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渗透与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88-02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体验课程、植根于生活的课程,在这种课程中,倡导以“尊重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观念”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学生成为课程“开发者”,为使学生中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知,由“学会”到“会学”,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注意将地理学科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技能性与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整体性、自主性、开发性融为一体,将研究性学习思想渗透到地理教学实际中,实现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
  一、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地理素质的当务之急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新课程的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究竟带给我们什么?
  第一,促进地理學科的知识在研究性学习渗透活动中得到整合、重组和提升。
  第二,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实践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可使平时地理课堂教学得以拓展和加深。
  第三,过研究性学习,不仅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同时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使地理跨学科综合从而与高考“3+X”综合同步。
  二、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渗透“四步曲”
  (一)指导学生选课题、定小组、拟计划
  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针对教学所需指导并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观察,并做记录,然后,引导学生紧扣“当地”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等突出问题,及时找出与地理的相关性并适时提供一些题目。
  指导学生根据平时观察以及地理知识水平选出最感兴趣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资料收集工作,结合实际能力,以确定将其转化为课题的可行性。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所定课题宜“小新而精简”,因为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否则课题太难太大很难深入,而太老太杂的课题则无实施价值。
  最后针对不同类别的课题,成立课题小组,并拟定必要的研究方法、计划和具体要求。
  (二)鼓励学生依托教材走出教室,着手进行调查研究
  1.收集相关地理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必不可少
  一是直接由已出版的印刷品、光盘资料或网上查询;二是自己设计问卷和访谈表获得某一代表性的群体或个体的意见、看法、心理特征等,并对收集资料、问卷进行整理,其目的是找出地理事实论据和理论依据,以及从别人的阐述中得到启发,进而迸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如与必修2相关的典型的社会调查类的课题《本县“民工流”调查》、《家乡林业资源调查》等实施。
  2.设计实验、实地考察分析数据应相辅而行
  对于实验类,野外考察类课题,应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和最初的资料分析做出假设(即尝试性回答),然后设计实验以验证假设,或是进行野外实际考察,并着手记录、分析现象和数据。注意实验考察应请相关学科老师指导,以确保实验准确性、科学性和安全性。
  (三)撰写论文力求简洁明了
  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进入尾声,应及时指导学生根据调查资料、考察或分析数据的结果,最终以论文形式表述:提出论点和论据要有一定的论证且主题明确,地理资料应客观并尽可能以图表或多媒体展示,参考引用他人资料应注明来源,表达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晰。
  (四)总结评价应综观全局
  适时地评价学生研究成果,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努力工作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可综览监控学生参与全过程,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包括:活动全过程的态度、合作状况、信息加工及处理的方法方式以及课题书面陈述的清晰性、成果的新颖和创新性、应用性等。当然最后的评价应避免用“失败”来衡量,尽量肯定其过程成功的一面,因为学生自己探究的一半真理总比鹦鹉学舌得来的全部真理更有价值。
  三、研究性学习教学渗透实际操作注意事项
  (一)选题要考究。地理研究性学习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环节实施,选题应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为本,学生兴趣能力为主,选题角度宜小、新实而能达,在实践过程中才有浓厚的地理氛围,才能激活思维。
  (二)启导要有方。在地理教学过程,应充分把握教材,不失时机加以启导,在知识的关键处、开拓思路处以及学法渗透处,启迪学生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
  (三)放手要适时。放手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不等于放任自由,撒手不管,而是当讲的要“扶”、当放的要“让”。
  (四)合作分工要得当。地理研究活动在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同时,应注重合作研究、分工协作的组织形式,忌单打一。
  四、研究性学习教学渗透的实践与思考
  (一)研究性学习教学渗透要关注学生在研究、探讨问题过程中的家乡情结
  在进行“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教学时,教材给出一个活动,就是把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的发展作一比较。大多数学生对温州只是略知一二,比较起来缺乏积极性。我就结合柑橘产业的发展,让学生将家乡柑橘产业和意大利萨斯索罗瓷砖业发展作一比较。
  当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样几个方面去进行比较:发展的条件,形成的特点,萨斯索罗瓷砖业和家乡柑橘产业发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你对家乡柑橘产业的再次繁荣有何建议?学生本来对柑橘就非常的熟悉,有的同学家里本来就从事柑橘生产,因此对这一选题特别感兴趣,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并且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发现家乡柑橘市场的萎缩原因,那就是没有像萨斯索罗瓷砖业那样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而我们每家为了扩大销量,提高收入,不是去进行产品的深加工,而是竞相压价,为了降低成本,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造成恶性循环,引起市场的萎缩,直接影响了家乡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也就顺理成章的找到了家乡柑橘产业的振兴之路。
  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渗透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渗透要提升地理思想
  任何地理知识现象、案例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思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丁点的创新以及崭新的思维方式都应予以展露,将极大地满足学生心理的体验,在任何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渗透中,这个过程都是直观且容易实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罗刚
  [4]《地理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
  [5]《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 地理》夏志芳
其他文献
【摘要】甘肃城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不均衡,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城乡学生的生活水平有差异外,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知,学生运动能力的大小,学生运动的兴趣,社会、学校提供的运动场地和锻炼指导等都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关键词】城市学生 乡村学生 健康状况 显著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200-01  为了系统地掌握我省学生体质健康
【摘要】作者从四个方面浅谈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人格魅力 尊重 信任 平等 民主 荣誉感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98-02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联系班级所有任课教师的纽带,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  一、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班主任教师是整个班
【摘要】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和能力的高低。人才创新、教育创新、观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地理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如此课堂效果才有改观。  【关键词】地理课堂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堂教学效果较差,教师驾驭课堂困难,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成为一个迫切问题,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中等学校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充分运用课堂教学的智慧。  【关键词】中职校 课堂教学 智慧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201-0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堂教学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效果较差,教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