾向的文学创作结果。要实现情感教育,通过课文中情感的教育渗透是重要的途径,为师生双方情感层次的交流沟通提供便捷的条件。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有利的条件。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这一教学方法,充分把握理解情感因素,充当好起联系作者和学生情感的角色。教师在自身的准确把握之后,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入教学环节的每一个方面,让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精神共鸣。
二、运用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情感教学中,课文的朗读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思想情感和主体内容的重要方法。对于小学生,教师应该予以充分的引导和帮助,事先进行朗读示范,以充沛的情感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首先,教师在进行示范性朗读时要充分地在朗读过程中融入情感,以声表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时做好准备工作,充分挖掘课文中隐藏的作者的内在情感,并进行内化理解,然后运用语言将这一情感表达出来。比如在讲解《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笔者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的痛苦、孤独,对学生进行了示范性的朗读。笔者运用饱含深情的情感把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一丝一缕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用直观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普罗米修斯。
当然,简单的朗读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讲解和描述。以恰当的情感融入,加以直白生动的语言,对关键的部分进行情感的描述,为学生的心灵注入一股清泉。
三、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
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体会到背后的情感内涵,进而产生精神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情境创设法如下:
(一)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在创设情境时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些疑问和难题,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最终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优的智力效果。
比如在讲解《观潮》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研究欲望,笔者在讲解之前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在文章中对于浪潮的描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现出来的?学生带着疑问对文章进行探究,更能准确深入地了解文章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探究,一点一点地深入,从“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翻滚”等一系列词语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海潮的壮阔之情的赞美和欣赏,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教师通过细致的讲解,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作者的感情基调有更好的把握。
(二)创设真实情境
这一创设情境的方法受到具体的情景环境、社会因素的制约,应予以灵活的使用。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语文教学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公园游,或者深入具体情景,参观田间、小巷等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具体环境,让学生与具体环境亲密接触,从而更有利于开展情感教育。比如教师在讲解阅读课文《我爱秋天》时,为学生创设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到郊区参观野外的秋天的场景,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氛围里得到美的感受,收集秋天的特殊特征。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不断与大自然的深入接触中得到审美趣味的提高和审美情感的享受,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情感教育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一门情感特征鲜明的学科,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能够推动语文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双重发展。这就要求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将情感教育运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J].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3-80.
[2]周一贯.语文教学训练论[J].海南出版社,199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创设情境
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调节人的行为,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小学生正处于特殊的情感阶段。由于年纪尚小,这就决定了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的缺乏。对于他们而言,太过于深刻或者复杂、陌生的情感都是有理解困难的,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的困难。
情感教育在此时则显得十分有效且重要。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意义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某些单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文章对学生进行知识、情感的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影响学生看待世界的方式和价值取向,并最终内化沉淀成学生一生相伴的思想内涵和三观,给予学生终身的影响和引导。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情感教学法给予充分的利用,充分展开情感教育,从小开始,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善良纯洁的情感、高尚的情趣。
本文将立足如何将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进行融合而展开措施性的讨论,旨在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一、准确解读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探索的结果,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那些作者塑造的鲜明的人物形象,那些作者笔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那些作者描绘出来的美丽动人的画面,都凝聚着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作者的思想结晶,是包含着情感倾向的文学创作结果。要实现情感教育,通过课文中情感的教育渗透是重要的途径,为师生双方情感层次的交流沟通提供便捷的条件。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有利的条件。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这一教学方法,充分把握理解情感因素,充当好起联系作者和学生情感的角色。教师在自身的准确把握之后,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入教学环节的每一个方面,让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精神共鸣。
二、运用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情感教学中,课文的朗读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思想情感和主体内容的重要方法。对于小学生,教师应该予以充分的引导和帮助,事先进行朗读示范,以充沛的情感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首先,教师在进行示范性朗读时要充分地在朗读过程中融入情感,以声表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时做好准备工作,充分挖掘课文中隐藏的作者的内在情感,并进行内化理解,然后运用语言将这一情感表达出来。比如在讲解《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笔者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的痛苦、孤独,对学生进行了示范性的朗读。笔者运用饱含深情的情感把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一丝一缕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用直观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普罗米修斯。
当然,简单的朗读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讲解和描述。以恰当的情感融入,加以直白生动的语言,对关键的部分进行情感的描述,为学生的心灵注入一股清泉。
三、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
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体会到背后的情感内涵,进而产生精神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情境创设法如下:
(一)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在创设情境时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些疑问和难题,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最终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优的智力效果。
比如在讲解《观潮》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研究欲望,笔者在讲解之前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在文章中对于浪潮的描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现出来的?学生带着疑问对文章进行探究,更能准确深入地了解文章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探究,一点一点地深入,从“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翻滚”等一系列词语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海潮的壮阔之情的赞美和欣赏,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教师通过细致的讲解,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作者的感情基调有更好的把握。
(二)创设真实情境
这一创设情境的方法受到具体的情景环境、社会因素的制约,应予以灵活的使用。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语文教学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公园游,或者深入具体情景,参观田间、小巷等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具体环境,让学生与具体环境亲密接触,从而更有利于开展情感教育。比如教师在讲解阅读课文《我爱秋天》时,为学生创设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到郊区参观野外的秋天的场景,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氛围里得到美的感受,收集秋天的特殊特征。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不断与大自然的深入接触中得到审美趣味的提高和审美情感的享受,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情感教育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一门情感特征鲜明的学科,是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能够推动语文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双重发展。这就要求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将情感教育运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J].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3-80.
[2]周一贯.语文教学训练论[J].海南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