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分析扬琴教学中的内心情感入手,深层地揭示音乐的内涵,提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策略,目的能使扬琴教学效果产生较大提升。
【关键词】扬琴教学;艺术;内心情感
引言
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一种最能表达人类内心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乐记》中记载:“凡音者, 生人心也, 情动于中, 放情于声。”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丰富精神生活,净化心灵。音乐的本质是把内心情感表达出来,这个本质决定了音乐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内心情感作为教学目标,因此,无论是声乐教学,还是乐器教学都应把对学生的内心情感培养作为重点,扬琴教学同样也不例外,不仅要训练技法,更多的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情感。
一、培养音乐内心听觉,领略音乐美
音乐内心听觉的培养和建立,是扬琴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所谓的内心听觉,就是对某种听过或未听过的音乐输入到大脑中,并对其进行回忆或想象。微妙而敏感的内心听觉,是使得扬琴弹奏演绎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扬琴演奏者来说,想象力丰富的演奏者可根据自身的冥想发挥扬琴音乐的情感展现力,使得表演更富有感染力,.而缺乏想象的演奏者只懂按照乐谱来演奏,声音没有表情,就算技巧娴熟,但听众听起来仍然是平淡无味,味同嚼蜡.
学习扬琴演奏,我们就要学会静静聆听,从而感受音乐、领略音乐的美,学会感受和鉴赏才能使扬琴学习者逐步建立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这也是全面提高演奏者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才能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更进一步掌握音乐语言规律和特点和规律的主要手段。音乐学习者只有自身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才能在聆听音乐时获得对音乐音响的体验和感受,才能更好的领略到音乐艺术的美。
二、音色要素的辨别
音色是音乐艺术表现美的基本要素和手段。如果没有丰富多采的音色,要想很好地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感情是很困难的。而音色的差别既存在于不同的乐器种类里,同时也存在于同一种乐器里,因为同一种乐器,不同的演奏者就会有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方法、就会有不同音区,而且演奏者的民族文化、习惯以及演奏风格、审美情趣、地域流派也会对音色构成影响。
音色是影响扬琴演奏质量最主要原因,在平时的扬琴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去追求美的音色,并养成聆听的习惯,养成辨识音乐的清晰度和是否圆润饱满的习惯,逐步提高对音色的鉴赏能力,并且在鉴赏过程中积累经验,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内心情感。
三、音乐感的培养
扬琴属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类,点的发音形态是扬琴的基本发音形态,用这种发音方式所形成的一系列演奏技法可称为“点”性技法。
从扬琴技法的基础练习开始,就应注意节拍的律动性、旋律进行中音与音之间的递进、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音的连接等。所谓递进,是指音乐进行中乐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音与音之间的递接,要符合音乐语气的要求,表现一种音乐语气,贯穿一种音乐审美意识,形成旋律的起伏感,把技能练习、乐曲的演奏与乐句的划分结合起来,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富有内心歌唱性的演奏,在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时,使演奏的乐曲富有语气感,进而培养自身音乐感。在学习扬琴的过程中,要在音乐进行时感受旋律的起伏跌宕,体验音乐的内在美,这就必须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的培养。这样才能“以情带声”,才能给音乐演奏注入灵魂,使听众受到感染,并引起相互间心灵的共鸣。
四、处理好“技”和“艺”之间的辩证关系
“技”就是技巧,是扬琴演奏的基本功。乐器演奏,要求的技能性都很强,扬琴演奏也不例外,需要经过长期艰苦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级别的演奏水准。而所谓的“艺”就是指艺术修养,它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对作品的所表达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作者的文化素养等等。“艺”是演奏者的理性思考和感性体验的结合体,是作品演奏者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塑造,对词曲家的内心世界的一种诠释。
所以,技巧和艺术修养是音乐审美情感培养的两个基本要素。在扬琴教学中,演奏者如果只有呆板的机械性演奏,缺少情感的投入,那么作品的精神内涵就不能表达出来,音乐表演就不会有感染力,听众就会觉得乏味可陈。只有在演奏中全身心的投入情感,并利用技术上的娴熟,才能赋予演奏的音乐以画面感,赋予感染力,听众才能与乐曲所表现出来的意境融为一体。
五、把握好演奏与培养音乐内心情感的关系
扬琴演奏的过程当中,演奏者必须要把审美感受转变成音响运动、技巧动作以及自然的有控制的体态律动:必须为音乐表达的情感寻找一种感官的、外部的表达方式。这样,观众可以从演奏者的肢体动作和音响运动方式等,与表演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感受到演奏的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而且,演奏者的表情要表现得轻松自然,形成完整音乐表现的印象,通过表情的变化来表达所演奏作品的思想,并打动观众。
教师在平时的扬琴教学中要不断的对学生的音乐感受和体验加以强化,才能增强学生对音色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逐步的积累对音乐音色的感知能力和辨识能力。还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要把扬琴技巧学习和内心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演奏时要倾注自己的内心情感,只有这样,扬琴的教学水平才能够产生质的飞跃。
六、结语
总之,在扬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对学生的音乐内心情感放在首要位置,把握好扬琴演奏中的技巧和艺术修养的关系,以使学生用心灵去演奏,并在演奏中倾注自己的全部内心情感,把作品塑造成一个鲜活的音乐形象,渐而融入到“习练于琴,感悟于心”的艺术佳境之中。
参考文献
[1]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第1版).
[2]论扬琴演奏与内心听觉[J].《黄钟》学报,2003(4).
作者简介:杨帆(1985—),女,河南焦作人,单位: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职称:助理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音乐。
【关键词】扬琴教学;艺术;内心情感
引言
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一种最能表达人类内心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乐记》中记载:“凡音者, 生人心也, 情动于中, 放情于声。”音乐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丰富精神生活,净化心灵。音乐的本质是把内心情感表达出来,这个本质决定了音乐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内心情感作为教学目标,因此,无论是声乐教学,还是乐器教学都应把对学生的内心情感培养作为重点,扬琴教学同样也不例外,不仅要训练技法,更多的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情感。
一、培养音乐内心听觉,领略音乐美
音乐内心听觉的培养和建立,是扬琴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所谓的内心听觉,就是对某种听过或未听过的音乐输入到大脑中,并对其进行回忆或想象。微妙而敏感的内心听觉,是使得扬琴弹奏演绎水平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扬琴演奏者来说,想象力丰富的演奏者可根据自身的冥想发挥扬琴音乐的情感展现力,使得表演更富有感染力,.而缺乏想象的演奏者只懂按照乐谱来演奏,声音没有表情,就算技巧娴熟,但听众听起来仍然是平淡无味,味同嚼蜡.
学习扬琴演奏,我们就要学会静静聆听,从而感受音乐、领略音乐的美,学会感受和鉴赏才能使扬琴学习者逐步建立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这也是全面提高演奏者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才能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更进一步掌握音乐语言规律和特点和规律的主要手段。音乐学习者只有自身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才能在聆听音乐时获得对音乐音响的体验和感受,才能更好的领略到音乐艺术的美。
二、音色要素的辨别
音色是音乐艺术表现美的基本要素和手段。如果没有丰富多采的音色,要想很好地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感情是很困难的。而音色的差别既存在于不同的乐器种类里,同时也存在于同一种乐器里,因为同一种乐器,不同的演奏者就会有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方法、就会有不同音区,而且演奏者的民族文化、习惯以及演奏风格、审美情趣、地域流派也会对音色构成影响。
音色是影响扬琴演奏质量最主要原因,在平时的扬琴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去追求美的音色,并养成聆听的习惯,养成辨识音乐的清晰度和是否圆润饱满的习惯,逐步提高对音色的鉴赏能力,并且在鉴赏过程中积累经验,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内心情感。
三、音乐感的培养
扬琴属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类,点的发音形态是扬琴的基本发音形态,用这种发音方式所形成的一系列演奏技法可称为“点”性技法。
从扬琴技法的基础练习开始,就应注意节拍的律动性、旋律进行中音与音之间的递进、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音的连接等。所谓递进,是指音乐进行中乐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音与音之间的递接,要符合音乐语气的要求,表现一种音乐语气,贯穿一种音乐审美意识,形成旋律的起伏感,把技能练习、乐曲的演奏与乐句的划分结合起来,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富有内心歌唱性的演奏,在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时,使演奏的乐曲富有语气感,进而培养自身音乐感。在学习扬琴的过程中,要在音乐进行时感受旋律的起伏跌宕,体验音乐的内在美,这就必须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的培养。这样才能“以情带声”,才能给音乐演奏注入灵魂,使听众受到感染,并引起相互间心灵的共鸣。
四、处理好“技”和“艺”之间的辩证关系
“技”就是技巧,是扬琴演奏的基本功。乐器演奏,要求的技能性都很强,扬琴演奏也不例外,需要经过长期艰苦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级别的演奏水准。而所谓的“艺”就是指艺术修养,它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对作品的所表达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作者的文化素养等等。“艺”是演奏者的理性思考和感性体验的结合体,是作品演奏者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塑造,对词曲家的内心世界的一种诠释。
所以,技巧和艺术修养是音乐审美情感培养的两个基本要素。在扬琴教学中,演奏者如果只有呆板的机械性演奏,缺少情感的投入,那么作品的精神内涵就不能表达出来,音乐表演就不会有感染力,听众就会觉得乏味可陈。只有在演奏中全身心的投入情感,并利用技术上的娴熟,才能赋予演奏的音乐以画面感,赋予感染力,听众才能与乐曲所表现出来的意境融为一体。
五、把握好演奏与培养音乐内心情感的关系
扬琴演奏的过程当中,演奏者必须要把审美感受转变成音响运动、技巧动作以及自然的有控制的体态律动:必须为音乐表达的情感寻找一种感官的、外部的表达方式。这样,观众可以从演奏者的肢体动作和音响运动方式等,与表演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感受到演奏的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而且,演奏者的表情要表现得轻松自然,形成完整音乐表现的印象,通过表情的变化来表达所演奏作品的思想,并打动观众。
教师在平时的扬琴教学中要不断的对学生的音乐感受和体验加以强化,才能增强学生对音色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这样,学生才能逐步的积累对音乐音色的感知能力和辨识能力。还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要把扬琴技巧学习和内心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演奏时要倾注自己的内心情感,只有这样,扬琴的教学水平才能够产生质的飞跃。
六、结语
总之,在扬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对学生的音乐内心情感放在首要位置,把握好扬琴演奏中的技巧和艺术修养的关系,以使学生用心灵去演奏,并在演奏中倾注自己的全部内心情感,把作品塑造成一个鲜活的音乐形象,渐而融入到“习练于琴,感悟于心”的艺术佳境之中。
参考文献
[1]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第1版).
[2]论扬琴演奏与内心听觉[J].《黄钟》学报,2003(4).
作者简介:杨帆(1985—),女,河南焦作人,单位:焦作市职业技术学校,职称:助理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音乐。